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运用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技术,从日本血吸虫成虫eDNA文库中筛选和鉴定日本血吸虫新基因,为寻找日本血吸虫新的候选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转化日本血吸虫成虫eDNA文库,随机挑取重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获得Esr;用NCBI站点的GenBank对所获得的新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检索;利用BLASTP程序对同源性高的基因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比较。结果 发现xzw000008克隆的eDNA序列为日本血吸虫新基因并获得GenBank登录号。该eDNA序列与曼氏血吸虫polyubiquitin基因高度同源,核苷酸水平的同一性为87%;氨基酸水平的同一性为98%。结论 用EST寻找日本血吸虫新基因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所筛选到的日本血吸虫新基因长575bp,编码191个氨基酸,与曼氏血吸虫polyubiquifin基因高度同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全序列及功能作准备。  相似文献   

2.
3.
日本血吸虫童虫cDNA文库免疫学筛选及H1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获取可能编码新的血吸虫诊断和候选疫苗分子的 c DNA克隆。 方法 利用血吸虫病患者的血清筛选日本血吸虫童虫 c DNA文库 ,获得一批阳性克隆 ,并对 H1克隆插入片段的核苷酸进行序列测定。根据结果 ,一方面进行同源性分析 ;另一方面设计合成引物 ,应用 PCR法进行扩增 ,并将其克隆入 p GEM-T载体。 结果 用抗血清初筛约 7.2× 1 0 3个重组的噬菌体 ,得到 1 2个持续阳性反应克隆 ,其中 H1克隆的插入片段长度为 1 1 86bp,具有一个 5 91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 ,与现有的基因无任何同源性。利用 PCR法成功地扩增了该基因 ,并克隆入载体 p GEM-T。 结论 从 c DNA文库中筛选的对血吸虫感染可能具有保护作用的分子克隆是可行的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中扩增出信号蛋白Sj14-3-3编码基因,并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旨在制备重组诊断抗原和分子疫苗。方法提取日本血吸虫成虫总RNA,分离mRNA,RT-PCR法制备cDNA.并扩增出Sj-4-3-3编码基因,通过线性TA克隆载体pGEM-T连接,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经转染至COS-7细胞中表达,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RT-PCR产物、pGEM-T-Sj14-3-3及pcDNA3.1( )-Sj14-3-3分别经双酶切后均获得一特异性基因片段,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后的分子量为29kD。结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 )-Sj14-3-3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产物是一分子量为29kD的蛋白,并能被抗Sj14-3-3单克隆抗体识别。  相似文献   

5.
6.
张世明  周岱 《现代康复》2000,4(12):1834-1835
目的:探讨长期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丘脑,黑质网状部(sNr)微管相关蛋白(MAP-2)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变化。方法:35只SD大鼠分为7组,即正常组2周组,伪手术1个月组、MCAO后2周组、1个月组、3个月组和6个月。每组5只,Tamura法制作动物模型,脑切片分别用鼠脑MAP-2、GFAP抗体,ABC法染色,缺血后1个月MFP-2减少,GFAP增加,6个月后丝极消失,结论:神经细胞MAP-2减少和胶质细胞GFAP减加是长期MCAO后丘脑、sNr萎缩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日本血吸虫6种粗抗原和组分抗原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日本血吸虫6种抗原(粗抗原及其组分抗原各3种)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①用阳性钉螺逸出的尾蚴感染新西兰家兔,制作日本血吸虫病动物模型。②于感染后42天分别收集雌、雄成虫和虫卵,制作粗抗原及其组分抗原。