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常中年人海马不同年龄组、不同部位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海马相关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从社区健康志愿者中选取符合标准者276名,按年龄分3组,A组:壮实期(41~48岁)90名,B组:稳健期(49~55岁)93名,C组:调整期(56~65岁)93名,行常规颅脑MR平扫、双侧海马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测量双侧海马头、体、尾部ADC、FA值,分析不同性别间、左右侧别间、各年龄组间及同年龄组不同部位间各参数的差异及各参数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ADC、FA值在男女之间、左右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相同部位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A、B组均低于C组(P0.05),FA值A、B组均高于C组(P0.05);FA值在同年龄组不同部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值在A、B、C组海马头部高于体、尾部(P0.05)。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813,P0.05);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113,P0.05)。结论 DTI能反映正常中年人海马不同部位微环境的变化,为早期临床诊断及治疗海马相关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正常肾脏的DTI特点,分析检查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方法 对10名健康志愿者行肾脏DTI检查,测量肾皮质及髓质的ADC值及FA值.分析同一测量者在不同时间的测量结果、不同测量者的测量结果及同组受检者不同时间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正常肾皮质的ADC值高于髓质(t=20.126,P<0.001),两侧肾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肾脏髓质的FA值高于皮质(t=42.713,P<0.001),两侧肾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同一测量者在不同时间的测量结果、不同测量者的测量结果及同组受检者不同时间的检查结果,其组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75,alpha系数均大于0.8.结论 DTI可以反映正常肾脏超微结构的特点,检查结果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3.
正常人颈髓扩散张量成像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定量分析健康人扩散张量成像(DTI)的部分参数值.方法 使用SE-EPI序列对22名健康志愿者行DTI扫描.在矢状位上分别测量不同节段颈髓各项参数值(ADC、FA、RA)以及本征值(λ1、λ2、λ3);在横轴位同一颈髓节段(C3水平)不同部位分别测量各项参数值.结果 矢状位测得颈髓C3水平FA值及RA值较其余部位高(P<0.05);横轴位测得颈髓前索FA及RA值较其余部位低而其ADC值较其余部位高(P<0.05).结论 使用SE-EPI序列行颈髓扩散张量成像的检查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图像;DTI可以定量测量颈髓的各项参数值.  相似文献   

4.
扩散张量成像定量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定量分析是有效利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的桥梁和关键.本文分析扩散张量成像的定量计算和纤维追踪算法,对扩散张量成像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头部扩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扫描方案的优选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索扩散张量磁共振成像应用于临床的合理扫描方案。方法 对20名成年健康志愿者行头部扩散张量成像,比较不同扫描参数(层厚/层间距、b值及扩散敏感梯度方向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在三种不同的扫描参数中,以层厚/层间距对图像信噪比的影响最大,层厚/层间距越大,图像信噪比越高。高b值扫描虽然ADC图灰白质对比明显,但FA图噪声较大。方向数越多,图像信噪比越高,但扫描时间相应延长。结论 层厚/层间距3mm/1mm、b值=1000s/mm^2、扩散敏感梯度方向25个,此方案适用于研究脑白质的细微结构,是应用于临床的合理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RI及DTI对持续性植物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符合持续性植物状态诊断标准患者的MRI及DTI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12例PVS常规MRI均显示两侧半球多发缺血缺氧病灶及脑室扩大,第三脑室宽度均大于1.2mm,另见58%脑干病灶,42%丘脑病灶DTI均可见放射冠胼胝体纤维束FA减低,11例可见一侧或双侧下纵束FA减低,形态消融。结论 常规MRI及DTI可为PVS的正确诊断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及胼胝体压部脑白质损伤情况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脑部DTI扫描后,测量双侧额叶和胼胝体压部的各向异性分数值(FA),应用成组t检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健康对照组的相应区域进行比较,并用部分相关性检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中各部位相应FA值与PANSS量表评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纤维束成像技术(DTT)重建胼胝体和扣带束。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额叶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额叶FA值与PANSS量表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703,P<0.05),纤维束成像技术不能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差别。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健康对照组存在脑白质细微结构的差异,DTI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受损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脊髓慢性压迫损伤的扩散张量成像(DTI)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脊髓慢性压迫损伤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和横轴面DTI,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部分各向异性(FA)值。结果32例脊髓压迫损伤患者中13例可见T2WI高信号。压迫部位ADC值增高28例,不变4例,平均ADC值明显高于正常脊髓组织。ADC值和压迫程度、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压迫部位FA值下降15例,不变11例,增高5例,平均FA值低于正常脊髓组织。FA值和压迫程度、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DTI对判断脊髓慢性压迫损伤有一定价值,ADC值敏感度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对检出脊髓型颈椎病颈髓早期损伤的敏感性。方法对13例健康志愿者和1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常规MRI及扩散张量成像检查。测量C3~C7四组椎间盘层面的FA值、ADC值,并对所有受检者行颈髓纤维束重建。结果病例组ADC值大于对照组(t=8.495,P0.001);病例组FA值小于对照组(t=-14.328,P0.001),两者皆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中约92.3%(12/13)患者脊髓受压部位伪彩图信号改变;约30.8%(4/13)患者T2WI脊髓内可见高信号,扩散张量成像比常规MRI对脊髓损伤更加敏感(P=0.002)。结论扩散张量成像可以提供脊髓的病理变化信息,在早期检出脊髓损伤方面比常规MRI敏感。  相似文献   

10.
