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热解毒益气活血法治疗乙型肝炎之管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医学所称之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持续感染所致,发病机理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肝脏微循环障碍有关。若按中医理论分析,因其病程较长,缠绵难愈,与中医学的疫毒、湿热之邪致病特性相似,故中医认为乙肝的病机主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Hepatic Fibrosis, HF)是指肝脏内纤维性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目前,HF作为单独疾病的临床概念尚未完全确立,仍是一个病程形态学概念。 1 肝纤维化的病因病机 中医无“肝纤维化”一词,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及病理特征可归属于“胁痛”、“症积”范畴,疾病后期乃属“臌胀”。其病因多系湿热毒邪、疫毒、蛊毒等外邪侵袭肝脏,留而不去。郭振球等认为:其病位多在肝脾,病机为气血逆乱,论治则有虚实之  相似文献   

3.
0 引言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慢性化、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率高,危害性甚于乙型肝炎.干扰素(INF)是目前治疗丙型肝炎首选药,但6 mo完全反应率(CR)为45%左右, 持久反应率(SR)仅为20%,且副作用多.近年来,我国研究人员积极探索中医药治疗丙型肝炎的方法,取得一定进展. 1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丙肝的感染多是由湿热疫毒之邪所致,湿热疫毒贯穿于疾病的自始至终.病邪具有湿滞、阴凝、毒聚、阻络、伤气、碍阻的性质.对于感邪之后疾病的演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炎(慢肝)属中医“胁痛”、“黄疸”、“臌胀”等范畴,为感染温热邪毒所致,其病伤在肝,常累及于胆、脾胃及气血,且病情易于反复。临床常见有湿热内蕴、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肝脾(胃)不和及气滞血瘀等,治疗每以疏肝利胆、清化湿热、调肝和胃及活血化瘀为大法。叶天士久病入络理论也符合慢肝演变规律。即初病感染湿热邪毒,肝失疏泄,为在经在气;久则肝郁气滞络瘀,邪入血分,为在络在血。据此,对慢性肝炎的治疗,当将络脉瘀滞作为辨证的一环,投以活血通络之品为佐,才能使血络瘀滞得通,气机调畅,邪祛正安。  相似文献   

5.
1 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病因1.1 乙肝病毒与湿热疫毒 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已建议把病毒性肝炎的中医病名定为“肝瘟”,认为肝瘟是指湿热疫毒侵袭肝脏所致 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湿热疫毒入侵,引起肝胆脾肾功能障碍,导致阴阳亏损、气血失调等一系列变化. (1)HBsAg携带率的地区性差别与其地域性湿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各家学说相继崛起,本文谨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则略陈管窥之见。一、几种基本治则的指导思想1.毒邪学说:认为乙型肝炎的基本病因是湿热毒邪为患,壅滞于肝则肝失疏泄,留阻于脾则脾失健运。陈氏说慢肝是“湿热余邪未清,湿邪留滞于脾胃,热邪蕴郁于肝胆,导致运化失司,疏泄不利,湿为阴邪,伤人阳气,热为阳邪,伤人阴血,肝藏血,郁热与血相结成淤,因此致残余湿热之邪终于导致机体阳气发生衰退性变化和失调变化。”若“湿热较盛,余  相似文献   

7.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药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目前在世界上仍是一个难题,现无特效药物.关幼波老师从事该病的防治几十年,辨证治疗自称体系,现将体会辑要如下.回病因病机慢性病毒性肝炎现分为乙型、丙型、丁型,老师认为中医皆属于u瘟”,基本病因病机是相同的.外因为感受湿热疫毒.“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百病皆乘虚而人,放本病的根本原因为正气亏虚.正气亏虚,气血不足,肝炎所养,疏泄功能失常,湿热乘虚而人.邪留气分病尚轻,则无黄值,如深入血分,湿热熏蒸,胆汁不得疏泄,溢于血脉则见黄疽,肝为罢极之本,肝血虚则不耐…  相似文献   

