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土茯苓颗粒对高尿酸血症肾病模型小鼠血尿酸、肾功能的影响及肾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腺嘌呤(100 mg·kg-1)联合97%氧嗪酸钾(l g·kg-1)ig法建立小鼠高尿酸血症肾病动物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造模组、阳性药物组苯溴马隆组20 mg· kg-1、复方土茯苓颗粒高、中、低剂量组(6,3,1.5 g·kg-1).实验第21天小鼠眼球采血后处死,检测血清中尿酸、肌酐、尿素氮及肾组织中IL-1β,IL-6水平.结果:复方土茯苓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尿酸(110.22±28.07),(128.10±54.79)(144.10±51.73) μmol· L-1;肌酐(39.11±8.55),(60.90±21.29),(87.50±16.18)μmol·L-1;尿素氮(25.15±3.17),(29.65±2.17),(35.01±3.63) mmol·L-1;IL-1β(3.13±0.53),(4.26±1.44),(5.10±1.86) μ.g· L-1;IL-6 (14.90±4.93),(22.87±6.71),(35.83±22.19) μg· L-1;与模型组血尿酸(259.22±31.05)μmol·L-1、肌酐(103.00±22.34) μmol·L-1,尿素氮(50.76±9.93) mmol· L-1,IL-1β(10.74±4.0) μg· L-1,IL-6(62.87±15.42)μg·L-相比明显降低(P<0.05),复方土茯苓颗粒高、中剂量组与苯溴马隆组相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复方土茯苓颗粒能够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肾病模型小鼠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保护尿酸造成的肾脏损伤,可能机制为降低IL-1β,IL-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泄浊除痹汤颗粒剂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试验,将纳入观察的81例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入中药组和苯溴马隆对照组,中药组41例,对照组40例,两组分别服泄浊除痹汤颗粒剂或苯溴马隆片,疗程20天.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血尿酸均明显下降,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3.17%和90.24%与67.5%和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泄浊除痹汤对高尿酸血症有明显治疗效果,使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药泄浊除痹汤颗粒剂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试验 ,将纳入观察的 81例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入中药组和苯溴马隆对照组 ,中药组 4 1例 ,对照组 4 0例 ,两组分别服泄浊除痹汤颗粒剂或苯溴马隆片 ,疗程2 0天。结果 :两组病例治疗后血尿酸均明显下降 ,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73.17%和 90 .2 4 %与 6 7.5 %和 92 .5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泄浊除痹汤对高尿酸血症有明显治疗效果 ,使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4.
孙维峰  徐伟等 《中医药学刊》2002,20(6):800-800,803
目的:观察中药泄浊除痹汤颗粒剂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试验。将纳入观察的81例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入中药组和苯溴马隆对照组,中药组41例,对照组40例,两组分别服泄浊除痹汤颗粒剂或苯溴马隆片,疗程20天。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血尿酸均明显下降,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3.17%和90.24%与67.5%和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泄浊除痹汤对高尿酸血症有明显治疗效果。使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5.
