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年门诊病人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为20%,75岁以上者高达30%。老年人的用药和疾病是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的决定因素之一。本文着重讨论直立性低血压的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成年人上臂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老年人低于100/70毫米汞柱,称为低血压,有症状者称低血压症或低血压状态。发病率约为4%,老年人群中可高达10%。慢性低血压常见的有体质性和体位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3.
老年直立性低血压的检测和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老年人直立性低血压(OH)发生的状况及探讨其常见病因或诱因。方法对480例老年人进行卧位和直立位血压变化的检测,并对41例服特拉唑嗪治疗前列腺增生病人不同时期血压进行监测。结果本组发病率171%。各年龄组OH发生率随增龄增高,60~69岁组、70~79岁组、≥80岁组OH发生率分别为119%、176%、297%。糖尿病组、高血压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OH发生率分别为181%、191%、225%,显著高于健康老人组(P<005)。首剂服特拉唑嗪者OH发生率高达268%。结论OH的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及服用的药物相关。老年人OH发病率高,应对老年人常规进行OH的检查,并根据情况作出防护措施及指导药物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奥氮平对老年患者卧-立体位转换时血压调节机制的影响。方法 67例接受奥氮平治疗(5~10mg/d)的住院老年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卧、立位血压,计算卧-立位血压差值,并观察治疗前、后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结果老年患者在接受奥氮平治疗后,卧-立位收缩压的差值、舒张压的差值及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0、0.009、0.005);既往无抗精神病药使用史(P=0.007)、治疗前卧-立位收缩压差值较大者(P=0.023)更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结论奥氮平可影响老年患者卧-立体位转换时的血压调节机制,导致直立性低血压发生。护理中应重点观察,预防优先,早期识别,及时处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对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评价价值。方法对152例门诊老年人进行卧位及立位3min血压测量,根据血压变化将患者分为体位性低血压组及非体位性血压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并比较两组全天、白天以及夜间的平均血压、平均脉压、血压负荷、血压变异系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以及24h血压昼夜节律。结果体位性低血压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收缩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全天收缩压变异系数均高于非体位性低血压组,血压昼夜节律以反杓型为主。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用药指导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作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存在夜间高血压、卧位高血压、收缩压波动范围大、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特点,上述特征均可造成重要靶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老年人直立性低血压是否由于植物神经失调,作者调查直立性低血压老年人站立时心率、血压、血浆儿茶酚胺和血管加压素反应,同时对肾上腺受体情况作检查。方法直立性低血压老年受试者8人(男性2人,女性6人,平均年龄83岁)。他们卧位变为站立时收缩压下降24~54mmHg(3.2~7.2kPa,1kPa=7.5mmHg),舒张压下降10~34mmHg。对照组6人(男女各3人,平均年龄81岁),他们仰卧位至站立后血压无明显改变。两组年龄无显著差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慢性并发症之一,表现为直立位血压降低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出现头昏、晕厥、视物模糊、全身无力、发音模糊及共济失调.卧位时血压正常,站位时收缩压下降>20 mmHg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或更多.  相似文献   

8.
非洛地平缓释片每日一次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本研究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观察了非洛地平缓释片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治疗的疗效和耐受性。本研究共收入204例病人,其舒张压在95mmHg至115mmHg(1mmHg=0.133kPa)之间,经两周观察期,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2.5、5、10、20mg)治疗。经8周治疗,病人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了24.1±13.5/17.1±6.1mmHg,与治疗前血压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显效率为88.2%(180/204),总有效率为96.5%(197/204),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头痛、踝部水肿等。其中有48例接受了半年的长期治疗,结果显示血压仍然得到稳定的控制且无耐药性产生,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波动范围128.0~150.0/82.6~90.0mmHg。有21例病人接受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24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分别下降了19.5/12.6mmHg(P<0.001),收缩压/舒张压的谷峰值比率值分别为67.6%和79.1%。由此可见,非洛地平缓释片是有效且易于耐受的抗高血压药物。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血压不稳定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压不稳定综合征是以血压随着体位、进食、运行和睡眠而异常波动为特征。认识血压不稳定综合征,能加强高血压的治疗并减少与之有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调查了该综合征的常见类型。体位性低血压从卧位到直立位时,收缩压(SBP)下降≥2.67kPa(1kPa=7.5mmHg),舒张压(DBP)下降≥10mmHg,即确定为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改变后3min,血压下降最明显。大约20%65岁以上、30%7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体位性低血压,且与摔倒、晕厥、脑缺血症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老年人的体位性低血压,可能与因年龄造成的生理变化如自主神经机能不全、血浆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对体位变化的反应较差,或摄入的药物损伤内环境有关。心率改变是体位性低血压的重要信息。随着体位变化,心率改变<10bpm,表明压力  相似文献   

10.
如众所知,在老年人站立时可导致直立性低血压病情恶化。本文旨在就下肢和腹部加压弹力绷带在防治老年人直立性低血压及其相关症状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价。对象与方法受试对象为21例患直立性低血压老人,平均年龄70±11岁。均在2次倾斜试验中被诱发出直立性低血压相关症状恶化。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基础直立倾斜试验中的不同血流动力学反应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选择443例晕厥或头晕或走路不稳患者在安静环境空腹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持续监测心电和血压,观察其血压、心率变化.结果 共443例患者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其中阴性312例(70%)、直立性低血压66例(15%)、血管迷走性晕厥14例(3%)、体位性心动过...  相似文献   

