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自然感染与菌苗免疫鉴别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防制动物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成功地研制出了布鲁氏菌(以下简称布氏菌)羊种M_5弱毒疫苗和猪种S_2弱毒疫菌等,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对牛、羊、猪、鹿等动物布病的防制起了具大的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布氏菌自然感染和菌苗免疫的鉴别,因为人畜应用活菌苗以后所产生的各种血清学反应和自然感染所产生的各种血清学反应极其相似。鉴别诊断不仅关系着布病的防治工作,同时对流行病学调查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布病防治领域的难题之一。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为解决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在建立不同种类的检测方法,分析布氏菌免疫和感染的机体体液中的不同类型免疫球蛋白抗体出现的时间、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动态上的关系,以及制备和纯化各种布氏菌的抗原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严有望 《传染病信息》1999,12(4):161-161,158
钩端螺旋体菌体菌苗(菌体苗)和外膜菌苗(外膜苗)的血清效果早已被证实。已有报道显示菌体苗的流行病学效果也是很理想的,外膜苗能保护实验动物免受钩体野毒株的攻击,但那都是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下得出的小范围的试验结果。在大面积人群接种的情况下,菌体苗和外膜苗的流行病学效果如何,值得评价。荆州区1985年出现钩体病暴发流行,自1986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 ELISA 诊断慢性布鲁氏菌病的价值进行了分析,通过与 ISAT 和 Coomb's试验比较,证明其敏感性最好,特异性也很好。ELISA 能直接地定量测定血清中特异的IgG 和 IgM 抗体。慢性布鲁氏菌病和因错误接种布鲁氏菌菌苗而发病的患者血清中的抗体类型主要是 IgG。而予防接种者主要是 IgM,且它在血清存在时间较短。因而为解决感染与免疫的鉴别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南省部分地区猪弓形虫感染情况和了解猪源弓形虫在小鼠体内产生与致病情况。方法IHA法、姬姆萨染色法和ELISA方法。结果在检查的2325份猪血清中,IHA方法查出304份为阳性,阳性率为13.1%;IHA抗体阳性血清抗体样品再以ELISA法检测循环抗原,查出23份为阳性;采集的脏器病料应用姬姆萨染色法检查滋养体,在3个猪群中镜检查到弓形虫滋养体。猪源虫株感染小鼠,第二代感染后第5天检测到IHA抗体,同时可在小鼠腹水内查到滋养体。结论河南省周口等7个地区猪弓形虫感染颇严重;猪源虫株接种小鼠试验可获成功。  相似文献   

