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内外营养途径在胃肠道手术后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骏  周瑞祥 《医药导报》2010,29(12):1592-1594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全肠外营养(TPN)、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接受胃肠手术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组(TPN 组)和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组(PN+EN 组),各24例。两组患者于手术后第 1 天开始分别给予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 1 天、手术后第 8 天检测体质量、血生化、营养状态指标及肠道黏膜通透性,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费用。结果PN+EN组体质量、清蛋白、转铁蛋白下降幅度少于TPN 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N+EN组前清蛋白、纤维连接蛋白下降幅度明显少于TPN 组(P<0.05),白细胞、C 反应蛋白升高幅度均低于PN 组(P<0.05)。PN+EN组患者肠道通透性显著低于TPN组(P<0.01),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 TPN 组(P<0.01)。PN+EN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TPN 组(P<0.01)。结论手术后PN+EN 较 TPN 能改善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混合营养液(TNA)、全胃肠外营养(TPN)对营养不良病人手术前后的疗效以及精氨酸、消炎痛对TPN的作用。方法:采用华瑞公司系列营养素以个体化方案,通过3升袋经中心静脉循环法输入,并采用精氨酸强化及消炎痛代谢调理。结果:除1例死于胰瘘外其余均痊愈,营养指标改善,代谢指标稳定,治疗目的达到。结论:经中心静脉TNA、TPN能改善负氮平衡、减少应激病人的分解、精氨酸强化有利于应激患者恢复。消炎痛是实用、有效的代谢调理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会混合营养液(TNA)、全胃肠外营养(TPN)对营养不良病人手术前后的疗效以及精氨酸、消炎痛对TPN的作用。方法:采用华瑞公司系列营养素以个体化方案,通过3升袋经中国静脉循环法输入,并采用精氨酸强化及消炎痛代谢调理。结果:除1例死于胰瘘外其余均痊愈,营养指标改善、代谢指标稳定,治疗目的达到。结论:经中心静脉TNA、TPN能改善负氨平衡、减少应激病人的分解、精氨酸强化有利于应激患恢复。消炎痛是实用、有效的代谢调理素。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80年代起,临床外科开始应用全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近来一些报告提出,当病人代谢出现障碍,超量输入不仅是浪费,还将加重机体内环境紊乱,增加感染机会,导致以肝、肾为主器官的功能衰竭。本文就TPN应用现状和临床焦点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胃肠道肿瘤患者是营养不良的高发人群,手术治疗使营养不良患者的免疫功能严重下降,因此对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进行营养支持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1],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手段[2]。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是近代外科学的重大进展之一[3],已在临床广泛应用。长期使用TPN可引起肠黏膜萎缩、肠黏膜通透性增加和肠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胃肠道手术后患者4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22例)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24例).肠内营养组在术后24 h即输注氨基酸,随后应用蛋白;肠外营养组采用标准的肠外营养.对比分析两组在营养支持前后体重、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各种不良反应及营养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在营养支持后明显升高,EN组高于TPN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EN组肛门排气时间较TPN明显缩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安全、可行,是有效的营养补给方式.  相似文献   

7.
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是现代外科的重要成就之一,为危重患者和不能经胃肠道进食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营养支持,TPN在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等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但长期的传统TPN可导致肠黏膜萎缩及促进肠道细菌移位,还可导致肝功能损害及胆汁瘀积等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8.
