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述恺  郑瑛  唐瑞 《河北医学》2005,11(10):917-919
目的:提高严重肺挫伤的诊治认识。方法:对36例严重肺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严重肺挫伤患者中,临床治愈28例,死亡8例。结论:严重胸外伤患者如出现进行性咯血、呼吸困难、发绀及肺部斑点状或片状高密度阴影要考虑到严重肺挫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可能,应早期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纠正低氧血症、大剂量激素和抗生素及并发症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肺挫伤较多见。轻度挫伤预后良好 ,而严重挫伤易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随着交通发达 ,外伤性、闭合性致肺挫伤日益增多 ,我院自 1 991~ 1 997年间 ,共收住重肺挫伤 5 9例 ,其中并发ARDS为 30例。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情况 :男 4 8例 ,女 1 1例 ,平均年龄 31岁 ,车祸伤 56例 ,跌落伤 56例 ,拳击伤 2例 ,单侧肺挫伤 56例 ,双侧肺挫伤 3例 ,多根肋骨骨折 36例 ,其中有连枷胸 1 5例 ,血气胸 4 2例 ,伴有颅脑外伤 2例 ,腹部外伤 3例 ,四肢骨折 7例。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中均有呼吸困难咯血或血痰 ,呼吸音低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蛋白C(PC)活性在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意义.方法 对49例ALI/ARDS患者和21例非ALI/ARDS患者分别测定血浆vWF:Ag和PC活性,并进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和肺损伤评分(LIS),进一步将ALI/ARDS患者按预后、病因和器官衰竭数目(除肺外)分组,计算病死率,对结果进行比较.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vWF:Ag和PC活性的诊断分辨度.结果 与非ALI/ARDS组相比,ALI/ ARDS组病死率和LIS评分明显升高,PaO2/FiO2明显降低,ALI/ARDS组患者血浆vWF:Ag (104% ~752%)明显增高(P =0.026),而PC活性(14%~125%)明显降低(P =0.002).ALI/ARDS患者中死亡组、感染组和≥2个器官功能衰竭组血浆vWF:Ag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C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组和≥2个器官功能衰竭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C活性对预测ALI/ARD准确性较好(AUC=0.709,95% CI:0.588~0.811,P=0.002),PC活性≤83%时,预测ALI/ARDS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7.75%和57.14%,而vWF:Ag在预测ALL/ARDS准确性较差(AUC =0.584,95% CI:0.460~0.701,P=0.243).结论 血浆vWF:Ag升高和PC活性降低对判断ALI/ARDS预后都有重要作用,血浆vWF:Ag越高,PC活性越低则预后越差;但在预测ALI/ARDS上有差异,血浆PC活性预测ALI/ARDS的准确性较好,而血浆vWF:Ag预测ALI/ARDS的诊断价值有争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76例严重肺挫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我院从1998~2008年共收治76例严重肺挫伤患者,其中车祸53例,挤压伤10例,坠落伤8例,砸伤5例。结果:行胸腔闭式引流术50例,开胸手术20例,开腹手术6例;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15例,治愈71例,死亡5例。结论:严重肺挫伤系由强大暴力所致,常伴有其他脏器如腹部,脑部等的损伤,病情复杂多变,死亡率高,除了及时正确的外科治疗外,还应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有效阻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房颤患者血浆vWF,TAT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患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凝血酶-抗凝血酶III复合物(TA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7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血浆vWF,TAT浓度,并与25例窦性心律比较,结果:(1)房颤组血浆vW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房颤组血浆TA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房颤可引起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并激活凝血系统,房颤患处于血栓前状态,检测房颤患血浆中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可成为评估房颤患栓塞危险性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挫伤的救治方法和疗救。方法:对我院1993年10月~2003年10月间救治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了肺挫伤合并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休克的治疗方法。结果:全组治愈24例,治愈率为92.3%,死亡2例,死亡率为7.7%。机械通气与控制晶体液入量可治愈肺挫伤合并呼吸功能不全,减少ARDS的发生。结论:治疗老年人肺挫伤应及早机械通气,防治ARDS,控制晶体液入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挫伤的早期诊断和改善预后的方法。方法 对 82例肺挫伤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 77例 ,死亡 5例 ,4例死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 ,病死率 6 1 %。结论 X线与CT检查在肺挫伤诊断方面各有其优点 ,应追踪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 ,重视老年人肺挫伤 ,早期防治ARDS是改善肺挫伤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赵东明  唐江龙 《西部医学》2012,24(1):38-39,42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肺挫伤的特点,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肺挫伤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和综合治疗。结果 82例患者经综合治疗治愈67例(81.7%),15例需应用机械通气,死亡9例,死亡率11%。结论高原地区肺挫伤患者承受原发性低氧、低气压和继发性肺创伤的双重打击,高原肺水肿(HAPE)和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可同时存在。低氧血症出现早,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肿瘤坏死因子 (TNF)和白细胞介素 8(IL -8)在肺挫伤及其继发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严格选择 3 6例肺挫伤患者 ,用ELISA法测定TNF、IL -8血清浓度的动态变化 ;合并少量血胸者同时测定胸液中的TNF、IL -8水平 ;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者亦动态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同期选择单纯肋骨骨折及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 肺挫伤和肺损伤后继发ARDS患者血清中的TNF、IL -8水平明显升高 ;肺挫伤后胸腔积液中的TNF、IL -8变化极为显著 ,P均 <0 .0 1。结论 TNF、IL -8在肺挫伤及其继发性肺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肺挫伤合并少量血胸患者 ,应注意其胸液TNF、IL -8浓度的监测 ,可更敏感地观察肺挫伤的治疗效果、预测肺损伤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胸部闭合性肺挫伤CT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3例胸部闭合性肺挫伤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挫伤的CT表现以肺间质性和实质性损伤为主要征象,轻中度肺挫伤41例,重度肺挫伤52例;完全吸收33例,不全吸收20例,合并感染12例,死亡28例。