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β2肾上腺素受体遗传多态性与夜间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玉英  殷凯生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1):1338-1339
人类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基因位于染色体5q31.目前已检测出该基因编码区存在着9个突变位点(遗传多态性),其中4 个可导致氨基酸序列的改变,从而使编码的第46、79、100、491位氨基酸分别发生Arg16→Gly、Gln27→Glu、Val34→Met、Thr164→Ile的改变[1].夜间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夜间症状及气道阻塞加重,对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但已了解到夜间哮喘其夜间β2AR下调,而非夜间哮喘者患者和正常人无此下调[2].而在定位诱变和重组表达研究中已发现,β2AR16位点上的Arg突变为Gly具有增强激动剂所促发的受体下调作用[3].于是人们推测:Gly16与夜间哮喘的β2AR下调可能有关.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本研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杂交法(PCR-ASO),从分子水平对夜间哮喘和非夜间哮喘的β2AR16和27位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这一多态性与夜间哮喘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群凝血因子V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已在某些疾病中发现FV基因存在一些突变和多态性[1,2 ] 。其中 ,Leiden突变 [1 6 91G→A(Arg5 0 6Gln) ]恰巧位于活性蛋白C (APC)降解凝血因子V (FV)的特殊位点Arg5 0 6 ,其结果导致FV灭活障碍 ,造成高凝遗传基础[3 ] 。研究发现家族性高凝患者中约 40 %~ 6 0 %有Leiden突变[4 ] 。另有报道称白种女性心肌梗死发病 (388例 )与Leiden突变相关[5] 。但这种遗传缺陷在亚洲人种中很少见[6] 。本研究在1 38例冠心病和 1 73例正常对照中 ,运用PCR DGGE技术对FV基因全部 2 5个外显子进行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1(UCP-1)和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基因在肥胖人群中的变异及其对肥胖患者基础代谢率(BMR)和体重指数(BMI)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法测定UCP-1基因A→G(-3826)变异和β3-ARTrp64Arg突变并作基因分型,分析突变等位基因与BMR和BMI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肥胖人群UCP-1野生型等位基因(A)和突变型等位基因(G)的频率分别为0.7170和0.2899。β3-AR野生型等位基因(Trp64)和突变型等位基因(Arg64)的频率分别为0.8442和0.1558。UCP-1和β3-AR基因均有变异的肥胖患者与该两基因均无变异的肥胖患者相比,BMR降低和BMI增高分别显示极显著意义(P<0.01)和显著意义(P<0.05)。结论:UCP-1基因A→G(-3826)变异和β3-ARTrp64Arg突变与肥胖患者BMR降低和体重增加相关,两基因的变异对BMR和BMI的影响存在加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β2 肾上腺素受体 (β2 AR)在体内各种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但主要分布于肺。已发现 β2 AR存在于支气管上皮、细支气管平滑肌、黏膜下腺、肺动脉内皮、肺动脉平滑肌和肺泡壁中 ,也出现在肺的免疫细胞 ,包括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β2 AR与刺激性G蛋白 (GS)藕联 ,使腺苷酸环化酶 (AC)激活 ,细胞内环磷酸腺苷 (cAMP)增加 ,导致气道平滑肌松弛[1] 。β2 AR功能低下可能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而控制其表达的基因的多态性已成为支气管哮喘遗传学研究的热点。通过此研究 ,可…  相似文献   

