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中 ,建立一条通畅的静脉通道对确保患者的抢救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我科从1 998年开始对危重病人实施静脉留置针输液 ,共计936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静脉留置针及静脉的选择1 1 留置针的选择 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 ,我们倾向于选用直径细、针长较短的留置针。因相对较小 (号大 )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 ,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的损伤 ,从而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1] 。小儿输液或输血时 ,多用2 2G ,成人多用 2 0G和 1 8G ,在抢救病人需要快速大量输液、输血时多用 1 … 相似文献
2.
3.
静脉输液是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对于早产儿和病情危重的患儿,选择一种良好的输液途径,维持稳定的输液速度非常重要,以往新生儿静脉穿刺常选用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随着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发现这些部位静脉穿刺后留置时间不长,容易发生液体外渗、静脉炎等。2003年我科开展了腋下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并从腋静脉定位、穿刺方法、送管方式、置管期间护理等方面不断探索、比较和总结,逐渐提高了腋静脉穿刺技术,在工作中也体会到腋静脉输液带来的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4.
5.
2002年7月-2003年7月,我病区共收治新生儿267例。用留置针的210例,年龄最小的出生后10分钟。体重最轻的1000g。在头皮静脉中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静脉留置针,可来福接头(不用肝素帽)静点完后不用肝素封管,一次成功率97%,留置部位:额静脉82例,颞静脉50例,耳后静脉12例,足背静脉15例,手背静脉17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例转运的危重患者都用留置针取代传统的头皮钢针给患者进行输液。结果 20例危重患者都没出现针头脱出、移位等情况,患者顺利转入目的医院。结论在危重患者转运中,使用静脉留置针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护士工作量,保证抢救药物及时用于患者,不耽误抢救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2004年6月至12月开始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应用于新生儿98例,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98例中新生儿重症窒息27例;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3例;早产儿39例;糖尿病母亲之患儿1例;吸入性肺炎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例;红细胞增多症3例;其它20例. 相似文献
8.
谢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167-168
目的观察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与新生儿四肢、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差别。方法对2003年10月至2005年1月300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腋静脉留置套管针组102例与四肢静脉留置套管针组100例,头皮静脉留置针组98例,分别观察统计3组病例的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前瞻性临床观察分析对比证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腋静脉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操作方便及经济实惠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张倩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1):171-172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新生儿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实验组(55例),对照组采取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实验组采取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从留置时间、穿刺一次成功率及皮肤损伤三个方面观察两组患儿之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在留置时间、穿刺一次成功率均展示出明显的优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皮肤损伤发生率方面,两组患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采用腋下静脉留置针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进一步探究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治疗的新生儿146名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3人。两组分别采取腋及头皮静脉留置针。观察两组病患穿刺的成功率、留置的时长以及皮肤损坏情况;此外,在留置期间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的病患穿刺成功的概率为94.5%(69/73),留置的时长为(6.4±0.7)d;而对照组分别为82.2%(60/73)与(2.5±0.6)d。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皮肤损伤的概率为12.3%(9/73);而对照组为13.7%(10/73),结果没有统计学意(P〉0.05)。此外,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为5.5%(4/73),对照组则为15.1%(11/73)。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的护理,选择腋静脉留置针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减轻给病患儿带来的痛苦,并且也可以减轻护理者的负担,是一种值得在儿科推广应用的一种护理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的应用以及护理体会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0例实施静脉输液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儿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操作,实验组患儿实施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进行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3M自粘式弹力绷带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效果。方法 2010年7至2011年1月,安徽省立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足月新生儿240例,按患儿行外周静脉穿刺术的日期分组,单日为观察组,共120例,双日为对照组,共120例,由操作熟练的护士按静脉留置针无菌操作规程进行穿刺,观察组穿刺成功后,立即予4~5cm宽弹力绷带从静脉留置针敷贴外超过针眼处开始沿着肢体平整稍加压缠绕患两圈,松紧适宜,将整个留置针固定,肝素帽露在弹力绷带外。对照组单纯使用3M无菌透明敷贴固定。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论观察组静脉留置时间大于对照组静脉留置时间(P<0.05)。结论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采用3M自粘式弹力绷带固定能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4.
现通过128例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有关环节与留置针在静脉内保留时间其并发症 ,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998年1月~2000年12月 ,穿刺128例 ,男96例 ,女32例 ,年龄为出生后0 5小时~28天新生儿。病种分类 :新生儿窒息52例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28例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5例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2例 ,新生儿颅内出血10例 ,新生儿感染6例 ,新生儿硬肿3例 ,新生儿溶血2例 ,先天性心脏病1例 ,按穿刺途径分颞浅静脉68例 ,额正中静脉30例 ,耳后静脉15例 ,其它静脉15例 ,除正中静脉20例行离… 相似文献
15.
廖金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9(12):80-81
静脉留置针,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作为头皮针换代产品,已在新生儿,特别是危重病人抢救,静脉输液、输血以及早产儿静脉营养等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位置。方法:100例危重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选用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22G×25mm/Y-G的一次性静脉留置针,观察组选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选用四肢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套管渗漏,脱出、静脉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套管渗漏、脱出、静脉炎。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应用在ICU危重患者中,可避免套管脱出、减少渗漏、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18.
应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应用的护理技术。方法从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发生缩管的比例、堵管发生率、留置针的留置天数和局部感染情况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观察发现,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发生缩管的比例较对照组少,堵管发生率低,留置针的留置天数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越长,感染、静脉炎发生率越高。结论合适的留置天数、正确穿刺手法、肝素液适宜浓度、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应用更安全,从而提高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应用的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腋下静脉留置针属于临床治疗中的一项技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得到应用后对实施救治用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有利于对患儿顺利开展救治工作。但影响新生儿腋下静脉留置针的主要问题是发生药液外渗、脱管、静脉炎等。因此,在腋下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护理观察至关重要。2011-2012年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采用腋下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新生儿92例,将护理体会报告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