③采用ELISA法检测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以X^2检验作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除雌虫组分抗原的敏感性(51%)较差外,都显示出日本血吸虫成虫及其虫卵组分抗原的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日本血吸虫组分抗原用于免疫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抗原分离、纯化方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背景:tau蛋白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研究表明,变异的tau蛋白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产生老年斑的关键;人突触核蛋白(Syn)是参与形成帕金森病患者淀粉样变性的主要成分。目的:总结近年来微管相关作用物质的研究进展及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以"tubulin;Alzheimer Disease;Parkinson Disease;Neurodegeneration:微管蛋白;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为检索词,检索1975年3月至2014年3月Pub Med数据库及万方医学网相关文献。纳入微管结构与功能、微管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蛋白、微管蛋白相关物质及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研究的文献26篇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与结论:微管由微管蛋白组成,在细胞中起重要的细胞骨架作用。在神经系统,微管系统的稳定性也是维持胞体和突起间营养转运的基础。已证实微管蛋白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蛋白密切相关。tau蛋白异常聚积导致的轴突转运障碍不仅影响神经元的形态,而且影响其功能。Syn可以促进生长初期原代培养神经元轴突内微管的组装。当细胞受到不良刺激时,发生微管相关物质的不良代谢,导致微管系统产生结构的紊乱和功能的障碍,胞内物质异常堆积,并通过一系列目前尚待阐明的调控机制使细胞逃逸凋亡,从而进入退行性变性。目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也多以替代法治疗为主,尚无特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室内繁殖第2,3代东方田鼠及疫区湖洲野生东方田鼠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无明显差异。日本血吸虫可感染东方田鼠,但在其体内不能发育成熟,故不使其致病。幼虫最早于感染后第2天到达肺脏,第4天转移到达肝脏,而且还可在门-肠系膜静脉系统中发现少数虫体。虫体在鼠体内生存时间一般3周左右,虫体大小和结构均停留在第11天以前水平,仅见口、腹吸盘形成,肠管会合出现。日本血吸虫在东方田鼠体内的主要消亡部位是肝脏,异物性炎症反应结节是机体消除虫体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11.
低温对沙土鼠脑缺血海马微管运动蛋白Kinesin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锥体细胞微管运动蛋白Kinesin活性的变化及低浊其的影响方法: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时间为10分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海马微管运动蛋白Kinesin的活性,结论:在海马CA1区,常温缺血-再 注6、48和96小时,微管运动蛋白Kinesin活性分别降至假手术组的58%、38%和12%(P均<0.01),而低温组在再灌注6、48和96小时后运动蛋白Kinesin活性分别为假手组的97%、81%和795,明显高于常温组,在海马CA2、CA3和CA4区,微管运动蛋白Kinesin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低温可明显抑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CA1区微管运动蛋白Kinesin活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日本血吸虫抗原特异性免疫复合物的ELISA法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鼠抗人μ链单克隆抗体包被建立ELISA法检测循环中日本血吸虫IgM类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其酶标记特异性抗体为人高效价抗日本血吸虫抗体。方法有较好的重复性,批内CV=7.7%,批间CV=10.1%,特异性较好,临床检测血吸虫感染患者36例,阳性率为55.6%,此种特异性免疫复合物的检出意味着疾病的早期,持续阳提示急性感染向慢性转化。  相似文献   

13.