脑干白质纤维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使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方法对脑干白质束进行研究。方法:3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MR检查,检查包括常规T1WI,T2WI以及扩散张量序列。结果:在脑干不同解剖水平,锥体束、锥体交叉、内、外侧丘系在各向异性(FA)图像上均显示为高信号,在彩色张量图像上分别显示为红色(横向走行)、蓝色(上下走行)和绿色(前后走行)的纤维束,而这些结构在常规T1WI、T2WI上均不能得到显示。结论:扩散张量成像可以无创性检查脑干白质束。  相似文献   

11.
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在臂丛神经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结合STIR-EPI背景抑制技术在臂丛神经成像的技术参数及其可行性。方法对32名接受颈部MR检查的患者(17~66岁,男15例,女17例)行常规臂丛神经冠状位STIR/longTE序列及横断位STIR-EPIDWI序列扫描。对STIR-EPIDWI序列原始图像行MIP重建,获得臂丛神经任意角度的冠状位图像。观察两种成像方法获得的臂丛神经图像,计算32例患者共64侧可清晰显示的臂丛神经根、神经节、锁骨上神经及锁骨下神经的数目,并对两者臂丛神经的显示率进行配对资料的χ2检验。结果在总共64侧臂丛神经中能清晰显示的臂丛神经根、神经节、锁骨上神经及锁骨下神经在STIR-EPIDWI的冠状位重建图像分别为60/64、57/64、56/64、50/64;在STIR/longTE序列为37/64、28/64、52/64、44/64。在STIR-EPIDWI的冠状位重建图像上,能较充分展现臂丛神经的走行。STIR-EPIDWI序列对臂丛神经根及神经节的显示率要高于STIR/longTE序列(χ2=18.983,P<0.05;χ2=33.072,P<0.05),而且有良好的背景信号(脂肪、血管)抑制效果。对锁骨上和锁骨下神经的显示,两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背景信号抑制STIR-EPIDWI序列与常规STIR/longTE序列相比,能同样满意地显示臂丛神经,而且对神经根和神经节的显示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探讨ADC值、FA值与脑膜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27例术前行MR平扫、弥散张量成像及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瘤周白质区和健侧对应部位的ADC值和FA值,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瘤周水肿区、肿瘤实质区、瘤周白质区三者之间ADC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瘤周水肿区为最高.瘤周白质FA值高于肿瘤实质区和瘤周水肿区,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但后两者之间FA值无显著性差异.良、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区ADC值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良、恶性脑膜瘤瘤周白质之间FA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结合常规MR图像、ADC值、FA值有助于术前对脑膜瘤良、恶性进行鉴别.ADC值有助于区别脑膜瘤实质、瘤周水肿及瘤周白质区.  相似文献   

13.
