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总结甲状腺癌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的CT表现。结果:63例甲状腺癌,肿瘤最大径0.5cm~8.5cm,其中2cm-5cm者40例(63.5%)。全部肿瘤内均有不同程度的低密度区。肿瘤边缘模糊不规则56例(88.9%)。肿瘤内有颗粒样钙化29例(46.0%),其中直径≤2mm的细颗粒钙化17例,8例兼有粗细混合性钙化,直径〉2mm的粗钙化4例。腺体边缘出现包膜/假包膜连续性中断的“残圈”征20例(31.8%),肿瘤周边出现“半岛状”瘤结节17例(27.0%),肿瘤囊变伴囊壁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8例(12.7%)。颈部出现淋巴结转移40例(63.5%),其中增强后明显强化22例,密度接近于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转移淋巴结有囊性变伴囊壁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7例淋巴结最大短径〈0.8cm,7例乳头状癌的颈部转移淋巴结内有颗粒样钙化(5例为细颗粒状钙化,2例为混合性钙化)。结论:甲状腺癌具有特异性的CT表现:细颗粒样钙化、囊变伴囊壁乳头状强化结节、半岛状瘤结节及残圈征,同时颈部淋巴结转移也具有原发病灶的特征性表现。CT薄层扫描可提高甲状腺细颗粒钙化的检出率。平扫加增强对甲状腺癌的定性和术前分期、制定手术方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者的CT增强表现,评价其增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者56例的CT增强表现,分析淋巴结强化程度及方式,评价其CT特点。结果:本组均行平扫+增强扫描,平扫CT值33~63 HU,增强后66~184 HU,其强化程度为重度强化,强化方式为均匀强化,部分明显强化背景下见散在小低密度区,囊性变及壁内明显强化的乳头状或菜花状结节。结论:CT增强扫描能更好发现颈部肿大的淋巴结并显示其强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对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一人民医院55例甲状腺病变的CT表现,其中6例有2种病变并存,甲状腺癌20例,甲状腺腺瘤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评价病灶的部位、数目、密度、边界、强化类型、邻近结构改变及颈部淋巴结情况。结果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均单侧叶、单发多见,3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呈稍低密度100%(20/20)及伴钙化75%(15/20),分别高于甲状腺腺瘤64%(14/22)、23%(5/22)及结节性甲状腺肿47%(7/15)、40%(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腺瘤多数边界清晰91%(20/22),与甲状腺癌35%(7/20)及结节性甲状腺肿6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16/20)甲状腺癌呈轻度不均匀强化,64%(14/22)甲状腺腺瘤呈显著不均匀强化,2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它们皆可引起邻近结构受压及移位改变,35%(7/20)甲状腺癌可侵犯邻近结构,70%(14/20)甲状腺癌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表现不同,CT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囊性肾癌的CT和MRI表现,旨在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9例囊性肾癌患者的CT和MRI表现。结果:分房型囊性肾癌3例,CT和MRI表现为肿瘤内部有较多粗细不均且强化的条索状结构,肿瘤内部呈明显分房分隔状;厚壁型囊性肾癌4例,CT和MRI表现为肿瘤呈囊性病变,囊壁较厚,病变中心区呈较低密度和囊性信号,无明显强化,瘤壁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壁结节型囊性肾癌2例,CT和MRI表现为瘤壁呈不规则结节状,且强化较明显。结论:囊性肾癌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表现典型者可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5.
