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考察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ADR)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集的24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44例不良反应中,男性137例,女性107例,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最高,占47.95%。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构成比最高的为参麦注射液32例,占13.1196,其次为丹红注射液(12.7096)、银杏达莫注射液(10.66%)。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3.8%。结论:熟练掌握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积极应对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做到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院因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54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涉及药物品种进行分类整理.结果:54例不良反应涉及9类23种中药注射剂,临床表现以皮肤症状多见,其次为胃肠道反应及神经系统损害.22例联合用药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单独用药高.结论: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因此使用时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联合用药时注意配伍禁忌,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估我院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状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院2008年3月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病历289份,对其用药适应证、用法、用量、疗程、配伍方法、联合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13个品种,平均用药16天;适应证符合率为40.1%,联合用药的占65.7%,2种以上药物混合配伍输注的占63.3%,超出说明书规定用量的占72.7%,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结论:临床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存在不合理现象,提示临床医师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规范用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进行护理干预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6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护理干预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有15种。在发生不良反应/事件中有药物本身因素、患者本身因素及临床用药因素。结论应用中药注射剂要辨证施治,规范用药,合理用药,对发生不良反应者应及早发现及时处置,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方法 参阅相关文献,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现状、特点、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得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结论 可以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对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本组病例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包括用药不当、操作不当、患者个体差异等。引起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多样,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问题以及不良反应问题。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接诊的300例中药注射剂患者,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和不合理用药问题。结果300例中药注射剂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00)10.67%。研究显示,患者不良反应发生5-30 min较多,不良反应出现的部位主要包括:用药部位局部、皮肤、消化、循环、运动和过敏性系统。结论分析中药注射剂治疗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可以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漯河医专二附院、三附院2006-03/2008-12上报的不良反应。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表现为对皮肤附件、胃肠道、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的损害。结论:不良反应和年龄、用药时间、剂量、注射方法相关,结合实际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浦北县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2011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3年来的用药金额增长较快,年增长率为54.05%,其中理血剂的销售金额、DDDs稳居榜首,品规种数理血药稳居榜首,单品种血塞通的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居前列。单品种喜炎平2009年—2010年DDC排序第1位;2011年单品种康艾DDC排序第1位,"医保"药品比例87.10%,"新农合"药品比例占96.77%。结论:浦北县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量迅速增长,必须加强用药管理和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10.
69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杂志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中,中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为主,涉及刺五加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丹参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等49个品种。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完善、充实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体系,加强中药注射剂各环节的监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1.
康健 《山西临床医药》2009,(30):752-753
介绍几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的主要症状,作为应用中药注射剂的一个药物不良反应的警戒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列举几项针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引起足够重视,使之进一步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进行安全性监测、检查、管理,以防范于未然。  相似文献   

12.
9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湖州地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湖州地区2007年度收集到的9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黄连注射液导致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不良反应常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取湖南省脑科医院2014-2016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数据及不良反应报告单219份,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219例不良反应,年龄40岁占69.41%,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用血栓通、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在30 min以内占57.89%,皮肤及其附件是不良反应最常累及的器官占35.66%;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注射剂为复方制剂或联合用药占49.8%。结论从中药注射剂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监测,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4.
陈爱群 《山西临床医药》2009,(14):1679-1680
目的:了解我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便于临床上更好地使用。方法:收集我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进行分析、统计、归纳。结果:我院使用的27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中,有11个列出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症状有12类。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如注意配伍、合并用药、使用剂量、滴注速度、开瓶后放置时间、患者个体差异等问题,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日趋广泛,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由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分析引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特征及相关因素,并从严格执行医嘱、规范配液操作、注重观察药品质量、控制好滴速、加强用药监护与应急抢救准备、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注重护患沟通等方面总结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及减轻相关症状的护理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肖为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704-7705
我院2010-10对2007-2009年期间的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防治对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分析如下。1常见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类型1.1呼吸系统损害中药注射剂致呼吸系统损害可以表现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常见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表现和原因,提出应加强监测管理力度,采取积极而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常见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表现和原因,提出应加强监测管理力度,采取积极而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本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2007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用药金额(DDDc)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来我院的用药金额及用量呈增长的趋势,2007年总出库金额较2004年增长了85.2%,DDDs增长69.3%,DDC增长9.4%。中药注射剂在使用过程中有其不合理性,导致的不良反应相继发生。结论:临床应在确保中药注射剂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的前提下,合理的使用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提高了药效,但是也带来了较多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提取工艺、不溶性微粒过多、稀释剂选择不当、合并用药、附加剂等因素相关.而剂量大、浓度高、疗程长,超范围用药、联合用药是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中较常见的不合理现象,也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值得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为了正确使用中药注射剂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