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胰体尾切除方式对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11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行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切除脾脏将患者分为保脾组(29例)和切脾组(36例);根据术中胰腺断端闭合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手工组(32例)、闭合器组(11例)和联合组(22例),比较不同组别间胰瘘发生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组间比较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进行x2分割检验.结果 保脾组术后胰瘘发生率为41% (12/29),与切脾组的44% (16/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2,P>0.05).手工组、联合组和闭合器组术后胰瘘发生率分别为38% (12/32)、32%(7/22)和9/1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76,P<0.05);手工组和联合组术后胰瘘发生率均低于闭合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35,7.340,P<0.05);但联合组与手工组术后胰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85,P>0.05).28例胰瘘患者均经通畅引流或腹腔持续冲洗引流对症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保留或联合脾脏切除的胰体尾切除术式对胰瘘发生无显著影响,术中胰腺断端单纯采用手工缝合或行闭合器联合手工缝合后胰瘘发生率低于单纯采用闭合器缝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胰体尾切除术(distal pancreatectomy,DP)中胰腺残端切闭联合手工缝合与胰腺-空肠端端吻合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三病区收治的64例行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胰腺残端处理方式分为两组:残端闭合组:DP术中胰腺使用切割闭合器切闭后联合手工加强缝合(n=30);胰肠吻合组:DP术中胰腺残端与空肠端端套入式吻合(n=34)。观察指标包括两组的一般资料、胰腺质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胰瘘发生率、出血等并发症、总住院天数、费用。结果 64例均手术成功。胰肠吻合组中术后发生胰瘘5例,且均为软胰腺患者;而残端闭合组术后发生胰瘘11例,其中软胰腺7例,硬胰腺4例;胰肠吻合组术后胰瘘发生率明显低于残端闭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胰瘘分级、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对于两组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的比较,胰肠吻合组均大于残端闭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术中胰腺残端使用胰肠-空肠端端吻合可有效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率,且对于胰腺质地硬者效果更佳,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胰瘘是胰体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随着国内外指南及共识性文献对胰瘘定义的标准化, 胰瘘及其分级与患者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更为密切。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风险因素评估、预测模型建立、胰腺断端处理方式等为目前热点课题。随着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在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广泛开展, 胰腺离断及残端处理方式的选择更加复杂多样, 手工缝合还是器械闭合, 仍无统一规范, 应视胰腺离断部位的质地、厚度、是否合并炎症等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4.
直线切割闭合器在胰体尾切除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胰体尾切除术中传统手工缝合和直线切割闭合器处理胰腺残端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109例接受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9例患者中53例患者在开腹手术中手工缝合封闭胰腺残端;56例患者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切断并封闭胰腺组织,其中31例在开腹手术中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25例在腹腔镜手术中使用腹腔镜直线切割闭合器。直线切割闭合器组患者的术后胰瘘以及腹腔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1.4%和8.9%,低于手工缝合组的41.5%和28.3%(P=0.024和P=0.009),但在手术持续时间、术后输血、术后再出血以及住院费用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切割闭合器可以降低术后腹腔感染和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防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胰腺残端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至2008年186例因胰腺或胰外病变行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胰腺残端处理方法分别为:结扎主胰管、残端结扎、间断缝合、Prolene线连续缝合、胰腺空肠吻合及闭合器钉合六种方式,比较上述六种方式对术后胰瘘的影响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6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5例(2.7%),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34.9%(65/186),胰瘘发生率21.0%(39/186)。8例胰腺残端结扎术后4例发生胰瘘,11例胰腺空肠吻合患者无胰瘘发生;17例Endo—GIA关闭胰腺残端者有胰瘘4例;结扎主胰管组、连续缝合组、间断缝合组胰瘘发生率分别为13.9%(5/36)、15.6%(10/64)、32.0%(16/50),前两者与后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体尾切除术中残端结扎和间断缝合容易发生胰瘘,选择性缝扎主胰管或Prolene线连续缝合能降低胰瘘发生率,尤其后者更简单易行。近端胰管梗阻患者可选用胰肠吻合预防胰瘘;闭合器钉和胰腺残端要根据胰腺大小和质地选择性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厚度与胰体尾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行胰体尾切除术15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胰漏情况分为术后胰漏组和无胰漏组,比较两组病人胰腺切缘厚度。