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现有法半夏的炮制工艺进行质量评价和优化。方法:选取炮制过程中生石灰加水量、甘草水煎液浓缩体积、浸泡时间、炮制温度等4个主要因素,采用L9(3)4因素水平表,以各炮制品中的甘草酸胺单铵盐的含量为指标,并采用外观、麻舌感、脆硬度等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的方法进行工艺优选研究。结果:各设计方案所炮制法半夏综合得分从5.8~20.0分不等,其中每100g半夏炮制生石灰加水量30mL,甘草浓缩体积为200mL,浸泡时间为6天,温度在25℃时炮制的综合得分最高。结论:根据正交试验结果,为优选法半夏炮制工艺提供了一定参考,即生石灰加水量、甘草浓缩体积分别为半夏的30%(m/g)、200%(m/g),浸泡6天,温度在25℃左右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法半夏炮制工艺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胡昌江  禹玉洪 《中成药》1999,21(1):18-21
选择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加水量、压力4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表,以综合评分的办法对法半夏的工艺改革进行研究,确定较佳工艺为温度50℃,浸泡时间48h,加水量4倍,压力1.6×105Pa。将改进工艺的法半夏与《中国药典》1995年版法半夏时行了止咳、祛痰、刺激性等药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工艺较药典法工艺大大缩短了浸泡时间,减少了成品损耗率,同时生物碱含量还有所提高,且其止咳作用较药典法为强,祛痰作用和刺激性彼此相当。初步说明法半夏的工艺改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正交设计法研究夏的炮制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锡  罗兴平 《中成药》1993,15(8):18-19
  相似文献   

4.
正交法优选姜半夏的最佳炮制工艺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选择姜汁用量、白矾用量、煮制时间3个因素,用L9(3)4正交设计表,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对药典法姜半夏的炮制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100kg半夏用姜汁15kg,白矾8kg,煮制2~3h,汁被吸尽为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5.
法半夏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其炮制方法各地差异较大。本文选择甘草煎煮次数、甘草水煎液浓缩体积、浸泡时间3个主要影响因素,用正交设计法,采用综合评分从不同的指标对法半夏的炮制工艺进行研究,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确定姜半夏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姜半夏中有机酸、生物碱和白矾残留量为考察指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优选姜半夏炮制工艺。结果白矾用量为主要影响因素,生姜用量影响不显著,优选的炮制工艺为:每100 g半夏用生姜25 g,白矾12.5 g,煮制5 h。结论优选得到的炮制工艺简便易行,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姜半夏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正交设计法优选吴茱萸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吴茱萸炮制的最佳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法,用高效液本色谱法测定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结果:优选出最佳炮制工艺为:烤制时间80min,烤制温度100℃,放置厚度1cm。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吴茱萸的炮制。  相似文献   

8.
正交法探讨吴茱萸炮制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群  王易宾 《中药材》1991,14(12):24-27
采用正交设计法,以生物碱为指标,探讨吴茱萸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表明,每100kg吴茱萸,用甘草6kg,浸润6小时,于230℃条件下炒制10分钟为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应用正交设计法研究槐米炭炮制工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曾诠  刘成基 《中草药》1991,22(9):395-397
  相似文献   

10.
顾国栋 《江苏中医药》2009,41(12):69-69
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L或长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Var.longifolia(Bert.)Yu et Li的干燥根,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凉血止血药,炒炭后收敛,用于各种出血证。文献报道地榆的制炭工艺目前有炒炭法与烘制法,为优选地榆炭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1.
姜半夏渗漉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文革  刘媛  周劲松  薛慧中 《中成药》2001,23(8):576-577
目的:研究姜半夏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3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法,以总生物碱含量作为评判指标,对姜半夏渗漉工艺进行研究。结果:实验设计3个因素中乙醇浓度因素具有极显著性影响。结论: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姜半夏总生物碱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3B1C1。  相似文献   