8.
正陈建杰教授是上海市名老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肝病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3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陈师认为患者肝癌术后,有形之邪虽祛,然正气大伤,且湿热癌毒等余邪尚存,病机多为正虚邪恋、虚实夹杂。正气亏虚是肝癌复发的前提条件,而湿热癌毒之邪是术后疾病复发的关键因素。肝癌术后病位虽在肝,但与脾胃关系密切。陈师认为手术治疗易伤正气,脾胃受损,导致其运化失司,湿邪内生,湿、毒之邪博结日久易再形成有形之  相似文献   

9.
著名老中医李幼安先生,行医70载,临床经验丰富,笔者跟随李师多年,从李老诊治的309例黄疸的资料看,临床表现为“阳黄”者较为多见,且以湿热发黄或瘟毒发黄为主,而寒湿发黄、瘀血发黄及脾虚发黄者则相对少见。故在治疗上主张清热祛湿、利胆退黄,从而达到湿热得清、疫毒得解、肝气调达、胆汁自循常道而黄疸自退。  相似文献   

10.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 ,又是致病因素 ,它是慢性肝炎的主要病机 ,贯穿于慢性肝炎的病理过程中 ,因此 ,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肝炎有重要意义。现就其机制及应用加以探讨。1 血瘀是慢性肝炎的主要病机肝为风木之脏 ,喜条达舒畅。湿热是肝炎的主要病因 ,肝炎慢性化的首要条件是病毒在体内的持续存在 ,中医认为病毒属湿热疫毒之邪。当毒邪内侵后 ,因湿性粘滞 ,易阻碍气机 ,导致肝气郁滞 ;湿热相合 ,留恋不去 ,造成病情迁延发展 ,转为慢性 ,致脏腑受损 ,气血失调 ,血行不畅 ,瘀阻脉中 ,形成血瘀证。正如清代叶天士所说 :“初病在气 ,久病入血”,“…  相似文献   

11.
“毒”是温病中运用极为广泛的概念,在病因病机理论上尤为重要,而历代不同医家,对“毒”的含义,阐释各有不同,故澄清“毒”的概念,对于温病病因学说的完善是必要的。1 在温病病因学中,毒的含义有四: 1.1 指病邪中之有传染,并能引起流行者。如《素问·刺法论》中最早的温病病因记载:“五疫之至,皆相染易,”“不相染者,避其毒气”,王焘的《外台秘要》则说:“天行温疫是毒病之气。”吴又可提出的  相似文献   

12.
正张赤志教授系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为第一批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对治疗各种肝病有其独到的见解,笔者跟师学习中,略有感悟,现将张师诊治慢性肝炎经验整理如下。1对慢性肝炎病因病机的认识慢性肝炎一般属于中医"肝着"、"胁痛"、"郁证"、"黄疸"、"鼓胀"等范畴,对于慢性肝炎,张师认为,多为内蕴湿热,邪伏血分,或感受疫毒等,致使肝失疏泄,气血壅滞。肝主疏泄、藏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病程长,症状变化多,肝功损害明显,有人片面认为湿热疫毒为致病之源,主张用虎杖、大黄、黄柏、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药治疗,结果HBsAg转阴率未见提高,反使不少患者腹泻,损伤元气。后来有人改用健脾益气、补肾固本、清热解毒为主对慢迁肝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但对慢活肝疗_效尚不理想。笔者治疗活动期正气足者主张用清热解毒药加化湿祛邪为主。此法具有抗菌、抗病毒、消炎、利胆退黄,增强吞噬细胞功能、调整免疫等多方面作用.效果明显。而治疗病邪在体内羁留日久,正气已伤,虚实夹杂者经常用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法配合解毒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据统计目前人群中无症状HBsAg阳性率为8.83%,有些地区高达15.86%。虽目前已研制成乙肝疫苗进行预防,然至今尚无特殊方法和药物进行治疗,而中医药治疗本病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综述如次,以供参考。 1.病因病机:支氏认为乙肝的病因分为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外因主要是人体感受湿热毒邪,内因主要为正气虚弱,正不胜邪。外二因相互起作用,其病位主要在肝、脾、肾三脏。张氏等认为乙肝慢性化的发生机理主要与湿热毒邪久留体内,损伤正气,无力驱邪,或邪毒久留致肝络瘀阻使病程迁延,缠绵难愈。 2.治疗法则:据田氏总结,董建华教授治疗本病有4法:清热利湿解毒法、理气活血化瘀法、健脾益气扶正法和滋肾养肝益阴法。华氏按照肝的  相似文献   

