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晓璐  卢惠新 《中原医刊》2007,34(12):84-84
目的探讨骨折后病人血清酶的变化情况。方法采集骨折后即入住我院的病人血清标本,进行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四种酶学的检测。结果745例骨折患者中血清酶阳性率CK-MB〉CK〉ALP〉LDH。结论血清酶的检测对骨折后体内情况的判断及预后的观察有重要的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窒息后血清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新生儿窒息血清酶变化的临床意义,对30例窒息新生儿(其中轻度窒息18例,重度12例)和2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血清AST,LDH,CK,CK-Mb和HBDH检测。结果表明,窒息组该5种血清酶无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提示,该5种血清酶在体内分布广泛,其检测结果对判断窒息后全身缺氧性损伤程度,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血清酶及心电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所有患入院后均予清除毒物,应用解毒剂和阿托品及其他治疗,入院第二天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羟丁酸脱氢酶(HBDH)、查心电图;并于同期测定当地30名健康人血清酶及心电图作为对照组。结果:所有中毒组与对照组有显性差异(P<0.01),轻度中毒组与对照组,中度中毒组与轻度中毒组有显性差异(P<0.01)、重度中毒死亡组与中度中毒组有显性差异(P<0.05),重度中毒治愈组与中度中毒组,重度中毒治愈组与重度中毒死亡组无显性差异(P>0.05),重度中毒组心律失常室速、室颤较其他组高(P<0.01)。结论:血清酶及心电图变化可用于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和预后,在治疗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严重创伤后血渗透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渗透压即血浆或血清渗克分子浓度(简称血渗),是反应溶于血液中并与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生理功能与代谢活动相关的全部溶质的总含量及其变化的指标。在创伤急诊患者中,血液渗透压的测定,不仅可以推测血液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总含量及其变化的具体数据,还可以直接了解细胞内外和器官组织的内外水的转移和平衡失调的具体情况。对伤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我院1997年5月-1999年5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中,血渗资料完整的50例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5.
急性毒鼠强中毒血清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新生儿窒息后早期血清酶学的变化规律 ,探讨血清酶学的改变与窒息程度、心肌损害及脑损伤 (缺氧缺血性脑病或缺氧性颅内出血 )的关系。方法 测定 6 5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及 2 2例无宫内和 /或生后窒息的健康新生儿生后 2 4小时内血清酶学水平 ,并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程度越重 ,血清酶升高越显著。有窒息后心肌损害组CK -MB平均值为 (71.83± 4 0 .5 6 ) ,与无窒息后心肌损害组平均值 (4 6 .6 9± 2 9.15 )比较增高显著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有窒息后脑损伤组AST ,CK ,LDH平均值分别为(12 9.13± 5 8.2 4 ) ,(985 .4 2± 386 .10 )和 (12 4 4 .85± 4 32 .16 ) ,与无窒息后脑损伤组平均值 (70 .18± 38.2 6 ) ,(4 4 3.5 1± 2 0 2 .87)和 (72 1.2 5± 397.73)比较均增高显著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新生儿窒息后早期血清酶水平对病情的判断和窒息后心肌损害、脑损伤的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特别是失代偿期患者常可伴有血脂代谢异常和血清胆碱脂酶活力的改变,为观察肝硬化患者血脂代谢和胆碱脂酶活力改变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以有利于更客观全面地评价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笔者对丽水市人民医院2002年4月~2005年4月收治的83例肝硬化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X Zhang  Y Li  D Wu  J Wu  Q Cheng  X Zeng  X Liu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2(4):569-57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st-traumatic changes in the serum level of 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 (TSGF)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Injury Severity Score and to inquire into the possible mechanism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Fifty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trauma were eligible and included.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re groups: mild degree group, (ISS < or = 16, n = 31) severe degree group (16 < ISS < 25, n = 13) extreme severe degree group (ISS > or = 25, n = 6). The blood samples of all patients were obtained within 24 hours, and those of 25 dynamically observed patients were obtained on days 3, 5, 7, 9 and 12. RESULTS: The serum level of TSGF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trauma in different groups (P < 0.05). The dynamical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the index demonstrated curve changes with increase in early stage and decrease later. the climax of TSGF appeared on 7 day in all 3 groups. The TSGF serum levels in extremely severe degree and severe degree groups > mild degree group on days 5, 7, 9 and 12 day (P < 0.05). CONCLUSION: TSGF has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recovery of trauma.  相似文献   

10.
瞿尔力  周小坚 《浙江医学》2000,22(11):662-663
新生儿窒息时缺氧对机体的损伤与细胞钙离子内流有关。笔者自1997年3月至1998年1月对本院收治的64例围产期窒息患儿在出生后1周内进行血清钙动态测定,以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钙变化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及预后的关系。1.对象:窒息组64例,男性47例,女性17例;胎龄36~43周,平均38.31±1.83周。出生体重2400~4000g,平均3083±266g。生后Apgar评分1min4~7分(轻度窒息)47例,≤3分或5min评分<6分(重度窒息)17例。窒息无合并症患儿10例;合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  相似文献   

