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eBakey Ⅰ、Ⅱ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常谦  孙立忠等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9):1187-1189
目的 总结DeBakeyⅠ、Ⅱ 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其手术指征、基本方法和手术技术。方法 对131例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其中25例行升主动脉+部分主动脉弓替换术,83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Bentall‘s手术),10例行升主动脉替换+全弓替换术,4例行细胞感升主动脉替换+主动脉瓣替换术(Wheats),3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全弓替换术,4例行“象鼻手术”((Elephant Trunk),2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象鼻技术。结果 本组死亡4例,死亡率3.05%。急诊手术44例,死亡3例,死亡率6.81%。择期手术87例,死亡1例,死亡率1.1%。结论 早期手术治疗是降低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右锁骨下动脉插管,深低温停循环结合选择性脑灌注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脑保护方法,有利于降低该病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22例原发疾病主要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降主动脉瘤累及弓部患者实施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升主动脉+部分主动脉弓替换术,1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升主动脉+部分主动脉弓替换术,2例行升主动脉替换+全弓替换术,2例行主动脉瓣替换术+升主动脉替换+部分主动脉弓替换术,8例行升主动脉替换+全弓替换术+象鼻技术(支架象鼻6例),1例行主动脉左半弓+降主动脉置换.4例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13.6%.死亡原因:1例手术前夹层已经破裂,心脏压塞,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脏停跳,复苏同时手术,手术后严重右心衰,手术后16 h死亡;1例手术后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手术后3 d死亡;1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未醒并发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手术后39 d死亡.手术后并发症:出血2次开胸3例;延迟苏醒3例;肾功能衰竭2例.结论 主动脉弓部病变需根据手术前不同的原发病和病变累及的范围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包括半弓、全弓和全弓+象鼻手术;深低温停循环结合选择性脑灌注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脑保护方法 ,有利于降低主动脉弓部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急性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急性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的经验,对与手术有关的基本方法和手术方式进行探讨。方法 1998的1月-2001年6月,收治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122例,其中急性主动脉夹层27例(22.13%),非急性夹层95例(77.87%)。急性夹层手术包括升主动脉替换术15例;Bentall手术8例;David手术1例。同期全弓替换术7例,其中6例施行了“象鼻”手术(Elephant Trunk Technique),1例行无名动脉替换;同期部分主动脉弓替换术13例。非急性夹层手术95例作为对照资料。结果 急性夹层组术前和手术死亡各3例。总死亡率22.22%(6/27),手术死亡率12.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62.5%。非急性夹层组手术死亡1例,死亡率1.05%,并发症发生率8.42%。急性夹层组的围术期死亡率、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急性夹层。手术方式中急性夹层需行弓部置换和保留主动脉瓣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急性夹层。结论 针对夹层近心端病理类型选择主动脉根部的处理方法。完全根部消除夹层和根部扩张尽可能保留瓣膜。根据弓部和弓远端的扩张程度和破口位置决定弓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夏瑜  何仁良  刘志芳 《浙江实用医学》2011,16(2):106-107,113
目的总结采用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症的方法并分析发生的原因。方法 2005年3月至2009年5月本院收治的11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急性主动脉夹层2例,慢性夹层9例。均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手术。实施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支撑型人工血管"象鼻"手术3例,主动脉根部替换(Bentall术)及全弓替换+支撑型人工血管"象鼻"手术8例。结果全组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102±22)分钟,体外循环时间(159±34)分钟,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6±12)分钟。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早期并发症有:2次开胸止血2例,意识障碍2例(1周后恢复),低氧血症4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结论出血、意识障碍以及低氧血症是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是DHCA造成的凝血机制破坏、脑组织缺氧和肺组织水肿。术中严格的止血操作、选择性脑灌注的使用,术后控制合适的血压水平以及积极的肺部护理是防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及体外灌注方法。方法:选择2001-2005年手术治疗的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急性夹层4例,慢性夹层3例;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瘤4例中行升主动脉置换及全弓替换2例,行升主动脉置换及全弓替换加支架1例,行Bentall手术同期行半弓置换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2例。4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左锁骨下动脉灌注和上腔静脉逆灌(RCP)。DeBakeyⅡ型主动脉夹层瘤2例,单纯行升主动脉置换,DeBakeyⅢ型1例,非体外循环下行降主动脉置换。结杲:7例均痊愈出院,无手术和住院死亡病例。电话及门诊随访6~12个月,心功能Ⅰ级6例,Ⅱ级1例。结论:采用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体外循环技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瘤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8年来所进行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治疗状况进行总结分析.