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甘草(国老)、性平、味甘。祖国医学认为其具有补益心脾、润肺止咳、泻火解毒、缓急、调和诸药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其主要成分为甘草甜素,即甘草酸的钾、钙盐,水解产物为甘草次酸等。甘草可以用其有效成分与其他成分药物组成复方制剂,也可以单味用于临床。欧美饮料市场有以甘草甜素替代蔗糖作为新型糖原之用,其价廉效高,作用广泛。  相似文献   

2.
甘草系豆科植物甘草的根或根状茎,主产于我国内蒙、甘肃等地,被广泛使用于医药及食品工业。甘草主要用于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在中医处方及成药中,甘草的出现频率相当高。据统计,《伤寒论》中  相似文献   

3.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属上品类。 功能:补中益气,泻火解毒,缓和药性,缓急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两虚,疮疡肿痛,咽喉疼痛,咳嗽气喘,以及腹中疼痛、肌肉挛急等。甘草用之既有生、熟之分,还有配伍不同。故在临床应用时,必须明确。  相似文献   

4.
王江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7):2676-2677
甘草,又名蜜甘、美草、蜜草,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书中记载其:“味甘、平”被列为上品。其入药部分为豆科植物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的根及根茎。其根和根茎主要含有甘草甜素(glycyrrhizin),是甘草的甜味成分。自古甘草有生熟两种用法,生泻熟补,而熟制的方法多蜜炙。甘草在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其主要有益气、缓急、止咳、解毒、调和药性等功效。现将其在方剂中的配伍作用详述于下:  相似文献   

5.
<正>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其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咽喉肿痛、痈疽疮疡等。甘草的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是三萜皂苷类和黄酮类。其三萜皂苷类主要为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其黄酮类主要包括甘草素、甘草苷、异甘草苷、新甘草苷、异甘草素等[1]。  相似文献   

6.
乌拉尔甘草中黄酮甙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海军  刘援  张如意 《药学学报》1994,29(6):471-474
乌拉尔甘草中黄酮甙类成分的研究张海军,刘援,张如意(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植化室,北京100083)甘草是最常用中药之一,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其主要化学成分有三菇皂甙、香豆精和黄酮等。据文献(1)报道甘草属植物中一些...  相似文献   

7.
正芍药甘草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用于治疗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导致的脚挛急(抽筋)。方中芍药古代不分赤白,现在有赤芍和白芍之分,白芍长于柔筋缓急、养肝柔肝,赤芍长于活血化淤,用于治疗抽筋宜用白芍。甘草可以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长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甘草用于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本方宜用炙甘草。方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崔文成主任中医师应用苍虎麦冬甘草汤治疗积热伤阴证的经验。苍虎麦冬甘草汤由苍术、虎杖、麦冬、甘草组成。苍术消积平胃为君,取平胃之功;虎杖导滞清肠为臣,乃承气之意;麦冬养阴除烦为佐,取增液之用;甘草清热解毒为使,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共奏平胃化积,清肠养阴之功。主治积滞化热伤阴证。附验案3则。  相似文献   

9.
甘草的解毒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甘草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甙元和甘草多糖.本文就甘草的解毒作用及机理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甘草的临床药理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草正》“甘草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随气药入气,随血药入血,无往不可,故称国老。”甘草含有多种药理成分,对其药理作用研究日趋广泛,现综述如下。1 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甘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以从甘草提取物中去除甘草甜素,使副作用及独特的甜味消失,找出甘草原本的药效为目的,对甘草的炮制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以食用乳酸菌发酵后的甘草发酵提取物(HL)显示保肝作用,而且安全性极高[1]。对小鼠单次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I4)引起的急性肝…  相似文献   

11.
陈德煜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320-2320
甘草性味甘平,入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气虚引起的体倦乏力、心悸怔肿、脉结代、气喘咳嗽、痈疽疮疡、咽喉疼痛、胃脘剧烈疼痛等症。近代医学研究,甘草具有抗溃疡、抗炎抗菌、镇惊止痛、保护肝细胞、抗病毒等作用[1]。  相似文献   

