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的应用,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又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回顾性总结了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与常规球囊成形术治疗AMI的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AMI3周~3个月内的21例患者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设同期住院的30例心肌梗死患者做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超声心动图检查、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及半年内的死亡、再梗死、接受外科搭桥手术情况。结果:介入治疗组3个月后左室重构改善,6个月时左室功能及运动耐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无死亡、再梗死和接受外科手术者;对照组再梗死、死亡及接受外科搭桥手术各1例。结论: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术,能改善AMI患者的左室功能和预后,手术本身有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CASI)的疗效。方法:89例急性梗死患者根据自愿选择被分为药物溶栓组(44例,采用静脉药物溶栓治疗)和CASI组(45例,采用CASI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术前住院时间、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患者1~3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再闭塞、严重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CASI组再灌注成功率显著高于药物溶栓组(91.11%比68.18%),P0.05。治疗后,与药物溶栓组比较,CASI组LVEF[(42.58±13.10)%比(57.32±18.61)%]显著升高,而症状缓解时间[(8.09±8.31)h比(3.75±3.58)h]和住院时间[(19.84±8.15)d比(13.01±5.40)d]显著缩短,P均0.01。随访期间,与药物溶栓组比较,CASI组严重心衰(18.18%比4.44%)、严重心律失常(22.73%比6.67%)发生率和死亡率(6.82%比2.22%)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可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溶栓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方法:对48例植入支架的AMI连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肌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33例,右冠状动脉8例,回旋支4例,左主干1例以及大隐静脉桥2例。48例患者共植入57只支架,其中34例因球囊扩张后结果不理想,12例因非闭塞性夹层,2例因闭塞性夹层。支架植入成功率为938%,术后残余狭窄降至(24±71)%。院内严重并发症3例,其中1例(21%)死亡,2例(42%)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无院内并发症的45例患者随访10.1±72个月,其中3例失访,出院后2例发生再狭窄和1例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无其它心脏事件发生。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AMI时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短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左室重塑、心功能的影响,并分析随访资料,探讨AMI延迟PCI的临床意义.方法 25例PCI病人为治疗组,同期未行PCI的19例病人为对照组,于基线、1个月及6个月3个时间点进行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同时进行临床资料随访.结果①两组间对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统计学意义,且不同时间段比较,EDV、ESV及LVEF在不同时间段间无统计意义;EDV、ESV、LVEF各组的不同时间段与治疗方法间无交互作用.②临床事件随访时间6个月~16个月,治疗组复合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心绞痛等)发生率较低(24.0% VS 57.9% P=0.02).结论AMI后延迟PCI治疗的心脏复合事件发生率较低,但对左室重塑并未显示有利作用,其意义需要进一步大规模临床试验的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60例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施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心理状况、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理状况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施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相比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住院时间短、心理状况好、护理满意度高、日常生活能力强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张爱军  吕凌云 《山东医药》2007,47(14):F0003-F0004
2003年10月~2005年9月.我科共为8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PTCA及支架植入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病人,探讨其对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1999年3月-2003年3月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3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病人,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32处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单纯切割球囊成形术成功率为93.8%,配合支架置入术成功率达100%,其中有1处病变狭窄为95.0%,切割球囊不能到位,在用2m小球囊预扩张后顺利到位并扩张成功.无严重内膜撕裂、血管闭塞、冠状动脉穿孔、心包填塞等并发症,住院期间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外科急诊手术的病例,所有病人均在术后5 d内出院.平均随访8.4个月,随访率达83.9%(26/31),无死亡及心肌梗死心脏事件发生;临床心绞痛发生率为11.5%(3/26),复查造影率为46.2%(12/26),被证实支架内再狭窄2例.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发病12h以内或12~24h仍有心肌缺血且无溶栓禁忌证的患者分为PCI组和溶栓组,分别给予直接急诊PCI和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发病2周时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溶栓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62·5%,PCI组再通率为93·3%;PCI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均达到TIMIⅢ级血流;溶栓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PCI组(P<0·001)。溶栓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大于PCI组患者(P<0·01)。溶栓组患者AMI发作2周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PCI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可及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缩短住院时间,有效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切割球囊成形术在老年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观察组行切割球囊成形术,对比两组球囊扩张后即刻弹性回缩率、血管最小直径和狭窄程度、管腔丢失和再狭窄发生。