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心脏损害情况。方法对59例SLE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UCG)、心电图(ECG)、心肌酶谱(CK)、心肌肌钙蛋白I(cTnI)检测,并比较SLE活动期与非活动期心脏损害的发生率。结果活动期SLE患者UCG、ECG的异常阳性率(分别为56.10%、48.78%)显著高于非活动期患者(11.11%、16.67%),χ2分别为10.37,5.42,P<0.01或0.05。活动期SLE患者CK、cTnI的异常率也显著高于非活动期(P均<0.01)。结论SLE心脏损害多发生于狼疮活动期,反映心肌损伤的CK和cTnI对诊断SLE心脏损害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心脏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 169例伴有心脏损害SLE患者临床资料 ,并与 3 96例无心脏损害SL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只占 2 5 .4%,超声心动图检出率占 66.8%,以心包炎多见 ,心电图异常者占 80 .4%,以ST -T异常最为常见 ;SLE患者心脏外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对SLE心脏损害无特殊诊断价值。结论 SLE心脏损害临床表现不明显 ,对SLE患者常规作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 ,有助于提高心脏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损害是SLE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近年来的献报道显示,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上升趋势。临床上多数患呈亚临床进展而致活体狼疮性心脏损害难以估计。我院1998年6月至2002年6月住院的SLE病人中58例有心脏损害,较结合献分析SLE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旨在对SLE心脏损害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1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 在93例sLE患者中,对42例有心脏损害的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心脏病相关临床症状的19例,占45%,心电图以ST-T改变最多见,占61%(14/23),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心脏损害累及瓣膜、心肌、心包、传导系统,以心包炎最多见.结论 SLE伴心脏损害者心脏病相关临床症状多轻微或无症状,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提高检出率及监测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的患者心电图、心脏彩超、临床表现、预后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9~2010-09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脏损害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中具有明显临床体征的9例(15.5%),心电图ST-T异常的39例(67.2%),心包积液27例(46.6%),肺动脉高压的6例(10.3%),心律失常的5例(8.6%),瓣膜病变的6例(10.3%),心功能衰竭的3例(5.2%),心肌梗死的1例(1.7%)。所有患者均经激素治疗,部分加用环磷酰胺等治疗,其中合并心功能衰竭的死亡3例,其余患者经上述治疗后心脏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表现为心脏各部分损害,其中心电图、心脏彩超检出率较高,是早期筛查心脏受损的较可靠检查方法。同时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和心包受累最常见,临床多无症状,合并心功能衰竭的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何军  竺红 《宁夏医学杂志》2000,22(8):472-47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脏器,对确诊为SLE且有心脏受累的56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显示SLE可单独或同时侵犯心包、心肌、心内膜、冠状动脉。提示在临床工作中仔细查体。结合ECG、UCG、X线及心肌酶学可提高SLE所致心脏损害的检出率,及早诊治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报告67例系统性斑狼疮,并发心脏损害34例(占51%),其中心包炎14例,心肌炎17例,心肌心包炎3例。  相似文献   

9.
2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脏表现:心包积主17例,心肌炎10例,心瓣膜病4例,心律失常14例。提示SLE心脏受累的部位可以是心包、心肌、心瓣膜及传导组织等。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肌酶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附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多脏器受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LE伴心脏受损在儿童较成年人常见,是SLE引起儿童死亡原因之一,仅次于感染、肾衰而居第二位【‘,列,以往对SLE心脏受损报道较少,近年来,随着医疗检测手段的进步,发现了不少无症状的心脏受损病人,并日益引起重视。我科自1986年1月~1995年12月共收治SLE患儿55例,其中伴心脏受累37例,占67.72%,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协会(ARA)的诊断标准卜]。37例病人中,男4例,女33例,男女之比为1:8.3,其中7岁1例;~10岁13例;~15岁23例(6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非典型性皮疹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早期表现为非典型性皮疹的32例SLE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其皮疹特点及其误诊原因。结果误诊为过敏性紫癜12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例、脂溢性皮炎、荨麻疹各5例、湿疹3例。结论SLE早期皮疹表现多样,易误诊、误治,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假性肠梗阻(IPO)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以提高临床医生对SLE并发IPO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7年7月收治的SLE并发IPO5例,收集临床及实验室特点,分析其发病情况、受累脏器、治疗及预后。结果以假性肠梗阻为首发者2例,伴有肾孟积水2例。有腹水及狼疮肾炎5例,血液系统受累4例。抗核抗体阳性5例,抗dsDNA抗体阳性4例,5例均C3下降。4例肠梗阻症状在1周左右缓解,1例死亡。结论SLE并发IPO患者病情较重,常伴有其他脏器受累,及时诊断和大剂量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对控制病情、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崔鹏  徐冬  邢恬  任国华  马尚民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4):1827-1830