泄浊除痹汤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药泄浊除痹汤颗粒剂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试验,将纳入观察的81例通风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入中药组和苯溴马隆对照组,中药组41例,对照组40例,两组分别服泄浊除痹汤颗拉剂或苯溴马隆片,疗程20天。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血尿酸均明显下降,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3.17%和如.24%与67.5%和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泄浊除痹汤对高尿酸血症有明显治疗效果,使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泄浊通痹方对湿浊内蕴、脾肾亏虚证原发性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湿浊内蕴、脾肾亏虚证原发性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泄浊通痹方组(治疗组)、苯溴马隆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及血尿酸、尿素氮、肌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2组临床总疗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泄浊通痹方对湿浊内蕴、脾肾亏虚证原发性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清泻浊毒法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拆方研究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苯溴马隆组、土茯苓熟大黄组、金银花蒲公英组及清泻浊毒方组,以氧嗪酸钾盐腹腔注射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观察药物对各组小鼠血清尿酸和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药物组中,苯溴马隆组和清泻浊毒方组血尿酸下降最为明显,土茯苓熟大黄组血尿酸数值最高,与清泻浊毒方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清泻浊毒方组降低小鼠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最为明显,优于土茯苓熟大黄组和苯溴马隆组(P0.05~0.01),与别嘌呤醇组和金银花蒲公英组作用相当(P0.05)。结论 :清泻浊毒法能够明显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血尿酸水平,其中清热解毒类药物金银花蒲公英发挥了主要作用,抑制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是其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陈光亮  朱立然  那莎  李莉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4):2348-2353
目的: 研究萆薢总皂苷对大鼠慢性高尿酸血症的防治作用及对肾脏尿酸转运体1(urate transporter 1,URAT1)表达的影响。 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萆薢总皂苷(total saponin of Dioscorea,TSD)高、中、低剂量组(300,100,30 mg·kg-1)、苯溴马隆(10 mg·kg-1)组。以氧嗪酸钾联合乙胺丁醇复制大鼠慢性高尿酸血症模型,第3周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4周,测定血尿酸、尿尿酸、尿酸排泄量、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RT-PCR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大鼠肾小管细胞URAT1 mRNA和URAT1蛋白的表达。 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尿尿酸排泄减少,肾脏URAT1 mRNA和URAT1蛋白高表达。TSD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血清尿酸水平,增加尿尿酸浓度和尿酸排泄量,降低肾脏URAT1 mRNA和URAT1蛋白的高表达,其作用与苯溴马隆相近;对高尿酸血症大鼠XOD、尿量无明显影响。 结论: TSD有明显的抗高尿酸血症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大鼠肾脏URAT1的高表达而减少尿酸的重吸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精简处方,便于开发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有效中药。 方法: 采用尿酸生成的前体物质次黄嘌呤(hypoxanthine)为模型药物,制备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对比观察泄浊除痹汤原处方12味药物(处方1)及精减处方5味药物(处方2)对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及对正常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 结果: 与高尿酸血症模型组比较,处方1低、高剂量组与处方2低、高剂量组均能显著地降低小鼠血清尿酸水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处方高剂量组亦可降低正常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泄浊除痹汤原方和精简方对高尿酸血症小鼠均有明显的降低血尿酸作用,相对于原方,精简方更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热泄浊化瘀方防治急性痛风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分别给服清热泄浊化瘀方及秋水仙碱片、苯溴马隆片,疗程3周;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尿酸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尿酸均明显降低。结论清热泄浊化瘀方对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有确切治疗效果,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肝康片对四氯化碳致动物肝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肝康片对化学药物诱发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肝康片高、中、低剂量组(32.8,16.4,8.2 g.kg-1)和护肝片组(5.62 g.kg-1)。