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志强 《山东医药》2010,50(26):91-92
目的观察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64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了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结果本组病例治疗均成功,踝肱指数(AB I)由术前的0.35±0.17升高为术后的0.81±0.13,手术前后相比,P〈0.05。64例术后随访6-52个月,闭塞血管通畅率89.07%。结论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对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是否可作为颅内动脉狭窄的首选治疗,目前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文章对这两种意见的根据、适应证、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及内科治疗的优缺点,临床上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研究焦点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布加氏综合征(BCS)是指肝后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属于肝后性门脉高压症。球囊扩张及内支架置放术是目前治疗本病的先进方法,此法损伤小,操作较简便,既降低手术率,又提高了疗效和安全性。据我们实践体会,由于BCS患者血液动力学的长期改变,治疗成功与否,围手术期的处理极为重要。1 严格选择治疗适应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2009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单中心完成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127例(责任血管狭窄率为50%~99%)的临床资料。以应用球囊扩张支架的前20例和自膨式支架的前20例为界,将病例分为非成熟期和成熟期。观察术中及术后7d所有不良事件,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①127例中,10例(7.9%)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出血性卒中3例(2.4%),缺血性卒中6例(4.7%,4例为小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0.8%)。死亡3例(2.4%),重残2例。②非成熟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5%,7/40)高于成熟期患者(3.5%,3/87),P〈0.05。性别、年龄、狭窄程度、支架类型及病变位置对并发症无影响。剔除手术操作因素造成的4例(均在非成熟期),后循环病变的并发症发生率(11.1%,5/45)高于前循环(1.2%,1/82),P〈0.05。③分层分析显示,应用球囊扩张支架,后循环病变并发症发生率(25.0%,4/16)高于前循环病变(1.7%,1/59),P〈0.05;应用自膨式支架,后循环病变并发症发生率(6.9%,2/29)低于球囊扩张支架(25%,4/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术者接受严格训练的前提下,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相对安全的;处理后循环病变的相对风险较高,而使用自膨式支架可能会降低其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支架多梯次压力释放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邢台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405例(405处狭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经DSA检查显示狭窄率均≥70%,接受颅内动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根据DSA显示病变部位血管是否有侧支血管及成角程度,将成功置入球囊扩张支架的40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分为多梯次释放组(351例)和单梯次释放组(49例)。记录两组的基线资料,对两组缺血事件、病变部位进行组间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后即刻手术成功(支架覆盖良好,残余狭窄率<30%)率和术后30 d、12个月累积卒中事件[靶血管供血区的出血、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累积卒中发生率,并应用Log-rank方法(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共置入400枚球囊扩张支架(椎动脉颅内段160枚、大脑中动脉108枚、基底动脉72枚、颈内动脉颅内段60枚)。(1)两组患者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变部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6.781,P<0.01)。(2)即刻手术成功率98.8%(400/405),5例因支架未到位而失败。手术操作时间9~35 min,平均(17±3)min;多梯次释放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17±3)min,单梯次释放组平均(17±3)min,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术后残余狭窄率为0~20%,中位数狭窄率7(4,10)%,与术前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451,P<0.01)。其中多梯次释放组残余狭窄率为7(4,7)%,单梯次释放组为8(5,10)%,两组术后残余狭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3,P=0.047)。(3)术后30 d内卒中事件发生率为3.0%(12/400),其中,2例脑出血,10例脑梗死(2例死亡),多梯次释放组与单梯次释放组卒中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0%(7例,1例脑出血,6例脑梗死)和10.2%(5例,1例脑出血,4例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8,P=0.007);12个月累积卒中发生率为10.6%(38例),多梯次释放组8.9%(29例),单梯次释放组18.9%(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球囊扩张支架多梯次压力释放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0年9月—2013年6月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经规范的内科治疗失败后,行血管成形术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82例。