背景细胞骨架在力学信号的传递中如何发挥桥梁作用是近年骨组织生物力学研究的一个重点.目的研究不同应力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微管蛋白和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设计非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由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和口腔生物教研室完成,对象为新生SD大鼠6只,雌雄不限,由第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干预分别给第3代的大鼠成骨细胞施加剪切力和静压力,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加力后不同时间微管蛋白和Ⅰ型胶原的表达情况,通过图像分析仪测定并记录各组染色的灰度值,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微管蛋白染色和Ⅰ型胶原染色灰度值.结果剪切力组作用12 h、静压力组(> 20 kPa)作用6 h后微管蛋白的染色灰度分别为152.3±21.5和148.7±29.1,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静压力组(>20 kPa)作用后不同时间,Ⅰ型胶原的染色灰度均增强,但剪切力组变化不显著.结论不同性质的应力可能以相似的方式通过微管将力学信号在成骨细胞内传递,但所引起的细胞胶原合成的变化却可能因力的性质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研究右-苯丙胺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神经丝蛋白(NF)、微管相关蛋白(MAP2)表达的影响,并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其加速神经康复的机制。方法:应用Koizumi线栓法建立单侧MCAO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RT-PCR检测缺血周围区MAP2、NF表达的变化。结果:在MCAO 1周末MAP2、NF的表达明显低于假手术组,以后逐渐增高,在第6周末其表达高于假手术组,模型+右-苯丙胺组在各时间点其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右-苯丙胺可促进脑缺血后动物的MAP2、NF的表达,提高神经可塑性,可能为其加速神经康复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日本血吸虫6种抗原(粗抗原及其组分抗原各3种)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①用阳性钉螺逸出的尾蚴感染新西兰家兔,制作日本血吸虫病动物模型.②于感染后42天分别收集雌、雄成虫和虫卵,制作粗抗原及其组分抗原.③采用ELISA法检测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以X2检验作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除雌虫组分抗原的敏感性(51%)较差外,都显示出日本血吸虫成虫及其虫卵组分抗原的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日本血吸虫组分抗原用于免疫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抗原分离、纯化方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期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丘脑、黑质网状部(sNr)微管相关蛋白(MAP-2)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变化.方法35只SD大鼠分为7组,即正常组、伪手术组2周组、伪手术1个月组、MCAO后2周组、1个月组、3个月组和6个月.每组5只,Tamura法制作动物模型.脑切片分别用鼠脑MAP-2、GFAP抗体,ABC法染色.结果缺血后1个月MAP-2减少,GFAP增加,6个月后丝极消失.结论神经细胞MAP-2减少和胶质细胞GFAP增加是长期MCAO后丘脑、sNr萎缩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为验证紫外线减毒尾蚴活疫苗免疫法制备抗日本血吸虫童虫表膜单克隆抗体的保护性免疫作用,用小鼠腹腔接种单抗被动免疫转移试验,观察该种方法制备的5株单抗的保护性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9.
毛勇  段小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1):2154-2155
背景:细胞骨架在力学信号的传递中如何发挥桥梁作用是近年骨组织生物力学研究的一个重点。目的:研究不同应力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微管蛋白和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设计:非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由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和口腔生物教研室完成,对象为新生SD大鼠6只,雌雄不限,由第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干预:分别给第3代的大鼠成骨细胞施加剪切力和静压力,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加力后不同时间微管蛋白和Ⅰ型胶原的表达情况,通过图像分析仪测定并记录各组染色的灰度值,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微管蛋白染色和Ⅰ型胶原染色灰度值。结果:剪切力组作用12h、静压力组(&;gt;20kPa)作用6h后微管蛋白的染色灰度分别为152.3&;#177;21.5和148.7&;#177;29.1,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静压力组(&;gt;20kPa)作用后不同时间,Ⅰ型胶原的染色灰度均增强,但剪切力组变化不显著。结论:不同性质的应力可能以相似的方式通过微管将力学信号在成骨细胞内传递,但所引起的细胞胶原合成的变化却可能因力的性质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背景:微管相关蛋白2作为神经元特异性标记蛋白之一,其表达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脊髓神经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的演变规律。目的:综述微管相关蛋白2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脊髓发育及损伤修复中的表达分布规律,进而为脊髓损伤后神经干细胞的移植治疗提供前期研究基础。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84/2012维普、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脊髓,微管相关蛋白2"。同时计算机检索1984/2012PubMed和Springer外文电子期刊及电子图书(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spinal cord,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2(MAP-2)"。共检索到文献325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7篇。结果与结论:微管相关蛋白2不仅是神经细胞的骨架成分,更是一种活跃的功能蛋白,参与神经元的生长和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它的表达强弱可以反映脊髓神经元的发育情况。微管相关蛋白2免疫活性下降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而它的高表达可能在脊髓损伤后突触结构重建及受损神经功能代偿和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检测微管相关蛋白2的含量和定位,可以用来研究人类多种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规律,进而探索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损伤修复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