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为探讨自动痔套扎术(RPH)治疗Ⅱ、Ⅲ期内痔的疗效,对2011~2012年行RPH治疗的94例Ⅱ、Ⅲ期内痔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收治的53例患者单纯行RPH治疗,共使用胶圈168个,术中胶圈脱落6个(3.57%),术后早期(术后2d内)胶固脱落4个(2.38%),总脱落率为5.95%,治愈47例(88.68%);2012年收治的41例患者行RPH治疗,并于术中在套扎点处注射高渗盐水,共使用胶圈135个,均未发生术中及术后早期胶圈脱落,治愈41例(100%)。随访半年,94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肛门狭窄、大便失禁等并发症和后遗症。结果表明,RPH治疗痔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患者痛苦轻微,易于接受。套扎点处注射高渗盐水可有效防止胶圈过早脱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比较混合痔外痔使用高频电容场痔疮治疗仪电钳切除、内痔注射消痔灵与外剥内扎术两种术式的疗效,将以Ⅱ~Ⅳ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高频电容场痔疮治疗仪电钳切除外痔,内痔行消痔灵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分别观察其手术时间、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两组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O.05);但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1或P〈O.05)。结果表明,两种术式疗效接近,但治疗组操作较简便,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医用多能吸注套扎器治疗Ⅱ、Ⅲ期内痔的临床疗效,将120例Ⅱ、Ⅲ期内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应用医用多能吸注套扎器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一次性内痔套扎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近期总体疗效和术后肛门疼痛、肛门坠胀、尿潴留、出血等并发症情况,以及3年复发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无即时性出血,近期治愈率均为100%。两组患者在术后肛门疼痛、肛门坠胀感、尿潴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出血、橡胶圈脱落后创面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医用多能吸注套扎器集注射、套扎于一体,应用其治疗Ⅱ、Ⅲ期内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结肠镜引导下消痔灵硬化剂注射治疗内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3例Ⅰ~Ⅲ期内痔患者为观察对象,均采用结肠镜引导下消痔灵注射液内痔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93例患者治疗后出血和脱出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 <0.001),总有效率为91.40%。术后7d内发生肛门坠胀37例(39.78%),肛门疼痛6例(6.45%),术后1个月内发生肛门狭窄1例(1.08%),无尿潴留、肛周感染、肛门失禁及消化道大出血发生。结论:结肠镜引导下消痔灵注射治疗内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加内痔结扎术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将60例Ⅲ期内痔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加内痔结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内痔结扎术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便血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治疗Ⅲ期内痔时,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加内痔结扎术与传统内痔结扎术相比,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痛苦小,安全性高等优点,是一种相当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笔者采用聚桂醇注射液注射治疗内痔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7例,女13例;年龄35~65岁,平均(54.1±1.3)岁;Ⅱ期内痔36例,Ⅲ期内痔24例。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中,局部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槐芩软膏在Ⅱ、Ⅲ期内痔内镜下套扎手术后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行内镜下套扎手术的Ⅱ、Ⅲ期内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术后使用槐芩软膏外用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用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疼痛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槐芩软膏治疗Ⅱ、Ⅲ期内痔患者术后疼痛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符中柱  李可 《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9(3):238-239,254
治疗内痔常用的有效方法是注射疗法.但流行的注射方法操作复杂.注射范围宽.深浅不易把握.且药量大、注射后反应较重,并发组织坏死、严重的肠壁内感染及大出血时有发生。我们采用内痔上极注射治疗Ⅰ、Ⅱ期内痔,疗效好,不良反应轻,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新型肛门镜压迫下内痔注射法治疗Ⅱ、Ⅲ期内痔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选取200例Ⅱ、Ⅲ期内痔患者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i00例,试验组采用新型肛门镜压迫下内痔注射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消痔灵注射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试验组治愈84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治愈率为84.0%;对照组治愈30例,好转58例,无效12例,治愈率为30.0%。试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第3天出血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术后痔核脱出、肛门坠胀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肛门镜压迫下内痔注射法治疗Ⅱ、Ⅲ期内痔疗效确切,与传统消痔灵注射法比较,在治疗内痔脱出方面具有更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内痔结扎与消痔灵注射是目前国内外治疗Ⅱ、Ⅲ期内痔的常用方法。为探索其疗效,近2年来我科收治的186例Ⅱ、Ⅲ期内痔采用非盲试验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结扎疗法、消痔灵注射法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外剥内扎硬注加辅助切口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放性痔外剥内扎硬注加辅助切口的方式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20例环状混合痔,选取具有可比性的观察组(外剥内扎硬注加辅助切口术治疗)和对照组(外切内扎硬注术治疗)各60例,在疗效、疗程、并发症、复发、后遗症等方面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平均疗程(12.96±3.61)d;术后并发症1例(出血、水肿),随访2年复发2例。对照组总有效88.33%,平均疗程(16.23±4.49)d;术后并发症(出血、水肿)22例;随访2年复发12例。