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的肝动脉造影CT(CTHA)和经动脉门脉造影CT(CTAP)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肝癌41例CTHA/CTAP图像与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和DSA分析对照,其中包括16例肝癌TACE术后患者。结果:三期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72.4%;CTHA/CTAP联合病灶检出率98.7%,发现栓塞周边复发新发病灶25个,DSA发现8个。结论:CTHA/CTAP联合应用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对疗效评价及早期发现病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结果 CT平扫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4.57%、69.49%,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61%、94.91%,明显高于CT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614、13.034,P<0.001);CT平扫中,41例(69.49%)患者瘤体边界不清,瘤体位于肝右叶者35例(59.32%),位于肝左叶者24例(40.67%);门静脉癌栓多为低密度或高低密度混合影,门静脉主干或分支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扩张,门静脉主干平均直径(2.12±0.99)cm,右门静脉扩张呈现为竹节状。三期增强扫描中,31例(52.54%)患者动脉期低密度门静脉癌栓内及其周围可见网状供血动脉,出现"门静脉铸形",呈不均匀强化;多数原发性肝癌患者受累肝实质均可见斑片状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患者门静脉腔内呈现不同范围充盈缺损。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检出、诊断准确率高,能清晰显示病灶图像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小肝癌 (SHCC)螺旋 CT薄层三期增强扫描 (Triple- phase helical CT THCT)及肝动脉 CT造影 (CTHA)表现特征 ,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分析 16例经肝穿细胞学检查或临床证实 SHCC患者 CT图像 ,采用高质量扫描模式 ,扫描参数为 :层厚 5 m m,螺距 5 mm,增强三期扫描分别为注射对比剂 2 0 s~ 2 5 s动脉期 ,4 5 s~6 0 s门脉期扫描 ,2 min~ 3min延迟期扫描 ,130 k V,2 70 m A~ 30 0 m A,高压注射器单相注射 ,非离子型对比剂注射速率 2 .5 ml/ s~ 3ml/ s,剂量为 1.2 ml/ kg~ 1.5 m l/ kg,CTHA采用 Seldinger法插管 ,将导管插入肝固有动脉 ,然后将患者搬入 CT室进行造影 CT,造影剂为 2 0 %非离子对比剂 10 ml~ 15 ml,以双盲法分析其各期及 CTHA表现。结果 :16例 SHCC中检查出 19个病灶 ,其中 12例在三期扫描上为典型表现 ,即动脉期为高密度 ,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为低密度或等低密度 ,4例为非典型表现 ,CTHA 14例呈高密度 ,2例为低密度 ;后经碘油 CT证实。结论 :大多数 SHCC在三期扫描呈典型表现 ,动脉期是 SHCC定性诊断的关键 ,THCT应用可显著增强 SHCC检出率 ,CTHA可进一步提供血动力学特征 ,两者相结合可大大提高 SHCC诊断率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4.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小肝癌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小肝癌在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三期扫描中的CT特征,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小肝癌患者行平扫及三时相螺旋CT扫描,记录病变增强形态、特征,统计各期病灶检出数。结果:F劝脉期、站脉期、平衡期病灶检出数分别为92.85%、71.435、75.00%,动脉期与门脉期或平衡期之间有显著差异,而门脉期与平衡期之间无差异,平衡期病灶包膜和边缘显示更加清晰。结论:三时相螺旋上肝癌的增强特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CT增强扫描与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原发性肝癌TACE(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肿瘤残留及新发病灶的检出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行TACE治疗,术后半年内均行DSA和CT复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肿瘤残留病灶和新发病灶的检出情况。结果 CT扫描显示密整型29例,缺损型12例,稀少型9例。CT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动脉期无明显强化,共检出12枚新发病灶。经DAS检查发现,密整型患者中2例完全填充,呈类圆形高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明确,肿瘤均无染色,27例可见边缘有缺损的类圆形病灶,密度不均,肿瘤染色明显,可见供血血管。缺损型患者透视下可见浅淡的、蜂窝状高密度影,血管迂曲,肿瘤在门静脉期呈浅淡染色。稀少型透视下有较为淡薄的染色。DSA检查发现36例患者的栓塞灶周围有血管增多、增粗表现,检出34枚新发病灶。CT扫描的肿瘤复发转移检出率为28.0%,DSA为72.0%,CT扫描的小病灶检出率为24.0%,DSA检查为68.0%。DSA的肿瘤复发转移检出率和小病灶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扫查,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能较好地反映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肿瘤内的碘化油沉积情况,DSA检查对小病灶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描述小肝癌在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三期扫描中的CT特征,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小肝癌患者行平扫及三时相螺旋CT扫描,记录病变增强形态、特征,统计各期病灶检出数。结果: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病灶检出数分别为92.85%、71.43%、75.00%,动脉期与门脉期或平衡期之间有显著差异,而门脉期与平衡期之间无差异,平衡期病灶包膜和边缘显示更加清晰。结论:三时相螺旋CT能显示小肝癌的增强特点,提高病灶检出率,且动脉期价值最大,而门脉期与平衡期之间无差异,双期螺旋CT(动脉期加门脉期)可在小肝癌检查中作为常规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7.