5.
脑胶质瘤组织中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人脑胶质瘤组织中DNA聚合酶β基因(polβ)的突变情况。方法:应用RT-PCR及SSCP检测22例脑胶质瘤、4例脑膜瘤、3例垂体瘤及1例肺部转移性鳞癌标本中polβ的表达,利用DNASIS、OMIGA软件及Chou&Fasman算法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及蛋白质二、三级结构分析。结果:脑胶质瘤组织中DNApolβ突变率为6/22,共8个突变位点,2例发生504位A→G(131位Lys→Glu)、748位A→G(212位His→Arg)突变,2者蛋白质二级结构亦明显改变;598位T→C(162位Val→Ala)突变2例,但2者蛋白质二级结构无明显改变;2例Ⅲ级星形细胞瘤分别有2个和3个突变位点,但其各有1个相应的氨基酸未发生变异。Ⅱ级以下脑胶质瘤及脑膜瘤、垂体瘤等良性脑肿瘤组织均未发现DNApolβ基因突变。1例肺癌脑部转移性鳞状细胞癌DNApolβ基因出现5个突变位点,737位A→C(208位Pro未变异)、744位T→G(211位Lue→Val)、830位C→G(239位Cys→Trp)、866位A→C(251位Pro未变异)、870位A→C(253位Arg未变异),但蛋白质二级结构未改变。蛋白质三维结构图显示脑胶质瘤组织中6个氨基酸变异位点中,5个位于掌部,1个位于拇指部。结论:脑胶质瘤细胞中存在DNApolβ基因突变,且这些突变位点均为DNApolβ基因(尤其是掌部)活化结构域。提示脑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DNApolβ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3):162-164
[目的]检测肝癌细胞HepG2株线粒体亮氨酸拉链EF-hand结构域(LETM1)基因突变.[方法]提取HepG2株细胞中的mRNA并合成cDNA,采用PCR方法扩增LETM1基因,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MV-3Myc-2A上,构建重组质粒pCMV-3Myc-LETM1,酶切,测定序列并检测突变位点.[结果]肝癌细胞LETM1基因发生突变和氨基酸改变,突变发生于G148A(缬氨酸→异亮氨酸)、G320A(甘氨酸→天冬酰胺)、G344A(精氨酸→组氨酸)和A1760G(赖氨酸→精氨酸).[结论]肝癌细胞HepG2线粒体LETM1基因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7.
胰腺癌组织中K—ras基因点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Taq酶直接测序技术对9例胰腺癌标本及1例恶性胰岛细胞瘤标本进行了K-ras基因12位点突变的检测。结果显示:9例胰腺癌中含K-ras基因突变者5例。表现出2突变类型,即CCA→CGA型4例;CCA→CAA型1例。相应氨基酸改变分别为:甘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缬氨酸。分析了在突变率及突变内容上与国外学者不同的原因,探讨了检测K-ras基因12位点突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及并发足坏疽与β3—AR基因Arg^64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基因64位点的色氨酸(Trp)密码子被精氨酸(Arg)置换与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利用PCR扩增包含64位密码子的该基因片段,内切酶BstNI消化电泳确定64位点基因型。结果:152名中国NIDDM患者的Arg等位基因频率为017,高于芬兰人,低于Pima印第安人,与日本人NIDDM人群基因频率相近。45例携带Arg等位基因和107例Trp纯合子的NIDDM患者中分别有6例和2例发生糖尿病足坏疽,前者糖尿病足坏疽危险性8倍于后者(P<001)。β3AR基因64位密码子Trp被Arg置换的患者糖尿病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Arg纯合子、杂合子及Trp纯合子的糖尿病发病年龄分别是443岁、465岁和496岁。结论:NIDDM发病年龄与β3AR基因的Arg64替代有关,并在世界上首次提出β3ARArg64等位基因可能是糖尿病足坏疽的风险基因  相似文献   

9.
应用Taq酶直接测序技术对9例胰腺癌标本及1例恶性胰岛细胞瘤标本进行了K-ras基因12位点突变的检测。结果显示:9例胰腺癌中含K-ras基因突变者5例。表现出2种突变类型,即CCA→CGA型4例;CCA→CAA型1例。相应氨基酸改变分别为:甘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缬氨酸。分析了在突变率及突变内容,上与国外学者不同的原因,探讨了检测K-ras基因12位点突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基因rpoB变异机理及其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耐利福平株结核分支杆菌rpoB基因变异及其PCR-SSCP检测方法。方法 PCR法扩增rpoB基因,纯化克隆,大量质粒制备,经ABI377系统直接测序。结果 17例多耐药结核菌,14侏检测出rpoB基因变异。496(Arg),507(Gly→Asp),579(Ala→Gly)和583(Pro→Leu)密码子变异未风报道。全部为点突变,主要是错义突变。在511-533密码子区域变异只占66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IgE高亲和力体β链基因(FcεRI-β)的多态性与中国人哮喘易感性的连锁关系。方法 用PCR/RFLP检测FcεRI-β基因编码区E237G变异位点及非编码区的2个多态性位点,对32个哮喘家系共192份样品以及122例哮喘患儿进行分析。结果 (1)中国人在这3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与白种人及日本人明显不同。(2)哮喘家系样本显示,第2内含子区多态位点的A等位片段与哮喘有显著相关性(P〈0  相似文献   