陆映宏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2):104-105,F000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恶性胃间质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1例恶性胃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肿瘤来源于贲门胃底部12例,胃体部6例,胃窦部3例。腔外型4例,腔内型5例,腔内外型12例。肿瘤直径4.1~21cm。肿瘤呈圆形、椭圆形4例,呈分叶状、不规则状17例。平扫CT表现:肿块密度不均匀,肿块内见有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低密度影;增强CT表现:动脉期肿瘤实性部分呈轻中度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6例胃腔面侧出现溃疡。3例肿瘤邻近胃黏膜不规则、毛糙,增强CT扫描黏膜不连续,不均匀强化。CT显示肿块边缘不清7例,肿块边缘清晰13例。合并肝脏转移1例,侵犯肝1例,侵犯腹膜2例。本组定位准确率为90.5%(19/21),定性准确率为81.0%(17/21)。结论多层螺旋CT对恶性胃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颈部囊性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囊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病变病人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总结其超声特点,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 88例颈部囊性病变中,甲状舌管囊肿38例(43.2%),鳃裂囊肿15例(17.0%).颈淋巴管瘤10例(11.4%),颈部淋巴结囊性病变25例(28.4%)。颈部囊性病变各有其好发部位,且病变具有一定的超声特征。甲状舌管囊肿多见于颈中线附近、舌骨上下;鳃裂囊肿多见于中上侧颈部;淋巴管瘤多见于颈侧部、锁骨上,范围较广;部分淋巴结囊性病变,如淋巴结结核、颈淋巴结囊性转移瘤常多发,分布范围较广。甲状舌管囊肿及鳃裂囊肿呈单房性,淋巴管瘤多为多房性,颈淋巴结囊性转移瘤伴有壁结节。结论 超声检查对颈部囊性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癌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的患者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甲状腺癌中38例表现为低密度区,35例肿瘤密度不均、边界不清,23例肿瘤内出现钙化;其中20例呈细颗粒钙化;增强扫描40例肿瘤呈不均匀强化,其中10例出现瘤周“半岛状”结节,5例出现“强化残圈”征。向周围组织器官浸润19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8例,其中6例出现钙化。结论螺旋CT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评价甲状腺癌向周围组织器官侵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周涛  宋迪 《实用全科医学》2014,(5):801-803,F0003
目的分析和总结心包转移瘤的CT表现特征,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37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心包转移瘤的CT图像以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有无心包增厚、心包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直接侵犯等。结果32例(86.5%)出现心包积液(其中轻度心包积液有2l例,中一重度积液为11例);28例(75.6%)有心包增厚或结节,其中弥漫性不均匀增厚者有15例,厚度为4~7mm;出现结节或肿块者13例,结节的直径为5—12mm,其中9例为实性结节、另4例为囊实性结节;15例(40.5%)并纵隔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主要分布于隆突下、主肺动脉窗和肺门等处)。共10例直接侵犯心包,表现为心包壁层被突破、肿块突入心包腔。结论心包转移癌在CT上多表现为心包积液、心包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心包直接受侵犯等。CT对心包转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有帮助,但最终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董珉  杨亮  郭震  张晋  陈勇  沈文荣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5):4797-4799
目的:总结甲状腺癌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的CT表现。结果:63例甲状腺癌,肿瘤最大径0.5 cm~8.5 cm,其中2 cm~5 cm者40例(63.5%)。全部肿瘤内均有不同程度的低密度区。肿瘤边缘模糊不规则56例(88.9%)。肿瘤内有颗粒样钙化29例(46.0%),其中直径≤2 mm的细颗粒钙化17例,8例兼有粗细混合性钙化,直径>2 mm的粗钙化4例。腺体边缘出现包膜/假包膜连续性中断的"残圈"征20例(31.8%),肿瘤周边出现"半岛状"瘤结节17例(27.0%),肿瘤囊变伴囊壁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8例(12.7%)。颈部出现淋巴结转移40例(63.5%),其中增强后明显强化22例,密度接近于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转移淋巴结有囊性变伴囊壁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7例淋巴结最大短径<0.8 cm,7例乳头状癌的颈部转移淋巴结内有颗粒样钙化(5例为细颗粒状钙化,2例为混合性钙化)。结论:甲状腺癌具有特异性的CT表现:细颗粒样钙化、囊变伴囊壁乳头状强化结节、半岛状瘤结节及残圈征,同时颈部淋巴结转移也具有原发病灶的特征性表现。CT薄层扫描可提高甲状腺细颗粒钙化的检出率。平扫加增强对甲状腺癌的定性和术前分期、制定手术方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王振军 《中国热带医学》2006,6(5):824-824,769