背景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持续性血小板计数增多不常见,其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研究较少,且国内未见相关报道。目的 探讨SLE伴持续性血小板计数增多的临床特点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9年在淄博市第一医院诊断的393例SLE患者,其中4例出现持续血小板计数增多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本院就诊的25例未出现持续血小板计数增多的SLE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SLE合并血小板计数增多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小板计数增多与确诊SLE时间间隔、血小板计数增多持续时间、器官受累数、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24 h尿蛋白定量、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ACA)、狼疮抗凝物(LA)、骨髓形态学检查、JAK2/V617F基因突变、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评分及脾显像结果等。结果 4例SLE伴持续血小板计数增多,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6.3±15.1)岁,血小板计数为732×109/L~1 439×109/L,中位数为903×109/L;血小板计数增多与确诊SLE时间间隔中位数为3年(2~7年),血小板计数增多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2个月(8~28个月);1例ESR升高,1例CRP升高,3例补体C3降低,2例补体C4降低,2例抗dsDNA抗体阳性,3例ACA阳性、2例LA阳性,SLE-DAI评分中位数为5分(2~10分),血小板计数增多原因1例为合并原发血小板增多症(ET),2例为脾功能减退,1例原因不明。研究组血小板计数、ACA阳性率、L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LE伴持续性血小板计数增多不常见,脾功能减退是主要原因,合并ET也是一项重要原因,血小板计数增多可能与ACA、LA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损的发病特点。方法对21例SLE患者进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损组中面部红斑(71.4%)、血液系统损害(71.4%)、关节痛(71.4%)、发热(57.1%)、12腔溃疡(50.0%)、肌肉痛(35.7%)、浆膜炎(19.0%)、神经症状(14.3%)等肾外表现和抗双链DNA抗体(57.1%)、抗SSA抗体(85.7%)、抗SSB抗体(35.7%)、抗核小体抗体(42.3%)、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35.7%)、血清补体C3(71.4%)、血清补体C4(7S,6%)、血沉(78.6%)等免疫学特征阳性发生率较无肾损组有明显升高,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LE肾损患者的肾外表现和免疫学特征复杂,但仍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并对疾病活动性指标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按不同性别、疾病活动指数分组,分析不同性别的患者临床表现及免疫学检查结果,比较不同病情的患者SLE的活动指标。结果SLE女性患者面部皮疹、脱发、光过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而男性患者系统性损害(如肾脏病变、心脏及消化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抗SSA抗体阳性率和抗U1RNP/Sm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不同,SLE患者血清补体C3水平及白细胞计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女SLE患者临床表现具有明显差异,男性患者早期特异性表现不典型,但器官损害重;白细胞与补体C3的降低与疾病的活动程度明显相关,可以作为临床上监测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EE)心脏受累表现,并分析年龄、性别、病程及实验室指标与SLE心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3年5月至2010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初诊SLE的住院病人102例,其中合并心脏损害59例,无心脏损害43例。结果SEE患者并心脏损害患者中心电图(ECG)ST-T异常23例(39.O%),窦性心动过速13例(22.0%),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心包积液21例(35.6%),瓣膜病变20例(33.9%),肺动脉高压13例(22.0%)。心脏损害组与无心脏损害组之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病程、血沉、C反应蛋白、抗ds-DNA结合率、补体C3、ANA负对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SEE心脏损害与血沉及抗ds-DNA结合率存在相关性(r=1.026和1.037)。结论SEE可累及心脏各个部分,对于血沉、抗ds-DNA结合率明显异常的SEE患者,需及时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提高其心脏损害的检出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邹永红  陈志成  方毅敏 《医学综述》2009,15(15):2376-237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5例SLE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在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前均长期服用激素。血清白蛋白下降6例(6/15),低钠低氯血症6例(6/15),蛋白尿12例(12/15)。脑脊液压力升高9例(9/15),蛋白定量升高15例(15/15),糖降低14例(14/15),氯化物降低13例(13/15),白细胞计数升高13例(13/15)。腺苷脱氨酶定量升高7例(7/10),ATA-IgG阳性5例(5/15),聚合酶链反应阳性2例(2/8),抗酸杆菌涂片阳性0例(0/15),抗酸杆菌培养阳性2例(2/15)。结论脑脊液中发现抗酸杆菌是确诊SLE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可靠依据,但阳性率低。对无病原微生物证据的SLE患者是否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需要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近年来住院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死原因的认识,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工作,降低病死率。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2002年1月~2010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并无效死亡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患者333例,死亡5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51例,男女之比为1:12.75;55例死亡患者中,50例为SLE引起的多个脏器损害,占90.91%;受累脏器以肾脏最多见,为45例,衰竭脏器以心脏最多见,其次是肾脏和呼吸系统功能衰竭;SLEDAI评分最低为5分,最高为44分,均为SLE病情活动,并有45例为SLE重度活动,占81.82%。结论:本组病例中,SLE发病第1年内死亡的比例最高,占41.82%。以SLE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为主要死因。早期诊断,及早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控制狼疮活动,预防感染,确保治疗的依从性,是改善SLE预后,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初次发病住院的SLE患者的整体护理和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对40例初发SLE住院患者进行系统性整体护理,实施合理的健康教育。结果提高了他(她)们遵医行为,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疾病复发的因素。结论加强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及预防感染,减少诱发因素,使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是护理初发SLE患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