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批地震伤员具有伤员多、伤情重、合并伤多、病情复杂等特点,救治护理任务繁重。我院于2008年5月收治了一批32名地震伤员,其中3名病重。医院迅速反应,在第一时间组成护理救护指挥组,从组织计划、技术指导、物资保障、病区设置等方面全面展开护理组织和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成批烧伤是指同一灾害中造成3人以上的烧伤[1]。由于事发突然,短时间内烧伤人数较多,患者多不能做到及时的自救与互救而使得烧伤程度相对较重,并常伴有吸入性损伤、爆震伤或其他外伤以及化学物质中毒等特殊因素,使得成批烧伤患者病情复杂、救治难度大、病死率高[2]。成批烧伤患者救治过程中医疗护理工作繁重,药品、血液制品、器械敷料等供需矛盾大,需要多方面、多层次、多单位的协助配合,其救治过程充分体现了当地烧伤治疗中心的综合应对能力[3]。现总结作者所在科室2009/2011年临床救治的3批22例不同年龄组烧伤患者的治疗情况,为不同年龄组成批烧伤病人临床救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近3年来救治的35例爆炸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探讨成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救护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5批35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根据不同病情予以全身综合治疗,根据创面不同深度及部位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 伤员休克期度过平稳.1例因烧伤面积达90%,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于伤后12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6例行植皮手术,34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大面积烧伤病因复杂,复合伤、合并症多.完善救治体系,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全身综合治疗,正确的创面处理可有效提高大面积烧伤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成批烧伤是指3个或3个以上患者,多达数十个或数百个不等,同一时间烧伤。这种情况多为突发事件,伤员多,伤情复杂,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了一定难度。我院烧伤科自2011年1月-2012年6月成功救治了4批烧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成批烧伤为突发性事故所致,具有伤员多、伤情重、合并伤多、病情复杂等特点,救治护理任务繁重。2005年6月我院收治了一批因重大火药燃爆事故导致的16名烧伤病员。其中15人为特重度烧伤,1人重度烧伤。我院在第一时间组成临床抢救指挥小组,以“反应迅速、分工明确、及时准确”为指导,合理组织和实施护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钟宇  陈大夫  李远建  勾承锐 《四川医学》2005,26(11):1205-1206
目的探讨成批爆炸烧伤伤员救治组织的方法和措施。方法启动成都市紧急重大灾情救援系统,从本组3批81例爆炸烧伤的现场救治、救治组织领导、伤员及时合理分流、后续治疗等方面总结经验。结果3批81例伤员,治愈80例,治愈率99.99%。结论成都市急救中心和市应急办紧急重大灾情救援系统对成批爆炸烧伤伤员的救治组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成批烧伤常具有突发性、密集性、复杂性的特点。由于伤员重,病情多变,所以工作量剧增,并可能超负荷工作。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及有效的医护措施可提高救治成功率。尤其是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在病人的治疗和康复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我院烧伤科通过全面加强严重烧伤病人的护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大大提高了成批严重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和康复水平。现将救治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余霞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4):76-76,86
目的探讨突发事件中成批烧伤患者的有效组织管理方法。方法通过科学的组织、救护资源、业务技术、护理质量几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管理,对18例成批烧伤患者进行救治。结果 18例烧伤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重视成批患者的组织管理,结合多种方法是救治成功的根本保证,而全面的质量控制更是取得救护成功的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9.
