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盆腔腹膜外巨大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肿瘤切除率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13年共29例盆腔巨大肿瘤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CT、MRI及医学三维重建(3D)技术对肿瘤的可切除性及手术难易程度进行评估,术前5例介入血管栓塞,术中2例行一侧髂内动脉结扎,2例术中临时阻断腹主动脉.术中联合多种手术入路切除肿瘤.结果 29例患者中,11例行肿瘤切除,5例行肿瘤切除+直肠切除+乙状结构造瘘,4例行肿瘤切除+直肠破损修补+乙状结肠临时造瘘,3例行肿瘤切除+膀胱部分切除,4例行肿瘤切除+子宫卵巢切除,2例行肿瘤+尾骶骨切除.25例患者手术后恢复顺利,出现并发症4例,分别为肠梗阻2例,盆腔脓肿1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经保守及介入治疗痊愈.无手术死亡,并发症发病率为13.8%(4/29).结论 盆腔巨大肿瘤术前影像学评估,联合切口及联合脏器切除,分次切除及复发后再切除是其有效检查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直肠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直肠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直肠后肿瘤患者65例均行直肠指检、B超检查、CT或MRI检查作出诊断。65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单纯经骶入路手术35例,单纯经腹入路手术17例,经腹经骶联合入路手术13例。结果 本组肿瘤完全切除有59例,部分切除6例,肿瘤切除率90.8%。术后直肠瘘1例,切口Ⅰ期愈合58例,术后切口感染3例,骶前脓肿3例。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65例中有56例获得随访6月~4年。3例术后复发,再手术后治愈。结论 合理的手术入路、方式是治疗直肠后肿瘤的关键,同时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积极的辅助治疗以及多学科的通力合作也是需要重视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利用动脉优先入路(artery first approach)早期探查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腹腔干以判断肿瘤可切除性,并完成以SMA及腹腔干为轴的右侧神经及淋巴组织的完全切除的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胰腺外科中心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期间27例实施动脉优先入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术前均疑诊为“胰头癌”,且术前CT判断均为交界性可切除者。8例行内引流手术,2例行全胰切除术,1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5例行联合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切除,1例行肝总动脉切除,2例行扩大右侧胰腺切除术。手术时间(281.28±78.53) min (133~354 min),术中出血(352±537) mL (189~1 352 mL)。无术后死亡,无因并发症再次手术者。结论 动脉优先入路适合于术前判断为交界可切除病例,具体的入路方式需根据肿瘤位置以及侵犯情况灵活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1980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原发性骶前肿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检、B超、CT、MRI等相关检查。手术采用经骶尾部入路22例,经下腹部正中入路22例,经腹、骶尾部联合入路6例。肿瘤被完整切除33例,行部分切除10例,未切除7例。并发症有术中出血、直肠损伤,术后切口感染、脓肿形成等。结论骶前肿瘤如无禁忌证均应行手术治疗。充分的术前评估、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多学科协作以及对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充分认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Asazuma分型在手术入路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我院2004年2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13例颈椎管哑铃形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及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前按照Asazuma分型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观察临床疗效,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3例患者术前均经CT和MRI检查作出临床诊断,2例Ⅰ型,1例Ⅱa型,2例Ⅲa型,2例Ⅲb型,1例Ⅴ型,1例Ⅵ型采用后方入路,2例Ⅱc型采用前方入路,2例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其中肿瘤完全切除11例(84.6%),大部切除2例(15.4%)。3例患者术中同时切除宿主神经根。10例行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术。13例随访3个月至3年,平均1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颈椎哑铃形椎管内肿瘤有较高的误诊、漏诊率,MRI检查对明确病变性质和位置有重要意义。Asazuma分型对颈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报道经颅显微外科切除垂体腺瘤28例,选择额下、翼点、额-颞联合三种不同术式入路和显微手术技巧。所有病例术前接受CT或/和MRI扫描检查,经颅内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肿瘤施行全切除。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8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2年以上随访无肿瘤复发。认为肿瘤鞍上部分较大或瘤块向鞍上周围伸展,经颅入路是较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松果体区脑膜瘤术式的选择并说明影像学检查住处对手术治疗的重要参考价值。方法 回顾9例松果体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及手术体会。结合文献探讨了枕部小脑幕入路和幕下小脑上入路松果树区脑膜瘤切除术的利弊。结果 9例松果体区脑膜瘤,经仔细阅读MRI及DSA影像后,其中7例行枕部小脑幕入路切除,2例行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术后随讠7个月,患者术前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 枕部小脑幕入路是松果体区脑膜瘤比较理想的切除术式,对术前影像学检查所见的肿瘤位、肿瘤相邻重要血管特征及其异常变化住处进行认真分析。是保证松果体区脑膜瘤切除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神经内镜辅助经蝶显微手术切除侵犯中下斜坡的垂体腺瘤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经蝶切除侵犯中下斜坡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口鼻蝶窦入路切除向中下斜坡发展的垂体腺瘤16例,术中配合神经内镜观察,术后复查影像学资料、内分泌水平等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近全切除肿瘤13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8例功能性腺瘤内分泌恢复正常者3例,激素水平下降超过80%者4例、未达80%者l例。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经口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可切除侵犯中下斜坡的垂体腺瘤,手术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9.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镰幕结合处脑膜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n P  Wang S  Zhang H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4):245-247,I016
目的 探讨镰幕结合处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显微外科手术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分析14例镰幕结合处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了CT检查,10例患者同时进行了DSA检查,6例行MRI检查,2例行MRA检查。10例行枕下经小脑幕入路,其中7例为病灶侧向上,3例为病灶侧向下,3/4俯卧位;3例行幕下小脑上入路,1例行侧脑室后部入路。结果 14例中,肿瘤全切除12例,近全切除2例。术后发  相似文献   

10.
