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化痰通脉法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114例THA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54例给予华法林片口服,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配合应用持续被动活动(CPM)机功能锻炼,B组60例除上述措施外并辅以化痰通脉中药汤剂口服,比较2组疗效。结果A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占11%,B组1例占2%,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理使用药物配合CPM机功能锻炼,并辅以化痰通脉中药汤剂围手术期口服,可明显减少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分期疗法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分别使用丹参川芎嗪针(A组)、顺序循环仪(B组)、中医分期治疗(C组),观察各组术后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及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A组7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14%),B组4例(8%),C组2例(4%),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理使用药物配合持续练功疗法,可明显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佛蝎通瘀汤配合下肢CPM功能锻炼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7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A组用佛蝎通瘀汤配合下肢CPM功能锻炼,B组用华法林治疗。结果: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佛蝎通瘀汤配合下肢CPM功能锻炼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陇中消肿止痛合剂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THA患者186例随机分为A组89例和B组97例。术后12 h,在一般性预防血栓措施基础上,A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6 mL/次,B组口服陇中消肿止痛合剂50 mL/次,2组均2次/d,应用10 d。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行下肢彩超检查,并于术后3、7、14 d检测D-二聚体,观测2组血栓发生率、凝血指标、术后切口引流量等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术后共发生DVT 9例(A组4例、B组5例),B组肺栓塞死亡1例,8例治疗痊愈,185例患者平均随访3.4个月。B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与A组相当(P〉0.05),2组FIB、D-二聚体较本组用药前下降(P〈0.05);B组术后引流量较A组少(P〈0.05)。结论陇中消肿止痛合剂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与低分子肝素钙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味桃核承气汤在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8例接受治疗的THA患者随机分为A组(68例)、B组(70例)和C组(70例),其中A组术后采用弹力绷带及静脉泵,B组于术前12h及术后12h给予低分子肝素,C组给予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疗程均为7d,观察三组患者THA术后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改变。结果:C组均无中枢性DVT、肺血栓、肌丛静脉血栓及血肿的发生,且与A组和B组比较,C组术后7d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术后引流量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各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A组和B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加味桃核承气汤中药汤剂应用于THA术后患者,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有效预防DVT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下肢骨折术后早期持续被动活动功能锻炼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前彩色超声多普勒证实双下肢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后对照组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行下肢肌肉的等张收缩以及踝关节和趾间关节主动屈、伸练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手术后第2日应用持续被动锻炼(CPM)治疗仪,观察血栓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无1例形成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下肢骨折术后早期进行持续被动结合间歇主动规律的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脉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剖宫产术后产妇240例,分为2组各120例,对照组予产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产科术后常规护理并服用中药益气活血通脉方。观察2组下肢彩色B超及临床症状判断血栓形成情况。结果:2组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观察组2例,对照组9例;彩色B超检查提示观察组2例均静脉不完全性栓塞,对照组9例中2例静脉完全性栓塞,7例静脉不完全性栓塞。经抗凝、溶栓、辨证内服中药、抬高患肢等综合治疗后痊愈,无出现并发肺静脉栓塞和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产妇未发生下肢肿胀、疼痛,对照组发生下肢肿胀、疼痛共4例,提示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和服用益气活血通脉方可有效减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观察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及服用益气活血通脉方能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修复后关节囊、外旋肌群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后脱位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103例,将其分成A组34例、B组32例、C组37例,术中3组梨状肌群止点分别选在臀中肌肌腱、股骨大转子和梨状肌窝处,A组采用修补缝合至臀中肌肌腱,B、C组均采用锚钉固定,以修复保留的后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对3组的出血量、引流量、术后早期髋关节脱位率、Harris评分以及患髋内旋、屈曲范围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B、C 3组术后早期发生髋关节脱位分别为1例、0例、0例。术后2周A组Harris评分低于C组(P0.05),术后1个月及2个月A组显著低于B组,且B组显著低于C组(P均0.05)。术后2周及术后1个月、2个月各组患髋内旋范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2周、术后2个月各组患髋外旋范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后1个月A组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THA术后锚钉固定修复方式可减少早期脱位的发生,而梨状肌群止点选在梨状窝的出血量最少,患髋的Harris评分及恢复髋关节(外旋)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陈超 《新中医》2014,46(8):98-100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组术后予血府逐瘀汤口服,用药均为30天。观察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及呼吸衰竭情况,检测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出现深静脉血栓1例,无肺动脉栓塞、呼吸衰竭发生;对照组出现深静脉血栓2例、肺动脉栓塞1例,无呼吸衰竭发生;2组间各项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T、APTT、D-D值均增加,INR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血小板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皮下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治疗组无以上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有确切疗效,且可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药熏洗结合运动康复护理预防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THA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中药熏洗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运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术前,两组患者术后2、6周的HSS评分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并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结合运动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预防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预防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性贵 《光明中医》2010,25(7):1264-1266