TI在成批创伤急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批伤员多见于交通伤或偶见于建筑物倒塌等,其急诊特点是短时间大量伤员同时到达急诊科,医院需要快速调动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抢救,伤情轻重不一,应急要求高,需要高效率的工作。自2002年以来急诊科在院前急救、急诊抢救室应用创伤指数(TI)评分法,对成批伤员即时评分,以评价伤情,对指导救治、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成批烧伤为突发意外事件,一般伤员多,伤情复杂。对成批烧伤是否及时、正确的救治,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肢体功能恢复。本院自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收治三批共62例烧伤患者,由于组织指挥有力以及休克期成功复苏、早期气管切开、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有计划的切削痂植皮等,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赵文慧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6):1005-1006
目前我国院前救护尚落后,如何组织好成批伤员的急救与护理,成了急诊专业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就近3年来处理的9起伤害事故进行分析总结,就如何针对伤员的特点及伤情、救治时间、抢救效率、分流与转归等情况,调配人员,合理分工,快速分流,妥善安置,救急救命,以及急诊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如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反应敏捷,同时应具有娴熟多能的抢救护理技术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杨晓媛  李洁  李世英 《西部医学》2009,21(2):323-324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应急预案在抢救成批地震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院前救护及时、院内抢救有序、分类后送得力等急救护理应急预案应用于对成批地震伤患者的救护中。结果急救护理应急预案提高了对批量地震伤员收治的抢救成功率。结论急救护理应急顸案的有效实施是保障批量伤员成功救治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成批爆震性烧伤伤员的救治方法.方法 成立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熟练实施急救流程,迅速分诊、分流患者,集中救治.结果 共收治危重病人13人,无一例死亡,无并发症、差错事故及护理纠纷发生.结论 医护人员具备应急能力,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保证应急药品和器材的供给,科学统筹人力资源是确保成批爆震性烧伤伤员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批烧伤患者的早期临床救护管理方法。方法:对烧伤患者进行组织领导、护理管理、组织救护、救治环境的管理、患者家属的管理等。结果:9例患者早期临床救护成功率达100%,3例特重度、2例重度患者均平稳渡过休克关。结论:高效能的组织管理对提高成批烧伤患者的早期临床救护成功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成批烧伤多发生于突发事件或事故 ,事故发生后大批烧伤患者几乎同时来院 ,给救治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伴随临床经验的积累和设备条件的改善 ,成批烧伤患者救治过程明显提高 ,我科 1989— 2 0 0 1年共收治成批烧伤患者 38批 ,共 15 2例 ,每批最少 3例 ,最多 8例 ,本文对成批烧伤患者特点与救治分析报告如下。1 成批烧伤的特点1.1 伤情相对较重 战时燃烧武器的使用、平时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都会招致成批烧伤发生 ,伤员的多少、病情的轻重因事故的性质而异 ,但就整体而言 ,成批患者必定是伤员多 ,现场秩序乱。因伤员密集而致脱离致伤环境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种意外事故造成的成批创伤患者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07~2010年抢救成批创伤10批次89例伤员,在这些成批伤患者的急救护理过程中,由于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统一协调管理,院前急救实行伤情识别卡来评估患者,院内急救实行批量伤员标识管理,从而减少了批量伤员抢救的盲目性和忙乱性,保证了成批创伤急诊患者的救治工作及时有序.  相似文献   

17.
成批烧伤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一部分,因事故突发性,不仅受伤人数众多,而且伤情较重,临床救治非常困难,但只要组织、措施和治疗方法得当,成批烧伤病人的救治,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笔者近10年参加抢救12批烧伤患者的救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群体烧伤的液体复苏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骁骅 《中国医刊》2007,42(9):18-21
群体(成批)烧伤是指同一灾害中众多人员伤亡的烧伤事故或事件,由于伤员数量多,伤情重,社会影响较大,需动员多方面的力量协作。群体(成批)烧伤具有伤员多且来院时间集中;重伤员比例偏高;伤员的并发症和合并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因而对急救、转运及救治与散发烧伤相比复杂得多,对烧伤治疗中心在人力、物力、救治的组织措施等方面是严峻的考验。因此,群体烧伤的快速应急机制的运行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城市成批烧伤救治的方法和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其救治水平。方法总结2004年12月~2009年6月成都发生的4批157例烧伤伤员及时、有序、高效地院前急救,院内以烧伤科为主、多学科协同、早期关节功能部位深度创面综合康复治疗的救治经验。结果 4批157例伤员,治愈153例,治愈率97.45%。所有157例伤员,6例需后期整形进一步恢复功能或形态,余均能自食其力,大部分重返工作岗位。结论采用烧伤救治生命支持技术的院前急救与院内以烧伤科为主、多学科协同的无缝隙救治,可进一步提高城市成批烧伤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0.
柯友洋 《医学争鸣》2005,26(Z1):84-84
0引言 成批烧伤常见于战争、事故及灾难,患者多,伤情复杂,抢救治疗现场乱,合并伤及并发症多,治疗难度较大,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我院1991-01/2003-01共11批烧伤患者在急诊室的救治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