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7,(4):262-265
[目的]分析大叶小檗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大叶小檗根的石油醚、二氯甲烷、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1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肉蔻豆酸(1)、菜油甾醇(2)、巴马汀(3)、β-谷甾醇(4)、豆甾醇(5)、小檗碱(6)、药根碱(7)、表小檗碱(8)、棕榈酸(9)、豆甾-4-烯-3-酮(10)及非洲防己碱(11).[结论]化合物1~5和8~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狗肝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狗肝菜Dicliptera chinensi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性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IR、NMR和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环己烷萃取部分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三十六烷醇(Ⅰ)、硬脂酸(Ⅱ)、羽扇烯酮(Ⅲ)、羽扇豆醇(Ⅳ)、谷甾烷-4-烯-3-酮(Ⅴ)、豆甾烷-5-烯-7-酮-3β-棕榈酸酯(Ⅵ)、β-谷甾醇(Ⅶ)、齐墩果酸(Ⅷ)、3β,6β-豆甾烷-4-烯-3,6-二醇(Ⅸ)、6β-羟基-豆甾烷-4-烯-3-酮(Ⅹ)、3β-羟基-豆甾烷-5-烯-7-酮(Ⅺ)、去氢催叶萝芙叶醇(Ⅻ)和催叶萝芙叶醇(ⅩⅢ)。结论除Ⅱ化合物和Ⅶ外,皆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Toyopearl HW-40,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该植物有效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空心莲子草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层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环桉烯醇(Ⅰ)、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Ⅱ)、十八烷酸(Ⅲ)、二十四烷酸(Ⅳ)、齐墩果酸(Ⅴ)、熊果酸(Ⅵ)、(24R)-5A.豆甾烷-3,6-二酮(Ⅶ)、豆甾烷-22-烯-3,6-二酮(Ⅷ)、α-菠甾醇(Ⅸ)、β-谷甾醇(Ⅹ)、(22E,20S,24R)-5α-8α-桥二氧-麦角甾烷-6,22-二烯-3β醇(Ⅺ)、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Ⅻ).结论 化合物Ⅳ、Ⅵ~Ⅷ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从变色马兜铃Aristolochia versicolar S.M.Hwang块根醇提物的石油醚溶解部分中分得12个结晶性成分,其中8个化合物经化学和光谱测定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3,6-二酮、豆甾烷-3,6-二酮、β-谷甾醇、马铃兜酸A、马兜铃酸A-甲酯、6-甲氧基马兜铃次酸甲酯、胡罗卜甙和硬酯酸。其余三个可能为新化合物。经药理试验,马兜铃酸A和6-甲氧基马兜铃次酸甲酯(B_5)具抗生育作用,豆甾-4-烯-3,6-二酮具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5.
卷柏科植物旱生卷柏Selaginella stauntoniana Spring为多年生草本,分布于华北、西北等地,民间药用全草,具有活血散瘀、凉血止血的功效[1]。本实验从旱生卷柏醇提取物低极性部位中首次分离得到5种成分,经理化、TLC和光谱分析确定结构为:豆甾-4-烯-3,6-二酮()、β-谷甾醇()、5α,8β-环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其中化合物、、、为卷柏科乃至蕨类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1材料与仪器旱生卷柏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张继副主任药师等采于河北省雾灵山大沟村,并鉴定学名;薄层色谱硅胶G和柱色谱硅胶(青岛海洋化工…  相似文献   

6.
鱼腥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的非挥发油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鱼腥草的干燥根茎中分离得到10个非挥发性成分:豆甾烷-4-烯-3-酮(Ⅰ)、豆甾烷-3,6-二酮(Ⅱ)、N-苯乙基-苯酰胺(Ⅲ)、2-壬基-5-癸酰基吡啶(Ⅳ)、N-甲基-5-甲氧基-吡咯烷-2-酮(Ⅴ)、琥珀酸(Ⅵ)、亚油酸甘油酯(Ⅶ)、正丁基-α-D-吡喃果糖苷(Ⅷ)、sitoindo-sideⅠ(Ⅸ)、胡萝卜苷(Ⅹ)。结论除化合物Ⅳ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鬼箭羽Euonymus alatu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开放RP-C18柱色谱以及PTLC分离,经理化常数测定,结合1H-NMR、13C-NMR、EI-MS鉴定结构。结果从鬼箭羽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层中分得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木栓醇(Ⅰ)、豆甾-4-烯-3-酮(Ⅱ)、6β-羟基-豆甾-4-烯-3-酮(Ⅲ)、β-谷甾醇(Ⅳ)、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Ⅴ)、2,4-二羟基-6-甲基苯甲酸甲酯(Ⅵ)、4-甲基-7-甲氧基异苯并呋喃酮(Ⅶ)、香草醛(Ⅷ)、正二十八烷醇(Ⅸ)。结论化合物Ⅶ为一新天然产物,化合物Ⅴ~Ⅷ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8.
