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百日咳名义的溯源: “百日咳”是一种小儿的急性传染病,从昼轻夜重,病程较长,且有明显闾声、咳吐涎液的痉挛性阵咳为特点。从它的定义来说,在中医文献中有两种意义:其一,指百日内幼婴之咳嗽。如隋代巢氏病源于小儿杂病诸候中说:“百日内嗽者”是也。其二,指咳嗽的时间延长,与其他咳嗽有不同,故百日咳。如明代寇衡美说:“小儿百日咳痰者,呃逆为恶”。但“百日咳”之名,随着时代、地域及个人见解之不同,又有所谓:天哮呛、时行咳、饮气嗽、暴气嗽、顿嗽、顿咳、顿呛、颅惊瘟、疫咳等多种名称。其中以天哮、时行、顿咳、颅惊咳、疫咳较为通行。汉唐医典中,颇多类似“百日咳”症状的记载,如金匮要略说:  相似文献   

2.
浅谈肝咳     
五雪飞 《新中医》1998,30(1):54-54
咳嗽与多个脏腑有关。《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笔者就自己的临床实践谈谈对肝咳的认识。1历代医家对肝咳的论述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对咳嗽提出“有十种咳,……四日肝咳,咳而引胁下病是也。……十日厥阻咳,咳而引舌本是也”。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指出:“自十一月病咳……至春三月间尚未愈,其候面青而光,嗽而咳促,哽气又时长出气”,认为“面青而光,肝气旺也,春三月者,肝之位也,肺衰之时也,……急于泻青丸,泻后与阿胶散实肺”。元代曾世荣在《活幼心书·咳嗽十一》指出此肝咳乃因“…  相似文献   

3.
成艳丽  陈宪海 《山西中医》2009,25(11):57-5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中医学中属哮证、哮病、呷嗽等范畴,《内经》虽无病名,但有“喘鸣”、“嗣”之类的记载。《金匮要略》称之为“上气”:“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并从病理上将其归属于痰饮病中的“伏饮”证。元·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阐明病机为“哮专主于痰”;目前西药治疗主要以抗炎解痉为主,急性期改善症状明显,但易复发。而中医药重视整体调节,治疗哮喘具有副作用少、复发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百日咳又称頓咳,或称顱鶿咳,中医古代文献中对本病的特殊症状記載頗多,如千金方的“迫咳,食吐不下——吐而上气,气逆面青,喘迫咳嗽。”本草綱目拾遺顱鶿条下云:“頓咳从少腹下逆上而咳逆,嗽数十声,少住又作,甚或嗆甚作呕,牵掣二胁,涕泪皆出,連月不愈者。”溫病条辨說:“凡小儿連咳数十声,不能回轉,半日方回,如鸡声者。”幼科全书:“咳久連声不已,且口鼻俱出血者等等,都是对本病的特征和咳时的痛苦作了扼要的描述。在病因方面,中医认为;多因小儿肺脏娇嫩,腠理不密,外为风寒时邪侵袭,內有痰火蘊伏,郁于肺經,肺气壅遏不通,而发为剧咳,现代医学則认为本病系由百日咳杆  相似文献   

5.
关于咳嗽与肺咳的概念湖南中医学院(410007)朱文锋主题词咳嗽/中医病机咳嗽单名咳或嗽。然古代曾将咳与嗽加以区分。如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嗽论》说:“咳谓无痰而有声,……;嗽谓无声而有痰,……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究之临床,很难将两者截然分开,...  相似文献   

6.
百日咳为儿科常见传染病之一,患儿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嗽甚作吐且有回声为主要症状,病期缠绵日久不愈,故名百日咳。中医文献记载,因咳时顿作连续阵发,又称顿咳;因咳嗽时伸长颈项,并有回声,其病形颇似鹭鸶,故亦名鹭鸶咳;且一儿咳嗽又能传染他儿而流行呛咳,病之初起形似哮喘,又名天哮呛。《幼幼集成》咳嗽条中提出本病为肺实咳嗽,其原文曰:“肺实者,嗽甚抱首面赤反食”类似此证;  相似文献   

7.
姚雯  严季澜 《吉林中医药》2010,30(11):1006-1007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古代又有哮、哮喘、哮吼、哮嗽、哮拔、天哮、水哮、久哮、喘鸣、喘呼、喘喝、喘吼、齁(鼻合)、齁鼾、齁喘、(鼻叚)齁、呷咳、呷嗽、呴嗽等多个相关称谓,各称谓含义从文字角度看虽略有差别,却均能体现哮病发作时的症状特点——气喘且喉中有痰鸣声,因此,均为哮病的相关病名。  相似文献   

8.
刘玉 《西部中医药》2005,18(4):40-42
喉源性咳嗽是指因咽喉疾病引起的咳嗽,以咽痒如蚁行或如有异物阻塞,咽痒必咳,不痒不咳,或有异物感而出现频繁清嗓动作为其主要症状。本病病位在咽喉,咳点在声门以上,肺部X线透视或摄片无异常,咽部检查可见慢性充血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其病名由著名中医专家干祖望首创,属于中医学“咽痒、“风热喉痹”、“慢喉痹”范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或慢性咽炎。《素问·宣明五气论篇》云:“五气所病,肺为咳”。《景岳全书·咳嗽篇》又云:“咳证虽多,无非肺病”。可见咳嗽与肺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医学三字经·咳嗽》又云:“《内经》…  相似文献   

