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刘完素治疗中风病方剂计量学指标特色,为当今中风病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刘完素及唐代、清代医家治疗中风病方药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文献学与方剂计量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一系列方剂计量指标的对比分析,从中显示其治疗中风病方剂计量学特色.结果 刘完素与唐代医家治疗中风的方剂在药性、药味、归经方面有较强相关性(P<00.01).治疗中风病5种功效药物f_(yi)值比较,刘完素清热药的使用高于唐代医家(P<0.05),疏散外风药使用与唐代无差异.结论 刘完素"降心火,益肾水"理论指导了清代医家的医疗实践,但其方药运用滞后于治法理论创新,"疏散外风"为主治疗中风病的方剂应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收集古今昏迷(闭证)病的医案,对治疗昏迷(闭证)病的方药使用和剂量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从古至今治疗昏迷(闭证)病有几个趋势:1古今均以至宝丹、小续命汤、安宫牛黄丸等凉肝熄风化痰、清心醒脑开窍、化痰解毒、助阳祛风为主的汤剂方剂的使用为多,古代医家较多著作中昏迷(闭证)医案方中包含芳香开窍醒神、行气温中、燥湿化痰、清热解毒安神的三生饮、通关散、苏合香丸、牛黄丸、二陈汤加味、摄生饮等方剂,而期刊论文昏迷(闭证)医案中有了自制方和中西药合用的出现。2古今均常用燥湿化痰开窍、平肝潜阳熄风、清热凉血安神、养阴生津、化瘀止血类药物;由古代医家偏重化痰开窍、益气养阴,而转变为现代的偏重泻下攻积、清热泻火。3从古至今治疗昏迷(闭证)病方剂的药味数有所增加,常用药物的剂量有所增加,总药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健忘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健忘的方剂,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软件进行逐一录入并进行数据处理,对筛选出治疗健忘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134首治疗健忘的处方,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10味常用药物和4味核心药物。结论:治疗健忘应以补养心脾、化痰开窍、安神益智为主要治法,并根据不同兼证,酌情配伍具有清热、活血、理气、养阴等功效的药物,以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搜集和整理清代医家治疗虚劳的内服方剂总结出其组方用药的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为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在查阅了大量清代医家著作的基础上,对治疗虚劳的内服方剂进行采集、整理和编排,运用频数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总结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到内服方剂112首,其四气以温、寒、平三类为主,五味以甘、辛、苦三类为主,归经以入肝、肾、脾、肺和胃经的药物为主,功效中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其中补虚药中补气药、补阴药和补血药为主;居前20位的药物依次为:熟地、甘草、麦冬、白芍、茯苓、生地、人参、山药、茯神、酸枣仁、五味子、北沙参、黄芪、阿胶、白术、枸杞子、牛膝、丹皮、橘红、大枣。结论:清代医家治疗虚劳的组方用药规律为:①甘温补中、扶正祛邪;②平调脏腑,共治气血;③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5.
运用方剂计量学探讨刘完素方药运用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刘完素方药运用特色。方法:选取刘完素及其前代、后世医家的医论方药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文献学与方剂计量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一系列方剂计量指标的对比分析,从中显示其方药运用特点。结果:刘完素方药运用特点:刘完素清法推重指数(Tij=3)高于前代及同代医家,寒温处方比值(ph/pw)为1.22,3项方剂配伍指标值均较大,尤以方剂极变异系数均值(G)高于诸家(P<0.01),方剂相对用药总量(DZ)则较低(P<0.01);张子和3项配伍计量特征指标值、5项剂量特征指标值与刘完素比较无差别;吴鞠通寒温药频次(fh)高于刘完素(P<0.05),清法推重指数与刘完素相等(Tij=3)。结论:刘完素"火热论"在方药运用中的特色可谓推重寒凉,更重辨证;好用寒凉,而不过用;力主寒凉,亦主温补。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李应东教授治疗眩晕病的组方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眩晕病及新方用药研发提供参考。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构建中医药治疗眩晕病的方剂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及频次统计、组方规律、新方分析。通过对治疗眩晕病的137首方剂分析,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演化得到新处方4首。研究李应东教授治疗眩晕的方剂,在健脾化湿、活血理气以治"后天之本"的基础上兼以安神、清热、解表、开窍的药,其立法、组方的中心思想归纳为攻补兼施立足扶正以健脾化湿主,兼活血理气,化痰通窍,贯穿始终;用药甘淡平和,顾护脾胃;肺脾肾三脏相通,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7.
