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儿童膀胱横纹肌肉瘤的影像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方法20例儿童膀胱横纹肌肉瘤患,6例进行CT检查,14例进行了膀胱造影。结果膀胱横纹肌肉瘤CT扫描主要表现为膀胱内软组织密度影、膀胱壁增厚以及前列腺等邻近器官受侵。膀胱造影主要表现为息肉状充盈缺损以及膀胱受压、膀胱壁僵硬。结论作认为CT可以直接显示膀胱腔内的病变,同时可清楚显示膀胱壁外以及相邻器官。  相似文献   

2.
小儿膀胱横纹肌肉瘤的CT与MR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及MRI对儿童膀胱横纹肌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膀胱横纹肌肉瘤的CT和MRI表现,并与手术所见对照。其中CT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MR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结果:4例病变均起于膀胱三角区,2例侵犯了下壁。其中局限性膀胱壁呈葡萄状充盈缺损3例,3例中的1例,肿瘤外的膀胱壁均普遍性增厚;另外1例仅表现为膀胱壁局限性增厚。瘤内均未见坏死及钙化。以上表现与大体病理所见一致。1例MR检查,肿瘤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冠状、矢状扫描见病变同时累及前列和后尿道3例CT检查,平扫肿瘤为等密度。增强扫描肿瘤边缘性强化1例,中度强化2例。结论:CT及MRI检查对儿童膀胱横纹肌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MR可以通过冠状、矢状扫描显示肿瘤的范围,在这点上,MR比CT优越。  相似文献   

3.
小儿膀胱横纹肌肉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膀胱横纹肌肉瘤(RMS)的X线造影和CT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RMS的临床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行静脉尿路造影和?蛐或膀胱造影检查,其中6例行CT扫描。结果:造影显示葡萄簇状充盈缺损13例;膀胱三角区大的分叶状充盈缺损影3例,6例膀胱壁毛糙。6例CT均显示膀胱腔内典型葡萄簇状低于腹壁肌肉密度软组织肿块,膀胱壁增厚,增强呈轻中度强化。结论:膀胱RMS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患儿年龄及临床特征多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儿童膀胱横纹肌肉瘤超声声像图特点。 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膀胱横纹肌肉瘤40例患儿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总结。 结果40例患儿(男性27例,女性13例)术前超声均显示膀胱腔内肿物,肿物位于膀胱三角区36例(占90%),非三角区4例(占10%),最小肿物2.6 cm×1.7 cm×2.2 cm,最大肿物6.2 cm×4.4 cm×5.5 cm;36例肿物呈葡萄状或分叶状低回声或等回声包块。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术前超声正确诊断膀胱肿物35例(87.5%)且与病理诊断相符合,其余5例(4例误判为膀胱炎症,1例仅提示膀胱占位性病变)与病理诊断不符合。 结论因排尿困难就诊的男性患儿,超声检查发现膀胱三角区肿物,应首先考虑膀胱横纹肌肉瘤。儿童膀胱横纹肌肉瘤超声表现有特异性,是本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因。材料与方法:综合分析38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造影影像,并与膀胱检查、尿动力学检查对比,根据影像学表现提出诊断。结果:38例神经源性膀胱可分为2型:痉挛性、弛缓型。结论:在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像检查中,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尿路造影为主要手段,可显示神经源性膀胱及其并发症。CT、MRI可协助发现神经源性膀胱病变。其病因为下尿路贮尿机能障碍或排空机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肿性尿路感染患者的X线、CT影像征象及其临床相关病理、治疗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临床确诊为气肿性尿路感染患者的X线及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X线均可见环绕膀胱的“气抱球”状透亮积气影,其中2例膀胱旁的盆腔筋膜间隙显示多发小气泡影,合并膈下游离气体1例;CT定位图亦显示如此征象;CT轴位扫描3例均见膀胱壁内气体影及膀胱内小气泡影,3例膀胱壁呈“锯齿样”改变,伴有膀胱壁外周气体带,1例合并一侧输尿管周围及肾门旁筋膜间隙局部积气。结论:气肿性尿路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发现泌尿系统器官内或器官旁有气体影为特征,CT检查对诊断气肿性尿路感染的敏感性高,是诊断此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儿童盆腔及泌尿生殖系统横纹肌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盆腔及泌尿生殖系统横纹肌肉瘤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横纹肌肉瘤中,膀胱横纹肌肉瘤10例;阴道横纹肌肉瘤1例,伴腹盆腔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前列腺横纹肌肉瘤2例;盆腔横纹肌肉瘤10例,其中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盆腔淋巴结转移1例.