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大同市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现状,为制订预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收集整理2006 - 2009年大同市7个县4个区人间布病疫情监测资料,建立Excel数据库,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当地人群布病发病率,发病人群的地区分布、时间分布、职业分布、年龄性别分布,总结大同市人间布病流行趋势及特点。结果 2006 - 2009年大同市共发生布病5195例,平均发病率为57.51/10万。各县(区)均有发病,发病时间以春、夏季为主,发病人群以青壮年男性居多。农民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81.67%(4243/5195)。结论 2006 - 2009年,大同市人间布病疫情呈现“高—低—高”流行态势,建议有关部门加大重点县(区)的防治工作力度,对重点发病人群进行布病防护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民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变态反应-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特别是农牧民的身体健康.石家庄市重点职业人群布病血清学监测阳性率从2005年的3.9%上升到2011年的12.39%.2011年6月,作者对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辖区内6个布病疫情高发县(市)、布病重点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及健康行为形成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间布鲁杆菌病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属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全世界约有17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过人、畜间布病疫情,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属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全世界约有17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过人、畜间布病疫情,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地理信息系统在青海省布鲁杆菌病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背景介绍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属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青海省人间布病防治工作始于1956年,成立了人间布病预防控制机构.1958年从患者体内分离到羊种布鲁杆菌,从此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普查、普治、普种(简称三普)人间布病防治工作.1981年止青海省已基本完成三普工作,初步摸清了人间布病流行程度及特点规律.为了巩固成绩,扩大防治效果,对牧业区人群继续进行复查、复治工作,对农业区城镇人群进行普查、普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1 背景介绍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属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青海省人间布病防治工作始于1956年,成立了人间布病预防控制机构.1958年从患者体内分离到羊种布鲁杆菌,从此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普查、普治、普种(简称三普)人间布病防治工作.1981年止青海省已基本完成三普工作,初步摸清了人间布病流行程度及特点规律.为了巩固成绩,扩大防治效果,对牧业区人群继续进行复查、复治工作,对农业区城镇人群进行普查、普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江苏省部分职业人群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知晓情况.方法 238名从业人员来自 江苏省屠宰厂、交易市场和饲养场,采用结构式问卷调查方法,收集从业人员的一般情况和对布病相关认知信息,根据年龄、工龄、性别、工种、文化程度对布病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护情况的了解进行单项分析和综合量化分析(满分100分).结果 在调查的职业人群,有31.09%(74/238)的人没有听说过布病,对布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总体知晓率仅为26.89% (64/238).职业暴露时,知道饲养病畜可感染知晓率为37.82% (90/238),知道贩卖病畜可感染知晓率为37.39%(89/238),知道屠宰病畜可感染知晓率为42.02%(100/238),知道加工病畜制品可感染知晓率为38.66%(92/238),知道接触病畜的流产物可感染知晓率为33.19%(79/238),知道接触病畜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可感染知晓率均为32.35%(77/238).在接触病畜流产物时,59.66%(142/238)的人认为需要做好防护;在接触病畜及其制品时,21.43%(51/238)的人认为需要做好防护;对饲养场所,有74.37%(177/238)的人认为需要经常性清扫与消毒.对于动物出现生病死亡时,有24.79%(59/238)的人会扑杀后深埋,有18.91%(45/238)的人会简单掩埋,有2.52%(6/238)的人会选择出售,有53.78%(128/238)的人不清楚如何处理.综合量化分析显示,职业人群对布病知晓情况平均为(32±28)分(范围值为0~96分).其中61~83岁年龄组和41 ~ 50岁年龄组得分最高,分别为(38±25)分和(37±29)分,不同年龄组平均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P< 0.05);工龄超过20年的从业人员平均得分最高[(40±29)分],明显高于工龄为11 ~ 20年及以下的人员,不同从业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P< 0.05).结论 江苏省部分职业人群对布病危害及预防认知情况严重缺乏,应加强对职业人员的布病防治宣传及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干预前后养殖人群和非养殖人群布鲁杆菌病(布病)知识和健康行为意识得分,探讨针对不同人群的适宜的宣传方法.方法 选择天津市静海县牲畜养殖人群和非养殖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对养殖人群采取健康讲座的方式、非养殖人群采取媒体及广播宣传的方式,实施布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1个月,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分别问卷调查牲畜养殖人群和非养殖人群500人和502人,其中,牲畜养殖人群干预前、后各调查250人;普通人群干预前调查257人,干预后调查245人.