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胃切除ρ型空肠代胃术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克明  金锡礼 《普外临床》1996,11(6):352-354
食管家肠吻合口瘘,食管炎和“无胃综合征”是全胃切除术后来自严重的并发症。为此,作者近9个依据胃癌生物学特性和根治的要求,对61例胃癌患者应用改良全胃切除ρ型空肠代胃术。术后资料表明,几点技术改进可防止有关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要后存活率达37.3%,且精神,营养状况良好,均能从事家务和恢复部分体力劳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横结肠代胃术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3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食管/空肠Schlatter吻合术或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重建消化道,观察组以横结肠代胃术重建消化道。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1,9天T细胞亚群和IL-2及急性炎症介质的变化、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术前及术后第1天,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9天,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D4+细胞比例,CD4+/CD8+,IL-2水平明显升高,而CD8+T细胞比例,IL-6, 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横结肠代胃术是一种安全的消化道重建新术式,对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治疗经验。 方法:分析7例胃癌行全胃切除双Braun吻合空肠代胃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4.2±0.3)h,平均失血量(380±4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68.3 h,术后平均75 h开始进食全流饮食,住院时间平均18 d;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14.29%)出现肺部感染,1例(14.29%)出现切口液化;均顺利出院。术后随访3~36个月,未出现倾倒综合征及明显的营养不良;1例复发。总体疗效良好。 结论: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双Braun吻合空肠代胃术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是一种较为安全和理想的胃肠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P型空肠间置原位代胃术的效果。方法 对15例符合全胃切除的病人,施行了全胃切除P型空肠间置原位代胃术。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无切口、腹腔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反流性食管炎,进油腻性食物后恶心各1例,对症治疗缓解。15例均于术后0.5,1,6个月行钡餐检查,P型胃充盈良好,钡剂全部排空时间3-4h。术后6个月和1年病人饮食量、体重分别恢复到术前的82.5%,98%和89%,98.5%。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6.6%,60%和23%。结论 全胃切除P型空肠间置原位代胃术,符合解剖生理规律,并发症少,代胃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胃癌全胃切除“P”型空肠间置代胃术2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图书分类号】R7352R65661我院自1988年1月~1996年1月对24例胃癌病人施行根治性全胃切除,“p”型近端空肠间置代胃术,效果较好,报告如下。陆林,男,36岁,大学本科,主治医师,江苏油田医院外科,225261江苏省扬州市邵伯镇建...  相似文献   

6.
胃癌全胃切除结肠代胃术及生活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重建方式及生活质量评价。方法对胃癌行全胃切除术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保留幽门结肠代胃术21例,间置结肠代胃24例;观察术后并发症、Visick指数、血浆营养参数、全血细胞计数、代胃的储存及排空功能、体质量变化。测定结肠代胃术术前4 d及术后2,4,8,12周的生活质量指数值(GIQLI)。结果全组术后体质量恢复均好,血浆营养参数高。88.9%的术后病人的Visick指数为I~II,可结肠代胃术后12周的GIQLI保留幽门的结肠代胃术有更高存留时间,更少的食管返流。较术前为高(P0.05)。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结肠代胃保证摄入食物通过十二指肠。是较理想的术式,保留幽门的结肠代胃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后ρ型空肠原位间置代胃重建消化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10年7月施行全胃切除ρ型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淋巴瘘、胸腔积液及进行性消瘦等;术后发生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4例进食后稍有饱胀不适,反流性食管炎2例,30例术后生活质量感到满意,无反流性食管炎、消化不良或肠功能障碍。结论:全胃切除ρ型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3S型空肠代胃和P袢型空肠代胃在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作用.方法2005年2月至2009年2月间河南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进行全胃切除术85例,其中46例采用3S型空肠代胃、39例P袢型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比较两种重建术后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  相似文献   

9.
10.
茆成祥  刘宙  刘帅  左向党 《腹部外科》2011,24(2):124-124
全胃切除作为胃癌根治术的常用术式,由于胃功能丧失,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无胃综合征,如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摄食不足、消化不良、体重下降、贫血等。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我院自1999年12月至2010年11月,采用ρ型间置空肠代胃对26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病人进行消化道重建,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食管空肠吻合口瘘为全胃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针对其发生原因,我们对食管空肠吻合技术进行了一些改进。至今已采用该法行100例全胃切除术,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我们认为,术中注意保持食管断端血运,确保无张力吻合为预防吻合口瘘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全胃切除术在胃癌外科治疗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但对其适应证、是否合并脾和远侧胰切除以及消化道重建术式等问题的见解尚不尽一致。我科于1980~1996年行125例胃癌实施全胃切除术,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95例,女30例。年龄30~74岁,平均54.2岁。全部病例均经  相似文献   