本组盆腔及泌尿生殖系统横纹肌肉瘤超声多表现为肿瘤边缘清楚,无包膜回声,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形,内部为较均质的低回声,部分肿瘤内部可见液化坏死.结论 超声检查可了解横纹肌肉瘤来源、部位,测量肿块大小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有无腹盆腔内淋巴结转移等,便于随访,可作为盆腔及泌尿生殖系统横纹肌肉瘤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腺性膀胱炎的综合影像表现,探讨各种影像检查的价值意义。方法对30例经膀胱镜及病理确诊的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CT及静脉尿路造影(IVP)检查、膀胱镜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0例全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囊状结节型8例,实体结节型12例,局部增厚型4例,弥漫性增厚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与病理诊断对照符合25例,准确率达83.3%。30例全部行膀胱镜检查,表现为菜花样改变20例,滤泡样与水肿改变6例,黏膜粗糙、不光滑、小丘样隆起4例。行IVP检查16例,其中12例诊断为膀胱占位,4例IVP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20例,表现为膀胱内菜花状或息肉状充盈缺损,膀胱壁广泛或局限性增厚,无壁外侵犯及盆腔淋巴结肿大。30例中有2例患者术后3年内3次复发;并发膀胱癌者3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CT检查时发现膀胱占位合并膀胱壁广泛增厚而无壁外侵犯及盆腔淋巴结肿大时,应高度怀疑本病。IVP对病变是否侵及输尿管口及有无肾脏、输尿管疾病有重要意义。本病与膀胱癌较难鉴别,膀胱镜检查病理活检是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提高对先天性及继发性膀胱憩室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对24例膀胱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尿路造影、膀胱造影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尽管先天性膀胱憩室和各种继发性膀胱憩室形成机制不尽相同,但均与膀胱内压持续增加有关;先天性膀胱憩室在膀胱造影检查中可表现“兔耳”、“蘑菇”及“双膀胱”征等特异性征象,继发性膀胱憩室分为肌肉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和神经源性两大主因导致,膀胱造影多表现膀胱轮廓粗糙,呈“塔形”改变。结论尿路造影和膀胱造影是诊断膀胱憩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彩超诊断膀胱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 ,5个月 ,因排尿困难 3天就诊。查体 :一般情况良好 ,外阴发育正常 ,尿道口无红肿、渗出 ,耻骨上膀胱区未触及包块。彩超检查见 :膀胱充盈 ,在后尿道口见一 1.2cm× 0 .8cm回声增高光团 ,后伴有典型声影 ,周围见液性暗区 ,CDE示血供丰富 (图见封三 )。彩超提示 :尿道肿瘤。手术病理诊断 :膀胱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讨论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多见于 10岁以下的婴幼儿和儿童 ,好发部位为泌尿生殖系统及腹膜后。彩超表现为不规则形态的低回声、回声增高的团块 ,边界不规则 ,内部回声不均匀 ,血供丰富。彩超诊断膀胱胚胎性横纹肌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3例经病理证实的胆囊癌患者的多期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癌主要CT表现为胆囊壁的不规则增厚和结节状突起以及胆囊内的肿块,增强扫描强化明显且持续时间长。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胆囊癌的定性诊断及了解胆囊癌的侵犯范围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皮性膀胱肿瘤的CT分期和早期诊断。兼论肿瘤基底强化线的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上皮性膀胱肿瘤53例,男47、女6例。81%在50岁~80岁之间,最小28岁。主诉血尿49例(占92%)伴排尿困难、膀胱激惹征各17例。50例手术切除或电切。病理结果除乳头状腺瘤,低分化鳞癌各1例外,其余均为移行上皮癌。可确定临床分期45例:T_1期4例、T_217例、T_320例、T_44例。全部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部份追加延迟充盈相扫描。结果:上皮性膀胱肿瘤CT诊断依据是局限性肿物或不规则膀胱壁增厚,轻度到中度强化;显示肿瘤基底强化线的T_14例中有3例、T_217例仅2例、T_3、T_4未见。该线消失提示肿瘤已侵犯至外肌层。结论:(1)CT增强扫描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2)CT对本病临床分期虽有一定限度,但基底强化线存在与否对临床分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脏横纹肌肉瘤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收治的1例肾脏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3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6 d。B超提示右侧腹膜后肿瘤,CT提示右肾与肝实质之间实质性包块,肿瘤直径约10 cm。结果患者行右腹膜后肿物根治性肾切除术。