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体外器官培养研究人鼻咽癌不同克隆细胞株的侵袭特性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应用体外器官培养研究人鼻咽癌不同克隆细胞株的侵袭特性郁多男,高进(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05)研究肿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方法很多,如利用单层内皮细胞[1]、人类羊膜[2,3]、小鼠膀胱[4]、眼晶状体囊[5]以... 相似文献
2.
3.
应用化学致癌物MNNG作用于体外培养牛胰管上皮,8周时,电镜下观察牛胰管上皮在形态学上发生了明显的异型增生和早期癌样改变;而加入维生素A组上皮细胞仍保持单层柱状上皮。如先加入MNNG培养4周,造成牛胰管上皮细胞的明显增生,停用MNNG,加维生素A继续培养4周,发现可遏制并逆转增生的复层细胞,使之基本恢复为单层柱状上皮;而未加维生素A的相应对照组却出现了癌样增生。本实验从不同方面证实了维生素A在实验性胰腺癌中的化学预防作用,为维生素A在胰腺癌防治领域中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 器官培养技术是指从体内取出器官的原基、器官的一部分或整个器官,在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环境,置于无菌、适当温度和一定条件下,使之生存和生长,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方法。由于器官培养的环境受人工控制,便于施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作实验条件,因而在内耳生理、生化、胚胎发生等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它可保留细胞间的正常联系,对研究生长与分化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介绍1例被覆腺上皮癌变的后腹膜肠源性囊肿的诊治过程。该患者初诊时行增强CT检查提示右后腹膜囊性占位,恶性可能性大。患者行“腹腔镜下右肾上腺腺瘤切除+保留肾单位右肾囊肿切除+右侧腹膜后囊肿切除术”,术后行4周期XELOX方案化疗。半年后复查见癌变的肠源性囊肿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已有可能在体外进行完整的器官培养。尤其是在器官移植技术广泛应用与器官供应来源严重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的今天,开发器官培养的应用,有其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器官培养的现状及其展望综述如下。1 器官培养的现状1985年,氟碳乳液(人造血液)的研究成功〔1〕,给器官培养这一老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关于器官培养的研究显著增多,仅Medline所收录的公开发表的关于器官培养的文章,1985年28篇,1986年猛增到434篇,此后持续不衰,1998年上半年,已有313篇有关器官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 c- m yc和 p2 7在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c- myc、p2 7蛋白在正常食管粘膜、非典型增生及浸润癌中的表达。结果 在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 c- myc表达呈增高趋势 ,p2 7表达呈下降趋势 ;c- m yc表达与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0 .0 5 ) ;p2 7与癌的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 (P<0 .0 1)。结论 c- myc和p2 7在食管粘膜上皮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食管鳞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9.
人胚气管器官培养及其在建立肺癌离体器官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在国内首次进行人胚气管器官培养,在此基础上以3、4苯胼芘作用,第一周时气管上皮细胞发生扁平鳞状化生,第二周出现上皮细胞复层增生和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与利用鼠类气管培养进行致癌试验相比,人胚气管器官培养形成病变早而明显。人胚气管材料更适于建立实验性肺癌器官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器官培养保存角膜的方法。方法按照已有配方配制器官培养保存液和运输液。将24只新鲜猪角膜随机分成A、B、C三组,悬浮于上述保存液中,DIN瓶密闭保存于37℃恒温孵箱。分别将A、B、C三组角膜放入保存液中保存4、11、18d,再转到含5%葡聚糖T500的运输液中脱水3d。保存后的每个角膜都从中央平分成两半,其中一半常规测厚度、做台盼蓝-茜素红染色观察内皮细胞形态、计算内皮细胞数量和台盼蓝阳性细胞数;另一半撕取后弹力膜,4%多聚甲醛固定后TUNEL法测定内皮细胞凋亡。采取上述实验方法,分别测定并比较保存前和保存后第7、14、21d时猪角膜的水肿程度、内皮细胞数量及丢失率、台盼蓝阳性率、内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三组猪角膜均透明。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出现内皮细胞形态欠规则、细胞丢失率升高、台盼蓝阳性细胞数增多、TUNEL阳性细胞数量增加。结论实验室建立了器官培养保存猪角膜的方法。按此配方配制的保存液可维持猪角膜活性达3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人牙胚发育的体外器官培养模型。方法 将3.5个月胎龄人胚胎的乳牙牙胚置于微孔滤膜上利用BGJb培养基培养,常规组织学观察。结果 人乳牙牙胚在体外培养期间继续发育,牙齿形成细胞(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程度进—步提高。结论 这种培养条件可以保持人牙胚的体外发育。 相似文献
12.