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肿瘤显微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近4年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颈静脉孔区肿瘤10例的临床资料.主要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和后组脑神经损害.术前行头颅核磁共振和颅底薄层CT扫描,8例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其中经颈静脉孔入路6例.远外侧入路2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结果10例术中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1例。病理学示神经鞘瘤6例,神经纤维瘤1例,脑膜瘤1例,转移瘤1例,颅咽管瘤1例术后2例完全清醒后未及时行气管切开术而突发喉头水肿窒息死亡。存活8例磁共振复查显示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1例。8例术后症状改善3例,症状不变3例,症状加重2例。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可以较好地切除颈静脉孔区的肿瘤,经颈静脉孔入路可能是该区域肿瘤手术治疗的最佳入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直肌旁入路在盆腔腹膜外软组织肿瘤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应用腹直肌旁入路治疗的盆腔腹膜外软组织肿瘤病人19例。单一腹直肌旁入路5例,腹直肌旁入路+延长入路8例,腹直肌旁入路联合后方K-L入路6例。结果 19例盆腔腹膜外软组织肿瘤均完整切除,切口长度9~23 cm,手术时间90~210分钟,出血量420~1240 ml,无神经、盆腔脏器损伤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2例术中出现股静脉损伤且术中及时修补,术后1周和术前VAS评分分别为3.4±0.8和7.3±1.6。19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58个月,平均(26.0±5.8)个月,无复发14例,局部肿瘤复发并再次行手术切除2例,恶性肿瘤因远处转移死亡3例。结论腹直肌旁入路可快速进入盆腔腹膜后位置,相比于骨盆其他手术入路,可触及解剖结构更为广泛,适用于盆腔腹膜后软组织肿瘤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骶前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分析了37例骶前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肿瘤直径3~16cm。术前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诊、B超、CT等相关检查。手术方法有:经骶尾部切除15例,经腹切除10例,经腹尾部联合入路切除6例。其中合并切除直肠4例,肿瘤完整切除21例,部分切除10例,未切除6例,切除率83.8%。并发症有出血、直肠损伤、术后骶前感染、脓肿形成。作者认为合理选择手术径路、手术方式是切除肿瘤的关键。术前影像学检查对肿瘤定位和术式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曹猛  牛露伟  宋军  徐为 《腹部外科》2016,(4):289-292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前肿瘤的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56例原发性骶前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35例,年龄23~68岁,平均36.9岁。病程10 d至7年。所有病人术前均经过直肠指检或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定位,其中经骶尾部入路25例,经腹入路24例,经腹经骶尾部联合入路7例。其中6例为腹腔镜下经腹切除。结果本组病人良性34例,恶性22例;肿瘤完整切除39例,部分切除10例,未切除7例。术后发生骶前脓肿2例,切口感染2例,直肠瘘1例。获得随访的病人中,肿瘤切除者,复发4例,死亡1例。肿瘤未切除者全部死亡。结论原发性骶前肿瘤缺乏特异性症状,直肠指检以及B超、CT、MRI等相关影像学检查对于其术前诊断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有重要作用。手术治疗是骶前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合理的手术入路选择以及对并发症的充分认识和准备是原发性骶前肿瘤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大型垂体腺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型垂体腺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肿瘤的部位、质地、内分泌测定和MRI检查T2信号特点选择手术入路切除肿瘤,其中82例经翼点入路,22例经额下入路,6例经蝶窦入路,3例行额下经蝶窦入路。术后全部进行放疗。结果 102例(90.3%)显微镜下全切,11例(9.7%)次全切除。术后死亡2例(1.8%)。术后视力视野改善98例(86.7%),无变化15例(13.3%)。术后5年内复发6例(6.3%)。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针对肿瘤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及综合治疗是提高大型垂体肿瘤全切率、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由于肝内胆管黏液性肿瘤(MPIBT)的胆管内存在大量胶冻样黏液,影像学检查如超声、腹部CT、经皮肝胆管穿刺等难以在术前明确诊断,MRCP检查较少用于MPIBT评估肿瘤可切除J生。