目的分析甲状腺占位痛变的CT表现,探讨甲状腺良、恶性占位病变的CT鉴别诊断要点。方法42例甲状腺良、恶性占位病变均经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和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甲状腺腺瘤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6倒,甲状腺癌18例。结果甲状腺腺瘤平扫为边界清晰的低密度结节。增强扫描18例中13例显示瘤内强化结节及周边强化环,周围脂肪间隙清晰;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痛灶局限,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低密度影,边缘光滑,伴有囊变。甲状腺癌平扫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并向邻近组织侵犯,56%有颈部淋巴结肿大。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痛变中8例出现囊性变伴有囊壁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甲状腺癌出现细颗粒状钙化(39%)明显高于良性痛变(8%)。结论CT对甲状腺占住痛变的臣、恶性鉴别诊断,应从痛变边缘、密度、有无颈淋巴结肿大、周围组织是否受侵及瘤内钙化等5个方面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甲状腺病变的CT影像表现,探讨CT检查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穿刺活检证实的31例甲状腺病变的CT影像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显示为低密度。11例甲状腺癌中,9例临界不清,密度不均;2例边缘较清楚;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双叶甲状腺弥漫肿大,腺内多发低密度结节;5例局限型结节性甲状腺肿CT表现类似腺瘤或囊肿;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表现不一,1例呈甲状腺腺瘤样改变。结论:CT检查在甲状腺病变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莫蕾  王海林  吴梅 《广州医药》2005,36(4):54-56
目的 分析肝局灶性病变在CT增强扫描动脉期的强化方式并评价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肝局灶性病变的CT扫描动脉期图像,将其强化方式划分为六类并结合相应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6.5%的病灶有动脉期强化,阳性预测值≥83%、特异性≥94%的强化方式有:肝细胞癌的不均匀强化或病灶内异常血管,血管瘤的周边结节状强化,转移瘤的完整环形强化及脓肿的靶状强化。结论 上述五种肝局灶性病变的动脉期强化方式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病理证实的14例肾细胞癌和1例肾盂癌的CT表现。检查方法包括增强前、后CT扫描。肾细胞癌常见的CT表现为:(1)增强前为低密度肾实性肿块;(2)增强后低密度肿块显示更清楚;(3)肿块与周围。肾实质分界不清;(4)转移性改变为肾静脉增粗、局部淋巴结肿大、下腔静脉受累以及远处转移。肾盂癌的CT表现颇具特征。增强前扫描扩张的肾盂内可见到软组织肿块。增强后肾盂壁呈新月形增厚并突向扩大的肾盂形成密度增高的软组织块影。文中讨论了肾癌各种CT表现的意义及其与其他肾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螺旋CT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的螺旋CT资料。结果:89例甲状腺癌的主要CT表现为密度不均88例,边界不清68例,不规则坏死67例,囊性变39例,瘤周出现“半岛状”强化结节25例,囊壁“乳头状”强化结节9例,钙化55例,增强强化不均73例,CT判断甲状腺癌侵犯气管、食管、颈动脉鞘和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转移分别为:29例、21例、16例和26例,手术证实分别为:26例,17例、14例和26例。CT对甲状腺癌诊断正确率94.4%(84/89)。结论:CT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可靠,能发现甲状腺癌外侵与否,能帮助临床术前分期,CT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癌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的螺旋CT征象,探讨螺旋CT对甲状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法回顾性分析35例甲状腺癌的螺旋CT资料.将CT诊断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5例甲状腺癌中乳头状癌26例、滤泡状癌6例、未分化癌2例、髓样癌1例,甲状腺癌边界不规则,可有颗粒状钙化,强化不匀.易侵犯周围器官并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 螺旋CT对甲状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CT增强扫描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CT增强扫描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临床手术证实为甲状腺癌的CT增强扫描资料。结果:CT增强扫描后,甲状腺癌病灶检出51例,诊断与手术探查证实的符合率为85%。结论:CT增强扫描是诊断甲状腺癌的首选方法之一,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结节CT的鉴别诊断价值(附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特征,探讨CT对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良性结节13例和恶性结节14例CT平扫片,其中13例甲状腺癌和9例良性结节加做了薄层增强扫描。结果:14例甲状腺癌CT确诊率为92.9%;CT主要表现为:13例癌灶与甲状腺间分界模糊或不整齐,13例CT增强扫描后甲状腺边缘连线中断伴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消失,4例侵犯气管,6例侵犯颈鞘血管,4例侵犯气管-食管旁沟,9例侵犯肌肉或纤维结缔组织,7例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13例甲状腺良性结节CT确诊率为84.6%;CT主要表现为:12例病灶与甲状腺间分界清晰、光滑,13例CT增强扫描后甲状腺轮廓完整,12例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存在。27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CT确诊率为88.9%。结论:CT薄层及其增强扫描多可作出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21例经穿刺(6例)和临床追踪(15例)证实的直肠癌根治术后(4月~10年)CT扫描结果,无复发15例,复发6例。典型的术后CT改变为骶前软组织块影≤5cm,圆形或扁平形,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典型的复发表现为较大的边界不清不规则形的骶前肿块,密度不均,可伴随周围脏器和盆腔肌肉的受侵。CT表现不典型的术后改变或复发只有依赖于CT追踪复查和即时行CT导引下穿刺活检来确定。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3例甲状腺癌和119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的CT表现,归纳总结不同病变的CT特征。结果:83例甲状腺癌中:边界不清62例,不规则坏死59例,囊性变23例,出现“半岛状”强化结节25例,“乳头状”强化结节11例,钙化55例(其中弥漫性钙化27例、局灶钙化28例),侵犯气管15例,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27例,CT对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符合率93.6%(189/202)。结论:“半岛状”强化结节是甲状腺癌的特征性表现,“乳头状”强化结节及弥漫性钙化可做为甲状腺癌的肯定性征象,掌握各种甲状腺病变的CT表现特点,对病变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