在干预前牲畜养殖人群的布病知晓率[18.8%(47/250)]高于非养殖人群[5.8%(15/2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4,P< 0.05),干预后两组人群的知晓率均得到了明显提高,养殖人群为[100.0%(250/250)]仍然高于非养殖人群[68.6%(168/245)].在健康行为认知方面,干预后两组人群的正确认知率均有提升.结论 在养殖人群中开展布病知识的健康讲座可明显提高布病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认知率,非养殖人群更适合依赖于媒体、广播等覆盖面广的宣传形式.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合水县自1971年在人间首发布鲁杆菌病(布病)以来,20年累计发病3086例。最高发病年为1971年.共发病1800例.立即采取气雾免疫、布鲁杆菌疫苗接种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到1990年治愈了最后1批病人。经过近10年定点连续监测未发现疫情.2000年按照卫生部、农业部《控制区考核标准》,达到了稳定控制县要求。为了总结防治工作经验,回顾分析布病流行特点、临床特征、消长趋势.制定长期防治措施.巩固防治成果.作者对历年布病流行病学资料作以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2005~2010年布鲁杆菌病发病特征,为制定布鲁杆菌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2005~2010年布鲁杆菌病监测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共报告布鲁杆菌病例77例,年发病率波动在0.01/10万~0.15/10万之间2,008年起呈逐年上升趋势。病例主要分布在近郊和远郊区县,50~59岁年龄组的发病率最高,病例职业主要是农民和离退人员。发病时间集中在4~7月,感染主要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有关,其次是非职业人员通过食源性途径感染。高危人群血清学监测资料显示2005~2009年血清阳性率在4.05%~5.35%之间,2010年为1.46%。结论本市布鲁杆菌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群对布鲁杆菌病的自我保护意识,促使病例在急性期就诊,是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分析近年来山西省与全国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疫情流行情况,预测布病疫情发展趋势,为布病疫情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山西省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布病疫情月报告资料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发布的全国布病疫情报告资料,根据布病的逐年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等指标,比较山西省和全国近年来布病疫情流行现状.利用布病疫情月报告发病人数,拟合时间序列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通过对拟合效果的验证,预测山西省和全国未来2年内的布病发病状况.结果 山西省布病疫情2008年达到高峰,新发病例5397例,较2007年增加了900例,从2008年后发病人数下降,2010年下降了17.67%(906/5128);全国布病发病人数从2006 - 2009年一直呈上升趋势,在2007-2008年迅速增长,增长速度高达39.16%(8442/21 560),虽然2010年布病的发病人数比2009年下降了2041例,但下降速度仅为5.14%(2041/37 734);无论山西省还是全国,5-7月均为布病发病的高峰期.拟合时间序列ARIMA模型,成功地获得了山西省和全国的ARIMA模型[(1,0,1)(1,1,0)12、(1,0,1)(0,1,1)12].验证模型的拟合效果显示,两个ARIMA模型对布病发病人数预测值的动态趋势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全部落到了预测值的95%可信限内,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在未来2年内,山西省布病的发病人数总体趋势基本平稳,没有出现大的变动;全国布病发病人数在2011年和2012年预计出现小幅度的回升,每年的5-7月份是布病发病的高峰期.结论 山西省布病控制措施得力,布病发病人数呈下降趋势;ARIMA模型预测布病疫情效果好,可以为下一步疫情预测与评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劳卫民  陈亮 《中国防痨杂志》2013,35(11):881-886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对待结核病患者的态度以及获取结核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更好地开展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10所高校中共抽取47个班级的学生,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1588名,合格问卷1534份,导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别,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合格的1534份调查问卷中,高校学生对结核病核心信息的总知晓率为62.9%(4824/7670),其中减免治疗政策的知晓率为27.1%(416/1534),核心信息全部知晓者仅占总人数的13.4%(206/1534)。22.9%(351/1534)的学生对待结核病患者表现出疏远态度。高校学生的知识知晓率与性别(男:59.3%,2321/3915;女:66.3%,2490/3755;χ2=38.73,P<0.001)、生源地(城镇:63.8%,2544/3985;农村:61.5%,2265/3685;χ2=5.95,P=0.015)、父母职业(务农或无业:59.8%,1648/2755;非农业:63.8%,3138/4915;χ2=9.02,P=0.003)及亲友有无结核病史(有:69.9%,619/885;无:61.7%, 4189/6785;χ2=20.16,P<0.001)关系密切;对待结核病患者的态度与年级组(低年级:21.4%,294/1373;高年级:35.4%,57/161;Waldχ2=15.83,P<0.001)、生源地(城镇:26.9%,214/797;农村:18.6%,137/737;Waldχ2=17.96,P<0.001)和亲友有无结核病史(有:37.3%,66/177;无:21.0%,285/1357;Waldχ2=19.74,P<0.001)三者有关联,其OR值(95%CI)分别为2.07(1.45~2.96)、0.58(0.46~0.75)和0.46(0.33~0.63)。