结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外剥内扎硬注加辅助切口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环状混合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外剥内扎术加注射治疗Ⅲ期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对位于截石位3,7,11点母痔行外剥内扎术,其余内痔行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结果显示,110例治愈107例(97.3%),好转3例(2.7%),有效率100%。结果表明,采用外剥内扎术加注射治疗Ⅲ期环状混合痔,对组织损伤小,疗效好,术后无后遗症,术中不需要切开肛门括约肌,可防止远期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PPH术治疗重度痔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112例重度痔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痔上粘膜环切术,观察组行改良的痔上粘膜环切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术后肛门疼痛及1个月内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性小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30天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狭窄、肛门溢液的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切口出血、尿潴留、痔核回缩率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满意度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但临床疗效两组无差异。结论采用改良的PPH治疗重度痔病能够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减轻术后肛门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可作为治疗重度痔病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观察SLT-C电脑射频痔疮治疗机治疗痔的临床疗效,将145例痔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采用SLT—C电脑射频痔疮治疗机治疗,治愈率97.3%,总有效率100%;对照组70例采用传统内痔结扎术、外痔切除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治愈率94.3%,总有效率97.4%,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SLT—C电脑射频痔疮治疗机治疗痔疗效肯定,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2年1月至2008年10月PPH治疗的90例重度痔病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出血6例、尿潴留43例、肛门部疼痛17例、痔粘膜回缩不良2例,术后精细控便障碍1例,并发肛瘘1例;无吻合口感染、肛门狭窄、大便失禁、痔复发、直肠阴道瘘病例。结论PPH术具有疗效好,恢复快、疼痛少的优点,但PPH存在多种并发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套扎器痔上黏膜套扎加外痔切剥术治疗混合痔的近、远期疗效,将27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C组),每组各90例,分别采用套扎器痔上黏膜套扎加外痔切剥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加外痔切剥术和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3种方法治疗混合痔的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显示,A组在治愈率、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对照c组(P〈0.05或P〈0.01);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也优于对照B组(P〈0.01或P〈0.05)。结果表明,套扎器痔上黏膜套扎加外痔切剥术治疗混合痔近、远期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P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需手术治疗的9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采用P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PPH组仅采用PPH治疗。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以(±s)描述,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临床治疗效果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肛缘水肿、术后1年复发率均低于PPH组;联合组总有效率为100%,PPH组总有效率为86.7%,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PPH组(P<0.05)。结论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扎外切弧形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l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施行内扎外切弧形缝合术,就术后愈合时间、肛缘水肿、肛门狭窄及术后复发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00例均一次性治愈,切口愈合时间10~25d,平均14.7土5.3d,肛缘水肿发生率6%,无1例出现术后肛门狭窄,术后1年复发率5%。结论在治疗环状混合痔时,内扎外切弧形缝合术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等优点,较好地解决了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狭窄、肛门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在Ⅲ、Ⅳ痔疮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普外科行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手术的Ⅲ、Ⅳ痔疮患者,运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恢复日常工作时间等围手术期相关变量的差异,术后的疼痛程度和出血、尿潴留、急便感、大便失禁、肛门狭窄及直肠阴道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则通过t检验或,检验进行比较,运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结果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恢复日常工作时间均显著高于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组(P=0.021,P=0.003,P=0.001,P<0.001);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组在术后第一次排便和术后24 h、72 h的疼痛评分均显著高于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组(均P <0.001);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组术后1个月内存在急便感的患者比例(18.6%)明显高于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组(6.6%)(P=0.036);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尿潴留的发病率及复发率、患者满意度评价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术后急便感的发病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手术,且其长期疗效可达到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相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老年人Ⅲ、Ⅳ期内痔的临床效果,采用一次性RPH治疗包治疗26例老年人Ⅲ、Ⅳ期内痔,术后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显示,26例均一次性套扎成功,24例治愈,2例显效,治愈率92.3%,显效率100%;平均手术时间13.6min;17例平均住院4.7d,9例未住院;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和后遗症。结果表明,RPH是治疗老年人Ⅲ、Ⅳ期内痔的一种微创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疼痛轻微或无痛,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