15.
健脾活血柔肝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5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肝炎因外感湿热疫毒之邪,正气亏损而患病。首先损及肝和脾。随着疾病的慢性化发展,肾及其他脏腑器官亦可受到波及。病理上常表现为失调性变化和虚损性变化。失调性变化主要表现为气血失调,早期可见肝气滞,继而出现气滞血瘀,最后导致瘀血阻络。虚损性变化主要表现为脾胃气虚或气阴两虚或肝肾阴虚或肝肾阳虚。二者互为关联,构成  相似文献   

16.
甘露消毒丹,又名甘露消毒丸、普济解毒丹、普济解疫丹,为清代叶天士所创,最早记载于清·魏之臻《续名医类案》,书中载到:“雍正癸丑,疫气流行,抚吴使者嘱叶天士制方救之。叶曰:时毒疠气,必应司天,癸丑湿土气化运行,后天太阳寒水,湿寒合德,挟中运之火,流行气交,阳光不治,疫气大行。故凡人之脾胃虚者,乃应其疠气,邪从口鼻皮毛而人。病从湿化者,发热目黄,胸满,丹疹泄泻,当察其舌色,或淡白,或舌心干焦者,湿邪犹在气分,甘露消毒丹治之”。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 ,是进一步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中间环节。因此 ,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将有利于阻止和抑制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现代医学在肝纤维化发病机理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但迄今无满意的临床药物 ,而祖国医学发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势 ,在肝纤维化的治疗方面 ,取得了可喜成果 ,前景广阔。1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没有“肝纤维化”的病名 ,根据其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表现 ,可归属于“胁痛”、“臌胀”、“黄疸”等病范畴。由中医学角度看 ,本病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感染疫毒或饮酒过度酿生…  相似文献   

18.
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损害和炎症,若进一步导致纤维结缔组织广泛增生和沉积,就形成肝纤维化。本人运用解毒活血补益法治疗肝纤维化,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体会浅识于下,请同道指正。 1 毒、瘀、虚是肝纤堆化的病机特点 本病的病机特点为毒邪(湿毒和热毒)留恋、肝脉瘀阻及正气亏虐。湿毒之邪易损阳气,湿毒之邪羁留体内,脾之阳气最易受其害,热毒之邪羁于肝胆,肝藏血,肝热即血热,又因  相似文献   

19.
中医对丙型肝炎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丙型肝炎病因病机 1.1 阴邪湿毒学说 赵氏报道,慢性丙肝辨证分型主要为肝郁脾虚(50%~60%),依次为气虚血瘀、肝肾阴虚,未见肝胆湿热。金实通过对比丙肝与乙肝临床表现及中医辨证分型发现,慢乙肝以湿热中阻多见。而丙型肝炎与之不同,最多见为瘀血阻络,湿热中阻仅占14.1%,17.6%无症可辨。吴氏结合肝活检病理发现88.1%的慢性活动性丙肝为血瘀型,且以血瘀兼脾虚及肝郁多见,单纯肝郁脾虚仅占5%~9%,亦未见有肝胆湿热。陈立华根据丙肝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辨证分型认为:丙型肝炎病毒不同于湿热毒邪,虽然毒邪直入营血,但无斑疹,舌质红绛、神昏谵语、耗血动血等营血热证,因此病因实属阴毒湿邪,具有湿滞、阴凝、聚毒、伤气碍阳等特点。病机是阴毒湿邪径入营血。阴以寒静湿为特点,湿邪重浊粘滞,阻  相似文献   

20.
吾师倪珠英教授系全国第二批500名老中医专家之一,近年来对11例小儿肾病综合征并丙型肝炎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论治,取得较好疗效,小结如下。 1 辨清肾与肝之关系 祖国医学认为:肝肾同源,精血相互滋生转化,补肾即所以补肝,滋肾水即能养肝木。肝以阴血为本,以气为用,是气血阴阳的统一体,具有刚柔相济的生理特性。一旦邪毒侵袭或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条达则成为致病之脏,故有人称肝为五脏万病之贼。临床表现亦证实,有些肾病患儿经治肾,尿常规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