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其中330味药载有“修治”专目。在“修治”专目中,综述了前代炮炙的经验,上自《名医别录》,下至明代李时珍,总计有五十家炮炙资料,皆由李时珍收录.所以《本草纲目》的“修治”专目是集中国药物炮炙之大成。清代康熙43年(1704)张睿(仲岩)从《本草纲目》“修治”专目中选择常用药物124种,汇编成册,题名为《修事指南》,1928年  相似文献   

2.
中药在医疗保健中的地位及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恩  李志华 《疑难病杂志》2007,6(7):446-447
中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理论的表达工具。回顾中药发展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有365种药物,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已收录了1892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动物药443种,矿物药355种。目前,我国的天然药物资源已发展到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种,动物药1581种,  相似文献   

3.
由邱德文、吴家荣两位教授和夏同衍编审主编的《本草纲目彩色药图》出版面世,特致祝贺!《本草纲目》是我国伟大科学家李时珍的不朽名著。面世以来不仅国内广泛流传,而且相继有英、法、日、德、俄、西班牙及拉丁文等译本传布海外,其中英文译本竟多达10余种,如此风行世界情况,在我国科学史上实属罕见。作为中医药文化瑰宝的《本草纲目》,毕竟是从文化历史深处走来,距今已有400多年。为了使其所载的1892种药物为人们便捷、正确地认识。运用,让古奥文字变得通俗易懂,粗简的绘图清晰准确,令光辉著作大放异彩。贵州科技出版社组织全国…  相似文献   

4.
"蕲春有四宝,龟、蛇、竹、艾草",这是世代流传于蕲春县民间的谚语。湖北省蕲春县(旧称蕲州府、蕲阳县)位于湖北省东陲、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佳山秀水,景色绮丽,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蕲春大地不仅孕育了宏篇巨著《本草纲目》,更由于蕲春县优越的地理环境,盛产多种中药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共收载了1892个中药品种,其中  相似文献   

5.
我国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穷搜博采,芟繁补阙,历时30年,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于1578年完成巨著《本草纲目》。全书52卷,约190万字,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插图1109幅,附方11096首,列纲16部、目60类,可谓集16世纪以前我国药学之大成。其研究的创新性,理论的系统性,文献的广博性,分类的先进性,内容的  相似文献   

6.
明·《本草纲目》菜部收录药物105种,其中16种注明是李时珍新增药物。笔者对此进行考释,认为16种新增药物中,南瓜、龙须菜、葛花菜、蘑菇、鸡土从、舵菜等6种药物首出于《本草纲目》;而胡萝卜、艹焊菜、藜、水蕨、甘薯、酸笋、败瓢、丝瓜、睡菜、皂荚蕈等10种药物在李时珍之前文献中已有记载,系《本草纲目》首次立条,而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本草纲目》乃博学著作 ,不仅集明以前本草之大成 ,且兼涉动植矿物等多种学科 ,因学术成就卓著 ,广为海内外传播。然其卷帙宏富 ,分类体例繁复 ,查阅使用甚为不便。为解决困扰学者的这一难题 ,《〈本草纲目〉索引》(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年出版 )一书应运而生。它为查阅《本草纲目》指点迷津 ,带来的便利自不必说 ,索引一般归属于工具书之类 ,但其中的学术含量亦不可忽略。《〈本草纲目〉索引》因《本草纲目》而设 ,李氏撰著《本草纲目》时曾“书考八百余家” ,搜集了明代以前诸家本草著作与经史子集著作中有关本草的论说。每一种药物之下 ,…  相似文献   

8.
金陵版《本草纲目》引《孟诜食疗本草》出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草纲目》所引《孟诜食疗本草》资料多数来源于《大观本草》、《政和本草》。用《大观本草》、《政和本草》同《本草纲目》核对,发现《本草纲目》引《孟诜食疗本草》有些资料出处,与《大观本草》、《政和本草》不尽相同。表现为《本草纲目》注“孟诜食疗”文为其他文;《本草纲目》注其他文为“孟诜食疗”文,《本草纲目》所引“孟诜食疗”文不见于《证类本草》。这可能由于当时李时珍所参考《本草大观》、《政和本草》版本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中医药的发展前景及其对民营医院的发展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记者在“首届全国中医药名院·名科·名医·名厂·名店·名药品牌战略论坛”召开前夕采访了中华中医药学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周宜强先生。中医药必将走向世界周主任说,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学就已形成理论。从中药的发展历史来看,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有365种中药,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中药已增加到1892种,据近年国内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其品种已达到1.2万种之多。中医药学既是传统的,也是…  相似文献   