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小鼠每日给药ig 1次,共7 d,从第5天开始,各给药组及模型组予ip 0.2%CCl4(20 mL.kg-1)1次,造成急性肝损伤。造模后48 h,采血测定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含量。另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肝康片高、中、低剂量组(22.68,11.34,5.67 g.kg-1)和护肝片组(3.8 g.kg-1),除正常组ip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其他大鼠ip 10%CCl4(5 mL.kg-1),每周2次,连续7周,造成慢性肝损伤。观察大鼠血清的生化指标和病理组织变化。结果:给药7 d,肝康片高中剂量组可降低小鼠CCl4急性肝损伤血清中的ALT(47.31±9.37),(60.14±11.25)U.L-1和AST(231.67±19.26),(272.11±15.25)U.L-1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的差异。给药8周,各剂量组肝康片还可明显降低CCl4大鼠慢性肝损伤血清中ALT和AST的含量,提高血清中的白蛋白(ALB)(40.7±1.5),(39.6±1.8)g.L-1的含量,降低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9.22±1.90),(9.34±2.78)μmol.L-1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肝康片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和大鼠慢性肝损伤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水蛭素对高尿酸血症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别嘌醇(30 mg/kg)组和水蛭素低、中、高剂量(0.2、0.4、0.8 g/kg)组。大鼠ig氧嗪酸钾(0.75 g/kg),1次/d,连续5周,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同时各给药组分别ig相应剂量的药物,1次/d,连续5周。采用生化法检测大鼠血清和尿液中的尿酸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肾组织中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1(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 1,OAT1)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肾组织中葡萄糖转运体9(glucose transporter 9,GLUT9)、OAT1、尿酸盐转运体1(urate transporter 1,URAT1)蛋白表达;qRT-PCR检测肾组织中GLUT9、OAT1、URAT1 mRNA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和尿液中尿酸水平显著升高(P<0.01),GLUT9、URA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OA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水蛭素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和尿液中尿酸水平(P<0.01),显著下调GLUT9、URA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1),显著上调OA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 水蛭素可通过调控高尿酸血症大鼠肾脏尿酸盐转运体OAT1、URAT1、GLUT9的表达,从而发挥降尿酸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芪泽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内质网应激(ERS)相关凋亡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2.5%腺嘌呤ig24 d建立SD大鼠肾衰模型.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尿毒清组(2.5 g·kg-1·d-1)、芪泽汤高、低剂量组(50.4,12.6g·kg-1·d-1),每组10只.造模同时各治疗组ig给药,干预24 d后,观察体重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应用TUNEL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HOP( C/EBP-homologous protein)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 Caspase-12)肾内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BUN(17.21±4.63) mmol·L-1,SCr( 67.00±25.62) μmol·L-1较对照组BUN(4.19±0.77) mmol· L-1,SCr( 15.89±2.62)μmol·L-1明显升高(P <0.01);TUNEL结果显示空白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少量凋亡,而模型组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多(P<0.01);模型组CHOP,Caspase-12表达显著增强(P<0.01).芪泽汤低剂量和尿毒清能抑制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CHOP,Caspase-12表达(与模型组相比较P<0.05).结论:芪泽汤低剂量能保护腺嘌呤导致的大鼠肾损害,可能与其抑制ERS相关凋亡分子CHOP,Caspase-12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张娴娴  孙维峰  徐伟  王天 《中医杂志》2011,52(22):1925-1927