12.
何秉贤 《高血压杂志》2008,16(2):101-102
体位性低血压(postural hypotension,PH),亦称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经典的定义是:站立1~3min,收缩压(SBP)下降〉20mmHg或舒张压(DBP)下降〉10mmHg,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JNC7)将此诊断标准改为:直立位SBP下降〉10mmHg,并出现头晕或晕厥。JNC7将诊断标准降低,并结合症状,表示更为重视和更符合实际,表示血压降低出现脑灌注不足者即属PH。  相似文献   

13.
餐后低血压——老年人常见而特有的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餐后低血压(PPH)是指老年人进食后所引起的低血压,即餐后2 h内收缩压比餐前下降2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国外报道老年人PPH患病率为36%~70%,笔者报道住院老年人PPH患病率为74.7%,比体位性低血压更常见,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病.PPH只发生于老年人,而不发生于成年人.其危害性并不亚于高血压,它不仅可引起生活质量降低、社会工作效率低下,还可导致心脑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直立性低血压是老年人晕厥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直立性低血压还研究得不够。本文报告作者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直立性低血压患病率和。肾上腺素能血管反应性进行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直立不耐受的主要病因构成和直立倾斜试验的特点。方法筛选我科门诊就诊的60岁以上初步诊断直立不耐受患者133例,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后,行直立倾斜试验明确诊断的患者114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47例,统计分析直立不耐受病因及倾斜试验的特点。结果直立不耐受患者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率53.5%,老年男性患者阳性率明显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7%vs 36.2%,P<0.05)。在直立倾斜试验阳性患者中,主要病因为直立性低血压(67.2%),其次为血管迷走性晕厥(16.4%)和直立性高血压(16.4%)。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中,80.0%既往有至少1次晕厥发作,其中的87.5%在硝酸甘油诱发试验后出现阳性结果。诊断直立性低血压的患者中,根据低血压发生的时间,迟发性低血压(3~30min)占41.5%,其次是经典型直立性低血压(30s~3min内)占36.6%,而21.9%的患者提示为早期低血压(30s内一过性)。结论直立倾斜试验是鉴别老年直立不耐受性疾病的重要辅助检查。老年人直立不耐受的主要病因包括直立性低血压、血管迷走性晕厥和直立性高血压等。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24h动态血压波动规律呈双峰双谷状,第一高峰在上午7~11时左右,第二高峰在下午16~21时左右,且收缩压第二高峰值明显高于第一高峰值,24h动态血压均值昼夜为139/83mmHg,日间为140/86mmHg,夜间为136/80mmHg。血压负荷收缩压为48%,舒张压为3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老龄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体位性低血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180例老龄高血压患者,对其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分析血压变异性与体位性低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第3三分位患者年龄、收缩压、饮酒高于第1三分位;第3三分位患者收缩压高于第2三分位(P<0.05);其他数据比较无差异(P>0.05).②第3三分位收缩压、舒张压与体位性低血压检出率均高于第1与第2三分位患者(P<0.05).③与第1三分位比较,第3三分位是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校正年龄、性别,第3三分位为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校正收缩压、BMI、饮酒等,第3三分位是体位性低血压的阴险因素.结论 老老龄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与体位性低血压有着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患者慢性低血压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显著的低血压是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主要的心血管并发症之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低血压目前有以下两种类型。①血透 (HD)中发生的低血压 :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最常见表现 ,发生率为 30 %~ 4 0 % ;②慢性持续性低血压 :特征是透析间期收缩压仍持续低于 10 0mmHg[1] ,发生率为 5 %~ 10 % ,在长期HD的患者中更为常见[2 ] 。在腹膜透析患者中 ,慢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在 12 %左右 ,其中约 1/ 3病因不明[3] 。慢性低血压HD患者主诉较多 ,症状较重 ,如透析间期眩晕、易疲劳、乏力、视力模糊、头痛、意识错乱、直立性低血压、肢端厥冷、性欲下…  相似文献   

19.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血压、心率、死亡率及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给发病36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口服卡托普利(n=7468,12.5mg3/d)或安慰剂(n=7494)治疗4周。结果基础血压<100mmHg或舒张压<70mmHg、心率<70min-1者,卡托普利组4周总死亡率略高于安慰剂对照组;基础收缩压≥100mmHg或舒张压≥70mmHg、心率≥70min-1(尤其心率偏快)者,卡托普利组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用首剂(6.25mg)药后2h收缩压或舒张压较前下降10%~19%者卡托普利组死亡率(8.5%,7.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7%,P=0.04;10.0%,P=0.003),而血压下降幅度<10%者两组死亡率相似。基础收缩压<100mmHg者卡托普利组休克发生率(10.0%)高于对照组(7.8%),低血压发生率(36.5%vs24.0%)更高。基础心率<60min-1者卡托普利组心力衰竭(13.4%)、休克(5.8%)、室颤(2.8%)发生率均略高于对照组(11.9%,3.6%,1.3%);心率≥60min-1者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20.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中常见的体征,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和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增加全因死亡率。目前在研究体位性低血压时,越来越多采用连续无创血压测量设备,且常结合直立倾斜试验,并根据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分型。本综述将重点介绍公认的两种分型,即形态学分型及生理学分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