10.
《本草纲目拾遗》(以下简称《纲目拾遗》)是清·赵学敏为补《本草纲目》之遗而作。作者搜集经史百家、方志、笔记等各种书籍中有关医药的资料以及民间用药经验,在《本草纲目》的基础上,新增约物716种,丰富了本草学的内容。“昭参”就是赵学敏新增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药治毒是中药治疗毒体及其毒性所致疾病之简称,是一种有别于现代医学治疗理论的特征之一,仅《中药学》中使用的方法多达35种,涉及中药291味。而已经出版的相关中药学著作中,目前尚无系统的内容研究,诸多治毒方法概念全然没有涉及,致使中药学理论的这一学术观点,依然停滞在最为初级的水平状态。因此,认识中药治毒理论发展水平状况、开展中药治毒方法及其原理性研究,应该成为中药学理论体系科学化的首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妇科採珍》是清代乾嘉年间山西代州人冯晋台所著,该书精辟论述了妇科经、胎、产病症,辑录调经、胎前及产后病症共159症,涉及方剂137首,中药187种,是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妇科专著。参照《本草纲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学》用的名称为正名,对清代绛州地忍堂乔藏板木刻本《妇科採珍》所辑录方剂用药中涉及的同药异名的药物进行归类,归类后共199种药物。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其用药频率、药物功效及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冯氏临证用药以温性、甘性、归脾肝肾经、补益类药物为多,体现了冯氏用药比较平和,注重温煦气血、补益扶正,重视肝脾肾。  相似文献   

13.
王育林  温佳雨  付鹏 《中医学报》2021,36(3):661-664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是我国目前较为全面准确记载中医古籍收藏分布情况的大型中医古籍联合目录,其中著录国家图书馆藏中医古籍1 898种。但经分析发现,《总目》对国家图书馆藏中医古籍信息的著录存在作者信息不全或错误、成书年代不详以及版本记录错讹等问题,尤其体现在版本记录方面,《总目》记载的有,但国家图书馆并无存书或者其官网联机目录暂时检索缺失的医籍版本计351种。国家图书馆能检索到的版本,而《总目》中未载录此版本的医籍计639种。通过对《总目》著录信息与国家图书馆实际藏书信息进行对比,并对相关古籍进行实地勘察及进一步的考证,补充、修正了《总目》著录部分书目的作者信息、成书时间和版本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本草纲目拾遗》中药外治用药的特色和规律,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启示。[方法]通过对《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的外治中药方剂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分析,研究本书的外治用药特色和规律。[结果]书中外用药材402种,其中外来药物27种,多为化学药物,外治剂型共21种剂型。传统外用药剂拟用的基质约13种,记载频次最多的是油脂性基质。主治病症非常广泛,其中主治病症频次较多的前5位属外科、内科、皮肤科、喉科、骨伤科等。按原文治法表述用语归类统计外治方法计63种。[结论]《本草纲目拾遗》蕴藏着丰富的中药外用药材、验方、制剂及传统的外治方法,充分体现了中药外治的特色和优势,对促进中药外治方法的挖掘利用、改良优化及开发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本草纲目拾遗》是研究"浙派中医"之"本草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临床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05年博医会编《护病要术》为中国近代早期出版的护理书籍。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有专科护理书籍刊行。中华护士会成立后,制定了护士课程,统一考试、注册,同时通过与广协书局协作,为护理专业书籍出版,推动护理教育起到甚为重要的作用。到1949年有明确记载的护理书籍有近百种。这些书籍中较有影响的,大部分是译著或以国外原著为蓝本的编译之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介了《马丁代尔药物大典(原著第35版)》中收载的各国传统药物品种的概况;指出所收传统药物的总数约386种,涵盖15个国家本世纪初以来使用的药典。收载的传统药物分为三类:收载于3个或3个以上药典的传统药物73种;收载于1~2个国家药典的传统药物188种;未上国家药典的传统药物125种。本文一方面展现当前国际上使用法定的传统药物的品种、制剂和应用的概况,为研究、开发和使用传统药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为遴选一些重要品种及"一带一路"的经济开发服务。  相似文献   

17.
郭若定《汉药新觉》为民国时期中西药学汇通的代表作,其上集曾被民国时期北平杂志《明日医药》连载,并刊有单行本.续集内容由其家属收藏,全书完整本于2010年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载药208种,以单味中药为主,并收部分复方药及西药.该书中西药学汇通思想,体现在3个方面:中西药物,兼收并蓄;衷中参西,继承创新;中西合参,旨在汇通.  相似文献   

18.
《泊庐医案》是一部能充分反映汪逢春先生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的医案类著作,该书收录汪逢春先生普通门诊方案之有效者141例。其所录医案疾病多样且病证复杂;处方详载药用部位、产地及炮制要求,胶囊、中成药及鲜药使用次数颇多;暑湿温病的治疗亦颇有章法,辨证讲求舌色脉症互参,所用药物多为轻香宣解的轻灵之品;治病注重既病防变及病后调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求通阳中药的特点,并总结归纳通阳方法 的分类.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文献资料来源,以"通阳"为检索词获取目标条文,规范通阳中药相关属性术语,采用EpiData 3.02软件构建通阳中药信息数据库,采用标准Apriori算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阳中药以辛、温为主要性味,肺、胃、脾为主要归经,辛温配伍是通阳中药的主要性味组合.而在性味、归经关联分析中,虽然辛性/温味与肺、脾、胃经属性间搭配较多,但搭配的专一度不高.结论 通阳中药性味配伍多为辛温,挖掘结果与传统中医学理论一致.  相似文献   

20.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蚁王壮力胶囊等11种临床上常用的补肾中成药物中锌(Zn)、锰(Mn)、铜(Cu)的含量。结果表明11种药物中含有丰富的Zn、Mn、Cu元素,且含量有一定差异,但Zn/Cu比值相差较小,为探讨药效与微量元素的相关性提供了有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