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9例食管癌淋巴结三野清扫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癌三野清扫(3-FL)淋巴结转移,分析3-FL的重点、难点、适应证、并发症.方法:对69例食管癌根治性手术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淋巴结转移度为4.7%,平均每例淋巴结切除数为40个,胸上、中、下三段下颈野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1.4%、12.8%、12.5%,胸野分别为64.3%、38.5%、50.0%,上腹野分别为7.0%、35.9%、62.5%,双侧喉返神经淋巴链(RLN)占阳性转移率的27.7%,胃左动脉旁淋巴结占阳性转移率的26.9%,锁骨上淋巴结占阳性转移率的12.3%,这三个部位淋巴结占阳性转移率的67.0%,为3-FL的重点,而RLN为3-FL的难点,三段食管癌下颈野淋巴结转移率有显著差异(P<0.005).胸上、中段作为3-FL的首选适应证,3-FL的并发症与2-FL相比并无明显增多.结论:胸上、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清扫是3-FL的首选指征.  相似文献   

2.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强度和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Lu ZM  Zhang H  Wang MH  Cui DH  Yang YQ  Huang HZ 《癌症》2006,25(5):604-608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强度包括淋巴结转移数量和淋巴结转移度。淋巴结转移度即术后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数和切除淋巴结数的比值。这两个指标是评估食管癌分期和预后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强度以及影响淋巴结转移强度的因素,进而探讨淋巴结清扫术式。方法: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切除的120例食管鳞癌患者,术中按美国胸科协会(AST)Casson修订淋巴结分组清扫淋巴结。结果:120例胸段食管鳞癌清扫淋巴结2631个,平均每例22个。胸上段食管鳞癌向颈部转移的淋巴结转移度(20.9%)大于胸中段(12.9%)和胸下段食管癌(6.8%)(P<0.05)。胸下段淋巴结向腹部胃周转移淋巴结转移度(37.5%)大于胸中段(17.5%)和胸上段食管癌(7.1%)(P<0.05)。隆突淋巴结转移以中段多见。食管癌浸润深度、食管癌分化、食管环壁生长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强度显著相关(P<0.05),食管癌病变长度与转移强度不相关(P>0.05)。经右胸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后生存时间优于经左胸二野淋巴结清扫术(P<0.05)。结论:食管癌术中应注意淋巴结转移强度高的区域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浸润深度、食管癌分化、食管环壁生长程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强度的重要因素。在胸段食管癌淋巴清扫手术中,经右胸三野淋巴结清扫明显优于经左胸二野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3.
评价食管胃吻合器胸顶吻合术在全胸段食管切除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病例随机分为经左胸行食管胃吻合器顶吻合组和经右胸行“三切口”手术组,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听合器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手术适应证广等优点,其食管切除以及胸腹部淋巴结的清扫范围与“三切口”术式大致相同,但颈部淋巴结的清扫不如后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指导淋巴结清扫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漳州市医院2010年4月至2012年7月手术治疗的328例胸段食管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全组328例共清扫淋巴结9 937枚,平均30.3枚/例。共437枚、153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46.65%;其中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18.30%,10.46%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为唯一转移部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长度、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明显相关。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方向主要向上纵隔及下颈部;胸中段食管癌颈、胸、腹均可发生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腹腔、中下纵隔转移。结论食管上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应行三野淋巴结清扫;下段食管癌清扫重点在腹腔、中下纵隔;中段鳞癌应提倡进行个体化清扫和适度清扫;分化程度差,浸润程度深的病例应适当扩大清扫范围。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高,均应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胸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后的区域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分析转移规律,指导术后放疗靶区设计。方法:回顾我院确诊的行颈、胸、腹三野根治术的76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按肿瘤部位分为胸上段,胸中段和胸下段,分析各段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区域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在下颈、锁骨上和上纵隔,腹部淋巴结转移少见;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出现在下颈、锁骨上和上、中纵隔;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出现在中、下纵隔和上腹部。结论:胸段各部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倾向性不同,术后放疗靶区设计宜分别考虑区域淋巴结引流区,合理设计,避免不必要的大野照射。  相似文献   

6.