其中9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73例行颅内支架置入术。发病至手术的中位时间为24.5 d。评估术后终点事件(术后≤30 d任何卒中、死亡及30 d责任血管供血区缺血性卒中或原狭窄处因再狭窄需要再次治疗)发生情况。影像学随访(CTA或DSA)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1)82例中,手术成功率为92.7%(76例)。78例(95.1%)接受随访,失访4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2.5个月(四分位数:9,29个月)。10例发生终点事件,7例为缺血性卒中,1例为脑出血,2例为无症状重度再狭窄再次置入支架的患者。3例终点事件发生于术后≤30 d(均发生于术后≤24 h)。Kaplan-Meier曲线显示,1、6、12、24个月累积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7%、8.6%、11.0%、13.0%。(2)60例(73.2%)患者接受影像学(11例行CTA,49例行DSA)检查,其中17例(28.3%)发生再狭窄,症状性再狭窄的发生率为5.0%(3例),无症状的为23.3%(14例)。结论经综合评估、严格筛选后,血管成形术治疗内科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安全性高,中、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对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是否可作为颅内动脉狭窄的首选治疗,目前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文章对这两种意见的根据、适应证、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及内科治疗的优缺点、临床上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研究焦点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以及防治脑缺血事件发生的围手术期效果。方法 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行血管成形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27例(29处)。29处狭窄中17处位于后循环,12处位于前循环。观察狭窄的部位、治疗前后的狭窄率、治疗成功率、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转归、术后患者症状改善的状况,术后30d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缺血性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平均狭窄程度为71.8%(56.0%-87.8%),术后残留狭窄率为24.9%(0—45%)。治疗成功率为100%。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为病变相关性穿支动脉梗塞,1例为非病变相关性梗塞,无出血性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4.8%,致残率为7.4%,严重致残率为3.7%,死亡率为0。术后30d内患者症状均有所好转,无新出现的脑缺血事件。结论 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安全,其围手术期临床效果较好,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62岁。主因“头晕、视物模糊2个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高血压、冠心病”于2008年12月5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年,最高血压达200/110mmHg,冠心病、心肌梗死病史14年,近10年经常出现胸前区、背部疼痛或不适,休息后好转。入院前有胸痛、胸闷,每天发作2~3次,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3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血管狭窄率均〉50%。根据Moil分型,A型7例,B型24例。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并进行随访及评估,观察围手术期及术后的并发症。结果0)31例患者中,MoriA型患者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2.2±4.5)%,Wingspan支架置入后为(21.6±2.1)%;MoriB型患者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5.1±7.0)%,支架置入后为(24.2±3.8)%,Wingspan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6.8%;围手术期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单侧肢体力弱及嗜睡,行头部cT及MRI检查,未见明显梗死灶及血肿。②31例患者中失访2例,其余患者随访5-41个月,术后1个月内未出现支架侧脑梗死的病例。对16例患者行DSA随访发现,Moil分型A型患者术后无一例再狭窄(0/5),MoilB型患者11例中有4例出现再狭窄(4/11,P:n245),其中2例支架术后缺血事件均发生在MoilB型组,无一例死亡。结论通过严格地筛选病例,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长期疗效及如何预防支架内再狭窄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围术期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的多系统器官衰竭的治疗和预后。方法:心脏术后3个以上系统器官衰竭患者29例,其中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患者22例。给予解除病因,改善循环,呼吸机辅助,血液透析,预防感染等措施,持续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结果:29例中22例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患者有11例治愈出院,治愈率50%,剩下18例患者仅1例治愈出院,死亡17例,总死亡率58.6%。结论:及早解除病因,有效呼吸机辅助,改善循环及早血液透析和预防感染是降低心脏围术期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陈茹妹 《山东医药》2008,48(38):50-50
