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关“平补平泻”手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针刺的"平补平泻"手法,是近代针灸医家在《内经》提出的补泻手法之基础上,加以发展,创立的"补泻"手法之一.目前,在许多针灸专著中皆有记载,并为针灸临床工作者所采用.笔者通过教学和临床实践,对"平补平泻"手法,也有肤浅的认识.愿就其中几个问题,略抒管见,敬希同道指教.一、关于"平补平泻"手法的概念: 目前在理论上和临床治疗中,关于"平补平泻"手法的概念都不够明确.例如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针灸学》中,将它描述为"进针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得气后出针".也有人结合刺激量的大小加以阐述,认为"是中等度刺激量的一种针刺手法,没有明显的刺激强弱可分".还有人认为是"介于补泻之间,  相似文献   

2.
平补平泻论     
平补平泻为目前临床常用针刺手法之一,然诸家对其认识却有很大差异。本文通过文献整理结合临床实践,梳理平补平泻法的源流,并结合针刺补泻手法设立初衷及临床实际需要,略陈管见。古之平补平泻法,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针对整体寒热错杂或虚实夹杂之乱证,在同一个腧穴进行先补后泻或先泻后补的复式针刺补泻手法,称为平补平泻手法;二是针对人体或经络之上下、左右等明显阴阳偏差,如临床常见之上实下虚、左热右凉等证,需补下泻上或补右泻左等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结果,是为治则或方法,可称为平补平泻法。无论同穴而施,还是分穴而为,其目的均是为了完成阴阳和合。近代针家著述很少谈及平补平泻,及至建国后复见平补平泻手法的称谓,以均匀地提插捻转为特点,并逐渐成为临床较为常用的针刺手法,但与传统认识大相径庭。针刺补泻手法古今有异,应厘清源流,分而论之,以期更好为临床所用。  相似文献   

3.
《灵枢.经筋》的主治病症以痛症为主,在治疗上采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本文以深入探讨经筋理论,拓展临床应用为目的,尝试以应力集中理论、软组织张力理论和无菌性炎症理论解释经筋痛症的成因,并配合不同的针刺方法。对因应力集中所致的肌腱附着处的疼痛,推荐以远端取穴的方式进行治疗;对因筋膜压应力增高导致的肿、痛,推荐以合谷刺进行针刺;对因筋膜拉应力增高导致的挛急、扭痛、牵涉痛,推荐以多针刺进行针刺;对因无菌性炎症导致的疼痛,推荐以斜刺、浅刺的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读您刊楼百层老中医《试论针刺平补平泻法》(1982年第4期“针灸”栏),觉得有必要追索“平补平泻”针法始源。病有虚实,治有补泻。《素问·厥论》云:“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临床中典型虚实的病证较少,更多的是“不盛不虚”。所谓“不盛  相似文献   

5.
对针刺手法中的“平补平泻”问题,目前各方面的见解颇不一致,或认为刺法应区分补泻,不能有所谓平补平泻;或认为刺法应以平补平泻为主,而参用补法和泻法;或则认为平补平泻是指先泻后补而言;或则认为平补平泻是与大补大泻相对,即指小补小泻而言。本文拟在整理文献基础上,结合个人肤浅的体会,作初步的探讨。一、古代文献记载最早提出“平补平泻”名称的,要算明代陈会的《神应经》,其后杨继洲《针灸大成》中也曾提及,但其意义不同,兹将其原文引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论平补平泻针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富春 《中国针灸》2008,28(4):283-284
从文献与临床应用出发,探讨了平补平泻针法操作技术,指出了该法有单式与复式之分,单式手法应为均匀柔和的提插或捻转,而复式手法应为均匀柔和的提插、捻转结合。同时提出了平补平泻法与导气法、平针法之不同,认为《灵枢经》“导气法”为行气法,《医经小学》“平针法”是进针法与行针法的描述,均无补泻之意。  相似文献   

7.
“平补平泻”是针灸临床上常用的术语。由于对其的理解不同,显示概念的混乱,以致影响临床治疗,以及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协调。那么,“平补平泻”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呢?仅就有关文献及个人的体会讨论如下。一、“平补平泻”的提出及其衍化“平补平泻”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朱肱的《类证活人书》,称为“平泻法”。明初《神应经》(由陈会之徒刘瑾辑成)完整地提出“平补平泻”。指出“凡人有疾,皆邪气所凑,虽病人瘦弱,不可专行补法,只宜平补平泻,谓之先污邪气,后补真气”。  相似文献   

