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上在给婴儿特别是新生儿作皮内试验时,用传统方法即前臂掌侧下1/3处皮内注入试敏液0.1ml(A法)注射后,注射部位的皮肤红成一片,要很久一段时间才消退,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假阳性反应,临床上难于判断结果,也给临床应药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而导致医疗纠纷.我科于1997年8月~1999年8月,按随机原则选择200例需做皮内试验的患儿,采用A法与B法(即同侧前臂背侧下1/3正中点处皮内注入试敏液0.1ml)注射进行对照,以求婴儿及新生儿皮内试验的最佳部位,为改进临床护理操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皮内注射法是将小剂量药液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用来作各种药物过敏试验、预防接种或局部麻醉的方法。一般选择前臂掌侧下段(距腕横指5cm左右),因该处毛发较少,皮肤较薄且颜色较浅,易于注射及观察。常规皮内注射易使患者感到疼痛甚至造成身心方面的不良反应,不利于护患关系的建立。因此,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我将常规皮内注射方法进行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3.
皮内注射法是将小剂量药液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用来作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和预防接种的方法.一般多取前臂掌侧下段,因该处皮肤较薄,色淡,易于注射与观察.但此处分布有丰富的感觉末梢,故对药物刺激引起的疼痛特别敏感,许多患者因皮试疼痛而影响情绪.为了减轻病人皮内注射的痛苦,我们将常规的方法作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4.
郑兵 《现代护理》2001,7(10):54-54
皮内注射法是将小剂量药液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 ,用来作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和预防接种的方法。一般多取前臂掌侧下段 ,因该处皮肤较薄 ,色淡 ,易于注射与观察。但此处分布有丰富的感觉末梢 ,故对药物刺激引起的疼痛特别敏感 ,许多患者因皮试疼痛而影响情绪。为了减轻病人皮内注射的痛苦 ,我们将常规的方法作了如下改进。1 方法取病人前臂掌侧下段 ,按常规用 75 %酒精消毒皮肤。用1ml注射器抽取药液 ,然后嘱病人用一手呈环形握住另一手前臂 ,离针刺的上方约 2cm处 ,并用拇指加力按压 (儿童患者可让其家属按上述方法配合 ) ,同时按皮内注…  相似文献   

5.
皮试操作不当致桡骨小头半脱位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内注射是护理操作中一项常规操作。1994年6月—1995年6月我院共做小儿皮内注射828例次,因操作不当致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2例,发生率为0.24%,现报告分析如下。1 病例介绍  [例1] 患儿,女,4个月,因急性支气管炎收住院。在做青霉素皮试时,患儿面向母体,由母亲怀抱坐位,上肢旋前位,操作者将患儿左前臂向上前拉出后,按操作规程完成皮内注射,随即患儿哭闹不止,当时未引起重视,认为皮试所致。睡眠时较安静,当哺乳时,母亲牵拉患儿左上肢时,立即哭闹,同时拒绝母亲触摸左肘部,经过认真仔细的观察,患儿在保持左肘部半屈位、前臂呈旋前位时则处于安…  相似文献   

6.
作药物过敏试验宜用0.1%新洁尔灭消毒皮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为患者作药物过敏试验时观察到,进行皮内注射因前臂内侧皮肤较薄,加之个体对酒精刺激敏感,有的患者在注射后20分钟时,不仅消毒区域皮肤仍发红。或呈花斑状,而且皮丘亦发红,和周围皮肤界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改良的皮内试验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传统的操作方法做皮内试验 ,往往存在着各人的手法掌握等原因造成注射深度过深、注射剂量不准确 ,影响结果的判断 ,甚至需重新注射 ,不仅增加了重复工作量 ,而且也给病人带来痛苦。 2 0 0 0年 2月以来 ,我们系用一种改良的方法进行皮内注射 ,减少造成操作失败的人为因素 ,与传统操作方法比较 ,提高了成功率 ,减轻了注射时的疼痛 ,收到良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1 方法 :试敏液配制方法、结果判断、防范抢救措施均与教课书一致。注射部位 :选择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三横指中点处(以病人自己的食、中、无名三指为准 )。按常规消毒皮肤抽取药液 ,…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操作方法对提高患儿皮内注射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5月本科室住院患儿300例,按照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对患儿实施皮内注射,实验组采用改进穿刺部位皮肤绷紧程度、固定方法及进针角度进行皮内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皮内注射的成功率。结果实验组皮内注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皮内注射操作方法可提高患儿皮内注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应用易于致敏药物前,必须先作皮内过敏试验(以下简称皮试)。但皮试注射部位,在教科书中历来没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注射部位,只笼统地提出前臂掌侧下段;前臂屈侧中下部或前臂屈侧面。再未见有关这方面资料的研究报告。作皮试时,病员比较疼痛,尤其是婴幼儿更是哭叫不止。为减轻病员的痛苦,又达到做皮试的目的,应探讨皮试注射的最佳部位。1987年以来,开始对皮试注射部位进行探讨,先后观察了临床病员和在校学员约400余名,  相似文献   

