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HBV C基因启动子变异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变异的情况以及对病毒血清学的影响。方法 应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性扩增含有HBV C基因启动子的片段,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Bcl I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观察酶切后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图谱,分析C基因启动子区段的核苷酸(nt)1762由碱基A→T和(nt)1764碱基由G→A的变异,并经直接测序分析证实RFLP结果。结果 110例慢  相似文献   

2.
1896和1898的G→A变异是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变异的热点,1896变异导致HBeAg翻译中断。这种变异被认为改变了HBV的生物学特性,因而与慢性肝炎和重症肝炎相关。我们以人工变异的方法分别使野毒株土拨鼠肝炎病毒WHV-8相当于HBV1896及1896和1898位点产生G→A变异,并构建了首尾相连的双体质粒。分别用这些质粒转染HepG2细胞,结果其DNA复制水平和转录水平未见明显差异。说明这种前C热点变异不影响WHV复制。  相似文献   

3.
HBVC基因上游约 2 0 0bp序列(nt 16 0 0~nt 185 0 )是重要HBV基因调控区。T 176 2A 176 4(nt 176 4A→T ,nt 176 4G→A ,)变异在慢性HBV感染者是变异的热点。为了解我国HBV流行株C基因调节序列及变异情况 ,分别对 7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和 7例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HBVCP区序列进行了分析。1 研究对象  7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 (AsC) (3例来自广东地区 ,4例自东北地区 )、7例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 (FH) (为我科 1993~ 1996年间收治的住院患者 )。酶联免疫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2…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重型乙型肝炎( 乙肝) 病人血清乙肝病毒(HBV)DNAC基因启动子(CP) 的变异。方法 对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法扩增的血清HBVDNA 直接测序。结果 7 例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人的HBV 分离株CP区分别有2~12 个替代变异,1 例病人有11bp 的碱基插入。CP变异主要发生于CP的第1 和第2 个AT丰富区,nt1 762 和nt1 764 的替代变异见于7 例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人的4 例中,是CP变异的热点,其中3 例HBeAg 阴性,说明和HBeAg 阴性表型相关。CP的第3 个AT丰富区、HBV逆转录起始位点(DR1) 和前C基因、前基因组转录起始位点未见变异。结论 重型肝炎病人的HBVCP区存在较多的变异,CP变异主要发生于和前C基因相关的第1 和第2 个AT丰富区,可能和HBeAg 阴性表型相关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1 896位点突变的PCR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体内,可能存在HBV前C区突变。我们根据HBV前C区DNA序列,建立了3′碱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3′BSPCR)法,检测HBV前C区第1896位核苷酸的突变,并检测了72例HBV感染者、14例甲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前C区1896位的突变。病例选择为1996年11月~1997年8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传染科就诊的门诊和住院病人。72例HBV感染者中,抗HBe阳性72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47例、慢重肝9例、肝炎后肝硬化16例、另有甲型肝炎患…  相似文献   

6.
某些抗-HBe(+)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仍可检出HBVDNA。本工作对9例这类病人的病毒基因组,在聚合酶链反应后直接进行序列分析,发现8例其前C区第83位核苷酸发生G→A(A83)点突变,使编码色氨酸(TGG)的第28个密码变异为终止密码(TAG)。其中2例A83变异发生在HBeAg→抗-HBe血清转换过程中。分析1例肝内HBVDNA,亦与其血清有相同的A83变异。以3例抗-HBe(+)的慢性无症状携带者为对照,均无A83变异。本文6例为慢性活动性肝炎,3例为慢性重症肝炎。变异病毒逃避了免疫清除,可能与病变持续活动甚至重症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时病毒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乙、丙型肝炎病毒(HBV、HCV) 重叠感染时,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检测30 例HBV、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的变化、HBV前C区1 896 位点突变的发生比率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 含量。结果 与单纯HBV或HCV 感染者相比,重叠感染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eAg) 、HBVDNA、HCVRNA 阳性比率明显降低,乙肝e 抗体( 抗HBe) 阳性比率明显升高,HBsAg、抗HBc IgG 及抗HCV 几何平均滴度也明显降低,部分患者HBsAg 阴转。而HBV前C区1 896 位点突变发生率及血清TNFα、IL6 含量却明显高于单纯感染者。结论 HBV、HCV感染同一宿主时,存在相互干扰、抑制;HBeAg 的消失、抗HBe 的阳转既与HCV对HBV 复制的直接抑制有关,又与HBV的前C区变异有关,且HCV 的重叠感染可能是导致HBV 前C区变异的原因之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导致机体免疫压力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病毒1b型NS5 A区基因结构变异与α干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1b型基因组部分NS5 A区核苷酸,氨基酸的变异情况并探讨其与α干扰素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患者干扰素治疗前,中,后留血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CV病毒NS5 A区部分基因片段并用直接测序法测序。与HCV-J株及HCV-河北株(HCV-HB)比较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根据α干扰素疗效分析HCV1b是否存在干扰素敏感决定区。  相似文献   

