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微创治疗在胰胆疾病中的应用,具体为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胰胆疾病如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胆道狭窄、恶性胆道阻塞等。方法:病例筛查,确定一镜应用、二镜联合、三镜联合应用的指征,术中应注意事项,术后观察并发症等。一镜即十二指肠镜26例,二镜方案Ⅰ:腹腔镜+十二指肠镜(ERCP)7例;二镜方案Ⅱ:腹腔镜+胆道镜17例,三镜方案10例: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三者联合应用。结果:一镜26例,成功插管24例,成功率92.6%,1例二次取石,并发症:2例乳头切开处少量渗血,2例并发高淀粉酶血症。二镜、三镜方案均操作成功,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内镜联合微创治疗取长补短,成功率高,降低了并发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经济实用,体现了微创治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胆引流问题进行探讨。方法以益阳市第一中医院38例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胰胆液内引流组和胰胆液外引流组进行研究。结果胰胆液内引流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胰胆液外引流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上,内引流术和外引流术没有明显的区别,而随着生长抑素的临床应用,可以减少胰腺的内分泌和外分泌,从而有效预防胰腺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胰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治疗肝胰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987年7月至1999年10月间实施的712次EST。结果:EST治疗缩窄性乳头炎278例,成功率97.0%;继发性胆总管结石559例,结石排出率97.1%;因缩窄性乳头炎所致的慢性阻塞性胰腺炎45例,症状缓解率86.7%;Oddi扩约肌功能障碍12例,成功率91.7%。EST后重症胰腺炎、胆管炎、切口出血等并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下微创治疗术对胆胰疾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5例胆胰疾病患者行十二指肠镜下微创治疗术,分析术前、术中、术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指脉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评价十二指肠镜下微创治疗术对心肺功能的影响。结果45例患者中,88.89%(40/45)1次镜下治疗成功,11.11%(5/45)2次镜下治疗成功。微创治疗过程中HR明显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P〈0.05),HR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O2、SBP、DBP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镜下微创治疗术治疗胆胰疾病是安全、有效的,对病人心肺功能无明显影响,可成为治疗胆胰疾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断手段,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胆管内引流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是治疗性ERCP的主要手段。2000年7月至2004年11月,我科通过内镜治疗各种胆胰疾病168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老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胰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胰疾病的关系。方法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确诊的60岁以上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102例,对所有病例行B超及/或CT扫描并做实验室检查以确定其所患胆胰疾病,分析憩室与胆胰疾病的关系。结果 全组并发胆系结石75例,占73.53%。各种胰腺炎共2l例占20.6%。34例胆囊切除患者中29例继发胆总管结石,占85.29%。结论 老年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胰疾病有关,特别与胆系结石及胆囊切除术后继发胆总管结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本院自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 6 8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 6 8例 ,男 32例 ,女 36例。年龄 17~79岁 ,平均 49岁。均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及B超、CT检查 ,考虑胰胆系疾病者。 6 4例均得到手术和 /或病理证实。 4例造影失败。2 ) 材料和方法 :内镜采用QlympuslTJF30型十二指肠镜 ,导管采用OlympuslPR 4Q标准型造影导管。检查前 15min肌注 6 5 4 2 10mg、安定 10mg ;造影剂为 30 %泛影葡胺或优维显。采用推进法 (Push法 )和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在胆胰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及操作注意事项.方法:对59例以腹痛、发热、恶心、呕吐、黄染就诊,经超声/CT初步诊断为胆胰疾病的病例行十二指肠镜(ERCP)检查并治疗,包括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内镜下逆行胆管引流(ERBD)和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结果:EST治疗51例,成功取石48例,3例因结石巨大放置引流管后转外科手术治疗,ERBD 3例,ENBD 18例.结论:十二指肠镜对胰胆管疾病诊治高效、安全、微创、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的病例中,如何有效地预防胆漏、胰漏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总结了我院1992年1月~2001年12月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15倒病例中,将长为5cm、直径为0.3cm的硅胶管两端分别置入胰管内和空肠腔内,行胰空肠套入式吻合,经胆总管放置T管引流胆汁和胰液。结果:全组15例病例中,未发生胰漏和胆漏。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胆胰引流改良,有效地降低了肠袢内的压力,减少了自身消化所致的吻合口漏,有效地降低了胆胰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AB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方法:58例ABP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28)行腹腔镜及十二指肠镜手术和对照组(n=30)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2组手术情况、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无死亡病例。观察组3例因十二指肠镜术中插管困难,3例乳头部结石嵌顿,2例有残余结石,行第2次择期十二指肠镜手术,8例合并胆总管结石。对照组1例术后3 d病情恶化,行手术清创引流,6例有残余结石。观察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3.57%和16.67%(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33%(P<0.01)。结论: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手术治疗ABP疗效较为理想,病死率低,术后并发症少,可促进病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120例川崎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院儿科2000年8月至2008年10月诊治的120例KD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120例KD中典型99例,不典型21例,男83例,女37例.平均发病年龄2岁7个月.合并冠脉损害者32例,其中冠脉扩张23例,冠脉瘤9例.对合并冠脉损害者随访6个月至3年,完全恢复正常者29例.结论 不典型KD冠脉损害率高,KD发病10d内用丙种球蛋白效果好,2g/kg单次注射明显优于0.4g·kg-1·d-1连用5d的疗法,WBC升高,ALB降低,男性及发热时间长,是KD合并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方法 ]回顾性总结用介入性经皮肝穿胆道外引流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 16例的临床资料 ,观察术前术后血清胆红素变化 ,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结果 ]16例经皮肝胆管引流术均 1次性成功 ,术后 1~ 2周 ,总胆红素平均下降 112 87μmol/L ,直接胆红素平均下降 6 6 4 2 μmol/L ,并发症有引流管出血、脱落、阻塞、胆汁外漏、发烧和感染性休克等 .[结论 ]经皮肝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期疗效满意 ,对不宜行外科手术的阻塞性黄疸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预防和控制并发症 .  相似文献   

14.