经右胸后纵隔切除胸段食管癌食管床内全胃代食管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维鹏  程永泉 《癌症》1990,9(1):37-38
作者采用经右胸后纵隔切除胸段食管癌,食管床内全胃代食管术5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术后因并发症死亡1例(2%)。本文重点介绍了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及对本术式的体会等。作者认为,本术式不仅能彻底切除食管病变,而对清除食管旁,隆突下、上纵隔的淋巴结较方便、彻底、符合食管癌治疗“规范化”的要求。胸腔显露时间短,术后胸部并发症发生率低,颈部食管胃吻合的安全度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食管胃吻合器胸顶吻合术在全胸段食管切除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病例随机分为经在胸行食管胃吻合器胸项吻合组和经右胸行“三切口”手术组,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吻合器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手术适应证广等优点,其食管切除以及胸腹部淋巴结的清扫范围与“王切口”才式大致相同,但预部淋巴结的清扫不如后者。结论:在不适宜开展“三切口”手术的情况下,食管胃吻合器胸顶吻合术是全胸段食管切除治疗食管癌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右胸径路与颈部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行胸上段食管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右三切口与颈部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337例胸上段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与优点.此法避开主动脉弓、弓上大血管与气管对胸上段食管的遮挡,直视下锐性切除胸上段食管癌,保存食管起端1~2cm行颈部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可实现食管次全切除.结果本组手术死亡3例(0.9%),吻合口瘘2例(0.5%),吻合口狭窄12例(3.5%).上切端癌细胞阴性319例(94.7%),阳性18例(5.3%).生存率1年94.3%,3年58.1%,5年28.6%.结论右胸径路与颈部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可有效地实现胸上段食管切除的彻底性,使胸上段食管癌同中、下段食管癌一样可首选的根治术,且具有同样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胸段食管癌以清扫全胸段食管淋巴结、隆突下、左右支气管旁淋巴结和胃贲门旁和胃左淋巴结的二野清扫为标准式而普遍应用.在不同医院或外科医师之间存在技术水平上的差别,清扫纵隔淋巴结的彻底程度上也存在差异.如何界定清扫的彻底程度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因其影响对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尤其是淋巴结数少的情况下导致临床分期降期,放弃了恰恰需要进行术后放射的病例,对于预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回顾分析101例食管癌手术病例,就纵隔淋巴结及胃周淋巴结清扫彻底程度的差异对生存率影响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主要转移方式,根治食管癌的方法仍主要依靠彻底手术切除加淋巴结清扫.1994年第五届国际食管疾病会议根据食管癌切除清扫范围将术式统一分为4类:标准淋巴清扫;扩大淋巴清扫、全淋巴清扫、三野淋巴清扫(three fieldlymph node dissection,3FLND).  相似文献   

11.
胸段食管癌100例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性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性。方法:2000年3月--2001年6月,采用右后胸、颈、腹三切口施行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100例。结果:医院内无手术死亡。全组病人淋巴结转移率54%,颈、纵隔、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1%、34%、26%,颈淋巴吉转移率与原发肿瘤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在颈淋巴结转移中,双侧颈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明显于锁骨上区淋巴结。结论:①胸段食管癌易发生纵隔、颈部、腹腔淋巴结转移;②胸段食管癌浸润早期即可发生颈淋巴结转移;③颈淋巴结清扫对胸段食管癌术后准确分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胸段食管癌和食管胃交界部癌不同淋巴结转移状况及清扫范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访资料完整的906例胸段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分析淋巴结转移及清扫范围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食管癌组:阳性淋巴结个数在0、1—3、〉3个三个级别的预后差异显著(P〈0.01);淋巴结转移度在0、〉0-20%、〉20%三个级别的3年、5年生存率差异显著(P=0.000);淋巴结胸腹部联合清扫、单纯胸部清扫、单纯腹部清扫的生存曲线无显著差异(P〉0.05);隆突下淋巴结阴性的N1M0期、T2N1M0期、T3N1M0期胸段食管癌预后明显优于阳性组(P〈0.01)。食管胃交界部癌组:N0期病例预后优于N1、N2、N3期病例(P〈0.05);淋巴结转移度在0、〉0—50%、〉50%三个级别的生存曲线预后差异显著(P〈0.05);胸腹部联合淋巴结清扫、单纯胸部清扫、单纯腹部清扫的生存曲线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数量、转移度、转移范围均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重要因素。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影响食管癌的预后,应重视该区的清扫。淋巴结转移度是食管胃交界部癌预后的重要指标。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淋巴结清扫不同范围的各组生存曲线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217例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其对预后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4  
An FS  Huang JQ  Chen SH 《癌症》2003,22(9):974-977
背景与目的:目前,食管癌术中对淋巴结清扫范围尚有争议。本研究通过了解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对217例经“三野”淋巴结清除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9个可能对食管癌切除术后预后产生影响的特征性临床病理因素,通过计算机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全组淋巴结清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6%、59.8%、和48.8%。淋巴结转移率62.6%,转移度11.38%,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率为5.5%。胸上、中、下段食管癌颈部、胸部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达到31.7%、21.9%、9.75%,21.2%、30.5%、12.7%和12.1%、15.6%、34.5%。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管浸润;肿瘤长度则影响不大。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区域数和肿瘤部位对预后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随着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区域数的增加,患者生存率逐渐下降(P=0.0284)。结论:淋巴结转移尤其是淋巴结转移区域数是胸段食管癌预后的主要因素。胸段食管癌表现出上下“双向性”转移和跳跃性转移的特点,应常规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以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主要转移方式,根治食管癌的方法仍主要依靠彻底手术切除加淋巴结清扫。1994年第五届国际食管疾病会议根据食管癌切除清扫范围将术式统一分为4类:标准淋巴清扫;扩大淋巴清扫、全淋巴清扫、三野淋巴清扫(three fieldlymph node d issection,3FLND)。标准清扫即下纵隔、上腹部淋巴清扫,扩大清扫在前者基础上增加右上纵隔淋巴清扫;全清扫在扩大清扫基础上增加左上纵隔淋巴清扫;3FLND在全清扫基础上增加双侧颈部淋巴清扫[1]。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食管癌病人实施3FLND,相关文献报道显示,3FLND提高了食管癌的手术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腔镜下二野与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在食管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30例食管癌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230例患者分为二野组(n=120)和三野组(n=110).