5.
采用改良的生长凝集试验从大量羊种布鲁氏菌中选育出1株具有免疫作用的无凝集原性菌株,编号为M-111。M-111菌株为粗糙型(R),具有羊种布鲁氏菌的一般特性,低毒力,性状稳定,接种M-111菌液的动物不产生光滑型(S)诊断抗体,以M-111菌株制造菌苗用于预防接种,可以避免与自然感染相混淆的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小鼠模型对布鲁氏菌菌壳、布鲁氏菌S2活菌和福尔马林灭活菌的安全性和免疫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利用猪布鲁氏菌S2株和重组裂解质粒制备出布鲁氏菌菌壳,将布鲁氏菌菌壳、布鲁氏菌S2活菌和福尔马林灭活菌通过腹腔注射免疫小鼠,进行安全性比较分析。监测免疫后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脾脏T淋巴细胞分型,并进行免疫攻毒实验。结果与布鲁氏菌弱毒疫苗菌株S2比较,布鲁氏菌菌壳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免疫小鼠后能产生与弱毒菌株相似的血清抗体水平、脾CD3+和CD4+T淋巴细胞反应,并具有与之相当的免疫保护作用。结论布鲁氏菌菌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可作为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新型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7.
对117名使用S_2菌苗免疫牲畜的兽医人员进行了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清抗体等观察。通过SAT、RBPT、ELISA三种试验对接触S_2菌苗前、后的血清抗体检测,证实了使用S_2菌苗后一个月的抗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人畜布鲁氏菌病(布病)的血清学诊断、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特异、敏感、快速的试验方法。方法在制备高滴度的布鲁氏菌(布氏菌)抗原及其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物基础上。建立了检测人畜布氏菌抗体的双抗原夹心酶免疫试验(DAgS-EIA),包括常规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AgS-ELISA)、双抗原夹心酶免疫斑点试验(DAgS-DIEA)以及快速双抗原夹心ELISA(快速DAgS-ELISA),并对影响本试验的主要因素因素进行了试验。结果制备了高滴度的布氏菌抗原及其抗原酶结合物和冻干制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常规DAgS-ELISA及DAgS-DIEA以及快速DAgS-ELISA检测人畜布氏菌抗体方法。经对115份布病患者血清检测结果,阳性率以DAgS-ELISA为最高(61.7%),其余依次为RBPT(58.1%)I、-ELISA(55.6%)、DAgS-DIEA(53.7%)、及SAT(44.2%)且用DAgS-EIA检测布氏菌感染羊、牛、猪及实验动物家兔、豚鼠和小鼠均为强阳性反应,而对正常人、羊、牛、猪及实验动物血清均为阴性反应。结论双抗原夹心酶免疫试验检测人畜血清布氏菌抗体,不仅特异、敏感、快速、简便而且仅需制备单一的布氏菌抗原酶结合物就可对人及各类动物血清布氏菌抗体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布鲁氏菌病严重威胁着我国畜牧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现有的常规血清学检测方法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但无法区分布鲁氏菌感染抗体和S2、Rev.1疫苗免疫抗体(以下简称"鉴别诊断"),给我国执行扑杀布病感染动物的政策带来阻力。因此在S2和Rev.1疫苗免疫背景下研究天然半抗原-琼脂扩散试验(NH-GD)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优化NH-GD试验条件,测定其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及鉴别诊断能力,并与荧光偏振测定法(FPA)作比较。结果 NH-GD试验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对S2免疫羊群从疫苗接种开始就具有鉴别诊断能力,而对Rev.1免疫羊群从疫苗接种122d开始具有鉴别诊断能力;与FPA作比较,一致性较好,且操作技术和所需仪器都非常简单,特别适合在基层推广使用,为我国羊布病监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布鲁氏菌是否携带质粒,我们于1987~1989年开展了本项实验研究,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菌株:所用菌株有国际标准强毒菌株544A、16M、1330S和弱毒菌苗菌株M_5、S_2、104M。同时有对照质粒株E.coli PBR322和PVB110株。本次用10株布鲁氏菌和2株对照质粒株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各提取  相似文献   

11.
用鹦鹉热衣原体标准株B11001制备的抗原,对人工感染猪血清进行直接补体结合试验(DCF)和间接补体结合试验(ICF)时发现,猪血清中的衣原体抗体只能被ICF检出。于感染后第五天就能检出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感染后14个月抗体滴度仍在1:8以上。应用ICF对28头实验感染猪血清检测,检出率为100%。对本省9个地区34个猪场的857头猪进行检测,256头猪血清中发现有诊断意义的衣原体抗体,检出率为29.87%。  相似文献   

12.
人和动物布氏菌病主要依靠血清学方法诊断,尽管目前已有许多敏感、特异的血清学方法用于布病的诊断,但对于如何区分感染和免疫机体,对许多布病工作者来说仍是一个难题,至今尚未有一个理想的方法。本文观察了牛种BA-19菌苗株和16M羊种菌感染豚鼠后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以便为今后鉴别布氏菌自然感染和人工免疫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动物 选用重350~450g(5~8月龄)健康豚鼠52只,由长春生物制品所动物室提供。1.2布氏菌株 本所实验室冻干保存的牛种菌BA-19菌苗株(批号92.1)和16M羊种菌…  相似文献   