结论广州市高校学生结核病知识知晓率比较低,学校应联合社会各界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大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全社会结核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掌握山东四所大学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水平,为今后更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方向和重点。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815名调查对象,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询问式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800份(其中,山东籍学生610名,外埠籍学生190名),有效率98.2%(800/815)。采用EpiData 3.1双录入,建立数据库,用Excel 2003和SPSS 13.0软件进行整理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各率的统计学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被调查者结核病防治5条核心信息的总知晓率为51.8%(2072/4000)。其中,“咳嗽、咯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应该怀疑得了肺结核” 的知晓率最低,为27.6%(221/800);其次是“在县(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检查和治疗肺结核,可享受国家免费政策”的知晓率,仅为33.7%(270/800)。在被调查的院校中,89.9%(719/800)的大学生认为肺结核是比较严重和很严重的疾病,55.5%(444/800)的大学生认为得了肺结核对学习有很大影响;33.1%(265/800)的大学生主动了解过肺结核知识,25.6%(205/800)的大学生主动传播过肺结核知识。大学生获得肺结核防治知识的渠道是“听别人讲过”,占65.4%(523/800);“网络”占51.5%(412/800);“医务人员的讲解”占44.3%(354/800);“社团活动”占36.5%(292/800)。大学生喜爱的宣传材料是“宣传画”51.0%(408/800)。山东籍大学生5条核心信息总知晓率(52.8%,1610/3050)高于外埠籍大学生总知晓率(48.6%,462/950)(χ2=5.009,P<0.05)。结论山东四所大学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高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昆山市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期巩固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查2个乡镇各1个社区、1所中学和1所小学的居民、中学生和小学生,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昆山市中小学校和社区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开展情况,统计分析学生、居民血防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调查了4所学校452名中小学生,学生血吸虫病知识知晓率为98.21%(基本知识知晓率98.42%,预防知识知晓率98.01%)。其中调查小学生220人,小学生血吸虫病知识知晓率为97.21%(基本知识知晓率97.60%,预防知识知晓率96.82%);调查中学生232人,中学生血吸虫病知识知晓率为99.17%(基本知识知晓率99.20%,预防知识知晓率99.14%)。经检验,中、小学生血吸虫病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基本知识知晓率= 13.045,[χ2]预防知识知晓率= 21.796,[χ2]总体知识知晓率= 34.661,P均< 0.001)。4所学校均有血防健康教育教材或教案。调查了2个社区402名居民,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为98.87%。结论 昆山市血防健康教育形式多样、效果良好,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达到了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中大于95%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健康教育干预防治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以下简称地氟病)的效果。方法采用统一问卷方式对目标人群开展地氟病健康教育调查。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小学生地氟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由基线调查的67.24%上升为效果评价的98.45%(χ2=640.94,P<0.01);家庭主妇平均知晓率由基线调查的67.89%上升为效果评价的97.60%(χ2=296.86,P<0.01)。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提高项目地区小学生、家庭主妇的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强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传播控制、人群感染率低的血吸虫病流行形势下,调查湖北省荆州市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吸虫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科学有效的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江陵县和公安县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的血吸虫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发放、回收有效问卷826份,有效率为100%。97.0%的调查对象听说过血吸虫病,86.3%的调查对象知道经皮肤接触疫水感染血吸虫。高年龄组(41~84岁)对于本地区是否为流行区([χ2] = 57.860)、如何感染血吸虫([χ2] = 87.045)、晚期血吸虫病的症状([χ2] = 27.268)、钉螺传播血吸虫([χ2] = 55.856)的知晓率显著高于低年龄组(6 ~17岁)(P均 < 0.05);男性对于本地区是否为流行区的知晓高于女性([χ2] = 13.442,P < 0.05)。36.6%的调查对象一天多次接触湖泊或池塘水,66.5%的被调查者愿意参加血防宣传活动。结论 荆州市江陵县和公安县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对血吸虫病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应重点加强对流行区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自觉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