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Nutrition,TPN)对不能进食或超高代谢的病人仍可保持良好的营养,有助于病人提高机体防御能力,度过危重病程,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和婴幼儿胃肠道手术应激后血液胃泌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治的进行腹部大手术的新生儿和婴幼儿20例,检测手术前后患者血液中的胃泌素水平,分析手术应激后血液胃泌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比较患者的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分析应激反应和胃泌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新生儿和婴幼儿患者术后胃泌素表达相比手术前明显降低( P <0.05),术后1、3 d 恢复正常( P >0.05);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手术后与手术前相比分泌明显增加( P <0.05),术后1、3 d 恢复正常( P >0.05)。胃泌素分泌水平和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负相关性( P <0.05)。结论新生儿和婴幼儿患者术后胃泌素表达受应激反应的影响,相比手术前明显降低,可能受到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完全胃肠道外营养(TPN)的广泛应用。对外科重症病人围手术期提供了非同一般的营养支持环境.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并发症,早期报道主要为插管及感染,近年来代谢并发症逐渐引起外科医生重视。本文就TPN应用后低磷血症所造成危害进行报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全胃肠外营养在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简介全胃肠外营养(TPN)在腹部外科术后的临床应用指征、配制和计算方式.方法:按照ASPEN准则筛选患者15例,采用常用的计算方法,AIO方式配制全营养混合液(TNA),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输注TNA.结果:本组手术后使用TPN支持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手术前后使用TPN提高了患者生存率,手术后并发症减少,伤口愈合速度加快,缩短了住院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肠瘘病人行腋静脉置管完全胃肠外营养。方法:腋静脉穿刺置管。结果:腋静脉置管取得良好效果,40例均穿刺成功。结论:经腋静脉置管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后营养状况均有明显改善,无代谢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正>胃肠道手术后是否常规预防性放置胃肠减压管并禁食一直存在争议[1],传统观念认为应常规放置胃肠减压管直至术后肛门排气,以增加腹部手术安全性。国内来集富和王林波等[2]认为胃肠手术后无需常规胃肠减压。为明确术  相似文献   

14.
老年病人肠外营养支持治疗12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24例老年病人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围手术期病人92例,晚期肿瘤病人23例,危重病人9例,完全肠外营养(TPN)111例,肠外营养(PN)合并肠内营养(EN)13例。结果显示:适宜的TPN在老年病人中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老年病人因其特殊的病理生理、代谢特点,故在TPN治疗时应注意个体化。同时还应预防并发症,尤其是导管败血症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0年~2009年胃肠道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4例患者主要采用禁食水、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胃肠外营养支持,抗感染、联合应用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中药汤剂、理疗等综和治疗方法。结果 24例经非手术方法治愈,2例经手术治愈。平均治愈时间21d。结论胃肠道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大多数可以通过适当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治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全营养混合液的临床应用情况,为合理使用胃肠外营养(TPN)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620例TPN适应证患者的处方及住院病历统计分析。结果TPN对提高危重患者的治愈及较大手术的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积极作用。结论不同患者的疾病基础和代谢特点不同,特别是危重患者的TPN治疗,动态监测各项临床指标,对TPN方案的制定、调整以及防范并发症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胃肠道肿瘤术后淋巴漏患者使用全胃肠外营养(TPN)和低脂肠内营养(EN)是非手术治疗的有效手段。术后淋巴漏患者即使肛门排气排便后也应继续保持大便通畅,以防发生粘连性肠梗阻,一旦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病人焦虑、麻醉和手术均可使其代谢发生变化,出现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致使血糖升高,造成应激性高血糖状态。病人又多同时患有其他并发症.均可增加手术的危险性。因此,做好糖尿病病人在跟科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效果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院于1996年8月至1998年8月共收治糖尿病病人行白内障手术40人,均安全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术后收到了预期复明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肿瘤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仆  梁寒 《天津医药》2004,32(5):310-311
胃肠道手术病人早期营养支持的概念已逐渐被人们接受,众多临床试验证明了长时问饥饿状态对于手术病人会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多数学者认同手术后1~2d开始营养支持有利于围手术期的恢复。营养不良是胃肠道肿瘤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手术后营养支持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但胃肠道手术后肠内外营养的选择,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笔者回顾性总结我院2001年-2003年44例全胃切除后胃癌病人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比较的临床试验结果以及我们实施肠内营养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完全胃肠外营养在腹部外科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腹部外科病情复杂危重且不宜行肠内营养的患者实行完全胃肠外营养的临床结果观察。方法 应用TPN方法、营养状态的评估以及营养需要量的计算与配制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96例病人中存活183例且均达到或接近正氮平衡,死亡13例均与TPN无关,主要死因为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并存病的急性发作。结论 在全面分析代谢变化后,正确评估营养状态,合理选择营养支持时机并设计个体化TPN方案之基础上,实行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对提高腹部外科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术后病死率等方面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