王信祥 《中外医疗》2011,30(13):178-179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螺旋CT进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及病理结果证实为原发性肝癌的69例患者的螺旋CT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扫描共发现106个病灶。肝脏平扫发现52个,低密度者26个;密度均匀者8个;12个病灶密度不均匀且病灶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坏死病灶或脂肪变性;6个病灶呈脂肪肝性高密度影。肝动脉期扫描发现病灶共106个,病灶均匀高密度强化者30个;强化不均匀且中心低密度部位强化不显著病灶72个;另有4个病灶为无显著强化低密度影。门静脉期扫描发现病灶85个,其中低密度影病灶68个;等密度影病灶12个;高密度影病灶5个。结论螺旋CT可以充分反映出肝癌病灶的血液供应特点,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汉菊  韩向君 《中国热带医学》2007,7(2):268-269,304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iltislice CT Angiography MSCTA)是一种非侵入性技术,它通过肘静脉注入对比剂后在受检者的靶血管内达到峰值时完成容积数据采集,经独立工作站进行血管重建得到类似血管造影的一种方法。此方法现已经广泛应用到全身各部位疾病的协诊中,并取得了肯定价值。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又是世界上肝癌的高发地区之一,全球每年新发的肝癌病例中约45%在我国大陆,随着肝癌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MSCTA这一新兴技术也被应用到肝癌的诊疗中,本文对此方面的技术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王平  范洪侠 《中原医刊》2007,34(11):92-92
目的评价螺旋CT三期扫描在肝癌和肝脏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动脉期、门静脉期扫描的意义,以提高CT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肝癌患者及8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上腹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观察肿瘤三期强化的方式和特征。结果22例肝癌中,有18例在肝动脉期出现周边轻度强化,均匀或不均匀;有4例小肝癌出现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不明显。延迟扫描病灶呈低密度改变。密度-时间曲线呈速升速降型。8例肝血管瘤动脉期周边强化,呈结节状或斑块状,门静脉期病灶明显强化,延迟期呈向心性强化等密度改变,密度-时间曲线呈速升缓降型特点。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在肝癌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应作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常规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在评估原发性肝癌(PL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进行TACE手术治疗的PLC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手术前后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诊断"金标准",探讨CT增强技术在评估原发性肝细胞...  相似文献   

11.
12.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 oem bolization,TACE)是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肝癌术后复发以及肝转移癌的重要方法。理想的TACE治疗应该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的进展、减少复发,同时尽可能减少由于治疗而带来的并发症。C-armCT是目前新型DSA机所具有的一项新功能,它可以使TACE手术医生能够获取更加全面、直观的影像信息,从而使TACE治疗更加合理、有效。现就该功能在肝癌诊断、TACE治疗以及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的小肝癌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螺旋CT三期扫描中小肝癌的表现,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13例小肝癌分别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s、门脉期70s、延迟期5min,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速率为2.5ml/s~3ml/s,剂量为1.5ml/kg。结果:小肝癌在三期扫描表现不同而且检出率也不同。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能反映出小肝癌血供特点和表现,使其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15.
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排螺旋CT对382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进行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382例受检者中确诊原发性肝癌219例,排除163例.其中彩色多普勒确诊157例,排除104例,灵敏度为0.717,特异度为0.638;螺旋CT确诊212例,排除131例,灵敏度为0.968,特异度为0.804.螺旋CT AUC为0.942,彩色多普勒AUC值为0.831,螺旋CT诊断价值优于彩色多普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可满足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导管药盒系统(PCS)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患者行动脉序贯化疗.自1998年7月以来,利用PCS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CT动脉造影(CTA),并同静脉增强CT、MRI及血管造影对比,探讨经PCS行CTA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晓阳 《医学文选》2001,20(1):76-78
普通 CT在肝脏疾病检查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普通 C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螺旋 CT,以其快速的扫描和容积信息采集技术 ,为 CT检查带来了新的技术革新 ,也扩大了肝脏的CT检查范围 ,大大地增加了肝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信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肝脏快速的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的螺旋 CT多期扫描对肝癌进行多方面研究 ,推动了肝癌 CT研究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掌握和开展这门技术 ,本文就螺旋CT扫描技术及在肝癌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螺旋 CT基本原理  螺旋 CT装置 (Spiral CT或 Helical CT)是 1989年首次研制出来的。与传统 CT相比 …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小肝癌在螺旋CT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比较各期的病灶检出率,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18例小肝癌分别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s、门脉期70s、延迟期5m in,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速率为3 m l/s,剂量为1.5 m l/kg。结果:共发现20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80%,60%和65%。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门脉期和延迟期。三期联合后检出率明显增加达95%。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能反映出小肝癌血供特点和表现,使其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巨块型肝癌分别行螺旋CT平扫、双期及三期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30s、门静脉期70s、延迟期180s,以2.5-3ml/s速度团注对比剂100ml,观察其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特征。结果①动脉期,多数肿瘤实质见异常血管及瘤区强化,门静脉期瘤体密度迅速减低,至延迟期变为等密度。②巨大肿块易发生中心坏死区,瘤体边缘多较清楚,形态较规则,肿瘤边缘环形强化。③肝内转移性子灶在肝动脉期多明显强化,门静脉期降为等密度,延迟期为低密度。④门静脉受累表现为肝内分支的边缘侵蚀、破坏、中断,或为不规则充盈缺损。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能够获得肿瘤在各期的增强征象,明确肿瘤的血供特征和门静脉受累情况,检出肝内转移灶,为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检查方法-经牌门静脉造影CT(CTSP)在诊断原发性肝癌(PHC)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为31例PHC患者行CSP检查,描述PHC在CTSP图像上的表现,并与病理及其他影像对照,评价CTSP诊断PHC的价值。结果31例PHC患者经CTSP检查,均清楚地显示了肝内肿瘤CTSP显示肝内1cm以上的占位病变,与手术检查结果一致,诊断优于普通增强CT,但对位于肝表面及肛门区1cm以下的小结节诊断有困难。对31例患者,除少数有局部轻微胀痛,其他无不适,无脾脏破裂及腹腔出血情况。结论CTSP是显示PHC的敏感方法;对肝内占位病变有鉴别作用;而且,CTSP应用也是安全的,在临床上可以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