再根据中位胰腺厚度分为厚胰腺组和薄胰腺组,比较应用手工缝合法和切割闭合器法处理胰腺残端时两组病人的胰漏发生情况。结果:胰漏组病人胰腺厚度明显大于无胰漏组病人[(26.80±4.95)mm比(24.17±5.86)mm,P0.05)。结论 :胰腺厚度是胰体尾切除术后胰漏的危险因素。对肥厚的胰腺可优先考虑手工缝合,或在切割闭合器的基础上行手工缝合加强,对减少胰漏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工缝合和切割闭合器(Endo-GIA stapler)处理胰腺残端对胰体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行胰体尾切除术8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闭合方式分为:手工缝合组24例、开腹闭合器组40例及腹腔镜闭合器组24例,比较三组病人在术中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三组病人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病理良恶性、住院费用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病人总并发症发生率及胰瘘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割闭合器与腹腔镜均不能降低胰体尾切除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也不能降低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胰体尾切除术术后胰瘘发生率较高,主要与胰腺质地、胰管直径及胰腺残端的处理方式等有关。依据胰腺质地及病理检查结果合理选择胰腺残端处理方式是减少胰瘘发生的关键。胰腺肥厚或水肿质脆者胰瘘发生率较高,推荐残端手工缝合;如近端胰管存在梗阻并伴胰管扩张,建议行胰管-空肠吻合;对于胰腺扁平且质地柔软者,推荐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胰体尾切除术术后胰瘘经非手术治疗多可治愈。通畅引流可有效预防腹腔感染和出血的发生,是促进胰瘘愈合的关键。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胰管支架置入,部分难治性胰瘘病人须行窦道-空肠吻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5月间83例行胰体尾切除术病人的术前基本资料、术中操作及术后治疗等临床资料,对其中并发胰瘘的19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行胰体尾切除术的83例病人中,术后并发胰瘘19例,发生率为22.9%,16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有效率为84.2%,2例病人行放射治疗后治愈,1例死亡,死亡率为1.2%。单纯缝扎和切割闭合器处理胰腺断端后胰瘘发生率分别为21.6%和23.9%。结论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仍然很高,术中正确处理胰腺断端及加强术后管理是预防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关键。胰瘘的治疗在于通畅引流、加强营养支持,并积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胰体尾切除术目前越来越多用于治疗胰体尾部良恶性肿瘤,但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这也使得很多临床医师在胰体尾切除术后残端闭合方式上有着不同的见解和方法,如手工缝合法、闭合器法、手工联合闭合器法、胰肠吻合法等。但目前未能有一种方式占主导优势,笔者就各种残端闭合方式阐述它们的优劣势,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孙备,陈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胰腺残端的处理是预防术后胰瘘发生的关键环节之一。目前,胰腺残端的处理方式众多,但尚无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方法。手工缝合法是胰体尾切除术中最传统、最经典、也是最被广泛接受的胰腺残端闭合方式,适用于各种质地和厚度的胰腺。笔者中心在开放胰体尾切除术中常规采用手工缝合法。具体操作为:于预定胰腺切面的右侧0.5 cm处上、下缘各缝一牵引线(4-0薇乔线),于其左侧1 cm处以0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切割闭合器(Endo-GIA stapler)在胰体尾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胰体尾切除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胰腺断端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组,一组采用Endo-GIA法,共30例,另一组采用手工缝合法,共80例;分别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率、术后并发症、总住院费用等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手术期死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以及术后胰漏、腹腔出血、腹腔积液、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割闭合器(Endo-GIA stapler)处理胰腺残端安全可靠,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优越性,并分析术后胰瘘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为40例患者行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腹组与腔镜组。结果:40例患者中13例行腹腔镜手术,1例中转开腹,26例行开腹手术。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胰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优于开腹组。胰瘘患者与非胰瘘患者年龄、性别、BMI、病理类型、胰腺残端是否加固缝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瘘患者术前血淀粉酶高于非胰瘘患者。结论: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降低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对于术前血淀粉酶较高的患者,需关注其术后胰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胰肠吻合方式和保留幽门对胰瘘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胰肠吻合方式和保留幽门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2007年5月间14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胰肠黏膜对黏膜胰管空肠端-侧吻合、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式吻合及保留幽门与否对胰瘘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术后胰瘘总发生率22%(32/142),其中黏膜对黏膜吻合组21%(29/132),传统胰腺空肠端-端套入组33.33%(3/9)。