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脾气虚证多态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小野  邹世洁 《中医杂志》1996,37(2):113-116
本文通过对脾气虚证多态性的初步探讨,进一步具体阐述证候多态性这一概念。脾气虚证的多态性体现于:1.证侯诊断依据的多样性;2.同一诊断依据包含不同的病理状态。脾气虚证的多态性说明这一概念的丰富内容及深度。  相似文献   

2.
脾气虚证的本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证候规范化工作开展多年之后,脾气虚证本质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规范。医学工作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其进行研究,试图找到一个统一的客观标准。但迄今为止,在医学界仍存在着、正在诞生各种诊断标准。对近年来有关脾气虚证的本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脾气虚证动物模型规范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证候动物模型的规范化研究近40年的发展,在一定的方法范围内已有较充分的发展,目前已进入在新的方法基础上发展的新阶段。证候模型的规范化包括学科规范化和模型规范化两个方面。具有模型规范化的真正实现有赖于理性研究方法的贯彻,其关键在于与证候实质揭示结合的临床证候规范化。脾虚证模型在证候模型中占有重要地位。1991年统计脾虚证模型文献占证候模型总文献的比例为31.6%,至1997年仍为30.5%。除基础研究外,脾虚证模型已被用于健脾灵、四理汤、绞股蓝总皂甙等70余种中药新药的药理研究。脾虚证模型以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模型为主。本文以脾气虚证模型  相似文献   

4.
脾气虚证本质研究的途径及其方向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王建华 《中医杂志》1998,39(1):50-52
<正>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是理法方药的基础。探索辨证论治规律奥秘的关键在于揭示证本质特征。脾(气)虚证本质研究是近20多年来中西医结合证本质研究的重要内容。脾(胃)为脏象学说的核心,祖国医学理论认为,脾主运化,生气血,主统血,主肌肉四肢,主思,并且认为脾为五脏六腑的中心。按现代医学理论分析,祖国医学理论对脾的认识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学和/或病理学概念,它是多系统功能活动的概括。脾主功能事实上包括了现代医学消化吸收、水盐代谢、能量转化、血液、神经、内分泌、免疫及运动等多系统功能在内。在脾主功能中,  相似文献   

5.
脾气虚证本质研究的概况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医学角度探讨中医脾气虚本质。主要从中医脾气虚与胃肠运动功能改变,胃肠内分泌功能改变,胃肠黏膜结构改变等几方面加以论述,综述了近年来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脾气虚证本质研究的途径与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气虚证本质研究是中西医结合证本质研究的重要内容。近二十多年来有关脾气虚证本质研究主要围绕脾主运化开展,研究认为:脾气虚证主要表现为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降低,尿D-木糖排泄率下降,胃肠运动功能紊乱,胃肠粘膜有关细胞线粒体数量减少及其结构异常,胃肠道激素异常等。此外,研究还发现血清淀粉酶及胰淀粉酶同功酶、胰脂肪酶  相似文献   

7.
脾气虚证动物模型规范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气虚证模型在中医证候模型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与其它证候模型一样,其发展开始进入规范化阶段。脾气虚证模型在规范化上的不足主要表现为模型生物学特性与临床的差异,以及系统性研究缺乏两个方面。本实验拟初步开展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8.
9.
对中医学精气学说本质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医学精气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现代组织胚胎学、现代生理学的角度揭示出中医学精气学说的本质 ,中医学精气的含义包括神经细胞和内分泌激素及生殖细胞 ,神经细胞即先天之精 ,内分泌激素和生殖细胞即后天之精。  相似文献   