胰腺癌诊治中应重视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本文就当前胰腺癌诊治中应重视的问题,包括胰头癌与肿块型胰腺炎的鉴别诊断,胰腺癌的可切除性评估,术前减黄的适应证与方法选择及手术方式的选择等进行了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胰腺癌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5.
金属内支架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附4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金属内支架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作用。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1例中26例经PTCD置放金属内支架,15例外科直视手术下置放。置放的支架有进口和国产两种。结果技术成功率100%,1例介入法放置术后2h出现胆道出血,经处理后出血停止。3例置放术后出现胆道感染,1.5月死亡。其余病例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全身状况改善,血清总胆红素术前平均225.2μmol/L,术后3~10周内(平均6.5周)降至正常。随访时间最短为1.5月,最长为25个月.生存期为1.5~25月,中位生存期6.5月。术后存活半年以上者12例。其中3例于术后6、7、14个月再次出现梗阻性黄疸。结论胆道置放金属内支架具有手术简单、疗效显著的优点,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钟岳  冯伟  杨福泉  张震波 《安徽医学》2015,36(12):1496-149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以及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合理术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04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按照术式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56例)。对照组实施联合腹腔镜及十二指肠镜治疗,观察组实施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禁食时间、治疗成本、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手术成功率、结石残留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成本分别为(182.27±26.68)min、(9.98±3.14)d、(8124.39±663.54)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4.55%,结石残留率为3.64%,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血清淀粉酶异常率为5.45%、胆管炎发生率为5.45%、胆管积气发生率为3.6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相比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成本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236例老年胆道外科手术的临床资料,并着重把1976~1982年间收治的67例和1983~1990年间收治的169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指出,1983年以后收治的患者,慢诊入院择期手术病例增多,伴发病增多,病情相对较重,但胆囊造瘘术减少,一次解决问题的较复杂手术增多,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病死率降低,平均住院天数减少。这表明近年胆道疾病诊疗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uodenoscope in the treatment for the elderly cases.Method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by duodenoscope for 63 elderly patients (all aged over 80 years old) with high risk choledocholith from Jan 2006 to Dec 2010.Results All of the 63 cases obtained a success in the endoscopic operation.The operative time was within 15~60 min.Endoscopic stone extraction was performed on 21 cases,bile duct plastic stent in 35,of them 2 cases had the second operation because their stones were too big.In 2 cases of 9 who suffered from 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 (AOSC),plastic stents were placed.In the rest 7 cases,nasobiliary drainages (NBD) were inserted,on 4 of the 7 cases,stone extraction were performed 5-7 days later,in 3 of the 7 cases,stents were inserted for the second time,of the 3 cases,2 were found blood oozing on the surface of wound after EST (endoscopic sphicterectomy),the bleeding was stopped by local spray of noradrenaline,no hematorrhea or perforation occurred.Postoperative choledochitis was found in 1 case,to whom anti inflammatory therapy was applied.Pancreatitis was found in 3 cases,blood amylase increasing in 12,who were cured with fast,pancreatic secretion inhibition and anti inflammatory drugs.One patient died of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 (ALHF),no death from the bile duct diseases or concerned were found.Conclusion Although many basal diseases of the elderly increase the risks in the endoscopic treatment,it proves to be practical for it has less complications,high security and definite curative resul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肠克罗恩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收治的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等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0例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男女比例2.53∶1,年轻患者多见,慢性起病;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为主,结肠镜及小肠钡灌肠是主要的检查手段;内科治疗后症状多能改善,外科治疗多针对穿孔、出血、梗阻等并发症.结论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误诊,应结合症状、影像资料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报道1例高龄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气管插管患者的高压氧治疗(HBOT)经验,为拓展HBOT在COVID-19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和结果 患者男,87岁,2020年2月3日出现昏迷症状,行胸部CT检查示双肺多发小片状模糊影,2月5日肺泡灌洗液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确诊COVID-19。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稳定,于2月22日拔除气管插管,但因患者无咳嗽、排痰能力于2月24日再次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判断病情为危重型。2月29日患者首次接受HBOT,医护人员经专用通道进入高压氧舱全程陪同。HBOT治疗4次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趋向稳定,CO2潴留现象缓解,肝肾功能有所改善,凝血功能恢复,3月6日查SARS-CoV-2 IgM阴性、SARS-CoV-2 IgG阳性,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结论 HBOT有利于缓解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CO2潴留现象,对降低机体缺氧损伤、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有积极作用。整体HBOT感染控制程序可行,通过合理设计能够保障医务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