13.
探讨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在胃癌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对2008年8月—2013年5月经病理确诊的23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23例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吻合瘘、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2年,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术后经钡餐检查,口服钡剂30、60、120 min后分别有40%、60%、90%由代胃肠袢排出;Cuschieri分级Ⅰ级9例,Ⅱ级14例。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行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报告全胃切除ρ形空肠代胃治疗胃癌64例。术后无吻合口瘘与手术死亡,无返流性食管炎和倾倒综合征,生存质量满意。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8%、42.2%和34.4%。本组结果表明:此种改良后的ρ形空肠代胃、空肠原位间置术式.安全、简便、省时,使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和远期后遗症均可得到较好预防和纠正,术后生存质量高,是一种满意的代胃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横结肠代胃术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67例胃癌患者按均衡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食管-空肠Schlatter吻合术(术式Ⅰ)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式Ⅱ)重建消化道,研究组以横结肠代胃术重建消化道.分别于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9天观察患者T细胞亚群和IL-2、红细胞免疫功能、急性炎症介质的变化,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病死率.结果 术后第1天,对照组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分别为(40.61±5.27)%、(28.43±3.21)%,研究组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分别为(41.15±5.30)%、(27.56±3.09)%,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L-2水平为(1.40±0.22) μg/L,研究组IL-2水平为(1.39±0.21) μg/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分别为(26.79±6.33)%、(26.62±5.81)%,研究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分别为(28.95±6.52)%、(24.69±5.60)%,两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L-6表达水平为(162.71±25.42) pg/mL,研究组IL-6表达水平为(158.83±22.45) pg/mL,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9天,对照组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分别为(44.68±5.92)%、(27.21 ±3.07)%,研究组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分别为(48.75±6.24)%、(24.26±2.39)%,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L-2水平为(1.49 ±0.32) μg/L,研究组IL-2水平为(1.67±0.35) μg/L,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为(30.25±6.65)%,研究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为(39.27±6.88)%,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L-6表达水平为(125.51±18.24) pg/mL,研究组IL-6表达水平为(87.34±12.88) pg/mL,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横结肠代胃术是一种安全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对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胃病全胃切除Roux—y与空肠P型代胃术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非离断式食管空肠改良Roux-en-Y吻合术(URY)与空肠ρ袢代胃术对胃癌全胃切除(PRY)术后患者消化道重建的临床优势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消化道重建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接受全胃切除术的62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数字表法分为URY组PRY组,每组31例。术后定期随访12个月,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营养学指标等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运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指标、生活质量指标及死亡例数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URY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死亡例数等指标均显著优于PR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8,P=0.003;t=4.002,P=0.002;χ~2=3.649,P=0.010;χ~2=4.334,P=0.001)。URY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总蛋白变化与预后营养指数显著优于PRY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6,P=0.011;t=3.922,P=0.002)。URY组术后12个月腹胀、倾倒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及Visick分级等指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RY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2,P=0.032;χ~2=4.004,P=0.021;χ~2=3.441,P=0.014;χ~2=3.940,P=0.003)。URY组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在手术3个月和6个月后明显高于PRY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02,P=0.030;t=4.036,P=0.012)。结论 URY手术对于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具有快速、有效、并发症少及安全性好的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全胃切除改良ρ形空肠代胃治疗胃癌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克明 《腹部外科》1997,10(4):149-150
介绍全胃切除改良ρ形空肠代胃治疗胃癌的经验,探讨本术式的理论根据。全胃切除ρ形空肠代胃系日本大内清大于1963年首创,作者对其作了四点改进。依据1984~1997年施打全胃切除改良ρ形空肠代胃治疗89例胃癌患者的满意疗效,就全胃切除指征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总结其经验体会,并说明本本式安全、简便,术后生活质量高,是一种满意的代胃术。  相似文献   

19.
报告全胃切除ρ形空肠代胃治疗胃癌64例。术后无吻合口瘘与手术死亡,无返流性食管炎和倾倒综合征,生存质量满意。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8%、42.2%和34.4%。本组结果表明:此种改良后的ρ形空肠代胃、空肠原位间置术式,安全、简便、省时,使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和远期后遗症均可得到较好预防和纠正,术后生存质量高,是一种满意的代胃术。  相似文献   

20.
全胃切除治疗胃癌5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总结全胃切除治疗胃癌的经验,作者对1980~1991年间以此术式治疗胃癌5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治性全胃切除47例,姑息性全胃切除9例。合并远侧胰、脾、横结肠、部分肝切除23例。手术死亡率3.8%(2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2%,39.7%和20.9%。作者认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恰当的选择切口,合理确定淋巴清除范围和联合脏器切除,选用最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是影响全胃切除治疗胃癌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