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冒艾灸治疗又消毒 感冒是这个时期最常发的疾病,感冒时艾灸迎香、印堂、太阳、大椎,灸到鼻子感觉发凉,一般一次就好.此时大家还要注意保暖,常开窗换气,用艾灸治病的同时,艾烟兼可做室内消毒,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2.
感冒是这个时期最常发的疾病,感冒时艾灸迎香、印堂、太阳、大椎,灸到鼻子感觉发凉,一般一次就好。此时大家还要注意保暖,常开窗换气,用艾灸治病的同时,艾烟兼可做室内消毒,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3.
李南  赵献敏  杜彩霞  王民集 《光明中医》2013,(11):2330-2331
目的 观察非药物即手法结合艾灸治疗老年气虚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6例老年气虚感冒患者给予手法结合艾灸治疗.结果 126例,痊愈者84例,占66.67%;显效者37例,占29.37%;无效者5例,占3.97%,总有效率为96.03%.结论 手法结合艾灸治疗老年气虚感冒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灸肺俞、大椎联合足三里注射穴位治疗感冒后咳嗽风寒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海市青浦区中医医院急诊收治的感冒后咳嗽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艾灸肺俞、大椎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喘可治注射液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肺俞、大椎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感冒后咳嗽风寒袭肺证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艾灸为主治疗感冒37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霭平 《中国针灸》2003,23(10):570-570
笔者以艾灸为主治疗感冒37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艾灸配穴法防治易感冒患者(气虚体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0例易感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艾灸配穴法,隔日1次;对照组口服玉屏风颗粒,3次/d。两组均治疗30d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4%、60%,经统计学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感冒后久咳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它是由于感冒初期常常不被重视,治疗不及时,导致余邪留恋不去,或致邪热入里,引起持续性咳嗽。笔者采用艾灸风门、肺俞配合超短波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近期天气反复无常,市民柯女士一不留神又感冒了,浑身酸痛的她赶忙拿出自己的"治疗神器"——艾灸拔罐器,在丈夫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番理疗,再好好睡上一觉,第二天就感觉好多了。随着"治未病"的观念为大家所接受,中医拔罐、艾灸等传统疗法又重新开始受到关注。一些人觉得跑医院太麻烦,干脆就像柯女士一样,自己买台电子艾灸仪或拔罐器回家做保健治疗。  相似文献   

9.
胃肠型感冒多见于夏秋季,天气冷暖变化时发生较多,有时也可见于冬季。临床上较为常见,也称“呕吐性上感”。近年来,笔者采用艾灸配合火罐方法治疗胃肠型感冒51例,现将临床观察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古代典籍和现代文献的研究,总结出艾灸防治疫病的历史与现状,以期为灸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治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艾灸在防治疫病中有两个显著作用:对特定穴位艾灸产生温热感可激发人体经络机能,匡扶正气,提升人体免疫机能,发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作用;艾烟可消毒空气以预防感染,从而达到防疫作用,且艾叶价格低廉、使用方便、随取随用,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或可成为空气消毒的替代品。艾灸“简、便、廉、效”的特点,在此次COVID-19的防治中具有特定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分析,梳理艾灸在"时病温疫"及热证防治中的应用情况。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特点,认为艾灸可通过其消毒、退热以及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应答等途径发挥防治作用,对于轻型、普通型及恢复期患者可采用熏艾法、温和灸法等方案。  相似文献   

12.
自我国湖北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后,此病陆续在全国出现,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及流行性。目前尚未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效药物及疫苗,但中医药在对其防治中越发凸显出独特的优势,艾灸作为中医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也当发挥其不可忽视的作用。艾灸疗法具有温经散寒、固护正气、趋避邪气及杀菌消毒等功效,本研究从治未病的角度,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艾灸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作用,力求充分探索挖掘艾灸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潜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清凉膏治疗Ⅰ期、Ⅱ期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Ⅰ期、Ⅱ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艾灸配合清凉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消毒换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3.3%和100.0%,对照组分别为16.7%和76.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配合清凉膏是一种治疗Ⅰ期、Ⅱ期压疮的有效方法,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感冒是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及恶寒发热等肺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南方地区春夏季炎热,又多雨湿,故暑湿感冒是常见的证型,其发热者热势难退,并易反复。西医退热疗效欠佳。2010-06—2011-12,我们采用甘露消毒丹治疗暑湿感冒发热38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艾烟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宏波  魏文坤  顾婕  郭旭 《河南中医》2011,31(2):207-209
综述了艾烟在室内空气消毒、创伤感染、抗病毒、抗真菌感染,治疗阴道瘙痒、子宫脱垂,痔瘘、寻常疣、制作卷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艾灸也有过敏现象,艾烟吸入对机体是否具有危害尚缺少报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艾灸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37例门诊患者使用1电针(神门、足三里、太溪、三阴交等),常规局部消毒,2寸毫针百会,攒竹、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太冲、太溪,顺序进行针刺,进针后行针得气,使用电针治疗仪,留针30min。2艾灸,以神阙穴为中心,在腹部放上带有两节艾条的艾灸盒,如温度升高,难以耐受,将艾灸盒缓慢平行移动,1次/d。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睡眠时间、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10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89.19%。[结论]电针联合艾灸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从针刺深浅与角度、针刺手法强度、消毒、艾灸以及其它疗法与针灸安全的相关性进行了论述,旨在期望引起针灸从业者的重视,加强针灸安全意识,进一步规范针灸操作规程,提高针灸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艾灸对压疮大鼠皮肤组织中eN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艾灸抑制剂组和模型抑制剂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4组进行造模,艾灸组采用悬起灸疗法治疗,模型组采用常规碘伏消毒,两组抑制剂组分别在前两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腹腔注射wortmannin抑制剂。10天疗程结束后,采用HE染色法检测大鼠皮肤的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皮肤组织中eNOS蛋白的变化。结果:HE染色显示,艾灸组肉芽组织生长较快,毛细血管数量多于其他组;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NOS蛋白在艾灸组表达高于空白组、模型组、艾灸抑制剂组和模型抑制剂组(P 0. 05)。结论:艾灸可以通过上调压疮大鼠皮肤组织中eNOS蛋白的表达,促进内源性血管舒张因子NO生成,调节血管新生及压疮修复。  相似文献   

19.
正(1)穴位按摩可驱寒。大椎穴通络散寒防感冒;足三里穴活血通络、健身防病,是胃经最重要的穴位之一;阳池穴可畅通血液,暖体散寒;涌泉穴可调节气血,补肾壮阳。阴陵泉、关元、肾俞穴可温阳化湿。经常按摩上述穴位可提高耐寒能力,增强身体抵抗力。此外,冬季日常生活中经常搓脸、按摩鼻翼、搓手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鼻炎、感冒。(2)艾灸祛湿温中补气。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可驱寒逐湿、消瘀散结,有助于清除  相似文献   

20.
“斑秃”俗称“鬼剃头”.笔者采用局部梅花针重叩加艾灸治疗效果颇为满意.简介如下: 治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由内至外重叩三遍,使其微微出血为度.叩刺完毕,用消毒的干棉球擦净血迹,然后用点燃的艾条(有药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