古代中医文献认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倦及思虑太过、体虚久病是失眠证的主要病因,而"阳不入阴"为总病机。分析历代医家治疗失眠病证的文献,其临床用药规律以补益、安神、清热三大类药物为主线,多随证配伍化痰、行气、消食、活血、平肝、温里、固涩之品,对现代临床治疗失眠证的选方用药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辨治老年痴呆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主要有: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证,治当补肾益精;心肾阳虚,痰阻心窍证,治当温补肾阳,化痰开窍;肝气郁滞,痰阻心神证,治当疏肝理气,化痰开窍;肝肾阴虚,瘀血阻结证,治当滋补阴津,活血化瘀:心脾两虚,痰湿内阻证,治当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心肝火旺,瘀血内阻证,治当清泻心肝,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9.
情志因素通常被认为是郁证致病的主要原因,故大多医家治疗郁证偏重于理气疏肝。但临证中发现"痰瘀"不可忽视。阐述了从痰治郁的理论依据,提出了"健脾化痰,宣肺化痰,化痰散瘀"的治疗原则,并列举实例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0.
运用温胆汤治疗神经内科疾病:不寐,证属痰热内扰,痰浊中阻,心神不宁所致不寐,治宜清胆和胃、化痰宁神。郁症,证属肝气郁结,痰热内扰所致郁证,治宜疏肝理气、清热化痰。眩晕,证属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所致眩晕,治宜理气化痰。癫狂,证属痰热扰心所致狂证,治宜清热化痰、通腑开窍。指出:温胆汤证的病机是痰和热,其方的要点是清热化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索和发现古代中医治疗恐惧症方剂的内在用药配伍特点。方法:运用中医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同时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R型聚类指标)等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整理。结果:发现中国古代医家治疗在现代常见情志病之一的恐惧症更偏重于应用安神、补气养血、温补阳气等药物。结论:安神、补气养血、温阳等药物在治疗恐惧症中应用较多,这为更好地分析恐惧症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证治机理等都具有良好的借鉴和理论性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李柱教授治疗肝郁化火型焦虑障碍经验。李柱教授认为七情内伤和情志失调是焦虑障碍的常见致病因素,病位主要责之于肝,肝郁气滞是其基本病机,肝郁化火是其主要中医证型。治疗上以疏肝为主,兼以清热化痰、安神定志,益气健脾养血。其自拟柴胡安神汤经多年临床使用,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参考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靳锐锋  崔红生  陈秋仪 《陕西中医》2019,(10):1440-1442
OSAHS是一类多因素引起的复杂性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西医治疗难度大。笔者以临床实践经验为依据,运用中医体质理论对OSAHS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对策与思路进行梳理,提出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以及气虚阳虚复合质等患者易患OSAHS,痰瘀互结是OSAHS形成的基础与土壤,三焦气机不利是OSAHS发生发展的病机特点。制定化痰利气消瘀为治疗OSAHS的基本方法,依据病人体质不同,分别以健脾化痰,活血利湿治痰湿内蕴证;清热化痰,活血利湿治湿热蕴结证;理气化痰,活血开窍治气滞血瘀证;益气温阳健脾,活血化痰利湿治气阳两虚、痰瘀互结证。辨体-辨病-辨证三辨模式相结合是治疗OSAHS的有效思路与方法,既能够预防OSAHS发生,又能够控制其进一步发展,符合中医"治病求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癫痫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方药使用特点。方法检索1977年1月至2013年7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癫痫的临床研究和个人经验类文献,规范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所用方剂和药物,并分别对其进行频数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27篇。癫痫中医证型共计37个,其中风痰闭阻、肝风内动、痰瘀阻络、痰火扰神、痰蒙心神、肝肾阴虚证为主要证型;37个证型涉及风淫、火热、痰凝、血瘀、气滞、水湿、惊证、阴虚、气虚、血虚、阳虚等11个病机要素和肝、肾、心、脾、胃5个脏腑病位。癫痫出现频次较多的108个症状可聚成五大类,分别是气虚血瘀、痰瘀阻络、热极生风型;心脾两虚型;痰气闭阻、蒙蔽心神型;气阴两虚、津亏热结型;痰蒙心神型。共用方剂308首,成方69首,以祛痰剂、补益剂、和解剂、理血剂、清热剂、治风剂为主。共涉及中药251味20大类,以补虚、平肝熄风、化痰止咳平喘、活血化瘀、安神、理气、清热药为主。癫痫治疗使用频次较多的48味药可聚为六大类,分别为健脾益气、行气化痰、安神;清热泻火、理气化痰、养阴生津;活血化瘀、疏肝行气、定惊安神;清热化痰、重镇安神、行气活血;平肝潜阳、熄风止痉;行气化痰、开窍醒神。结论癫痫中医证候以风痰闭阻、肝风内动、痰瘀阻络、痰火扰神、痰蒙心神、肝肾阴虚证为主;组方用药以清热化痰、祛风止痉、理气活血、安神为重,并注重补虚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7,(11):922-925
迟华基教授基于对中医经典著作的研究认为,痫证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是脾肾亏虚、神机失用,标实是痰气上逆、清窍闭塞,其中脾虚痰浊是病机关键。因此,治疗应当立足于此病机关键,以益气化痰、开窍安神为基本治疗原则,拟定癫痫基本方,并结合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急性期以化痰开窍、安神定惊治其标,缓解期以健脾化痰、补益肝肾治其本。并举例其治疗验案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量化分析茯苓四逆汤的配伍特点,进一步分析茯苓四逆汤证的病机。方法:收集《伤寒论》中有明确药物组成的方剂,不同剂量、炮制方法不同的同种药物需分为不同的对象处理。运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计算每个药物的功效权值,进而计算茯苓四逆汤的功效权值以及判定功效强度,最终归纳病机的特点。结果:茯苓四逆汤Ⅲ级功效有补脾、健脾、补心、安神、止痛、化饮,Ⅱ级功效有温胃、补气、止泻、化痰,Ⅰ级功效有补肺、益胃、补肾、温经、温阳、温脾、生津、养血、散寒、止咳、消肿、回阳救逆,-Ⅰ级功效有敛肺、清胃、滋阴、敛阴、凉血、清热。茯苓四逆汤的病机在于中虚不运而阳浮躁烦、肺胃肾虚而水气弥漫。结论:茯苓四逆汤不仅重视温阳而且重视通阳。  相似文献   

17.