11.
机械性创伤患者血清sIL—2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机械性创伤患者伤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创伤评分的关系,探讨其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机械性创伤患者50例,按创伤评分标准分成轻度、重度、极重度3组.对其中25例患者进行了12d的动态观察,全部患者于伤后24h内采血,动态观察组再于3、5、7、9、12d各采血1次.血清sIL-2R采用ELISA法测定.结果创伤后24h内各组sIL-2R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动态观察各组sIL-2R呈波动性先升后降的变化,轻度患者高峰值先于重度、极重度患者出现,sIL-2R的血清含量与创伤程度呈正相关(r=0.306,P<0.05).结论sIL-2R可作为判别创伤严重程度的灵敏指标,它的升高说明创伤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呈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34例LN患者及30名健康体检者血中8种血清酶。结果:LN组较健康组LDH、HBDH、AST、GGT(p〈0.01)、ALP(p〈0.05)明显升高,均有显著性意义,而CK、AMY和ALT(p〉0.05)无显著性意义。LDH和HBDH(p〈0.0005)之间有高度相关性。结论:LDH、HBDH、AST、GGT和A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急性期血清酶改变的临床意义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血清酶改变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于发病1-3天内测得3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酶值,比较脑出血与脑梗死时的改变,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酶的改变与脑出血组、脑梗死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酶异常与预后呈正相关。结论:脑出血,脑梗死病人急性期酶的改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酶值升高显著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脑炎血清酶学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立科  于文霞  纪茹英 《四川医学》2009,30(11):1761-1762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血清酶学的变化。方法急性病毒性脑炎62例,入院次日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ml,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与50例健康者作对比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组酶学异常检出率为62.90%,对照组酶学异常检出率为28.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性脑炎组的ALT、AST、γ-GT、ALP、LDH、α-HBDH、CK、CKMB分别为(46.11±19.42)、(37.12±14.68)、(61.72±22.58)、(120.36±56.73)、(126.23±33.65)、(94.32±57.98)、(208.79±97.97)、(8.54±4.55)。而对照组的分别为(18.51±4.79)、(18.33±4.81)、(20.98±5.32)、(76.87±19.11)、(77.13±20.47)、(56.89±30.01)、(33.81±12.75)、(6.76±3.76),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血清酶学有助于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引起血清酶增高的疾病主要有肝病及急性心肌缺血,急性脑血管病的血清酶含量变化报道较少。我们对8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多种血清酶含量进行动态检测,以探讨脑梗塞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酶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8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梗塞灶直径<20mm的腔隙性梗塞除外)。其中男56例,女30例,年龄53~78岁。对照组50例为健康体检者,其中男3O例,女20例,年龄50~64岁。两组均排除急慢性肝病、心肌炎、心肌梗塞、外伤等可能引起血清酶升高的其它疾病。1.2方法采用意大利产E0589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体内血清酶变化特点及血清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40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观察组)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酶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I)、磷酶激酶(CPK)、羟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分别为(12±3)U/L、(681±54)U/L、(81±15)U/L、(119±6)U/L、(52±11)U/L,对照组分别为(21±11)U/L、(79±26)U/L、(79±14)U/L、(108±4)U/L、(16±8)U/L。观察组ALT、CPK、AS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DH、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T、CPK、ALT三项血清酶指标可作为甲状腺功能检查及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2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7种血清酶进行测定,并与20例同龄健康者的同种酶进行了对照。结果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急性期(1~10d)的肌酸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GOT)明显增高,同恢复期及正常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0.05);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在急性期及恢复期的早期(30~40d)同正常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8.
创伤后血清氨基酸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10例较严重创伤患者,伤后1、3、5、7、9日,进行血清17种氨基酸浓度检测。以60名健康人血清氨基酸谱为对照。结果伤后第1日总氨基酸降低了33%。其中必需氨基酸降低了19.5%,非必需氨基酸降低了13.5%。后者恢复缓慢,是总氨基酸不能恢复平常的主要原因。作者认为增加非必需氨基酸补给,将有利于创伤的恢复。枝链氨基酸伤后第1日明显下降,到第3日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并持续到第9日。作者认为这种现象,是机体一种保护状态。提出伤后1~3日,输注高枝链氨基酸溶液,可促进正氮平衡。  相似文献   

19.
小儿急性氟乙酰胺中毒血清酶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 1999年 2月~ 2 0 0 0年 8月收治的 2 4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的患儿 ,进行了早期血清酶变化的测定 ,并初步分析其临床意义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小儿急性氟乙酰胺中毒(中毒组 ) 2 4例中 ,男 12例 ,女 12例。~ 3岁 12例 ,~ 7岁 4例 ,~ 14岁 8例。误服毒饵 2 3例 ,自杀口服 1例。轻度中毒 5例 ,中度中毒 5例 ,重度中毒 14例[1] 。 17例做心电图检查 ,12例表现异常 ,其中窦性心动过速 7例 ,ST段降低3例 ,I房室传导阻滞 1例 ,窦性心动过缓 1例。 5例作脑电图均示异常。 4例作脑CT均正常。痊愈 2 1例 ,死亡 3…  相似文献   

20.
薛彪  刘洪娥 《实用医技》2008,15(3):323-324
危重病人由于创伤、应激反应等原因,血清酶学常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尤其是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a-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等比较敏感。本位对78例危重病人发病后的上述血清酶学变化进行了初步统计及分析,以探讨病情及预后与血清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