2003年5月以来,我院采用手术治疗血管栓塞性疾病患者3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围术期手术室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紫杉醇药涂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金属裸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行紫杉醇药涂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金属裸支架置入术,B组行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金属裸支架置入术。术后即刻评估手术效果,并记录患者术后皮温、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踝肱指数(ABI)。术后3、6个月门诊随访,包括术后血管通畅率(彩超检测)、支架在位情况、ABI、跛行距离以后术后并发症[中性粒细胞计数(紫杉醇不良作用评估)、支架内血栓情况、支架再狭窄、患肢截肢率]。结果 两组手术总有效率均为100%。与术前比较,术后即刻两组患肢皮温升高(t分别为12.46、12.50,P均<0.05),ABI升高(t分别为24.3、22.3,P均<0.05),多数患者可再次触及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ABI及跛行距离比较,P均>0.05。术后6个月,与B组比较,A组ABI高(t=3,P<0.05),跛行距离长(t=2.2,P<0.05)。A组术后3个月再狭窄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术后6...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对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ICAD)的血管重建方法为颅内外血管旁路移植术(extracranial-intracranial bypass,EC-IC)和颅内支架置入术(intracranial stenting,ICS)。美国研究者Wilson等采用队列研究,比较了两种术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预后功能状态等方面的差异。他们从美国国家住院患者数据库中获取2004年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21例小儿血液代谢性疾病脾切除的手术指征和围手术期治疗体会。方法 对21例血液代谢性疾病脾切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儿无死亡,术中均无大出血,术后脾功能亢进症状得以缓解。1例尼曼匹克氏病患儿脾切除术后1a,因巨大肝脏影响呼吸及活动进行右半肝部分切除;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术后半年死于肺部严重感染。结论 脾切除是治疗血液性代谢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保留副脾或部分脾切除有助于提高术后免疫力和减少凶险性感染(OP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支架和自膨式支架(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2011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患者62例,对其中24例实施球囊扩张支架治疗,38例实施自膨式支架治疗。按Mori分型观察两组患者残留狭窄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①对62例患者全部成功进行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其中球囊扩张组术后的血管狭窄率从术前的(83±8)%降至术后即刻的(10±5)%,自膨式支架组术后狭窄率从术前的(81±11)%降至术后即刻的(17±10)%。②球囊扩张组24例患者中,有7例(29.2%)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自膨支架组有4例(10.5%)患者出现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但若剔除手术操作因素,仅比较支架相关缺血并发症,显示自膨式支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38,5.3%)明显低于球囊扩张组(7/24,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从病变特点观察,显示MoriC型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在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的治疗中,自膨式支架较球囊扩张支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但术后残余狭窄率,白膨式支架比球囊扩张支架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围术期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的多系统器官衰竭的治疗和预后。方法心脏术后3个以上系统器官衰竭患者29例,其中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患者22例。给予解除病因,改善循环,呼吸机辅助,血液透析,预防感染等措施,持续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结果29例中22例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患者有11例治愈出院,治愈率50%,剩下18例患者仅1例治愈出院,死亡17例,总死亡率58.6%。结论及早解除病因,有效呼吸机辅助,改善循环及早血液透析和预防感染是降低心脏围术期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椎-基底动脉颅内段急性闭塞通常预后较差。Webb教授等报道了治疗该病的经验。2004—2010年,共收治24例椎-基底动脉颅内段急性闭塞的患者,其中1例因资料不全、1例因基底动脉狭窄而剔除。对其余的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闭塞部位、是否有高凝状态、发病到血管内治疗的时间、发病到血管再通的时间、并发症、血管内治疗装置、抗凝治疗和预后。结果显示,这22例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平均15.2分,发病到血管内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大型动脉瘤(20~24mm)或巨大动脉瘤(≥25mm)的预后影响因素。Darsaut等在其治疗该类动脉瘤的24年经验中,总结了与临床和造影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特点、动脉瘤特点、治疗特点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18例(20条患肢)。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侧下肢末梢泛红试验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平均随访15个月(1-26个月),与术前相比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跛行距离加大(〉1000m)。结论髂动脉腔内介入血管成形术结合股-腘动脉转流术是治疗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尤其适合高危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