方法:42例患者分别采用Bentall手术、David手术、单纯升主动脉置换术,Bentall手术+全弓置换+硬象鼻支架植入术、David手术+全弓置换+硬象鼻支架植入术、单纯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硬象鼻支架植入术、覆膜血管支架腔内隔绝术和全胸腹降主动脉置换术,并进行3个月~3年随访.结果:完成DebakeyⅡ型13例,Debakey Ⅰ型16例,DebakeyⅢa型5例,DebakeyⅢb型8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全部患者随访3个月-3年,均生存.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复杂多样,应根据主动脉根部病变的情况选择升主动脉置换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总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的麻醉、体外循环及脏器保护方法.方法 2003年4月至2004年1月,本院连续在全麻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实施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40例.其中男35例,女5例,年龄28~78(53)岁.急诊手术23例,择期手术17例.结果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66±38)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107±28)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30±15)min.死亡率住院死亡2例(5%,2/40),其中1例术后2周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1例术后2个月死于多发脑梗塞.并发症术后突发截瘫1例(2.5%,1/40);血管吻合口出血二次开胸止血3例;乳糜胸3例,经治疗后治愈.全组38例出院病人随访4~36周,无晚期死亡或需要再次手术病例.结论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中应用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及多种脑保护、血液保护措施可成功保障手术安全,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最危险和最复杂的主动脉疾病。由于病情重,预后差,对外科治疗而言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我院心外科于2004年12月开展Bentall 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 支撑型人工血管“象鼻”手术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取得了良好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DeBakeyI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1例DeBakey-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其中急性主动脉夹层2例,慢性9例。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手术。结果 11例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02±22)min,体外循环时间为(159±34)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为(26±12)min。均顺利手术,无住院死亡患者。手术后昏迷1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自动出院;术后出血二次开胸止血2例;意识障碍2例,1周后恢复。结论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是治疗急性与慢性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安全及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方法的变化以及经验教训?方法:对4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主动脉近端即根部处理常用3种术式,即窦部修复?Bentall手术或David手术?主动脉远端处理方法也不相同,即单纯升主动脉替换?升主动脉替换联合次全弓替换和全弓部替换联合支架象鼻手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例,总病死率7.5%?37例治愈出院,35例接受持续随访,时间3 ~18个月,平均(10 ± 5)个月?6 例单纯升主动脉替换术患者中有1例存在主动脉弓部以及降主动脉增宽趋势,其余29例平均随访12个月,其中1例于术后9个月因脑血管意外死亡?结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结合病情以及医院条件?医生个人经验进行个性化决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Stanford A 型胸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1年1月至2010年2月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42例(DeBakeyⅠ型 27例、DeBakey Ⅱ型15例).急性期33例(<14 d),慢性期9例(>14 d).手术常规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方法,股动脉或右锁骨下动脉插管.深低温停循环者常规实施脑保护措施,停循环期间选择性顺性脑灌注.手术方式:升主动脉替换术11例;Bentall术13例;David手术+部分主动脉弓替换术1例;部分主动脉弓替换3例; 部分主动脉弓替换+术中降主动脉支架植入3例;全弓替换术5例;全弓替换术+术中降主动脉支架植入6例.择期手术25例;急诊手术17例.结果 术后早期并发症率40.5%(17/42例),其中术后昏迷1例,低心排1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出血4例,呼吸衰竭6例,肾功能衰竭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死亡7例,围术期病死率16.7%(7/42例),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Standford A型夹层发病急骤,常危及生命,宜迅速作出诊断和分型,尽快进行手术治疗,争取最佳治疗时机.结合术者的经验及病人的病情、病变部位,常规根据夹层破口的位置,设计个体化的手术方式,急诊手术尽量采用安全,简化的术式,可提高手术及抢救成功率;主动脉近端和远端吻合口处理成功与否是整个手术成功的关键;停循环期间选择性顺性脑灌注可有效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近3年在我科18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单纯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3例行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置换术(Wheat手术),4例行带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置换+冠状动脉移植术(BentaU手术),3例行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远端支架象鼻术(孙氏手术),3例行Bentall手术+孙氏手术(其中1例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死亡2例,死亡率11%,死亡原因1例为术后肾功能衰竭并发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为术后心内膜炎致全身重症感染。