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重型颅脑外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防治要点。方法:分析34例颅脑外伤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出院后随访6月以上,按GOS评价:良好1例,中残4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8例。结论:重视重型颅脑外伤后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是改善预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原因、诊断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判断预后的标准,恢复良好5例,中残3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9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原因复杂,死亡率高。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做到早期发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总结 32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并发脑梗死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按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标准随访半年,治愈 11例,中残 9例,重残 4例,植物生存 2例,死亡 4例.其中死亡者均为成年人,以中老年居多.结论: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3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3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其一般资料、治疗方法、结果并探讨其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经验.结果:治疗后随访半年,治愈8例,中残5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7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病死、病残率极高,尽早确诊并进行及时的早期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的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患者中,恢复良好16例,中度残疾12例,重度残疾6例,持续性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治疗后GCS评分较之治疗前增加,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的患者早期给予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生机制,探讨早期预防、救治的措施。方法与结果总结32例经影像学证实为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判断预后的标准,恢复良好12例,中残5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8例。结论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保证,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可能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方法: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7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患者中,出院后3个月按GOS评分显示,恢复良好38例,中度残疾19例,重度残疾8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7例.死亡的7例患者中,4例因严重的颅内高压无法控制致脑干继发损害严重,脑干功能衰竭死亡,2例死于肺功能衰竭,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预后较差,需充分认识其临床特点,仔细观察病情,并及时行CT复查,尽早确诊并进行及时的早期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39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清 《重庆医学》2008,37(16):1802-1803
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生机制,探讨早期预防、救治的措施.方法 总结自1997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39例临床经验.结果 按格拉斯哥(GCS)结果分级判断预后的标准,治愈17例,中残5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9例.结论 作者认为提高对颅脑外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认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保证,及时手术、术中、术后进行正确预防和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可能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均行开颅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及坏死脑组织,去骨瓣减压治疗。经手术及药物治疗后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或趋于稳定。按出院后3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32例,中残12例,重残4例,死亡4例。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应严密观察,及时复查CT,对本病力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脑梗死临床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生机制,探讨早期预防、救治的措施。方法与结果 总结32例经影像学证实为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判断预后的标准,恢复良好12例,中残5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8例。结论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保证,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生机制,探讨早期预防、救治的措施。方法 总结自1997年1 月至2003年1月收治颅脑外伤并发脑梗塞39例临床经验。结果按格拉斯哥结果分级判断预后的标准,治 愈17例,中残5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9例。结论认为提高对颅脑外伤并发大面积脑梗塞的 认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保证,及时手术、术中、术后进行正确预防和治疗,将有助于改善 患者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的诊断与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2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随访3个月至1年,预后良好12例(28.6%),中残12例(28.6%),重残10例(23.8%),植物生存者3例(7.1%),死亡5例(11.9%),存活37例。结论对于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的患者,给予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陈瑾  孟元韬 《农垦医学》2009,31(6):524-52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65例,两组均给予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改善微循环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等基础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之差和血液动力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差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中除纤维蛋白原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依达拉奉对缺血大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合并出血的风险小。  相似文献   

14.
脑循环治疗仪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颅内血流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常规康复治疗外进行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于治疗前后进行TCD检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TCD检查提示治疗组治疗后颅内血流速度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脑循环治疗仪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有效,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研究组患者在发病6~12h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剂量100万~200万U,同时给予降颅压、脑细胞保护、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给予降颅压、脑细胞保护、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并判定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无溶栓禁忌证的脑梗死患者能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血液流变性,对于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脑梗死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总结分析32例确诊颅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相应的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为重型脑外伤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出现脑梗死,其中治愈5例,好转9例,死亡18例。结论重型脑外伤患者容易并发脑梗死,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和早期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脑梗死患者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过程中血清中NSE浓度,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第3d时,治疗组患者血液中NSE浓度即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1d时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62.86%,常规治疗组为34.29%。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8.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45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14d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4d1疗程,其余治疗相同,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时高血糖对梗死范围、病情的影响及控制血糖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正常血糖组、糖尿病高血糖组及梗死后高血糖组,观察各组梗死灶大小、病情轻重分布及控制血糖与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三组梗死灶大小与病情轻重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05).正常血糖组梗死灶小、病情轻,糖尿病高血糖组和梗死后高血糖组病情重,后者梗死范围大.梗死后高血糖组血糖控制者病灶缩小较未控制者明显.控制血糖对短期神经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影响.结论:高血糖可加重脑缺血性损害,控制血糖有利于梗死灶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