12.
正交试验优选清半夏的炮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优选清半夏的炮制工艺。方法:以浸出物、总酸及白矾质量分数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药材-白矾的质量比、浸泡时间、水煮时间对清半夏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优选的炮制工艺为浸泡2 h,水煮6 h,药材-白矾质量比10∶1;总酸、浸出物、白矾平均质量分数依次为0.83%,10.5%,6.4%。结论:总酸、浸出物及白矾含量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清半夏的要求,清半夏粉末中草酸钙针晶明显减少,说明通过水煮炮制可降低半夏的毒性和刺激性,与传统工艺相比缩短了炮制时间。  相似文献   

13.
药典法姜半夏与正交法姜半夏药理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皓  吴利平 《中成药》1998,20(4):16-18
通过两种不同炮制工艺炮制的姜半夏对动物刺激性、镇咳、胃排空、肠蠕动、催眠诸项药理实验比较表明:药典法姜半夏和正交法姜半夏的各项药理作用基本一致,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但就炮制工艺而言正交法姜半夏有炮制时间短,辅料用量少,工艺易控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半夏、水半夏及其炮制品中麻黄碱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Diamen-sil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8%三乙胺水溶液(18∶82),醋酸调pH值为5.8,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结果麻黄碱在0.8-2.4μg内线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97.22%,RSD为1.72%。结论半夏、水半夏中麻黄碱的含量存在差异,可为评价半夏、水半夏的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天南星(虎掌南星)生、制品镇静抗惊厥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天南星常用品种虎掌用星生、制品煎剂、浸剂等进行了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对协同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作用及对戊四唑、士的宁抗惊厥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虎掌南星生、制品浸剂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对抗戊四唑惊厥有一定趋势,但对土的宁引起小鼠惊厥无任何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含有半夏的方剂共17首,其中大多仅标记"汤洗"或未标记任何炮制方法,与现行使用要求不符,给相关经典名方的研发带来了一定困惑。通过梳理经典名方在原书、同时代著作以及后世作品中的记载,对比历代演变中半夏炮制品的使用情况,以及分析不同方剂的功效主治和配伍意义,根据"尊古而不泥古"的原则,笔者建议上述17首经典名方分别使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半夏炮制品姜半夏、法半夏和清半夏,其中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旋覆代赭汤、竹叶石膏汤、半夏厚朴汤、麦门冬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温胆汤、竹茹汤、金水六君煎、养胃汤用姜半夏,升阳益胃汤、厚朴麻黄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藿朴夏苓汤用法半夏,仅桑白皮汤用清半夏。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阅古今本草、文献及相关法典,对半夏的历代炮制方法进行探讨。半夏炮制方法经历了多样化的历史时期,自《黄帝内经》出现治半夏后相继出现净制、切制、熬制、姜制、煮制、药汁制、火炮、焙制、麸制、浆制、半夏曲、灰制、醋制、矾制、米制、炙制、炒制、生用、泔制、油制、酒制、面制、煨制、制炭、胆汁制、盐制等一系列不同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其中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沿用至今并被广泛使用,但不同时期半夏炮制品的炮制方法、辅料种类及用量等有较大差异,其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8.
多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姜黄连炮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探索量化的姜黄连评价指标,对姜黄连的炮制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选择生姜用量、炮制时间和炮制温度3个因素,采用L9(34)安排试验,以姜黄连指纹图谱峰面积、抑菌作用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姜黄连饮片最佳工艺为:取黄连饮片加20%姜汁闷润,待姜汁被吸尽后,置烘箱中烘制,温度100℃,时间90 min,取出,放凉。结论:优化的炮制工艺结果可靠,同药典法比容易操作,评价指标可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半夏的电化学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Mn2+-CH3COCH3-BrO3-为振荡体系,以中草药为反应底物,应用电化学工作站记录化学振荡体系中的电位(E)随时间(t)的变化,获得中药电化学指纹图谱。结果:半夏与水半夏的电化学指纹图谱各具特色,差异明显。结论:可以利用此方法鉴别半夏,该方法经济、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