存活者1例胸腔积液2个月,16例无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必须严格控制血压和良好的镇静镇痛,争取尽早手术,熟练地手术操作、合理的体外循环和脑保护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陶建双  王俭 《新疆医学》2007,37(3):145-147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最常见与最危险的主动脉急性疾病,其自然经过十分险恶。我院心外科自2004年12月开展(Bentall)主动脉根部替换+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支撑型人工血管“象鼻”手术以来,共对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ebakyⅠ型1例,DebakyⅢ型2例)患者进行了此种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由于其技术专业性强,病人病情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5例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病例的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认为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一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90例Stanford A型AD患者,其中急性45例、亚急性35例、慢性10例。手术方式包括:Bentall术6例、Wheat术4例、David术2例、Bentall及右半弓置换3例、Bentall+全弓置换+象鼻术28例、Wheat+全弓置换+象鼻术36例、David+全弓置换+象鼻术9例、Cabrol+全弓置换+象鼻术2例。在75例象鼻术中56例采用改良手术,其中在覆膜支架上对应未受累头臂干血管开口处开窗41例,采用三分支支架象鼻15例。结果 84例患者治愈,死亡6例,死亡率为6.7%。结论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手术治疗,并根据内膜破口位置、夹层的范围决定手术范围和方式;对主动脉弓部处理的改良可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应用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替换+改良支架象鼻的支撑型内衬远端吻合技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7月~2007年12月,应用全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技术治疗主动脉夹层94例,男80例,女14例,13~67岁,平均(44.45±9.41)岁。同期升主动脉行单纯置换55例,主动脉根部置换16例,主动脉瓣+升主动脉置换手术2例,窦部成形8例。结果全组平均体外循环(187.09±44.08)min,主动脉阻断(99.70±27.51)min,选择性脑灌注(22.47±11.35)min,术后2次开胸止血7例,肾功能衰竭2例,脑卒中1例,术后院内死亡2例;平均随访(34.86±18.08)个月,随访中死亡1例,有1例行胸腹主动脉Ⅱ期置换术,生存率为96.63%,患者出院1年后支架血管段假腔闭合效果好的占50.00%。结论应用全主动脉弓+结合支撑型内衬吻合技术的改良支架象鼻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主动脉CT能较好地跟踪评估残余假腔的闭合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98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全麻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治疗DebekayⅠ型48例、Ⅱ型5例、Ⅲ型45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26-65岁,平均(52.2±5.8)岁。Ⅰ型行升主动脉、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近端单纯升主动脉置换26例、Bentall手术13例、Wheat手术7例、David手术2例),Ⅱ型行Bentall手术4例、Wheat手术1例,Ⅲ型均行支架"象鼻"手术。结果:住院死亡5例(5.10%),1例术中死于大出血,4例术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偏瘫5例(5.10%)、血管吻合口出血二次开胸止血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行床边透析4例,均痊愈。12例出现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8例伤口感染,处理后恢复。声音嘶哑4例。88例出院前复查64排CT见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无扭曲、血流通畅,无假性动脉瘤形成,5例慢性Ⅰ型夹层病人降主动脉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82例随访6-42个月,无死亡及需要再次手术者。结论: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逆行灌注(RCP)脑保护在DeBakeyⅠ型夹层主动脉瘤手术中的效果。方法46例DeBakeyⅠ型夹层主动脉瘤应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上腔静脉逆行灌注(RCP)脑保护技术,施行BemalⅠ加升主动脉远端置换29例(其中加半弓置换4例,全弓置换加术中支架植入4例,全弓置换加术中支架植入加升主动脉无名动脉旁路移植1例),全弓置换加术中支架植入3例,Cabml加升主动脉远端置换6例(其中2例加全弓置换加术中支架植入),Wheat手术3例,升主动脉置换5例。结果44例RCP时间21-112min,术后清醒时间为1.5-114h,无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不能脱离体外循环。结论在主动脉瘤手术中采用RCP脑保护,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可相对延长DHCA的安全时限,是行之有效的脑保护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3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资料,总结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5例中,DeBakeyⅠ型19例,Ⅱ型6例,Ⅲ型10例。25例手术治疗,8例行Bentall术,5例行升主动脉置换,同时主动脉瓣成形3例,2例行胸主动脉置换,10例置入支撑型人工血管。10例拒绝手术。结果:手术死亡2例,非手术10例中,6例死亡,4例转慢性化趋稳定出院。结论: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应积极手术,Ⅰ、Ⅱ型可急诊手术,Ⅲ型可置入支撑型人工血管。早诊断、急诊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经验,并分析其相关的问题.方法:对36例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施行了升主动脉+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支架“硬象鼻”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死亡率2.8%(1/36),其中非急诊手术死亡率为0,急症手术死亡率6.7%(1/15),其中1例为术后肾功能不全死亡.结论: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积极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升主动脉+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支架“硬象鼻”手术简化手术方法、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增加远端血供、提高假腔闭合率、减少再次手术率、提高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