二野组接受全腔镜二野淋巴结清扫术,三野组接受全腔镜三野组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切除及转移情况、并发症发生率、1年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 二野组平均每个患者淋巴结清扫数[(16.02±4.72)枚]显著低于三野组[(23.22 ±5.41)枚],二野组淋巴结转移率(59.2%)显著高于三野组(41.8%)(P<0.05).两组淋巴结转移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野组喉返神经损伤、呼吸系统并发症、吻合口瘘及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二野组(P<0.05).二野组患者1年生存率(83.3%)显著低于三野组(95.5%),二野组1年颈部淋巴结复发率和纵膈淋巴结复发率均明显高于三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腔镜下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有利于提高食管癌的根治性,且有效降低术后转移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食管壁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淋巴道转移是食管癌主要转移方式,而淋巴结转移状况又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食管肿瘤局部病变早期就可出现转移,肿瘤多先转移至邻近食管旁淋巴结,再转移到区域和远处淋巴结。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既有一定规律性,也存在播散的广泛性、跳跃性等。因此研究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可规范食管癌纵隔淋巴引流区清扫,为术后选择综合治疗方案和放疗范围等提供理论依据,并较为准确地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左胸切口手术(Sweet术式)与右胸腹联合切口手术(Ivor-Lewis术式)治疗食管中下段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中下段食管癌并进行手术的患者86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Sweet组(43例)和Ivor-Lewis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食管上切缘阳性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Sweet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Ivor-Lewis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少于Ivor-Lew-is组(P﹤0.0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weet组食管切缘阳性以中下段切缘为主,而Ivor-Lewis组以中段切缘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脓胸、乳糜胸、肺部感染、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Sweet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3.26%)高于Ivor-Lewis组(18.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1,P﹥0.05).结论 左胸切口手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右胸腹联合切口手术病灶视野暴露性较好,淋巴结清扫较彻底,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胸段食管癌胸腹二区淋巴结清扫及转移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Xue HC  Wu CR  Zhang ZB  Zhu ZH  Ma ZK  Gao J 《癌症》2007,26(9):1020-1024
背景与目的:区域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主要转移方式,是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对如何规范食管癌淋巴结清扫范围存在不同的看法.本研究探讨食管癌胸腹二区及部分颈深组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其清扫方法.方法:从1990年初至2005年底对141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以Ivor-Lewis术式为基础进行胸腹二区淋巴结清扫,其中517例加行经右胸顶对颈深组的右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进行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1 412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88%(323/1412),死亡率为0.14%(2/1412),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38.74%(547/1412).共清扫淋巴结13 916个,其中2 662个淋巴结发生转移,淋巴结转移度为19.13%.右颈气管旁三角区、上纵隔、下纵隔及上腹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2.30%、18.43%、5.31%、17.28%;转移度分别为23.83%、18.92%、21.07%、17.20%,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中、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0.59%、36.97%、44.35%;转移度分别为19.60%、18.35%、21.82%,肿瘤发生的部位与淋巴结转移率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93).早期食管癌及进展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75%、46.56%,转移度分别为4.01%、21.82%,两者转移率和转移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胸段食管癌有广泛转移的倾向,右气管旁三角区及上纵隔区域是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区域.Ivor-lewis术式更方便胸段食管癌切除和胸腹二区淋巴结的清扫,并且以此为基础经右胸顶对右颈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清扫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近期存活质量的改变及其与手术切除、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关系。方法:行食管癌根治手术存活一年以上的155例患者分为A组:89例行食管癌切除胸内食管胃吻合及两野淋巴结清扫术;B组:66例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及三野淋巴结清扫术。采用EORTC QLQ-C30及EORTC QLQ-OES24测评所有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与术前相比,出院时所有患者的生存质量均有所下降,在3月~12月之内逐渐恢复。两组间比较,整体健康状态、躯体功能及角色功能A组优于B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近期内生存质量明显下降,术后一年逐渐恢复;食管大部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加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较食管部分切除、胸内吻合及二野淋巴结清扫对患者躯体及角色功能等生存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与传统术式在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淋巴结清扫数量、淋巴结转移率和远期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评价三野淋巴结清扫的优劣。方法同期入组的9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46例行食管癌淋巴结三野清扫(三野清扫组),另外50例接受传统术式(传统手术组)。结果三野清扫组扫除淋巴结39.28枚/例,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13.30枚/例(P〈0.01);三野清扫组患者淋巴结阳性率73.91%(34/46),也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的38.00%(19/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喉返神经损伤和呼吸并发症三野清扫组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三野清扫组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增多;三野清扫组3年生存率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三野清扫术有效地扩大了淋巴结的清扫范围,使食管癌的分期更加准确,同时在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也有大量的证据。但缺点是手术创伤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