回顾J生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0例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MPIBT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MRCP检查在术前明确MPIBT诊断及评估肿瘤可切除性中的作用。肝内胆管不对称性扩张和远离肿瘤的肝内外胆管扩张而无肝外胆管的突然截断是MPIBT的MRCP检查最主要特征。MRCP检查示病灶侧扩张胆管与相对正常胆管的交界线为肿瘤与正常胆管黏膜的移行处,从而术前判断MPIBT能否被切除以及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根据术前手术规划,5例患者接受根治性的手术切除,5例行姑息性胆道引流。MRCP检查作为一种非侵袭性技术,是术前明确MPIBT的诊断与评估肿瘤可切除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纯经右侧入路联合反向染色法完整切除肝尾状叶肝癌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肝尾状叶肝癌伴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术前对患者的肝功能及肿瘤情况进行严密评估,排除手术禁忌证后,患者成功行右侧入路联合反向染色法(对肝右后叶染色区分尾状叶的右侧边界)完整切除肝尾状叶,术中未阻断入肝血流、出肝血流、下腔静脉,术后患者肝功能恢复良好。术后6个月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单纯行右侧入路联合反向染色法完整切除肝尾状叶肿瘤破裂出血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眶颧入路显微切除海绵窦肿瘤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经眶颧入路显微切除的19例海绵窦肿瘤,对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手术入路、手术切除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手术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17例,近全切除2例。术后原有脑神经症状38%得到改善,43%同术前,19%加重,出现重的脑神经症状5例。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经眶颧入路可以较好地显露并全切除海绵窦肿瘤,熟知该入路的巨.微解剖、肿瘤与海绵窦结构的病理解剖关系以及熟练的显微手术技能是全切除肿瘤并有效地保护脑神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闭孔疝占所有腹壁疝的0.05%~1.4%,常以急性肠梗阻为症状,因术前诊断困难,易延误治疗,导致术后死亡率高。根据发生的解剖途径或疝囊形成阶段闭孔疝分为3型,其临床表现以急性肠梗阻症状和闭孔神经受压为主。盆腔CT检查明显提高术前诊断率,可作为标准诊断方法。剖腹探查为闭孔疝的常规手术方式,尤其当病因未明时,经腹膜外入路手术和经腹腔镜入路手术在选择性患者中可采用。我们对闭孔疝解剖、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4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对闭孔疝的认识和掌握正确诊治方法,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田丽华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3,(12):930-930,934
2009~2011年我院开展妇科腹腔镜手术2000余例,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9~90岁,其中鞘内子宫切除术452例、子宫肌瘤切除术378例、全子宫切除357例、卯巢手术412例、异位妊娠231例、不孕手术132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38例。术前必须全面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完善必要检查。手术时间30~40min,除手术损伤及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多于术后3~5d恢复良好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报道应用扩大经蝶入路治疗斜坡脊索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扩大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斜坡脊索瘤病例9例(均经病理结果证实),所有病例均在神经导航下进行,其中经唇下-扩大经蝶入路4例,经鼻-扩大经蝶入路5例.4例术前通过虚拟现实系统实现图像三维重建,明确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以更好的指导手术入路.结果 肿瘤术中显微镜下及术后影像学证实完全切除3例,肿瘤镜下次全切除(切除比例大于90%)6例.其中2例因肿瘤侵犯至硬脑膜下,肿瘤切除后出现脑脊液漏,经颅底重建修补后痊愈.结论 扩大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可以简单迅速地到达斜坡区域,并能较充分地暴露前颅底、中下斜坡以及双侧海绵窦区,术后并发症少,创伤小,对斜坡脊索瘤来讲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