8.
中风后遗症比较复杂,然而主要者为腕下垂和足内翻;它也是中风致残的主要原因,在治疗上向来被看成是棘手的难点。从1983年以来,我们重点研究了这个课题,观察了20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治愈64例,总有效率达92.7%。其中男性114例,年龄为36~74岁。病程不等,短者2个月,长者11年。68.0%属于脑梗塞引起的。绝大多数经过各种治疗,但效果不够彻底。改用本法治疗后,临床效果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9.
李琼  宋青 《中国针灸》1996,16(11):16-17
观察不同的针刺手法、针刺强度与镇痛的关系。结果表明,合谷刺针法镇痛明显优于平补平泻手法,从原理上看合谷刺属强刺激,选择性引起强啡肽释放达到镇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平补平泻针刺法与电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平补平泻针刺组)和对照组(电针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取常用穴位:翳风、合谷、颊车、攒竹、迎香、人中、阳白、四白、外关、足三里等。每天针刺1次,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第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显效率治疗组60.00%,对照组43.33%;有效率治疗组86.67%,对照组56.67%。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显效率治疗组90.00%,对照组56.67%;有效率治疗组96.70%,对照组73.33%。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早期取常用穴,平补平泻针刺法的临床效果优于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11.
平补平泻与徐疾补法对冠心病患者心电图的影响山东中医学院附院(250011)韩友栋,乔进,茸默勋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50014)宁美芳指导刘玉檀王秀英关键词针刺补泻;冠心病;心电图;疗效观察目前,平补平泻手法的临床使用率较高,该手法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已...  相似文献   

12.
李宗伟  陈雷 《新中医》2016,48(8):138-139
目的:比较龙虎交战针法与平补平泻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12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2例。观察组采用龙虎交战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平补平泻法治疗。2组均治疗3周。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69.4%,对照组51.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颈部残障指数量表(NDI)指数及症状量化评分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DI指数及症状量化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次数要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针灸手法都能够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龙虎交战针法在治疗时间、改善症状方面优于平补平泻针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平补平泻手法穴位针刺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椎间孔镜术后残余下肢麻木的效果。方法: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联合平补平泻手法穴位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总满意率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胫、腓神经F波传导速度更快(P<0.05)。治疗后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棉签实验、针刺实验、腰椎JOA、GQOL-74评分更高,麻木VAS评分更低(P<0.05)。结论:平补平泻手法穴位针刺可减轻LDH椎间孔镜术后残余下肢麻木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我科从1964年4月至1965年3月,在门诊采用毫针配合皮內埋针法治疗各种头痛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本文60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20—39岁36例;40—59岁21例;60岁以上3例。职业以工人为最多占31例;其次干部9例;家务、学生各8例;农民2例;教师、军人各1例。病程最短为一年,最长达30年之久。  相似文献   

15.
16.
略论平冲法     
平冲法专为冲气上逆而立,属于中医治法的理气法。《素问·至真要大论》曰:“高者抑之”,气机上逆者,能抑之使降.以达到恢复气机升降之生理。《沈氏尊生书》也明确指出:’“气升当降.气逆当调”.亦即此意。中医认为冲脉起于胞中.出于会阴,卜至前阴,沿盆腔、挟脐,上行至胸部、咽喉部而散。外邪所扰.清志所伤.失治误治.成可致冲气循经上逆。诚如《竹溪心法》所谓:“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由此而致一系列冲气上逆的临床表现。根据其病机及证候的不同,平冲法有如下种种;①平冲镇惊:适于少腹痛,气从少腹…  相似文献   

17.
李晓康 《吉林中医药》2011,31(4):363-364
中药方剂中有较多药性缓和之品,可谓平补平泻之剂,适于体弱病轻或不耐受峻补峻攻者,虽无立竿见影之效,亦无伤正之弊端,有助于逐步改善新陈代谢,增加补养成分的吸收,促进人体阴平阳秘,成为"平人"。针刺中亦常用平补平泻法。毒副作用较小是中医药养生康复的优势,故应加强平和之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挑平补平泻对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液及生殖激素的相关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观察少弱精子症患者经针挑平补平泻治疗后精液及生殖激素相关指标的变化,并与正常生育对照组相对比。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精子常规及生殖激素检验结果明显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精液常规及生殖激素平均值更接近对照组数据。结论:针挑平补平泻治疗可明显改善少弱精子症患者的精子密度及活动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对生殖激素分泌的双向调节功能,从而达到提高精子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平补平泻针刺法,观察不同刺激量针刺天枢穴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药物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液口服;弱刺激量组采用天枢穴弱刺激量针刺;强刺激量组采用天枢穴强刺激量针刺.3组均常规采用药物控制基础疾病及康复训练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大便性状评...  相似文献   

20.
为了从临床角度系统探索传统体穴的特异性,我们观察了针刺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的不同穴位对慢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本文是一系列实验的部分总结。一般资料观察对象均为临床确诊为慢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门诊病人,共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在48~80岁之间,平均年龄62岁。患者的病程在几年至十几年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