12.
甘草的配伍率居诸药之首,据对中药方剂学(山东中医学院中药方剂教研室,1976,下册)490首方剂统计,其中200首有甘草配伍,约占整个方剂的41%;而在当前实际临床中甘草的使用率,远远高于以上数字。笔者随机抽查了本院1993年1月4日的门诊中药处方550张,甘草的配伍率竟高达735%。甘草具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合诸药之功效。常用于气虚体倦乏力、心悸怔忡、脉结代、气喘咳嗽、痈疽疮疡、咽喉肿痛、胃脘疼痛等症。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蜂蜜就被认为是一种极好的药食兼用的天然物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泽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解毒;柔则濡泽,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疼;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蜂蜜生凉热温,不冷不燥,得中和之气,故十二脏腑之病,罔不宜之。”  相似文献   

14.
王志琪  邹龙 《中南药学》2011,9(11):857-860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属(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 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1],其药用历史悠久[2],是最常用的中草药品种。古人认为甘草善调诸药,可解百毒,有"国老"之称[3]。正如《本经疏证》所云:"《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凡为方二百五十,甘  相似文献   

15.
四逆汤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之功效,本实验对附子与甘草配伍前后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附子与甘草配伍后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降低,再加入干姜之后含量又升高,为探讨中医学上所说“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缓”这一理论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甘草是中医临床常应用的药品之一,其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是一种补益中草药。生甘草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性;炙甘草能补脾益气。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并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犹如香中有沉香也。"国老,即帝师之称。把甘草推崇为药之帝师,其原因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释:"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相似文献   

17.
酸甘化阴法,是以药物五味中的酸味药物伍以甘味药物,组成方剂的配伍方法。酸味药品,其性多寒,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养阴生津之功;甘味药品,味甘性平,有补益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药性之能。酸、甘配伍,有酸得甘助,阴能得化,甘得酸合,液得复生之妙。酸甘相伍,有相得益彰之功效。  相似文献   

18.
数十年前偶得一方,细究其源,方知为祝谌予老先生之过敏煎。日用之,效如鼓桴,夜窥之,平淡有奇,今匠人有书,和缀飨众。过敏煎由防风、银柴胡、五味子、乌梅(各10g)和甘草(3~鲰)组成,其中防风性辛、甘、微温,祛风胜湿,善治风邪;银柴胡味甘、寒、微苦,清热育阴,凉血,双热兼理;五味子味酸甘而温,酸甘育阴,温通阳气,阴阳互补;乌梅味酸涩而温,化阴生津;甘草性平,味甘,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相似文献   

19.
数十年前偶得一方,细究其源,方知为祝谌予老先生之过敏煎。日用之,效如鼓桴,夜窥之,平淡有奇,今匠人有书,和缀飨众。过敏煎由防风、银柴胡、五味子、乌梅(各10g)和甘草(3~6g)组成,其中防风性辛、甘、微温,祛风胜湿,善治风邪;银柴胡味甘、寒、微苦,清热育阴,凉血,双热兼理;五味子味酸甘而温,酸甘育阴,温通阳气,阴阳互补;乌梅味酸涩而温,化阴生津;甘草性平,味甘,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相似文献   

20.
甘草的“调和”之性除了调和药物的各种性能外,更为重要和直接的是对药效的调和.甘草对药效的调和体现在增效、缓效和解毒三个方面.其中甘草的增效包括直接和间接两种,视其在不同的方中或能增强、提高全方的药效,或能增强、提高方中主要药物的药效,或能增强、提高方中一些药物某个方面的药效.甘草的缓效则包括缓和、缓留、缓释以及缓急四个方面.甘草的解毒作用包括降低或监制毒性和解除毒性两个方面,解毒的范围则包括热毒、药毒和其他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