介绍孙兰军教授论治失眠的临床经验。孙教授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主要有:肝郁生热,扰乱心神;阴虚化火,心肾不交;忧思气结,心血亏耗;痰热内生,心窍闭塞;阳气匮乏,心虚胆怯。辨证讲求:以阴阳、气血、寒热、虚实辨证为基础;注意脏腑的归属和传变;辨别不同证型的相互兼杂和演化;注重三焦、脾胃的中枢转运功能;重视开窍和活血;加强预防和调摄。并以疏肝解郁,清热安神;补阴泻火,交通心肾;健脾行气,祛浊安神;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阳益气,安神定志为其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朱丽  聂炜珏  孙志广 《河南中医》2020,40(10):1463-1465
五泻心汤证病机均为中焦虚弱,胃有热邪,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相似,可以半夏泻心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证型。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为热陷于胃,治以清热为主;附子泻心汤证为热陷于胃,兼阳虚于外,以阳虚为主,治以扶阳清热;半夏泻心汤证为邪热内聚,胃气不和,治以化痰和胃;生姜泻心汤证为邪热内聚,胃虚食滞,复兼停水,治以健脾清热,兼宣散水饮;甘草泻心汤证为脾胃两虚,治以补益脾胃。五泻心汤证的共同症状为"心下痞",共同药物为黄芩、黄连,共用黄芩、黄连清热消痞,因"痞"的轻重和兼证不同,加减药物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百合地黄汤为临床常用方剂,有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等功效,由百合、生地组成,其可用治多种疾病.古代医家多用其治疗百合病,属正治法;此外,张仲景治疗百合病误证、变证相应地用救治法、变治法,如:百合知母汤、百合滑石汤等.百合病的病机为心、肺等内脏阴虚血燥,百脉失和.根据"证同治同,异病同治"原则,在临床上凡是与其病机相同或相类似的疾病,均可用其或其加减方治疗.百合地黄汤组成简单,容易取得"力专效宏"的临床效果;方中所用药物其药性平和,便于临床加减应用;其临床应用的实用性,主要缘于其组成药物的药理作用的可靠性、易认识性,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基于历代医家治疗痴呆相关病症医案方药,探讨古代痴呆用药与组方规律。计算机加手工检索《中华医典》《中华传世医书》等中医文献集及数字图书馆记载的历代痴呆相关病症临证医案(囊括汉代至清代方书),建立历代医家治疗痴呆方药规范化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改进的互信息法与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方法挖掘历代医家治疗痴呆方剂的用药特点与组方规律。对最终筛选出的156首方剂、共123味中药进行分析,药物总频次11 747次,挖掘出8个核心方药。确定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和药物之间的规则与算法,发现历代医家治疗痴呆方剂的高频药物为茯苓、远志、人参、石菖蒲、甘草、当归、麦冬、白术、熟地黄与干姜等;药物配伍以气血双补、阴阳平调与开窍宁心为主;药物性味以温性、甘(淡)味药为主,归经以心经、肾经、肝经与脾经为主;核心方药为人参、茯苓、远志、石菖蒲、白术等的组合加减。高频药物和核心组方体现了历代医家治疗痴呆医案的组方法则以益气健脾开窍为主,辨证予以滋阴、补血、化痰与温阳等。关联规则挖掘历代医家治疗痴呆用药特点、组方规律有助于指导中医药防治痴呆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