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4.
目的 探究对冠心病围术期输血患者开展凝聚胺交叉配血复检工作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中收治的择期做搭桥手术的冠心病围术期患者180例,只做微柱凝胶法配血作为对照组,开展凝聚胺交叉配血复检作为观察组.对2组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对这180例抗体筛查阴性的患者进行配血时,对照组180... 相似文献
5.
6.
张俊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4):72-73
目的对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旨在保障患者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进行交叉配血实验的2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法与盐水法对血液样品进行检验。结果卡式微柱凝胶法进行检测,一次性正确率正定型为100.00%,反定型为99.31%;应用盐水法进行检测,一次性正确率正定型为97.24%,反定型为95.17%;2例Rh D阴性,占0.69%,83例E阴性,占28.62%,20例C阴性,占6.89%。2例交叉配血实验后出现配血不相合,占1.03%。结论在临床输血检验过程中应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法能够提高一次性正确率,降低溶血性输血反应率,保障输血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微柱凝胶卡式法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送检的2013年2月~2014年2月有妊娠史、输血史需接受输血治疗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输血前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进行抗体筛查,并与抗人球蛋白反应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00例患者中,抗体检测阳性8例,阳性率为1.6%,其中自身抗体阳性2例(25.0%);Rh血型系统抗体阳性5例(62.5%),其中抗-E阳性4例,抗-Ce联合抗体阳性1例;抗-Lea阳性1例(12.5%).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10例,阳性率为2.00%,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和传统抗人球蛋白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规则抗体筛查是保障输血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且相较传统输血方案而言,微柱凝胶卡卡式法是安全输血的最优方案,可降低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何治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224-225
目的探讨卡式配血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并指导临床安全用血。方法对327例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327例患者中,发生凝集的有13例,其中因红细胞浓度过高而凝集的有3例,因纤维蛋白影响的有2例,因疾病因素发生凝集的有7例,因冷凝集的有1例。结论卡式配血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储血库资料管理是临床输血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储血库资料是鉴定输血医疗事故的重要证据之一,切实做好基层储血库资料管理变得极为重。本文详细分析储血库需要的相关资料,并对基层储血库资料的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患者输血前接受传染病检测对输血的价值及意义。方法:以某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诊的90例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为A组,另外选取90例体检健康的患者作为参照,作为B组,对输血患者进行各项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90例患者在输血前传染病检测阳性率达到28.89%,仅对患者进行乙型肝炎(HBSAg、HBs、HBe Ag、HBe、HBc)检测阳性率已达到14.43%。90例健康人员的传染病检测阳性率达到12.20%,两组研究对象具有明显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者输血之前,对其进行有效的传染病指标检测可以有效的降低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减少医患之间医疗纠纷,创建良好医患关系,因此其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比较术中输异体血及输6%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对机体内环境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在全麻下择期胸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输注异体血(A组)和输注6%羟乙基淀粉(B组),每组20例。在常规监测基础上,术中监测每例患者机体内环境,包括血常规、血气、电解质,监测术前、术毕及术后24h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和凝血酶时间(TT)。结果:A组血气改变及电解质紊乱较B组明显,2组患者PT、APTT术后较术前均明显延长(P〈0.05),FIB减少(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术后24 h2组患者的PT、APTT和FIB均恢复为术前水平,TT变化不明显。结论:输注6%羟乙基淀粉可减少输异体血的不良反应,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可安全用于手术期的扩容治疗。 相似文献
13.
反序式回输方法在稀释性自体血回输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反序式回输方法在稀释性自体血回输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90例择期骨科手术患者(预计出血量〉800ml,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反序式回输法-自体血回输技术,B组采用顺序式回输法-白体血回输技术,C组不采取以上血液保护措施。三组在手术过程中有输血指征时,分别输入自体血或异体血。结果A组只有1例输注异体血,B组只有3例输注异体血,而C组60%以上输注异体血。结论稀释性自体血回输能达到少输异体血,节约血源和减少输血风险的目的,而其中反序式回输方法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产科临床急诊输血高危因素调查分析,探讨血源缺乏与紧急用血矛盾的人为因素并寻求解决对策。方法我院(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期间产科住院患者需要实行紧急输血或紧急备血的孕产妇共841例,对其输血原因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结果出现产科急诊情况而急诊住院为独立高危因素。急诊与平诊入院实施紧急输血或紧急备血的发生率为10.95%与3.2%,P<0.05。研究组急诊输血病因排序前5位按产科意义的急症与非急症分类所占比例分别为:6.62%与67.33%,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分娩前可以明确诊断及不能明确诊断分类所占比例为:67.27%与6.68%,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病因前五位按急症与非急症分类比较为:57.8%与12.13%,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分娩前可以明确诊断及不能明确诊断分类比例为:41.91%与28.02%,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输血与产科急症不平行,患者无危险意识导致大量住院时机延迟是急诊输血的高危因素,通过科学的孕期保健及卫生宣教使存在急诊输血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早诊断治疗、计划分娩可有效解决用血安全与血资源缺乏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术期自体/异体输血对食管癌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9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不输血组)30例,Ⅱ组(异体输血组)18例,Ⅲ组(自体输血组)11例,于术前、术后1、7、14d分别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结果以Ⅰ组为对照,Ⅱ组异体输血后病人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受抑程度明显(P〈0.05),而Ⅲ组自体输血后病人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围术期异体输血损伤食管癌病人的免疫功能,自体输血则不对病人的免疫功能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制定使用药物献血者的推迟时间及管理措施,为输血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药物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以及国内外文献,提出服用药物献血者的延迟期以及管理办法。结果及结论建议为12岁以下儿童制定特殊的血液制品。经过药物延迟期为药峰时间以及5个血浆消除半衰期(Tmax+5 T1/2),献血者血浆中所含的药物会达到低于3%治疗浓度范围。对于使用致畸的药物、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和基因毒性药物,必须长时间观察等待。对献血者进行认真面谈和信息采集是任何捐赠者健康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联网系统管理患者用药记录。 相似文献
18.
19.
20.
ABO血型检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中的应用及移植后的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ABO血型不合的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ABO血型的变化,探索移植后的输血方案,为患者输注合适的血液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干细胞移植前检测患者ABO血型,植活后再次检测患者ABO血型抗原及抗体的变化,对输注血液成分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8例ABO血型不合的患者干细胞移植后35~193 d血型成功转变为供者血型,ABO主要不合、ABO次要不合及ABO主次要不合的受者输注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的量和ABO相合组的输注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BO血型不合的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血型成功转变为供者血型,相容性输血可以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并能够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