结果两组均成功顺利完成球囊血管成形术,手术成功率为100.00%,观察组球囊扩张后即刻弹性回缩率〔(6.28±2.65)%〕明显小于对照组〔(20.08±12.56)%〕(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随访各时刻血管最小直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3、6、12个月管腔直径丢失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狭窄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老年患者行切割球囊成形术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即刻弹性回缩率低,血管扩张效果明确,再狭窄率低,可作为首选的球囊扩张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选择 6 2例未经静脉和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在紧急冠状动脉造影后即行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另外选择 5 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采用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后不再接受介入治疗和外科冠状动脉搭桥 ,然后比较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溶栓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结果发现 ,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组 6 0例再灌注成功 ,成功率为 96 .7% ,其中 4例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均再灌注成功 ,血压回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1例 ,死亡率为 0 ;溶栓治疗组 38例再灌注成功 ,成功率为 6 4 .4 % ,住院期间死亡 5例 ,出院 6月内死亡 2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1例 ,血尿 1例 ,溶栓治疗后心源性休克 5例 ,死亡率为 1 1 .9%。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再灌注成功率明显高于溶栓治疗 ,死亡率和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溶栓治疗 (P <0 .0 1 )。结果提示 ,急性心肌梗死的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安全有效 ,再灌注成功率明显高于溶栓治疗 ,疗效及预后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切割球囊成形术 (CBA)与普通球囊成形术 (POBA)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的近远期血管造影结果比较 ,评价 CBA对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的有效性。方法  37例 ,共 39处病变 ,2 3处进入 CBA组 ,16处进入 POBA组。分别比较术后即刻及远期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最小血管径 (ML D)、狭窄度 (DS)、再狭窄率、即刻管腔获得 (AL G)、即刻血管弹性回缩 (AR)及弹性回缩率 (ARR)。结果 术后即刻 ML D、DS、AL G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CBA组最大扩张压、AR及 ARR均较 POBA组低 (P<0 .0 5或 P<0 .0 0 1)。随访造影结果 ,CBA组 ML D明显大于 POBA组 (P<0 .0 5 ) ;DS及再狭窄率均小于 POBA组 (P<0 .0 1)。结论  CBA组的低压扩张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病变是有效的 ,对血管损伤小于 POBA,且获得较 POBA低的再狭窄率 ,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滕军  宋玲  尹作民 《山东医药》2004,44(26):35-36
2001年1月-2003年10月,我们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联合支架治疗AMI患者9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00年5月至2001年12月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支架内再狭窄的病人共18例,其中2例行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术,其余16例病人进入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组,平均年龄(60±12)岁,男性16例.  相似文献   

16.
1997年 5月~ 2 0 0 0年 11月 ,本院共施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 2 0 6例。男 149例 ,女 5 7例 ;年龄 43~ 6 7岁 ;病程 <1年 92例 ,1~ 10年 6 8例 ,>10年 46例。冠状动脉狭窄 90 %以上 172例 ,80 %以上 2 5例 ,5 0 %以上 4例。手术前表现焦虑者 12 1例 ,其中 17例因重度焦虑造成失眠及不能手术 ,后经精心心理护理而全部顺利度过手术关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焦虑是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这主要是患者对手术缺乏认识、不了解手术程序、怕出血怕疼痛及担心麻醉意外所致。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耐心解释手术的一些情况。说明该项治疗仅需要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rt PA(5 0mg)静脉溶栓后即刻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与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14 0例AMI患者 ,随机分为A、B两组。A组 75例行rt PA半量 (5 0mg)静脉溶栓后即刻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PTCA及冠状动脉支架术。B组 6 5例直接行CAG、PTCA及冠状动脉支架术。术后观察 2 0d。结果 :①首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A组梗死相关动脉 (IRA) 83支 ,开通率 5 2 % ;B组IRA 71支 ,开通率 15 %。两组开通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②A、B两组行PTCA加支架置入术后IRA恢复TIMIⅢ级血流效果基本相同 ,A组 10 0 % ,B组 98.6 % ,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③患者住院 10~ 2 0d ,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 ,左室射血分数达到或超过 6 0 %者 ,A组为 94 .7% ,而B组仅占 4 3.9%。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④脑卒中或大出血并发症两组病例均未发生。⑤住院病死率 ,A组 4 .0 % (3/ 75 ) ,B组 3.1% (2 / 6 5 ) ,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A组较B组具有更早地使IRA前向血流再灌注 ,从而具有较好的左室保护功能 ,且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紧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 77例AMI患者中 ,2 8例患者接受紧急PT CA治疗 ,49例患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紧急PTCA组中梗塞相关血管开通 2 6例 ,开通率为 92 .9% ,尿激酶静脉溶栓组中梗塞相关血管再通 2 8例 ,再通率为 5 7.1%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紧急PTCA组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为 7.1% ,尿激酶静脉溶栓组为2 0 .4%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紧急PTCA组住院时间为 (11.5± 4.2 )天 ,尿激酶静脉溶栓组为 (19.7± 5 .6)天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紧急PTC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时 ,前者的开通梗塞相关血管及降低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优于后者 ,而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 (AMI)治疗进入了再灌注年代 ,静脉溶栓治疗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腔内成形术 (PTCA)作为AMI恢复再灌注的治疗手段日益受到重视。现将两种方法的临床比较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 :自 1999年 7月至 2 0 0 3年 1月期间选择AMI患者 15 0例 ,男性 10 6例 ,女性 44例 ,平均年龄 (67± 12 )岁。入选条件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的AMI溶栓疗效方案。 15 0例患者分成溶栓治疗组 75例 ,其中 8例溶栓治疗后90min行冠脉造影评价血管开通情况 ;直接PTCA组 75例 ,患者均采用Judkin法 ,先行非梗死相关血管…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近年来大规模地推广应用静脉溶栓治疗,抢救了不少生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上将又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措施。我科1995年8月~1998年4月,对4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直接FTCA,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