作者从苦楝(Melia azedarach L.)果实及根中分离了一些成分。从干燥根中分到:24-次甲基环水龙骨甾酮、环麦甾酮、4-豆甾烯-V-酮及4-菜油甾烯-3-酮、24-次甲基环水龙骨甾醇、三十醇-(1)、环麦甾醇、β-谷甾醇、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香兰醛、反式-桂皮酸及香兰酸。从果实中除分得已知成分外,还分出一种新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_(30)H_(48)O_3,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其结构为21,23:24,25-二环氧-甘遂-7烯-21-醇(21,23:24,25-diepoxi-tiracall-7-en-21-01)。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Sephadex LH-20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小木通的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豆甾醇(Ⅰ)、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Ⅱ)、5α-豆甾烷-3β,6α-二醇(Ⅲ)、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Ⅳ)、胡萝卜苷(Ⅴ)、葡萄糖(Ⅵ)、正二十二烷酸(Ⅶ)、5-羟甲基-2-呋喃醛(Ⅷ)、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Ⅸ)和阿魏酸(Ⅹ)。结论除Ⅴ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秀丽莓根精油成分的组成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GC-MS法分离鉴定秀丽莓根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所得精油化学成分并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秀丽莓根精油成分得率为3.42%,分离鉴定出39种成分,主要成分为桉叶油二烯-5,11(13)-内酯-8,12、γ-衣兰油烯、β-谷甾醇、榄香醇、圆柚醇、β-桉叶醇、喇叭烯氧化物、维生素A醋酸酯、1,5,9-三甲基-1,5,9-环十二碳三烯、荜澄茄油烯醇、羽扇豆醇乙酸酯、豆甾-4-烯-3-酮、香橙烯氧化物等。结论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精油成分是秀丽莓清肺止咳的药效组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青梅茎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青梅(Vatica mangachpoi Blanco)的茎中分离鉴定了10种成分:豆甾-4-烯-3-酮(Ⅰ),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Ⅱ),丁香醛(Ⅲ),东莨菪内酯(Ⅳ),对羟基苯甲醛(Ⅴ),2,6-二甲氧基苯醌(Ⅵ),4-羟基-3,5-二甲氧基苯丙烯醛(Ⅶ),积雪草酸(Ⅷ),3-(1-C-β-葡萄糖)-2,6-二羟基-5-甲氧基苯甲酸(Ⅸ),1,3,3a,4,9,9a-hexahydro-4-(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5,7-dimethoxynaphtho[2,3-c]furan-6-ol(Ⅹ)。其中化合物Ⅰ、Ⅱ、Ⅳ、Ⅵ、Ⅶ、Ⅷ、Ⅸ、Ⅹ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南板蓝根为中国华南和西南地区的常用中药,来源于爵床科马蓝属植物马蓝S trobilanthes cusia(N els)B rem lk.的根及根茎(茎)。《中国药典》自1995年版起将其作为新增中药品种收载。南板蓝根性寒、味苦,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用于温病发斑,丹毒;流感,流脑等。南板蓝根的化学成分报道有白桦脂醇、羽扇豆醇、羽扇烯酮和大黄酚等[1,2]。笔者目前从石油醚部分得到3个甾醇类化合物和1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5,22-二烯-二烯-3,β7β-二醇(Ⅰ)、豆甾醇-5,22-3,β7α-二醇(Ⅱ)、β-谷甾醇(Ⅲ)和羽扇烯酮(Ⅳ)。其中前两个化…  相似文献   

13.