9.
乙/丙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患者前C区终止变异低频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双重感染患者前C区基因变异,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与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来分析25例HBVDNA和HCVRNA均阳性(A组)和31例HBsAg和HBVDNA阳性但抗-HCV和HCVRNA均阴性(B组)的慢性肝病患者前C区密码28终止变异(终28)。结果HBV和HCV双重感染患者(A组)血清HBVDNA第1次PCR阳性率(16%)明显低于单独HBV感染组(65%)(P<0.001);前C终28检出率(28%)亦明显低于单独HBV感染(68%)(P<0.001)。结论提示双重感染患者HBV前C终止变异低频率可能与HBV低水平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前C基因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前C区序列,发现16例抗-HBe阳性血清中9例发生前C区第1896位G-A点突变,产生一个终止密码,而5例HBeAg阳性血清均未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的病情与宿主及病毒均有关。乙型肝炎病毒 (HBV)C区编码HBcAg及HBeAg ,其调控序列位于前C区及C基因启动子 (CP) ,HBV前C/CP区变异可以通过阻止或减少HBeAg合成和分泌来影响宿主的免疫应答。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直接测序法 ,测定 4 5例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前C/CP区核苷酸序列 ,以探明HBV前C/CP基因区变异的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病例选择 :共 4 5例 ,其中慢性乙型肝炎 (A组 ) 2 0例 ,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2 1~ 5 7岁 ,其中HBeAg阳性 6例 ,抗 H…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方株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基因一级结构及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湖北地区一宫颈癌活检组织中提取DNA,采取加端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获得了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基因(HPV16E7)。将该基因克隆于载体pUC18后,进行了该基因一级结构顺序分析。完整的HPV16E7湖北株基因(HPV16E7-HB)全长294bp,与已发表的德国株(GS)大小一致,但其核苷酸顺序中有2处发生了变异,均为C→T变异。第43位CAA→TAA使相应的谷氨酰胺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新的免疫逃避株的S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S基因的变异情况及对乙型肝炎的免疫预防的现实意义。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M13噬菌体克隆和核苷酸序列分析方法对一例乙型肝炎免疫失败儿童患者体内HBVS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该患儿所感染HBV的S基因上有一个重要的点突变,即第551位碱基由野生型的A变为G。该突变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133位氨基酸由甲硫(ATG)变为缬(GTG)。这一氨基酸替换恰恰发生在HBsAg中和性α抗原决定簇区段(aa124~aa147)内。结论鉴于该患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其血清呈抗-HBs阳性和HBsAg阴性,推测其体内的HBV为一个新的疫苗诱导的免疫逃避株  相似文献   

14.
重型乙型肝炎病人中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重型乙型肝炎(乙肝)病人血清乙肝病毒(HBV)DNA C基因启动子(CP)的变异。方法 对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的血清HBV DNA直接测序。结果 7例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人的HBV分离株CP区分别有2 ̄12个替代变异,1例病人有11bp的碱基插入。CP变异主要发生于CP的第1和第2个AT丰富,ntl762和ntl764的替代变异见于7例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人的4例中,是CP变异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β地中海贫血的分子基础及产前诊断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β地中海贫血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遗传性血液病。中国人中已发现21种β地贫基因,其突变类型包括碱基替代、小的缺失和插入。我国南方常见的类型是密码子(CD)41-42(-TCTT)移码突变,IVS2nt654(C→T)突变,CD17(A→T)突变,TATA盒nt-28(A→G)突变和CD71-72(+A)移码突变,其基因频率分别为41.6%、21.8%、18.0%和8.0%及3.9%。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在广西柳州地区不同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并比较静脉毒瘾者与健康体检者HG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与HGV共同感染的特点,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ELA)检测抗-HGV,抗-HCV,HBVM(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并对抗-HGV阳性者随机抽取20例(19%)进一步用逆转录套式PCR(PT-nPCR)法检测  相似文献   

17.
20例中国人HCVⅡ/1b型高变区1序列变异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动态研究中国人群HCVⅡ/1b型包膜蛋白E2/NS1高变区1(HVR1)序列变异规律、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逆转录巢式PCR技术从20例HCVⅡ/1b型感染的中国病人血清中扩增了HCV部分包膜区基因片段(nt1449~1586,HCV-J),纯化后直接采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中国人群HCV HVR1位于氨基酸(AA)384~410位,有6个较保守的AA位点;385位Th  相似文献   

18.
用聚合酶键反应(PCR)对3份肝癌组织及1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但核心抗体(抗-HBc)为阴性的无症状携带者血清,扩增及克隆了核心(C)基因。经核苷酸序列分析,与我国HBV克隆株PADR-1比较,发现无症状携带者的C基因与PADR-1的基因差别不大;但自肝癌组织克隆的C基因平均每例有15.6个核苷酸变异。结果提示,HBV核心基因的变异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应用半乳糖末端糖蛋白受体(ASGP-R)介导的内吞作用,将外源基因导入真核细胞,与脂质体介导的转染和细胞表面转铁蛋白受体(Tf-R)介导的内吞作用相比,虽然三种方式均能有效介导外源基因的转移,但ASGP-R法具有肝细胞特异性,而脂质体法和Tf-R法不具此特性。将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的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mRNAPreC/C区的核酶质粒pCMV-Ripc特异性导入肝细胞并发挥作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评价核酶在细胞水平对HBV抗原表达的阻断作用。结果表明当核酶质粒pCMV-Ripc与HBV抗原表达质粒pUC-2HBV共转染HepG2细胞时,核酶对HBsAg和HBeAg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55.29%和68.73%。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及前C变异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明确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BCP)与前C变异株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动态消长,及与HBeAg血清学状态的关系。方法对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105份系列血清进行错配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并对其中15例患者系列血清标本的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BCP和A83变异株感染率均明显增高(62.5%>46.9%;31.3%>12.5%);BPC变异株更多地(14/16)表现为优势积累,且先于HBeAg血清阴转;BCP野株/变异株比例变化影响HBeAg血清学的稳定性。结论两种类型的变异株在炎症活动中均具有选择优势,最终造成HBeAg(-)的HBV感染;可能与HBV感染之持续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