12.
朱旅云  刘坤申 《医学综述》2002,8(5):256-257
β3 肾上腺素能受体 (β3 adrenrgicreceptor,β3 AR)基因位于人第 8号染色体上 ,由两个外显子 ,一个内含子组成。β3 AR是一种与G蛋白偶联的膜表面受体 ,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 ,特别是棕色脂肪 ,介导脂肪分解及热生成 ,对于维持能量利用和储存起重要作用[1] 。β3 AR基因发生突变 ,使热生成作用减弱而可能影响体重及与肥胖有关的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异常。1 β3 AR基因突变的分子结构及生化代谢特征1995年 ,Walston[2 ] 在中年Pima印第安人 (肥胖和 2型糖尿病患病率非常高的人群 )中 ,进行了 β3 AR…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β3-肾上腺能受体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了解其表型行征。方法:应用PCR-限缺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技术分析β3-肾上腺能受体(β3-AR)基因型,结果:48例北方汉族糖尿病人和32例正常对照者中均存在β3-AR基因190位T→C的单碱基变异,两组人群中基因型的构成比例无显著差异。结论:Arg64Arg纯合子可能具有糖尿病早发的特点。但β3-AR基因不是造成肥胖、脂质紊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QT延长综合征(LQTS)致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我们在PCR基础上建立SSCP方法对LQT患者和正常对照者HERG基因的突变进行研究。并且利用克隆技术对突变进行确证。通过SSCP分析,在1例正常对照者中发现异常条带,该突变无法用直接测序确证,因此我们将其转入质粒,克隆后再进行测序。结果提示在HERG基因752位点(5′→3′)异常插入9个碱基。突变型为杂合子。突变导致蛋白通道氨基酸序列中插入GlyAlaGly。与其他已报道的突变不同,本文所发现的3个氨基酸的插入突变不是LQTS发生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STK11基因编码区序列,进一步明确STK11基因可能存在新的突变位点。方法收集空军总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20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的血液样本,采用PCR扩增技术及DNA测序方法检测STK11基因编码区序列,与STK11基因的正常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20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中有14例患者检测到STK11基因的编码区发生突变,1例患者携带2个突变位点,13例患者携带单一突变位点。测序发现1例患者在3号外显子第460位发现一错义突变(460C→G),在第154密码子处形成另一种新的氨基酸,为一新的突变位点。2个家系中4例患者在同一位点发生突变;同一家系患者的突变位点一致。其余6例患者STK11基因编码区未见突变位点。结论 STK11基因突变是Peutz-Jeghers综合征发生的主要病因,3号外显子第460位错义突变,即460C→G,是导致Peutz-Jeghers综合征发生新的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6.
关于alKA基因启动子不同点突变对诱导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lKA基因启动子上游区的不同位点突变诱导β-半乳糖苷酶活性不同。上游区及-35盒子的A→C或T→G也使酶活性低于野生型,但当-10T→G时酶活性明显高于野生型。  相似文献   

17.
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HPV18致病进程晚具侵袭性,其晚期基因L1现被有竽疫苗学研究。本实验从HPV18-PBR322质粒中克隆HPV18L1片段,构建了HPV18L1-PGEM重组质粒。对L1片段峡谷端测序时发现,原始报道序列在5701和6842位置的碱基为C,而实际测序结果均为G,推断其相应三联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变化分别为Pro→Arg,Pro→Pro。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最新的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分析平台-Phyre系列软件,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p53基因的第282位密码子点突变后的三级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6HBE肺癌细胞株p53基因第282位密码子出现一个G→T的点突变,其编码氨基酸由精氨酸(CGG)→亮氨酸(CTG)。由于氨基酸的极性改变,可能破坏了p53蛋白与DNA结合面β-发夹结构上的接触,导致p53的H2螺旋与DNA大槽结合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肝细胞癌(HCC)中p53基因的突变情况,收集86例HCC手术切除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DNA序列分析,研究了p53基因的突变情况。86例HCC中,p53基因的突变率为36%,其中,密码子249的突变率为33.7%,1例SSCP和RFLP均提示密码子249存在突变者经DNA序列分析显示密码子249的第三个碱基发生了AGG/ArgAGT/Ser突变。以上结果提示,HCC中,p53基因的突变主要以点突变为主,主要发生在密码子249,其突变率、突变谱和突变方式与启东等HCC高度流行区相似  相似文献   

20.
用PCR体外定点突变技术诱导霍乱毒素A亚基突变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有效去除霍乱毒素A 亚基( CT A) 的毒性作用而保存其佐剂性能。方法: 采用PCR 体外定点突变技术(PCR SDM) ,设计两对引物,引入一个突变位点,通过重叠延伸法两次PCR 扩增,使CT A 编码基因第63 位密码子由CTC 突变为TTT,亦将扩增片断克隆入PUC19 载体。结果: DNA 测序结果表明在预期位点已发生突变,用PCR 诱导成功CT A 突变体。结论: PCR 诱导突变准确、简便,为深入研究CT 免疫佐剂的作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