结论胰肠吻合方式、保留幽门与否对胰瘘发生率无显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胰体尾部切除与胰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胰体尾部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的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05年胰体尾部切除病例35例,其中急性胰腺炎2例,胰腺恶性肿瘤17例,胰腺假囊肿及良性肿瘤7例.胃肠肿瘤8例,外伤1例。结果 12例患者发生胰漏,发生率34%。单纯残端褥式缝合25例,10例发生胰漏,占40%:结扎主胰管后再行残端褥式缝合10例,发生胰漏2例,占20%。结论 胰体尾切除术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单独的手术,多见于联合脏器切除术,术后胰漏发生率高,发生率与原发病无关,生长抑素不能降低其发生率.结扎主胰管可能是减少胰漏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性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了82例行胰体尾切除的患者术前、术中操作以及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发生的情况,并分析和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性因素。结果术后有36名患者出现并发症占43.9%(36/82)。其中胰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8%(31/82)。其中是否结扎主胰管和术后胰瘘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0),而性别、年龄、是否并存糖尿病、胰腺的质地、术中失血量、是否预防性应用奥曲肽、是否用生物胶封闭胰腺断端、术后低蛋白血症和是否联合其它脏器切除均和胰瘘的发生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胰体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仍然是胰瘘,术中单独结扎胰管可以减少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胰胃吻合(PG)和胰肠吻合(PJ)两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腺消化道吻合术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PD术中应用PG和PJ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数据的提取,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1对纳入的文献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并应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1 121例患者,其中PG组562例,PJ组55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G组在胰瘘(OR=0.60,95% CI=0.44~0.82,P=0.001)、胆瘘(OR=0.42,95% CI=0.18~0.93,P=0.03)、腹腔积液(OR=0.50,95% CI=0.34~0.74,P=0.0005)发生率方面优于PJ组;两组在胃排空障碍(OR=0.98,95% CI=0.53~1.82,P=0.95)、术后腹腔出血(OR=1.29,95% CI=0.95~1.96,P=0.24)、二次手术率(OR=0.96,95% CI=0.61~1.52,P=0.87)、病死率(OR=0.82,95% CI=0.43~1.58,P=0.56)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PD在减少胰瘘、胆瘘、腹腔积液发生率方面较PJ更有优势,但两者的安全性与远期疗效尚值得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9年124例胰体尾部切除病例,包括胰腺恶性肿瘤86例,胰腺假性囊肿及良性肿瘤12例,胃肠肿瘤侵犯胰体尾18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体尾囊肿3例,外伤5例.以单纯间断褥式缝合(A组)处理胰腺残端63例;以改良的主胰管缝扎+间断褥式交锁缝合(B组)处理胰腺残端61例.所有患者均放置负压引流,术后均常规应用生长抑素.结果 A组63例中22例术后发生胰瘘,发生率为34.9%,其中高流量胰瘘10例,低流量胰瘘12例;B组61例中9例术后发生胰瘘,发生率为14.7%,无高流量胰瘘.两组胰瘘患者中,A组住院天数明显延长(P<0.01),术后医疗费用明显增加(P<0.01).结论 主胰管缝扎+间断褥式交锁缝合的手术方法可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有助于减少住院天数及术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简化捆绑式胰肠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实施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323例壶腹部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胰肠吻合均采用简化的捆绑式胰肠吻合:胰腺断端游离3~4 cm;将6号或8号硅胶导尿管插入胰管内4~5 cm,胰腺断端外硅胶管为6~8 cm,用可吸收缝线将其缝合固定在胰腺断端上;胰腺断端交锁缝合止血.将空肠断端外翻2~3 cm,电灼损伤黏膜1 cm;回复外翻空肠,在空肠断端的系膜及其对侧和两者的中点与胰腺的下缘、上缘及其之间的胰腺被膜各对称性地缝合1针;并将空肠套在胰腺断端后打结固定.在确定空肠完整地套在胰腺游离段上后,用1-0可吸收线将空肠断端捆绑在胰腺游离段上.消化道重建均采用Child法.结果 323例患者顺利完成了简化的捆绑式胰肠吻合;1例胰肠吻合口出血患者于缝扎出血点后第3天发生胰瘘,置管引流出院1个月后自行痊愈.2例胆总管下端癌和2例胰腺钩突部癌患者分别于术后3、6和8、11 d发生胰瘘,经引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胰瘘发生率为1.5%(5/323).结论 简化的捆绑式胰肠吻合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可明显降低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保留脾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1月至2008年3月行保留脾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术的5例临床资料.胰腺囊腺瘤2例,胰腺囊腺癌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胰腺外伤1例,采取先暴露脾动脉,切断胰腺,近心端胰断面间断缝合,提起胰腺远断端,于脾静脉鞘内分离结扎切断其与胰体尾间的分支,结果 5例安全地实施保留脾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术,术后无一例胰瘘发生.结论 保留脾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术难度较大,但对于胰体尾良性、交界性肿瘤和未侵犯脾血管的恶性肿瘤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