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门诊曾有这样一则病例,患者67岁,因为耳朵听力下降而来医院看病。问诊中,老人提到,不知为什么,近半年来,她的记忆力开始明显下降,于是变得非常担心。而事实上,这只是由于老年性耳聋引起的轻度问题,严重时,听力衰退有可能导致老年痴呆症。  相似文献   

2.
<正>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患听力残疾的比例高达11%。据此推算,我国60岁以上老年听力残疾人总数超过2000万,做好老年人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说话老打岔当心神经性耳聋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有听力语言残疾患者共2057万人,而其中多数为中老年人。仅北京市统计,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就有41.84%患有耳鸣、耳聋疾病。  相似文献   

4.
吴有春 《长寿》2007,(3):9-9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不断增加,老年性耳聋的发病率也大幅度上升。据有关资料统计,有40%以上的老年人深受听力损失与耳病的困扰,精神上是很痛苦的。  相似文献   

5.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老年人是听力障碍的“重灾区”,65岁以上老人中约有1/3患有听力障碍。老年性耳聋是老年人听力损失最常见的原因,是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的常见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听力残疾人群现状及致残原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掌握中国听力残疾人群现状及致残原因.方法 采用统计描述和统计推理等方法对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中国现有听力残疾人口2780万,单纯听力残疾2004万人,听力残疾现患率为2.11%,单纯听力残疾现患率为1.52%(占72.08%);60岁及以上老年人现患率为11.04%(占73.57%),农村现患率高于城市,男性现患率高于女性.总体三、四级听力残疾占73.42%,60岁及以上组听力残疾三、四级占79.13%;4~6岁组一、二级残疾占67.36%,0~3岁组一、二级残疾占83.90%.在0~6岁听力残疾中70%以上并有言语残疾.残疾人职业集中在农、林、牧、渔、水利业,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全部人群主要致残原因是老年性聋、原因不明性耳聋和中耳炎,0~6岁听力残疾的主要致残原因,除不明原因外依次为遗传、母孕期病毒感染、新生儿窒息、药物性耳聋、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60岁及以上组主要致残原因依次为老年性耳聋、中耳炎、全身性疾病、噪声和爆震及药物性耳聋等.结论 积极预防老年性聋的发生,尤其加强农村人口和男性人群的防治工作,是降低听力残疾发生风险的重要因素.积极开展遗传咨询,预防新生儿出生听力缺陷,对减少儿童听力残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耳聋一般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生的进行性听力受损,其中包括因动脉硬化造成的内耳缺血、代谢障碍等引起的耳聋。正常人的听力在20~30岁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渐有下降倾向。在65~75岁人群中通常有6%~10%的人自觉听力减退,甚至有部分老年人发生完全性耳聋。  相似文献   

8.
刘江峰 《长寿》2005,(1):19-19
人到老年,肌体各器官功能都会衰退,听觉器官也一样,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趋老化。人到60岁左右,大约有30%的人会对高频的尖细声产生听力困难,到了80岁左右,50%~70%的老人高频听力损失可达到50~70分贝,听力困难困扰着相当多的老年人。那么如何延缓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呢?  相似文献   

9.
2013年3月3日是第14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为:"健康听力,幸福人生——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据推算,我国60岁以上老年听力残疾人总数超过2000万,老年人由于耳聋不愿与人交流、沟通,性格变得急躁、孤僻,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造成社交能力、生活能力减退,伴发抑郁、焦虑,造成脑退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了99名脱离噪声作业3年以上原凿岩工的听力情况,并以现职凿岩工听力测试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证明调查组人员虽长期脱离噪声作业但其听力仍无明显改善,因此在目前凿岩机噪声尚无有效治理措施情况下,加强个人防护措施是预防噪声性耳聋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63岁的章阿姨,近两年来发现听力大不如前,到医院检查发现已是中重度耳聋。治疗一段时间后,听力没有明显提高。医生说没啥好办法了,建议佩戴助听器,但章阿姨觉得自己还年轻,助听器是听力残障人士才需要的,而且样子又不好看,不愿佩戴。60岁以上听力残疾11%老年性耳聋又称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是因年龄的增长,听觉器官随其他器官一起发生的缓慢进行性听觉老化过程,足双耳听力减退的神经性耳聋。  相似文献   