弥散加权神经成像在臂丛神经成像中的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背景抑制神经成像(DWIBS)不同扫描参数对臂丛神经图像质量的影响,优选最佳扫描参数。 方法 将18名健康志愿者等分为3组,对第一组每名志愿者行3个b值的弥散加权成像扫描。选择成像质量最好的b值,调整分辨率,对第二组行弥散加权成像。选择第二组成像质量最好的参数组合,调整并行采集因子分别为2、4、8,对第三组行弥散加权成像。观察不同b值、不同参数下的臂丛神经解剖细节和成像质量。 结果 NEX为8、层厚3 mm、b值为300 s/mm2、分辨率158×158、并行采集因子为4的冠状位图像能够分辨臂丛神经的干股束支等解剖细节,图像质量较好。 结论 优化后的DWIBS能满意显示臂丛神经,可作为臂丛神经成像的常规序列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三维MRI臂丛成像技术在诊断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技术对10例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患者行动态三维MRI臂丛成像,所有10例患者均手术证实为臂丛根性损伤。结果本组患者在伤后早期(1~3天)内行三维MRI臂丛成像均未见明显臂丛根性损伤的特征性MRI表现;伤后10bt5天(平均10天)后,再次行三维MRI臂丛成像,出现典型的臂丛根性损伤MRI表现:神经根消失或离断、创伤性脊膜囊肿、脊髓偏移等。结论三维MRI臂丛成像可以很好地地显示臂丛神经的解剖结构,通过动态成像可以显示臂丛根性神经损伤短期内动态变化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动态三维MRI具有对臂丛神经根性损伤定位准确、无创、操作简单等优点,有着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索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评价价值.方法脑外伤病人12例及正常对照组13例,分别应用常规MR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FA图上分别测量创伤组及对照组双侧半球白质感兴趣区镜像部位FA值,将两组相应感兴趣区FA值均值进行比较,观察有无明显差异.并将创伤组FA值均值与临床GC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创伤组与对照组FA值有明显差异,创伤组双侧内囊后肢FA值与GCS评分有较好相关性.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白质损伤敏感,并能反映其损伤程度,是目前活体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获取正常人脑组织磁共振扩散张量图像,评价不同b值条件下的扩散张量图像改变。方法筛选28例正常(常规MR显示未见异常者)健康成年人,分别选取b=1000s/mm2,b=2000s/mm2和b=3000s/mm2同时进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应用Philips公司提供的分析软件分析扩散张量图。包括:各向同性表面扩散系数(ADCiso)图和各向异性图,测量不同b值时图像的信躁比(SNR)及灰白质对比度。结果随着b值的升高,各相同性图及ADCiso图均显示脑组织灰白质对比度增高,b=2000s/mm2组(或b=3000s/mm2组)与b=1000s/mm2组有显著差异(P<0.001),b=2000s/mm2组与b=3000s/mm2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b=1000s/mm2时,DTI图像质量最好,但脑组织灰白质对比度不高。②b=2000s/mm2时,DTI图像质量较好,对比度较佳,能提供更多的扩散信息,更好地反应脑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特性。③b=3000s/mm2时,DTI图像质量较差,对比度最好,但与b=2000s/mm2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且增加扫描时间。笔者认为扩散梯度因子b=2000s/mm2时,图像综合质量最优,建议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7.
DTI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脊髓型颈椎病(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临床及影像学证实为CSM且髓内无明显T2高信号患者,行颈髓MRI和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并分析影像表现和测量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结果所有研究对象的DTI均可得到颈髓的ADC图及FA图。其中约90%(36/40)患者脊髓受压部位ADC值较正常部位升高(P=0.015),约70%(28/40)患者脊髓受压部位FA值较正常部位降低(P=0.037)。结论DTI对CSM患者早期脊髓损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扩散张量各向异性分数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MR扩散张量成像(DTI)各向异性分数(F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共26例,其中低级别星形细胞瘤10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16例.行常规MR 、DTI检查.构建 FA 图,并测量肿瘤、水肿区及正常白质的FA值.结果正常白质纤维在FA图上表现为高信号.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多呈低信号,边缘清晰,周围白质纤维呈高信号,信号未见明显减低. 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亦多呈低信号,边缘模糊,肿瘤实体区与水肿区FA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病例肿瘤实体区和水肿区 FA值与邻近正常脑白质进行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即FA图不能明确区分肿瘤边缘及水肿区,但能将二者和正常白质纤维束鉴别.结论 DTI可清楚显示肿瘤与周围白质纤维的解剖关系,指导临床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制匀场辅助装置在3DCube T2W序列正常臂丛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相同参数对30名健康志愿者双侧臂丛神经进行2次斜冠状位3DCube T2W序列扫描,第2次扫描时使用匀场辅助装置,测量神经、肌肉、背景噪声信号,并进行MIP、CPR等后处理和图像质量评级,计算神经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常规扫描图像常出现颈部低信号伪影、颈肩部脂肪抑制不均匀现象,神经根、斜角肌、胸锁关节和腋动脉水平臂丛神经成像质量分级分别为2.38±0.64、2.45±0.53、1.73±0.66、1.95±0.53。使用匀场辅助装置后,图像颈部伪影消除,颈肩部脂肪抑制效果明显改善,神经根、斜角肌、胸锁关节和腋动脉水平臂丛神经成像质量分级分别为3.95±0.21、3.82±0.39、3.38±0.55、1.97±0.41;其中神经根、斜角肌、胸锁关节水平臂丛神经成像质量分级高于常规扫描图像(P均<0.001)。常规扫描图像的SNR及CNR分别为13.14±4.37、6.65±2.96,使用匀场辅助装置后分别为15.10±5.91、8.03±3.63(P均<0.05)。结论在3DCube T2W序列臂丛神经成像中,应用匀场辅助装置可改善局部磁场均匀度,提高臂丛神经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