13.
<正> 本文报道病毒酶联细胞免疫试验(VELCIA)作为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和滴定。这种方法可在24小时内直接从粪便中检测到猪轮状病毒野毒型抗原。本方法亦可用于确证轮状病毒中和抗体和总抗体。 材 料 和 方 法 血清:从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地区大农场收集5~6 月龄猪的血清。 病毒:猪OSU轮状病毒及野毒型猪轮状病毒粪便样品。  相似文献   

14.
布鲁氏菌强毒感染和菌苗免疫绵羊的鉴别诊断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用多种诊断方法进行绵羊布鲁氏菌病人工强毒(544A和羊Ⅱ)感染和菌苗(M_5和Rev-1)免疫鉴别诊断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改良ELIS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圆盘电泳)及查抗原的“BA-免疫斑点”试验,基本能将感染和免疫的绵羊区分开来,而其它标准试管凝集反应、微量补体结合反应、L-半胱氨酸凝集试验、离子交换法等对鉴别强毒感染和菌苗免疫只有不同程度的参考价值或区别不开。  相似文献   

15.
用布鲁氏菌属6种布鲁氏菌第1生物型参考菌株,S19和M5菌苗菌株,Ye O:9,E.coli O:116和O:157以及土拉伦斯菌分别感染豚鼠每组10只,从感染后7天开始取血检查,观察17个月。以布鲁氏菌声波抗原和BSAg作ELISA试验,证实所有布鲁氏菌株感染动物中,在观察期内均存在抗声波抗原和抗BSAg的抗体。除Br.ovis和Br.neotmae感染的动物外(5个月),在其他布鲁氏菌感染动物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多以平板和试管凝集试验(SAT)为主,据我所陶志琪(1978)等报道有22.99%的非特异性,因此,我们辅以补体结合试验(CFT)并作病原分离,对猪的血清抗体与细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型牛种布鲁氏菌菌苗(SRB51)国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牛种布鲁氏菌株SRB51是一新的布鲁氏菌菌苗株,它是牛种布鲁氏菌株2308(简称S2308)的变异株。它不仅用在牛的免疫接种,而且也用在鼠、小猎兔犬、 (北美洲野牛)等动物的免疫接种。本文就此菌苗在国外的研究状况加以概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进行人畜布鲁氏菌病诊断时,经常因一些非特异性反应干扰正确的判定。尚德秋教授将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非特异性反应分为三大类:A 自然凝集抗体;B 正常血清中IgM的F_c段与牛种布鲁氏菌表面受体结合;C 布鲁氏菌与其它菌属细菌有共同抗原发生的交叉反应。虽用EDTA或巯基化物处理血清或用其它血清学方法可排除大部分非特异反应,但很难排除布鲁氏菌与肠炎耶尔辛氏菌0:9感染引起的血清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9.
免疫斑点法检测布氏菌病人血清中抗原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斑点试验是一种酶联免疫分析新技术,应用硝基纤维素纸结合蛋白质,比聚苯乙烯吸附牢固这一特点,来替代聚乙烯作固体载体,据报道,对实验动物绵羊布氏菌病的抗原检测,具有可靠性,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优点,但仍有操作烦杂,有非特异干优因素,目前用斑点——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病人血清抗原的报道甚少,作者以硝酸纤维膜(NC)作为载体,检测了36例布病患者及43例因S_2菌苗感染抗体阳性血清(同时作SAT和RBPT抗体测定为参考),结果如下。1 实验材料与方法 材料:硝酸纤维膜,直径0.4cm,北京化工学校附属工厂生产,包被抗体自制,以牛型104M布氏菌  相似文献   

20.
接种钩端螺旋体菌苗(钩体茵苗)是预防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因注射剂量大、次数多,局部肿胀较重,群众不易接受。为此,我们根据中医“足三里是强身固本之穴”的原理,于1987年5月和1988年5月对醴陵市黄哒嘴乡等村民515人进行微量钩体菌苗足三里注射和400人皮下常规法注射,以免疫前后血清抗体测定一个流行季节作为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