人胎小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联合应用粗胶原酶和中性蛋白酶消化胎儿小肠组织小块,可简便、快速地获得大量活率高的小肠上皮细胞(intastinalepithelialcell,IEC)。培养细胞1~2d内贴壁,7~8d明显增殖,10~12d汇合成片。免疫组化检查,细胞角质蛋白和上皮细胞膜抗原染色阳性。组化检查显示存在碱性磷酸酶表达。光镜下,培养细胞呈扁平多角形,单层排列。电镜下,细胞表面可见大量微绒毛及细胞间紧密联结、桥粒等。讨论了人IEC体外培养应注意的问题及减少、异源细胞增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intimal hyperplasia,IH )的作用。方法:建立移植静脉IH模型,在9例血管移植术中取正常人大隐静脉(human saphenous vein,HSV)行体外培养,培养液中施加不同浓度的FG。培养14d后,应用组织学、5′-BrdU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内膜与中膜厚度、面积比,计数5′-BrdU阳性细胞比,观察不同浓度的FG对IH的影响。结果:(1)FG浓度在2.5mg/ml时:培养静脉片的内膜与中膜厚度比为0.387;内膜与中膜面积比为0.396;5′-BrdU阳性细胞比为0.544。(2)FG浓度在5.0mg/ml时:其内膜与中膜厚度比为0.421;内膜与中膜面积比为0.382;5′-BrdU阳性细胞比为0.501。(3)二者与对照组(不含FG)的内膜与中膜厚度比0.215;内膜与中膜面积比0.229;5′-BrdU阳性细胞比0.363,比较差异均在显著性(P<0.05)。2.5mg/ml和5.0mg/ml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4)FG浓度在0.5mg/ml时,上述项检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9P>0.05)。结论:高浓度的FG对IH有直接促进作用,提示血管移植术后局部高浓度FG可导致再狭窄和闭塞;低浓度的FG对IH无明显影响,提示临床上降 治疗对再狭窄可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传代及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创建一种重复性好、细胞量多的人肾近端小管细胞(PTC)培养方法。方法:取新鲜正常人肾组织分离纯化,用含10%新生牛血清等营养充分的DMEM/F12(1∶1)液进行近端小管细胞的原代培养及传代,并以免疫组化、酶化学染色、透射电镜鉴定。结果:培养5~6天后融合成单层细胞,形态呈鹅卵石样,可传代7~9代,鉴定确定为人肾近端小管细胞,重复培养10次,均能稳定获得同样细胞,每克肾皮质可分离培养出(6~12)×106个PTC。结论:此培养方法可在7天内获得人肾近端小管细胞,且重复性好,细胞数量多,为进行肾小管细胞治疗提供必需的细胞,也为研究肾小管病变提供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6.
17.
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组织块培养法建立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取肾皮质组织块,应用无血清培养液进行原代培养,融合后用胰蛋白酶-EDTA消化传代。取第三代细胞检测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碱性磷酸酶、结蛋白、Ⅷ因子、α-肌动蛋白的表达,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融合的上皮单层细胞呈铺路石样表现,伴圆顶(dome)形成。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和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α-肌动蛋白、Ⅷ因子相关抗原、纤维连接蛋白和结蛋白染色阴性。细胞存在极性,细胞尖端存在短的微绒毛,细胞之间连接紧密。结论应用组织块培养法结合无血清培养液可以成功建立原代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 相似文献
18.
人甲状腺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细胞原代培养是一种较新的实验手段,在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疾病的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从原代取材到单细胞悬液制备的过程是甲状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成功的第一步;采用不同培养介质可以使甲状腺细胞的生存时间延长、生理功能更强;甲状腺细胞的成功冷冻保存和复苏对体外研究甲状腺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也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对国内外甲状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