10.
皮内注射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注射方法之一。传统的皮内注射绷紧皮肤的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在注射部位呈上下方向绷紧皮肤进行注射。此种注射方法有 3个缺点 :①容易污染注射部位 ;②拇指影响注射操作 ;③绷紧皮肤不彻底 ,造成注射困难。我们在多年的护理工作中摸索出一种新的皮内注射的方法 ,现报告如下。首先消毒注射部位 ,接着将左手放在病人前臂外侧面 ,用拇指、大鱼际肌和其余四指一起从前臂两侧绷紧皮肤进行注射 ,当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 ,左手拇指松开并固定针头 ,右手进行注射。由于是从前臂两侧绷紧皮肤 ,因而有以下优点 :①不易造成注…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工作中,采用传统的操作方法做皮内试验,往往存在着各人的手法掌握等原因造成注射深度过深,注射剂量不准确,影响结果的判断,甚至需要重新注射,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给病人带来痛苦。2004年3月以来,我科采用一种改良方法进行皮内注射,减少了造成差异的人为因素,与传统操作方法比较,提高了成功率,减轻了注射时的疼痛,收到良好效果,现将应用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68例,其中男301例,女567例,年龄最大者86岁,年龄最小者15d,平均年龄45岁。把需要做皮内试验的病人随机编号,单号病人采取传统皮内试验法(对照组),双号病人采取改良皮内试验法(实验组)。2方法皮试液配制方法、结果判断、防范抢救措施均按常规要求。2.1改良皮内试验法[1]:注射部位选择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三横指中点处(以病人自己的食、中、无名指三指为准)。按常规消毒皮肤抽取药液,驱尽注射器内空气,左手轻握病人手臂,左拇指放于消毒范围下端,不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紧贴,几乎呈平行状,维持姿势不动,左手拇指轻轻向下拉紧皮肤,随着皮肤弹性,针尖斜面刺入皮内,放松左手拇指的同时,右手顺势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注入药液0.1m l...  相似文献   

12.
临床在进行皮内注射时,常用方法是酒精消毒注射部位,待干后取出注射器抽吸药液,排尽空气,一手由远心端绷紧局部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皮内,固定注射器,注入药液0.1 ml.但是小儿不配合或老年皮肤松弛的患者,注射时易造成针头刺入太深,药液注入皮下,直接影响反应的观察和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低儿童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方法.[方法]将100例门急诊进行青霉素皮试的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75%乙醇消毒皮肤后,再用无菌生理盐水擦拭后进行皮内试验.对照组按照常规操作,采用75%乙醇消毒皮肤后进行皮内试验,阳性病人在对侧手臂皮内注射生理盐水行对照试验.[结果]观察组皮内试验假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75%乙醇消毒皮肤后加用生理盐水擦拭能降低患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麻疹患儿选择最佳皮试部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选择麻疹患儿最佳皮试部位.方法 对80例需做青霉素皮试的患儿40例(对照组)选择前臂内侧,40例(试验组)选择脚背作为皮试部位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前臂内侧部位做皮试的假阳性率明显高于足背部皮试(p<0.01).结论 麻疹患儿选择脚背皮肤做皮试,结果易于判断,减少了生理盐水对照的机率,减轻了患儿痛苦,减少了临床工作量.  相似文献   

15.
皮内试验(以下简称皮试)是将小量药液注射于前臂掌侧下段的表皮与其皮之间的方法。皮试时的局部疼痛是受试者普遍反应的问题,且其疼痛程度较其它注射方法强度大。为减轻患者皮试时的局部疼痛,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患者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信任,笔者从稀释液的选择、皮试的部位、绷皮的手法以及进行角度等方面进行临床观察,收到  相似文献   

16.
降低儿童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芳 《护理研究》2010,24(7):1841-1842
[目的]探讨降低儿童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方法。[方法]将100例门急诊进行青霉素皮试的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75%乙醇消毒皮肤后,再用无菌生理盐水擦拭后进行皮内试验。对照组按照常规操作,采用75%乙醇消毒皮肤后进行皮内试验,阳性病人在对侧手臂皮内注射生理盐水行对照试验。[结果]观察组皮内试验假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75%乙醇消毒皮肤后加用生理盐水擦拭能降低患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17.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进针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操作方法,在前管内侧与腕横纹皮肤纹方向呈垂直的进针方法,患者有撕裂样疼痛。近年来我采用与腕模纹皮肤效手行进行针方法做皮内试敏,患者感觉做痛甚至无痛。经120例门诊观察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方法1.1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液用生理盐水配制一不要用其它注射用水配制。1.2注意部位应有前臂腕横纹上王横指正中处(患者同身指)与脱横纹皮纹平行进针注射0.1ml,患者无撕裂样疼痛或有一点微痛。2讨论2.1生理盐水配制的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是等渗溶液,对皮内局部刺激小,而其它注射用水…  相似文献   

18.
黄翠仙  姜冬兰 《护理研究》2007,21(35):3273-3274
[目的]探讨小腿内侧中部皮肤用于小婴儿皮内试验的可行性.[方法]按注射部位的不同将200例做药物皮内试验的患几分为两组,常规组100例,采用常规皮内试验部位;实验组100例,采用小腿内侧中部皮肤.观察两组患儿皮内试验阳性率及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药物皮内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3.543,P<0.01).[结论]小婴儿皮内试验可选用小腿内侧中部皮肤.  相似文献   

19.
皮内注射是小儿临床治疗中最常见的一项操作,但确保操作一次穿刺成功的难度很大。小儿的特点是易哭闹、惧怕扎针、好动,皮内注射时不能很好地固定其手腕,很容易导致反复穿刺、过深过浅、皮丘过大或过小等原因引起的注射失败以及判断结果出现假阳性失去参考价值,最后错误指导临床用药。这样就增加了患儿再次注射的痛苦,随之也激发了家长的不满,  相似文献   

20.
黄翠仙  姜冬兰 《护理研究》2007,21(12):3273-3274
[目的]探讨小腿内侧中部皮肤用于小婴儿皮内试验的可行性。[方法]按注射部位的不同将200例做药物皮内试验的患儿分为两组,常规组100例,采用常规皮内试验部位;实验组100例,采用小腿内侧中部皮肤。观察两组患儿皮内试验阳性率及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药物皮内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3.543,P〈0.01)。[结论]小婴儿皮内试验可选用小腿内侧中部皮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