9.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肺系病症。前人有云:"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声有痰谓之咳嗽",然而,正如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所谓:"有声无痰曰咳,非无痰,痰不易出也,病在肺,肺主声,故声先而痰后;有痰无声曰嗽,非无声,痰随声出,声不甚响也,病在脾,脾藏痰,  相似文献   

10.
《金匮》有关肺胀与风水的论述,见于《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与《水气病篇》。现将二者的病因、关系及其治疗方法讨论如下。一、肿胀与风水的病因肺胀为病名,内经早有记载。从《内经》与《金匮》的论述可以看出,咳嗽上气是肺胀主要症状。关于本病的病因,从《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的有关条文来看,大多是内有水饮,外为时气触发而成。如该篇云:“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肺胀,咳而上  相似文献   

11.
浅析《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雪梅  王儒平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2964-2964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有声无痰为之咳,有痰无声为之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内经》对咳嗽的论述颇详,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所致,又  相似文献   

12.
王建纲  郭伟民 《河北中医》2009,31(1):133-134
咳嗽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呼吸系统疾病多出现咳嗽症状,甚至为首发症状。历代医家对咳嗽一证多有精辟论述,如《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说“咳而上气,此为肺胀”;《景岳全书》说“咳嗽虽多,无非肺也”;《素问病机气:直保命集》日“谓咳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  相似文献   

13.
<正>咳嗽,是指肺气上逆,冲喉而出,喉中发声,咯吐痰涎的症状。肺主气而司呼吸,其气以清肃为顺,故咳嗽与肺脏的关系最为密切。临床上有久咳、夜嗽、五更嗽、干咳、呷嗽、哑嗽、顿咳,诸多咳嗽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往往有效,然而顿咳一症尤其在痉咳期从肺论治难以奏效,有的患者咳出胆汁、咯血、衄血、烦躁易怒。带着问题拜读许叔微《伤寒百证歌》发现有"小柴胡治咳值千金"句,于是以小柴胡汤原方加鸡胆汁1枚兑服1剂而愈。临床实践证明了《素问·咳论》中所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因而提出咳嗽从少阳论治。1肺与少阳在生理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 关于“肺胀”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中,《灵枢·经脉》篇曰:“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咳喘。”《灵枢·胀论》篇又说:“肺胀者,虚满而喘咳。”明确指出肺胀有咳、喘、胸中胀满等证。在《金匮要略·肺痿肺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中有更详尽的描述:“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朱丹溪对肺胀有新的见解,在《丹溪心法·咳嗽》中谓:“肺胀而咳,或左或  相似文献   

15.
久咳,指咳嗽经久不愈。导致咳嗽的原因很多,早在《素问·咳论》对咳嗽就有专门论述,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谓“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  相似文献   

16.
咳嗽     
咳嗽的原因和分类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虽然是一种表现在肺部的病理现象,但每见於多种肺以外的疾病,黄帝素问咳论云:“五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也就是说不单单是肺病才发生咳嗽,人体其他脏器或系统有病也会引起咳嗽,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咳嗽这个名词,本来有两种意义,金刘完素说:“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有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於肺气,动於脾湿,咳而嗽也”,而今天就把咳嗽两个字连在一起,变成一切咳嗽的通称了。引起咳嗽的原因虽然很多,但大体上可分两大类,就是外感和内伤:外感的咳嗽主要由於风、寒、暑、湿、燥、火所伤,也就是六气从外侵袭,先伤於表,慢慢入裹,如不及时医治,也可缠绵难  相似文献   

17.
《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是论述咳嗽病机的最早记载,也是对咳嗽病机的完整概括。咳嗽主脏在肺,《素问·咳论》云:“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外感六淫或内伤所生的病邪,皆伤及于肺而致咳嗽,这是因为肺主气,其位最高,为五脏之华盖,肺又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肺最易受外感、内伤之邪,而肺又为娇脏,不耐邪侵,邪侵则肺气不清,失于肃降,迫气上逆而作咳。肺阴不足每致阴虚火旺,灼津为痰,肺失濡润,气逆作咳,或肺气亏虚,肃降无权,气不化津,津聚成痰,气逆于上,引起咳嗽。肺为五…  相似文献   

18.
治哮首要宣肺化痰哮病的主要病因是“伏痰”为患。明代秦景明所著《症因脉治》提出哮病的成因为“痰饮内伏,结成窠臼”,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亦提出哮嗽“呀呷有声,名曰伏痰”,哮病的临床症状除呼吸急促外,其特证为喉间有哮鸣、胸闷、咯痰不爽等现象。董老认为哮病复发必有  相似文献   

19.
咳嗽一病,《内经》以咳统之,后世咸分咳嗽,言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余意两者往往兼有之,故统称咳嗽。《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俞昌云:“肺如钟焉,外受六淫之邪气,白外叩之则鸣,内伤七情声欲积损之病气,自内叩之亦鸣,鸣即咳嗽之确象也”。是知咳嗽不止于肺而必关于肺。前贤治咳嗽多分外感与内伤,外感者解表祛  相似文献   

20.
小弋传染性肝炎,包括在祖国医学的黄疸病中,在很久以前祖国医学对于黄疸病就有了明确的认识和记载,内经云:“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黄疸。”巢氏病源云:“黄疸之病,身体面目及爪甲小便尽黄。”小儿药证直诀云:“小儿身皮目皆黄者黄病也;身痛,膊背强,大小便涩,一身尽黄,”又云“面目瓜甲皆黄。此疸病也。”为什么以黄疸二字命名?“黄”是从上述症状而言“疸”是从胆字解释,也就是说:发黄是由于胆汁的颜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