目的观察泄浊除痹方对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6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脱落7例,剔除1例)随机分成泄浊除痹方组28例和空白对照组30例,泄浊除痹方组口服泄浊除痹方颗粒剂,每日1剂,分2次服用。空白对照组不用药物治疗,仅进行临床观察。两组均观察20天,于观察前后检测血尿酸,采集患者中医临床四诊资料进行中医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泄浊除痹方组与空白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泄浊除痹方组痰涎、神疲乏力、四肢沉重、小便黄赤、大便稀溏等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小便清长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所增加(P<0.05)。空白对照组患者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泄浊除痹方对高尿酸血症痰湿阻滞患者相关中医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4种不同的方法,建立稳定的尿酸性肾病(uAN)大鼠模型。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实验过程中正常饲养;模型I、Ⅱ、Ⅲ组给予10%高酵母饲料喂养,同时分别给予腺嘌呤每日50mg/kg、100mg/kg、200mg/kg灌胃;模型Ⅳ组按腺嘌呤100mg/kg、乙胺丁醇250mg/kg的比例,配置成混悬液每日350mg/kg灌胃,连续给药2ld,制造UAN模型。实验前、实验第10天、第21天大鼠测定血清uA、BUN、CR水平;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肾脏组织尿酸盐阴离子交换器1(uRAT1)、有机阴离子转运子1(OAT1)、有机阳离子转运体2(OCT2)的表达。结果:模型I组uA、BUN、CR水平较正常组轻微升高(P〉0.05);模型Ⅱ组UA、BUN、CR水平在第10天、第21天较正常组升高(P〈0.05);模型Ⅲ、Ⅳ组仅在第10天uA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0.05);BUN、CR水平在第10天、第21天,较正常组升高明显(P〈0.05)。HE染色病理切片结果提示:各模型组肾小管和间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模型Ⅱ、Ⅲ、Ⅳ组肾组织内可见黄褐色结晶,其中模型Ⅲ、Ⅳ组肾组织存在广泛性损害。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组织蛋白表达情况:模型Ⅱ、Ⅲ、Ⅳ组URAT1蛋白表达较正常组上调(P〈0.05,P〈0.01);同时,OAT1、OCT2蛋白表达较正常组下调(P〈0.05,P〈0.01)。结论:采用酵母和腺嘌呤适合剂量联合用药,可建立稳定的UAN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至丸、地黄煎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KM雌性小白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香菇多糖(10 mg·kg-1)组、二至丸合地黄煎组(18.2 g·kg-1)、二至丸组(7.8 g·kg-1)和地黄煎(10.4 g·kg-1)组.除了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给小鼠ip环磷酰胺建立免疫低下模型,各组分别按设计剂量连续ig给药1周.检测小鼠胸腺指数、脾指数、血清白细胞介素1-α(IL-1α)水平、脾细胞的细胞周期及脾细胞凋亡率.结果:模型组小鼠胸腺指数(1.84±0.46)mg·g-1、脾指数(2.14±0.61)mg·g-1、IL-1α水平(135.21±28.69)ng·L-1均显著性降低,脾细胞增殖周期抑制[S期(2.37±3.08)%],脾细胞凋亡率高达52.86%;而二至丸合地黄煎组、二至丸组、地黄煎组及香菇多糖组均可不同程度地升高胸腺指数(二至丸合地黄煎组:(2.41±0.66) mg·g-1,二至丸组:(2.57±0.62)mg·g-1,地黄煎组:(2.47±0.63)mg·g-1、脾指数(二至丸合地黄煎组(5.17±1.58)mg·g-1,二至丸组:(4.40±0.87)mg·g-1,地黄煎组:(5.03±1.21) mg·g-1、IL-1α水平(二至丸合地黄煎组( 180.72±38.94) mg·g-1,二至丸组(179.51±43.46) mg·g-1,地黄煎组(172.93±40.91)ng·L-1,可不同程度地拮抗环磷酰胺引起的脾细胞增殖抑制,二至丸合地黄煎组( 15.17±2.79)%,二至丸组(9.55±3.73)%,地黄煎组(10.86±4.29)%及凋亡(二至丸合地黄煎组(5.26±7.14)%,二至丸组(8.34±3.68)%,地黄煎组(6.79±4.31)%.结论:二至丸方、地黄煎方及二至丸合地黄煎组方均可提高免疫低下实验小鼠的免疫功能,均具有抗凋亡作用,其中二至丸、地黄煎两方合用效果较单方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虎杖-桂枝药对配伍对大鼠高尿酸血症的防治作用及对尿酸盐阴离子转运体1(URAT1),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3(OAT3),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2(ABCG2)表达的影响。方法:8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苯溴马隆组(10 mg·kg~(-1)),痛风定组(160 mg·kg~(-1))和虎桂低、中、高剂量组(3.5,7,14 g·kg~(-1))。以皮下注射氧嗪酸钾(200mg·kg~(-1))和ig次黄嘌呤(50 mg·kg~(-1))和乙胺丁醇(250 mg·kg~(-1))的方法,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第4天开始各组大鼠ig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2周,测定血尿酸(SUA),尿尿酸浓度(UUA),肌酐(Cr),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GPT)水平;以RT-PCR方法测定大鼠肾脏URAT1和OAT3和小肠ABCG2的mRNA表达水平,以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大鼠肾脏URAT1和OAT3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小肠ABCG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尿尿酸排泄减少,肾脏URAT1 mRNA和蛋白高表达,肾OAT3和小肠ABCG2 mRNA和蛋白低表达,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虎桂药对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尿酸和尿素氮水平,增加24 h尿酸排泄量;虎桂药对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肾脏URAT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水平,升高肾脏OAT3和小肠ABCG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水平,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P0.05)。结论:虎桂药对有明显的抗高尿酸血症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大鼠肾脏URAT1的表达,并上调大鼠肾脏OAT3和小肠ABCG2的表达而减少尿酸的重吸收并增加其排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