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了开放式吸痰系统(OSS)、密闭式吸痰系统(CSS)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关系以及对VAP发生率的影响,突出OSS、CSS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密闭式吸痰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CSS)与开放式吸痰(OSS)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最佳吸痰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经口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患儿100例,随机分为CSS组(实验组)和OSS组(对照组)各5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菌群情况等。结果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患儿VAP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儿呼吸道内培养出的菌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偶有真菌;OSS组的菌株种类杂、数量多。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在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密闭式吸痰法时不同吸痰深度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同期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20例,A组行密闭式吸痰配合浅吸痰,B组行密闭式吸痰配合深吸痰,C组接受密闭式吸痰配合改良吸痰法.结果 A组VAP发生率为50%,显著高于B组25%、C组20%,P<0.05;B组患VAP的时间为行机械通气后(5.15±1.35)d与A组患VAP的时间比较,P<0.05;C组发生VAP的时间为行机械通气后(8.20±2.26)d,与A、B组发生VAP的时间比较,P<0.05;各组发生VAP患者中,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值于插管后第5天开始A、B组明显高于C组,至第7天C组分值升高,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密闭式吸痰法配合改良可以减少VAP的发生,且使发生时间延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密闭式和开放式吸痰系统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Airiti Library、PubMed、CINAHL 和Proquest数据库,搜集关于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系统预防VAP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  相似文献   

5.
密闭式吸痰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在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7年第1期)、PubMed(1980~2007)、CBM(1980~2007)及CNKI(1980~2007)。手工检索《中华护理杂志》等,收集密闭式吸痰对比开放式吸痰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统计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8软件。结果共纳入5个RCT,包括73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3,95%CI(0.50,1.37)],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5,95%CI(0.85,1.31)]。两种疗法形成总菌落数[RR=1.43,95%CI(0.80,2.53)]、SPP菌落数(不动杆菌属)[RR=2.87,95%CI(0.94,8.74)]和PSE菌落数(铜绿假单胞菌)[RR=1.46,95%CI(0.76,2.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6;P=0.55)。结论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比较,两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死率、总菌落数、SPP和PSE菌落数量、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均无差异。因本系统评价存在统计学效能的问题和研究中干预措施不尽相同,结论有待进一步确认,我们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相似文献   

6.
气管内吸痰是呼吸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其目的是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及时吸出,以维持呼吸道通畅,对维持通气功能,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等具有重要意义。较早的气管内吸痰采用开放式吸痰法,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次性双加热式密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12月在综合ICU使用普通一次性呼吸机湿化管道(对照组)和一次性双加热式密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实验组)病人各30例,比较两组病人的生命体征、血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胸部X线片结果、痰痂形成例数、痰培养结果、VAP发生例数。[结果]机械通气同等时间内,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VA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增加使用时间至168h、240h,甚至336h,其VAP发生例数无显著增加。[结论]使用一次性密闭式双加热式湿化管道系统,可以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CSS)法与开放式吸痰(OSS)法对新生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5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气管插管患儿52例,采用便利取样随机分为CSS组22例和OSS组30例,记录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VAP发生例数和呼吸道医院感染的菌群情况。结果两组患儿VAP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呼吸道内培养出的菌株全部为泛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OSS组的菌株种类杂、数量多。结论对新生儿来说,采用不同的吸痰方法不是VAP发生的主要因素,也没有增加泛耐药菌的定植。但无论采用哪种吸痰方式,规范的操作和导管护理都是重要的措施,是防止新生儿VAP发生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9.
对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方法在吸痰过程中对患者的呼吸功能、氧合、血流动力学、分泌物的清除效果、以及对护士工作效率、护理成本、医院感染的不同作用和影响进行综述,以便找出最恰当科学的吸痰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气管内吸痰方式对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 ICU)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比较两种气管内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结果吸痰后,观察组患者的下呼吸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吸痰过程中,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5%,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方式可有效降低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方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法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的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0例。2组患儿均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吸痰治疗,观察组采取密闭式吸痰法进行治疗,对比2组动脉血气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菌群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动脉氧分压[p(O_2)]及动脉血二氧化氮分压[p(CO_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p(O_2)、p(CO_2)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p(O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CO_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儿颅内出血、气道损伤、气漏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菌群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儿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密闭式吸痰法联合机械通气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患儿机械通气维持时间及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管道湿化模式对(VAP)的影响及含加热导丝的呼吸机管道对降低VAP的作用。方法将199例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28 d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2例与对照组9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型无加热导丝呼吸机管道,实验组患者使用密闭式加热导丝呼吸机管道。分别于上机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管道VAP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痉挛、气道黏膜损伤、气管导管堵管发生率及呼吸机管道更换次数、管道使用时间、倾倒冷凝水量和呼吸机管道护理时数。结果两组患者的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痉挛、气道黏膜损伤、气管导管堵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第14天、第21天、第28天VA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呼吸机管道更换次数、管道使用时间、倾倒冷凝水量和每日呼吸机管道护理时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密闭式加热导丝呼吸机管道的湿化效果更符合人体的生理要求,可降低VAP的发生率,更好地保证机械通气的湿化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密闭式吸痰装置更换频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有关密闭式吸痰装置更换频率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获得文献进行筛查、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0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每48h及以上与每24h更换密闭式吸痰装置相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每48h、每72h或每120h更换密闭式吸痰装置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72h及以上更换的密闭式吸痰装置尖端菌群定植率高于每24h更换组(P<0.05);密闭式吸痰装置更换频率对于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病死率均无影响(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装置的更换频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无影响,但超过72h更换,密闭吸痰装置尖端细菌定植率显著增加,建议临床每72h更换密闭式吸痰装置以减少尖端细菌定植,预防进一步感染。  相似文献   