鼠曲草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鼠曲草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等色谱方法对鼠曲草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并辅以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鼠曲草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蒲公英甾醇乙酯(taraxasteryl acetate,1)、α-香树素(α-amyrin,2)、β-香树素(β-amyrin,3)、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4)、大黄素甲醚(physcioin,5)、大黄素(emodin,6)、4-胆甾烯-3-酮、[(20R)-cholest-4-en-3-one,7]、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3β-hydroxy-stigmast-5,22-dien-7-one,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正二十六烷酸(n-hexacosanic acid,10)。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鼠曲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哈蟆油中甾体类化合物的成分及含量。方法将粉碎后的药材用皂化法预处理,以乙醚萃取未皂化物——甾体类成分,水浴蒸干,利用气质联用色谱法对甾体类化合物进行鉴别及含量测定。结果哈蟆油中共鉴定出8个化合物,即胆固醇(32.236%)、胆甾-3-酮(0.925%)、胆甾-3,5二烯-7-酮(2.811%)、菜油甾醇(0.611%)、胆甾-4-烯-3-酮(7.657%)、胆甾-4,6-二烯-3-酮(1.395%)、豆甾醇-22,23-二氢(0.316%)、胆甾-8-烯-7-酮(0.768%)。结论本法可用于哈蟆油中甾体类化合物的成分与含量的测定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木天蓼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硅胶色谱、HPLC等技术对木天蓼根茎进行分离及纯化,通过1 H-NMR及13C-NMR等波谱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木天蓼根茎中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3β-O-乙酰熊果酸(1)、α-亚麻酸(2)、豆甾-4烯-3酮(3)、月桂酸(4)、β-谷甾醇(5)、胡萝卜苷(6)及表儿茶素(7).[结论]化合物1,2,3,4,6,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荔枝核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70%乙醇提取荔枝核,经不同极性的溶剂萃取后,再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GC-MS分析油脂类成分。结果 从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硬脂酸(I)、β-谷甾醇(Ⅱ)、豆甾醇(Ⅲ)、(24R)-5α-豆甾烷-3,6-二酮(Ⅳ)、豆甾烷-22-烯-3,6-二酮(Ⅴ)、3-羰基甘遂烷-7,24-二烯-21-酸(Ⅵ)、胡萝卜苷(Ⅶ)、豆甾醇-β-D-葡萄糖苷(Ⅷ)、1H-imidazole-4-carboxylic acid,2,3-dihydro-2-oxo,methyl ester(Ⅸ)、乔松素-7-新橙皮糖苷(Ⅹ)、D-1-O-甲基-肌-肌醇(Ⅺ)、半乳糖醇(Ⅻ)、肌-肌醇(ⅩⅢ);从油脂类成分中复写了12个化合物。结论 1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剑叶龙血树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对实验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得到1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鼠李素(Ⅰ)、槲皮素(Ⅱ)、25(R)-螺甾烷-5烯-3-β-醇(Ⅲ)、纤细皂苷(Ⅳ)、25(R)-螺甾烷-5-烯-3β,14α-二醇(Ⅴ)、25(R)-螺甾烷-5-烯-3β,14α-二醇-3-O-β-D-葡萄吡喃糖苷(Ⅵ)、25(R)-螺甾烷-5-烯-3β,14α-二醇-3-O-α-L-鼠李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苷(Ⅶ)、25(R)-螺甾烷-14α-羟基-4-烯-3-酮(Ⅷ)、7β-羟基-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β-豆甾醇(Ⅹ)、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Ⅺ)、胡萝卜苷(ⅩⅡ)、β-甲基葡萄糖苷(ⅩⅢ)。结论剑叶龙血树叶的主要成分为螺甾类化合物。化合物Ⅰ~Ⅲ、Ⅴ、Ⅵ、Ⅷ、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红树伴生植物相思子Abrus precatoriusL.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对相思子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应用光谱分析方法并结合文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相思子茎叶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3-吲哚甲酸(1)、尿嘧啶(2)、N-[2-(1,3,4-三羟基-正二十烷基)]-正十六碳酰胺(3)、芒柄花素(4)、异亮氨酸(5)、豆甾-4,22-二烯-3β,6β-二醇(6)、△5.22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7).结论 化合物2~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蛾眉蕨贯众的化学成分,以期阐明蛾眉蕨贯众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乙醇提取,溶剂萃取,反复硅胶柱色谱法及重结晶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首次从蛾眉蕨贯众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去甲氧基荚果蕨素(1)、5,7,3’-三羟基-6,8-二甲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2)、豆甾-4-烯-3,6-二酮(3)、坡那甾酮A(4)。结论化合物1、2、3、4均为首次从蛾眉蕨贯众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蛾眉蕨贯众的化学成分,以期阐明蛾眉蕨贯众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溶剂萃取,反复硅胶柱色谱法及重结晶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首次从蛾眉蕨贯众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去甲氧基荚果蕨素(1)、5,7,3’-三羟基击,8-二甲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2)、豆甾-4-烯-3,6-二酮(3)、坡那甾酮A(4).结论 化合物1、2、3、4均为首次从蛾眉蕨贯众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