目的观察顾步汤加减配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所收治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8例,随机为A、B、C三组,围手术期分别给予中药配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性治疗(A组),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性治疗(B组),未使用中药及低分子肝素钠抗凝预防(C组)。结果 A、B、C三组术前各随机因素无差异,A组DVT的发生率为12.9%,B组DVT的发生率为21.9%,C组DVT的发生率为53.3%。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顾频汤加减配合低分子肝素钠能有效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消除肿胀,改善患者术后高凝、高黏、状态,可以更有效降低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阿司匹林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AHR)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4例AHR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中药组53例,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对照组A 51例,采用阿司匹林治疗; 对照组B 5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钠(LMWH)治疗。比较三组患者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值(Hb)、D-二聚体水平、下肢DVT发生率及术后切口并发症,下肢肿胀程度发生情况,评价预防疗效。结果:术后14 d,中药组血红蛋白高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高于对照组B(P<0.05),D-二聚体水平低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中药组DVT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DVT 发生率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术后下肢肿胀低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患者AHR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减少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减轻下肢肿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行气破血法联合利伐沙班预防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4月收治的90例初次施行THA的患者分为三组,A组(使用利伐沙班)、B组(行气破血法)、C组(行气破血法联合利伐沙班)患者各30例,对比各组术后LDVT发生情况及临床用药疗效。结果:术后第14天,A组、B组、C组LDVT发生率分别为30.0%、26.7%、6.7%,C组LDVT发生率最低(P0.05)。术后第7天、14天,C组DVT早期诊断指标的下降幅度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A组、B组之间的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用药方案相比,初次THA患者联合行气破血法与利伐沙班预防术后LDVT形成的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老年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电磁疗法配合中药烫疗干预临床研究。方法:13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7例,两组均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采用常规抗感染及康复治疗,观察组联合电磁疗法及中药烫疗。结果:两组肩关节活动范围、疼痛、功能及解剖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骨性愈合时间,平均可负重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优良率更高(P0.05);对照组发生肱骨头坏死7例、肱骨头轻度内翻4例、切口感染3例、总发生率20.89%,观察组则切口感染2例、总发生率2.9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磁疗法配合中药烫疗可促进老年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病情康复,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磁疗法配合中药烫疗治疗老年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02月—2016年02月于本院确诊的134例老年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67例采用中药烫疗,观察组67例采用中药烫疗配合电磁疗法,21天为1疗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Neer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活动范围评分、疼痛评分、、功能使用情况评分及解剖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且总优良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磁疗法配合中药烫疗治疗老年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可更好的改善肩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髋关节骨折术后应用桃红四物汤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90例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行髋关节骨折手术,术后给予利伐沙班片并行物理疗法,观察组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观察组优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小腿和大腿围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骨折术后用桃红四物汤可使凝血功能指标改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中医定向透药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伤Ⅰ穴位贴敷配合中医定向透药代替穿戴弹力袜,其余治疗及护理均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段股总静脉和股浅静脉血流速度。结果术后第7日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3、7日下肢股总静脉及股浅静脉血液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中医定向透药可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的血流速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下肢洗剂配合踝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于术后1周后予单纯踝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熏洗方下肢洗剂熏洗治疗.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踝关节主动背伸、跖屈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6周后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治疗组优良率占83.3%,对照组占6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较单纯功能锻炼为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法配合中药烫疗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小儿髋关节滑膜炎患者210例,所有患儿均予以手法治疗同时结合中药烫疗。结果:所有患儿治疗时间最短1天,最长12天,平均6.5天;治愈186例,好转24例,有效率为100%。随访复发23例,经治疗后痊愈。结论:使用手法治疗配合中药烫疗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中药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组51例口服通络散;对照组45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结果:预防组总有效率89.1%,对照组86.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明显优于文献报道组(P0.05)。结论:通络散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