14.
廖书娟 《全科护理》2013,11(11):974-975
[目的]探讨经可吸引导管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对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32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导管进行机械通气,观察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法,观察两组病人机械通气过程中VAP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过程中VAP发生率分别为19.7%和45.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可吸引导管持续吸引声门下滞留物能明显降低机械通气病人VPA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正>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最常用的医疗监护设备,随着呼吸机使用的日渐普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一些机械通气患者的管理技术已被用于VAP的预防,其中最常用的预防方法则是经气管吸痰,有效的吸痰能降低VAP的发生率与病死率。机械通气患者,由于人工呼吸道的建立,会厌暂时失去作用,咳嗽反射减弱,加上镇静剂、肌松剂等药物的使用,导致患者咳痰能力下降或丧失,不能及时排除呼吸道分泌物而  相似文献   

16.
廖元翠 《当代护士》2016,(1):169-170
目的探讨合理的护理干预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相关性,以实现通过提高护士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本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3年6月重症监护病房(ICU)实施机械通气符合纳入标准的67例患者作为实验组;2012年3月~2012年9月实施机械通气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10月~2012年12月本院组织相关专家对ICU护士进行机械通气相关知识和护理技能培训,比较实验组及对照组ICU护士接受培训前后机械通气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技能考核情况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培训前后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了ICU护士机械通气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有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8月收治的8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指数(CPIS)评分、治疗前后的PCT、CRP和IL-6等炎症指标及PaO_2、SaO_2和PaO_2/FIO2等呼吸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CPI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CPI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CT、CRP和IL-6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PCT、CRP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PaO_2、SaO_2和PaO_2/FIO2等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PaO_2、SaO_2和PaO_2/FIO2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VAP患者,能降低患者的CPIS评分和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呼吸动力学指标,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既往的开放式吸痰需中断呼吸机治疗及交叉污染等缺点,而密闭式吸痰无这一弊端,因此密闭式吸痰管(CSC)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更换频率一直存有争议,频繁更换费用高,易感染,CSC在吸痰过程中需接触痰液,长时间使用也存在细菌定植的可能,而聚集在吸痰管表面的定植菌群可能有导致或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风险,所以优化CSC更换频率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李青  阳爱云 《现代护理》2007,13(6):1543-1544
机械辅助呼吸是临床上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的常用方法,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多采用集临床表现、细菌学检查和医生的临床经验为一体的诊断标准:使用呼吸机48h后胸部X线检查出现新的或进行性浸润阴影和下述3项中的2项:1)体温〉38.3℃或〈36.2℃;2)脓性呼吸道分泌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床头抬高角度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机械通气患者90例,并随机等分为3组。A组患者床头抬高15°,B组患者床头抬高30°,C组患者床头抬高45°。观察不同床头抬高角度下VAP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VAP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其他两组,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抬高床头角度30°可以降低VAP的发生率,但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病情综合分析,选择适宜床头抬高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