10.
脾气虚证淋巴细胞电泳测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方形毛细管式电泳方法对33例脾气虚证患者进行了淋巴细胞电泳观察,并与肝郁脾虚、肝胃不和型患者进行了比较。结果:脾气虚组的淋巴细胞电泳率(0.777±0.094)低于肝郁脾虚组(0.819±0.115)、肝胃不和组(0.850±0.130)和健康对照组(0.915±0.082),P<0.05~0.01;慢泳细胞电泳率也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0.01;快泳细胞百分数(42.1±19.3)较健康组(73.0±15.3)低,P<0.01;慢泳细胞百分数则升高(57.9±19.3),P<0.05。说明脾气虚证存在着淋巴细胞电泳能力降低,淋巴细胞快、慢泳细胞分布失常的特点。淋巴细胞电泳能力的低下,可能是脾气虚证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医理论中,“脾”被称之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为了探讨脾气虚与血的关系,我们对脾气虚的血液流变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从脾气虚证诊断的历史渊源入手,分析了目前脾气虚证研究现状中存在的证名概念和证侯表现模糊、动物模型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为了深入研究脾气虚证,必须严格规范本证的概念,改进和完善动物模型的研制及坚持动物实验科研设计的合理性,多学科研究等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对中医“脾”本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灿 《中医杂志》1977,(10):5-9
<正>通过调理脾胃防治疾病,是祖国医学治疗体系的重要特色之一。用现代科学知识方法研究、阐明调理脾胃的理论基础——中医脾胃学说,对发扬祖国医学宝贵遗产,创立我国新医药学,估计会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脾为后天之本”,“脾旺不受邪”。看来“脾”是中医脾胃学说的核心,科学地阐明中医“脾”的本质,是研究脾胃学说的一个关键。下面谈谈个人对研究“脾”本质有关几个问题的一些初步意见,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批评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消渴病是"卫虚荣竭"所致发病,消渴病源于气虚不足,尤其是脾气之虚。通过现代相关临床与实验研究及对治疗消渴病的高频药物统计证实,补气药在消渴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比例,提出消渴病之基本病机是脾气虚。  相似文献   

15.
有关脾虚证本质的现代研究至今已经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其间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脾气虚证作为脾虚证的基本证型以及其它脾虚证发生的前提基础,故对于脾虚证本质的研究大多数情况下是针对脾气虚证的实质研究。脾气虚证无论是概念还是内涵上都比脾虚证明确和肯定,但是由于中医理论本身的宏观性和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9,(12):2650-2652
目的:通过观测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自噬现象和标志物表达,探讨脾气虚的发生机制。方法: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脾气虚模型组(模型组),每组8只;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形态;提取海马神经元线粒体,JC-1法检测膜电位(△Ψm),ELISA法检测ATP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协调51样自噬激活激酶1(uncoordinated-51 like autophagy activating kinase 1,ULK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ight chain 3,LC3)-I和II及突触融合蛋白17(syntaxin17,STX17)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线粒体数量减少,且自噬结构减少;模型组△Ψm和ATP水平明显下降,ULK1、LC3-I和STX17表达均显著减少,但LC3-II表达变化不明显。结论:海马线粒体自噬减退与脾气虚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脾气虚证动物模型初步规范化的造模方法和思路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讨论脾气虚证动物模型初步规范化的造模方法和思路。主要是通过增大造模量使模型动物在一定造模时间的前提下达到“精气夺”。(1)通过增大造模量途径夺其精气:①运用体质筛选法;②将苦寒药用于建立气虚证模型;③在耗气破气法的基础上,运用降气法;④运用广豆根、旋覆花、槟榔等药味;⑤增大造模用药量;⑥4℃给药;⑦运用前轻后重的两阶段造模法;⑧重视形成固有病理。(2)功能优化:①在目前脾虚证苦寒泻下、耗气破气、限量营养、劳倦过度、利血平5个较有代表性的造模要素中,本造模方法实际上集中反映或涉及了苦寒泻下、耗气破气、限量营养、利血平4种,有较强的代表性;②避免采用与目前建立肾虚证模型相同或类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脾气虚证PRO量表概念框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构建脾气虚证患者报告结局(PRO)量表的概念框架为进一步发展量表条目、建立条目池和量表的研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在中医传统理论的指导下,参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所规定的PRO量表的制作原则及流程,根据脾气虚证的临床特点,结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健康概念、中医整体观念及脾脏的生理功能构建量表的概念框架。[结果] 量表分为生理、心理、独立性和社会4个领域,生理领域由脾虚症状、气虚症状、五脏相关3个方面组成;心理领域由消极感受、积极感受2个方面组成;独立性领域由日常生活能力、工作学习能力2个方面组成;社会领域由社会支持、社会关系2个方面组成。[结论] 通过对脾气虚证概论的操作及界定,初步探讨形成的4个领域9个方面能够较为全面地概括了脾气虚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9.
大鼠脾气虚证模型初步规范化的部分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脾气虚证模型在规范化上的不足主要表现为模型生物学特性与临床的差异,以及系统性研究缺乏两个方面[1].本实验在脾气虚证动物模型规范化的初步研究中,探讨其部分细胞免疫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20.
胃病脾气虚证与LDH及其同工酶关系的初步研究陈家旭,杨维益,梁嵘,李峰,康纯洁,宋江秀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乳酸脱氢酶(LactatcDchydrogcnasc,LDH)是糖酵解过程中的重要调节酶,其同工酶可催化乳酸与丙酮酸间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