结论胸部CT对肿挫伤诊断准确率高,其诊断敏感性优于X线平片,急诊应首选CT检查。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 分析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对肺水肿呼吸衰竭性低氧血症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②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ICU71例患者BNP、心脏超声、胸部X线片、动脉血气分析及CVP等检测资料,根据患者临床特征进行诊断后分为心源性肺水肿呼吸衰竭性低氧血症组(CPE)、非心源性肺水肿呼吸衰竭性低氧血症组(ALI/ARDS),分析BNP的病因诊断中的意义.③结果 CPE组31例BNP均数为(1362±402)pg/mL;ALI/ARDS组40例BNP均数为(315±132)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④结论 BNP在心源性及非心源性肺水肿性呼吸衰竭低氧血症的病因诊断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腑与泻肺法及其配伍应用对ALI/ARDS大鼠肺肠组织sIg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0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泻肺组、通腑组和通腑泻肺组,采用尾静脉注射油酸加内毒素的方法造成大鼠ALI/ARDS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肺肠组织sIgA含量。结果:通腑法、泻肺法和通腑泻肺法均可有效降低肺肠组织sIgA含量,且通腑与泻肺法配伍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二法单独应用。结论:在调节ALI/ARDS大鼠黏膜免疫功能方面,肺肠同治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纤维连接蛋白(F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水平,以探讨血小板活化对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生化分析仪、ELISA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未孕妇女、正常孕晚期、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血浆FN、v WF及全血中GPIb水平。结果:重度子痫前期-子痫组FN、v WF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未孕组、正常孕晚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子痫前期-子痫组GPIb水平明显降低,与正常未孕组、正常孕晚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FN、v WF、GPIb急剧改变,提示体内存在血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粘附聚集,进而提示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NO、vWF和D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 (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及D 二聚体 (DD)的变化 ,了解它们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测定4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2 3名正常人血浆NO、vWF和DD水平。结果 糖尿病 (无并发症 )患者血浆NO水平( 4 7.6 4± 18.38μmol/L)明显低于正常人 ( 75 .4 9± 15 .6 6 μmol/L ,P <0 .0 1) ,vWF水平 [( 4 9.4 6± 7.93) % ]明显高于正常人 [( 2 3.6 9± 3.6 3) % ,P <0 .0 1],DD水平 ( 1.0 3± 0 .0 9mg/L)明显高于正常人 ( 0 .2 5± 0 .36mg/L ) ;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血浆vWF水平 [( 10 9.4 6± 12 .93) % ]明显高于糖尿病无并发症者 [( 4 9.4 6± 7.93) % ,P <0 .0 1]。结论 血浆NO、vWF及DD水平反映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在糖尿病的临床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血浆vWF水平有可能是 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vWF裂解蛋白酶(ADAMTS 13,vWF cp)活性水平的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残余胶原结合实验(residual collagenbindingassay)对38例SLE患者血浆ADAMTS 13活性水平进行检测,同时以6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为阳性对照,以32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 SLE及TTP患者血浆ADAMTS 13活性水平[(71.34±12 .85 ) %、(12 .5 4±11.6 9) % ]显著低于正常人[(78.6 0±10 .0 3) % ](P <0 .0 1) ,SLE血浆ADAMTS 13活性水平明显高于TTP患者(P <0 .0 1) ,SLE血浆ADAMTS 13活性水平阳性率[18.4 2 % (7/ 38) ]明显低于TTP患者[10 0 % (6 / 6 ) ](P <0 .0 1)。结论 ADAMTS 13活性水平检测对研究SLE血栓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也可能有助于SLE与TTP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2-DM)肾病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68例2-DM患者(其中单纯型糖尿病组37例,糖尿病肾病组31例)和20例正常对照组vWF活性.结果糖尿病组(DM)血浆vWF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NC)(P〈0.001),单纯糖尿病组(SD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轻型糖尿病肾病组(MD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重型糖尿病肾病组(SDN)中的vWF活性明显高于MDN组(P〈0.001),亦明显高于单纯性糖尿病组的糖尿病组(P〈0.001).结论vWF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情况,vWF水平对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早期判断及损伤程度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时占楼 《河北医学》2014,(6):949-951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患者血浆一氧化碳(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P 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单纯行冠脉造影检测患者30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于术前,术后5min、1h分别采股动脉血,测定两组患者NO、vWF水平,并于术前及术后5min、48h测VEGF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NO、vWF水平无明显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5min后,NO明显降低,vWF水平于术后1h 显著上升,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 P<0.05);且观察组术后NO较对照组显著降低,fWF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PCI术后可引起患者血浆NO、vWF异常变化,诱发原因为血管内皮损伤,提示术后应加强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及血浆中GMP-140、vWF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脊液(CSF)和血浆中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了34例脑梗死急性期病人CSF和血浆中GMP-140、vWF的含量。结果:病人组CSF和血浆中GMP-140、vWF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存在高凝状态和血小板活化功能亢进以及脑血管内皮的损伤;检测CSF中GMP-140和vWF含量的变化对进一步了解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观察病情演变、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