12.
职业性噪声对听力的损害一般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而混合性耳聋有传导聋成分存在。本例就是对一长期接触噪声而患有混合性耳聋的患者进行职业性听力损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7011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先天性听力异常发病率。方法 应用德国Maico公司生产的耳声发射仪,分别对7011例新生儿在出生24h后进行瞬态耳声发射(TEOAE)听力初筛,1个月后进行复筛,听力异常的在市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进行听觉脑千诱发电位(ABR)检测诊断。结果初筛通过率93.1%,发现听力异常28例,听力异常发病率4%,其中单耳聋6例,双耳聋22例,轻度听力障碍5例,中度听力障碍15例,重度听力障碍8例。结论 东明县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害的发病率较高。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能及早发现听力障碍患儿,并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促进婴幼儿语言的发育,降低聋哑儿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大家都知道有些药会伤肝伤肾,其实,听力也常易被药物所伤。据统计,我国后天性耳聋中药物所致者占70%,幼儿由于药物性耳聋会导致聋哑,2007年春节晚会表演“千手观音”的演员丧失听力,大多由药物所致。但事实上,只要注意药物致聋问题,大部分患者可以免受其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听力初筛未通过的新生儿进行聋病易感基因筛查,探讨新生儿听力联合基因筛查的意义。方法 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622例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进行GJB2、GJB3、线粒体12SrRNA 、SLC26A4 4种常见耳聋易感基因的检测,检测位点包含了以上基因的20 个热点突变位点。结果 622例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中,检出耳聋基因突变48例,阳性率7.72%。其中GJB2突变 32例,占总检出率的66.67%,SLC26A4突变11例,占22.91%,GJB3 突变5例,占10.42%,GJB2基因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SLC26A4突变和GJB3 突变(χ2=25.767,P<0.01),未检测到线粒体 DNA 基因1494C>T 和 1555A>G 突变。确诊听力损失7例,其中3例耳聋基因检测阳性,分别为GJB2 235delC纯合突变、GJB2 235delC杂合突变和GJB3 538C→T杂合突变。结论 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聋病基因阳性率较高,可作为目标人群进行耳聋易感基因筛查,新生儿听力联合耳聋易感基因筛查,有助早期发现听力损失病因,早期确诊并干预。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无法治疗的神经性耳聋和经过治疗但无效的传导性耳聋患者都应该尽早选配助听器。大多数神经性耳聋患者的症状是,听得到说话的声音,但分辨不出说话的内容,看电视只能依赖于字幕。这部分患者耳聋的原因是由于内耳中大量听毛细胞退化和坏死。对相当一部分陈旧性的传导性耳聋患者来说.为了防止内耳功能下降,从改善听力和保护听力的角度.他们也应选配助听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耳聋基因诊断技术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补充手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在该院出生的新生儿3 645例为研究对象,依次进行听力筛查、耳聋基因诊断技术筛查。结果 3 645例新生儿中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有758例,携带耳聋基因阳性的有181例。在181例耳聋基因异常患儿中,通过听力筛查的167例,其听力筛查结果与耳聋基因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新生儿予以听力筛查及耳聋基因诊断技术补充,可提升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准确性,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波  于丹阳  张晓光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788-1789
学龄前期儿童耳聋明显易为家长发现,但中等度听力损失却易被忽略,特别是当有一侧耳听力正常时可长期不能察觉,而于体检时才被发现,故在幼儿园内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听力筛查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为了解丹东市区学龄前儿童的听力状况,早期发现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及与听力有关的疾病,我们对丹东市区5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进行了听力筛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心念 《益寿宝典》2012,(11):19-19
不少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会进行性的减弱,并逐渐发展为老年性耳聋。临床上,老年性耳聋的发病率高达60%左右,且常见于65~75岁的老年人。而糖尿病患者会比正常人更易患上老年性耳聋,老年糖友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预防耳聋的发生呢?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性耳聋起戴助听器,能改善听力,但有些老年人担心长期配戴会加重耳聋。 可以肯定地说,老年性耳聋患者若能做到适时合理地选戴助听器,就不会加重耳聋,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