术中见肿物来源于肾脏中极,与腹膜及肾周广粘连明显,且与下腔静脉紧密粘连,术后病理报告:瘤细胞多形性,胞浆内见嗜酸性包涵体,免疫组化:Vimentin(+),病理诊断右侧肾脏横纹肌肉瘤。术后患者予以舒尼替尼靶向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肾脏CT,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肾横纹肌肉瘤是一种发病年龄低、恶性程度高的少见肾脏恶性肿瘤。光镜下具有嗜酸性包涵体特征性表现,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化疗,术后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效果较好。预后与发病年龄及肿瘤分期有关,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输尿管移形细胞癌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移形细胞癌的CT表现及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8例患者均作了CT平扫与增强扫描,其中3例4~8小时后还作了延迟扫描。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移行细胞癌。结果:原发性输尿管移形细胞癌直接CT征象为管壁的不规则增厚及管腔的不规则狭窄,部分表现局部软组织肿块,位于下端的可突入膀胱。间接征象为肾盂肾盏扩张、淋巴结转移及输尿管瘘。CT检查既可观察腔内病变又可显示腔外肿瘤情况及远处转移,且为无创性检查。结论:CT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结合3D血管重建技术在儿童肝移植术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肝移植术后的131例儿童患者,其中先天性胆道闭锁83例、胆道闭塞33例、先天性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10例、肝衰竭5例。全部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肝脏平扫、四期增强及CTA+CTV扫描,采用MPR、VR、CPR及MIP对肝脏及血管进行重建。由2位副主任诊断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和诊断,内容包括移植后肝实质及毗邻器官,术后血管吻合口、肝胆管血管的通畅情况和走向、胆道情况及腹腔积液等。结果:发现肝脏灌注不良50例,肝脏、脾脏增大54例,肝内胆管扩张43例,腹腔积水32例,术后血管吻合口狭窄30例。结论:64排螺旋CT结合3D血管重建及多种后处理技术,能有效地反映出儿童肝移植术后的肝实质、血管及胆道情况,为临床早日发现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及对术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CT增强征象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部分病例加做CT延迟扫描。结果:13例CT平均表现低密度,伴肝内胆管扩张6例(6/13),合并肝内胆管结石4例;增强扫描线样强化5例(5/13),网格样强化4例(4/13),给节状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2例。病理显示肝内胆管细胞癌纤维组织丰富,血管稀少。结论:CT平扫低密度而增强呈线样及网格样强化,对肝内胆管癌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多排螺旋CT对前列腺增生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前列腺增生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平扫、动脉期(30s)、静脉期(65s)、实质期(95s)、延迟期(180s)对2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多期扫描,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或临床证实,分析其形态学及动态扫描CT表现。结果前列腺增生形态学表现:轻度增生呈栗子形,体积不大或轻度增大;明显增生呈类圆形或球形,体积明显增大;所有增生腺体均向膀胱底部形成深浅不同的压迹,明显增生腺体突人膀胱颈呈分叶状切迹;可并前列腺钙化、前列腺囊肿、膀胱结石、膀胱憩室、膀胱膨出、肾积水等;增生腺体均位于中央区,平扫密度均匀,未发现明显低密度区,cT值均数35.7±3.5HU;动态扫描表现:动脉期(30s),以轻度强化为主,大部分呈均匀强化,CT值均数为50±10.4HU;静脉期(65s),呈明显强化,均匀与不均匀强化各占11例,CT值均数为67.2±12.3HU;实质期(95s),强化程度最高,CT值均数为70.1±7HU,大部分趋均匀强化或基本均匀强化;延迟期(180s),以明显强化为主,但强化程度较实质期已有所降低,CT值均数为68.8±8.2HU,大部分呈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仅2例;前列腺增生的动态曲线呈缓升一平台型。结论多排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能全面观察前列腺增生的形态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对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囊性脑膜瘤的 CT诊断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本组 10例病人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其中 CT平扫表6例,一次性增强扫描3例,平扫后增强扫描4例。结果:幕上肿瘤9例,幕下肿瘤1例。囊样区位于肿瘤边缘部9例,其中6例位于肿瘤的脑深面。边缘与中心部1例。结论:囊性脑膜瘤以瘤周型多见,根据囊性脑膜瘤囊、实性的CT特点,可提高本病的认识,有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