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胆石性肠梗阻1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术前经腹部超声、X线平片和螺旋CT检查,确诊9例.1例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排出结石,15例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并发切口感染3例,肺感染2例,急性心功能不全1例,均治愈.结论:胆石性肠梗阻术前确诊困难,腹部超声及螺旋CT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肠管切开取石术在多数患者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X线、CT和MRI对滑膜骨软骨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滑膜骨软骨瘤病患者的X线平片(n=18)、CT(n=20)和MRI(n=10)表现。结果 X线平片正确诊断15例,CT正确诊断18例,MRI正确诊断8例。X线平片、CT和MRI均能显示关节周围及关节内形态多样、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游离体;X线平片和CT均可显示游离体的钙化;MRI可显示早期软骨游离体;CT和MRI可发现关节腔积液。结论 X线平片、CT及MRI均能诊断本病,CT和MR检查能发现X线平片不能检出的病灶和征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检查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接受腹部X线平片及多层螺旋CT检查。以术中所见及病理学结果为标准,比较多层螺旋CT和X线平片检查的诊断效果;同时,就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体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腹部X线平片相比,多层螺旋CT对急性肠梗阻的检出率更高,漏诊率和误诊率均更低,P <0.05。多层螺旋CT对绞窄性肠梗阻和肿瘤所致肠梗阻的检出率均为100%,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36.17%,54.67%),P <0.05。多层螺旋CT的图像清晰度、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操作复杂度评分明显低于腹部X线平片,P <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肠梗阻的效果及体验方面均优于腹部X线平片,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嘉善县中医院和嘉兴市第一医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诊治的16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B超检查,胆囊或胆管积气6例,肠腔内异位结石2例;腹部平片,胆道积气2例,腹腔内高密度影2例;腹部CT,胆道积气10例,肠管内异位结石12例,胆囊十二指肠瘘口1例。本组保守治疗成功1例;手术治疗共15例,其中14例切开取石,挤入盲肠1例;无同期行胆囊切除及十二指肠瘘口修补术病例,术后均恢复顺利。结论腹部CT是胆石性肠梗阻最具价值的检查,特别是冠状位图像。B超可反复多次检查,可发现原有的胆囊结石消失或结石减少。腹部平片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有独特的价值,可能鉴别出梗阻的大体部位,排除结石梗阻。详细询问有无胆囊结石等病史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有参考价值。手术是解除胆石性肠梗阻快捷、有效的方法,原则上应实施最简单有效的损伤控制性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MR、CT检查髋关节,评估其是否有髋关节病变。方法选取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符合诊断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行CT、MRI检查评估其是否有关节病变。观察比较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受累的X线CT、MRI检查表现及各种影像学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病变敏感性。结果 MRI除了可以检查出CT、X线可以显示的骨质结构慢性改变以外,还可显示其无法检查出的急性炎性变化。31例62侧行CT检查的患者中,MRI、CT、X线的检查敏感性分别为79.03%(49/62)、30.65%(19/62)、12.90%(8/62),MRI检查AS累及髋关节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T、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是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早期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方法,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标准,其诊断敏感性显著优于其他影像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治(附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我院1985年~2000年共收治胆石性肠梗阻11例,术前仅3例确诊.均经手术治疗,其中10例行肠管切开取石,1例因肠坏死切除坏死肠段.失访2例,余9例患者一期术后6~9月行胆囊切除和(或)内瘘修补术. 结果Ⅰ期手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随访结果显示Ⅱ期手术后9例患者均获治愈. 结论胆石性肠梗阻术前确诊率低,但及时的B超及X线检查有助于其早期诊断,分期手术治疗胆石性肠梗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20例颈椎病患者影像学资料,提高诊疗水平。方法选择120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和CT检查,85例行MRI检查。结果行X线平片检查表现为交感神经型颈椎而CT显示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15例;表现为脊髓型颈椎病而CT表现为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或硬膜囊、脊髓受压、变形、移位的有18例;表现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而CT表现为神经根受压/移位12例、食管型颈椎病9例;表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而CT表现为钩突肥大和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横突孔变/b/分隔的有12例、混合型颈椎病54例。结论CT、MRI检查对于诊断用X线平片诊断较困难的颈椎病患者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章瑜  段晓岷  梅海炳 《中国骨伤》2018,31(3):272-275
目的 :探讨MRI、X线片、CT检查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juvenil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SLE)骨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对行MRI、X线片、CT检查的11例SLE骨梗死儿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例,女10例;年龄6~16岁,平均13岁。11例行MRI检查,9例行X线片检查,3例行CT检查,对其影像表现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骨梗死共计累及60个部位,30个骨干-干骺端,8个髌骨,21个骨骺,1个距骨。11例MRI检查均检出病灶,典型表现是地图样改变,病灶边缘可呈长T1长T2信号,"双环征""三环征"。9例X线片检查中5例检出病灶;3例行CT检查中2例检出病灶;X线片及CT早期常无明显异常,慢性期表现为硬化边环绕低密度灶。结论:MRI能显示早期骨梗死,X线及CT只能显示慢性期改变,MRI是诊断骨梗死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以闭襻性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的膈疝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我科收治的以闭襻性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的1例膈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经全胸部X线平片、立位腹部X线平片及胸腹部CT明确诊断为闭襻性结肠梗阻、创伤性膈疝(疝内容物为横结肠),急诊手术行嵌顿的疝内容物复位、膈肌修补及切除阑尾经阑尾残端行肠管减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仔细的病史采集和查体是明确诊断的基础,全胸部X线平片、立位腹部X线平片及胸腹部CT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诊断明确后应及时手术,术中结肠梗阻可经阑尾残端行肠管减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非典型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探讨诊疗方法.方法观察24例非典型骨髓炎患者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24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骨髓炎.显示软组织肿胀:X线平片10例,CT 18例,MRI 21例;显示骨膜反应:X线平片15例,CT 18例,MRI未见;显示骨髓腔密度增高:X线平片11例,CT 16例,MRI 24例;显示骨皮质增厚:X线平片10例,CT 14例,MRI 18例.结论 MRI对非典型骨髓炎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帮助较大,X 线平片仍是基础.X线平片、CT结合MR检查是非典型骨髓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非典型慢性骨髓炎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误诊、漏诊率较高,认识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可以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区域动脉灌注疗法在胆石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区域动脉灌注疗法与早期手术、传统非手术方法治疗胆石性胰腺炎的疗效,并分析死因与治疗要点。结果①I型、Ⅱ型、Ⅲ型、Ⅳ型的病死率分别为0(0/70)、0(0/146)、10%(1/10)、17.0%(8/47),Ⅳ型病死率最高,与其他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占总病死患者的88.9%(8/9)。②早期手术、传统非手术方法、早期区域动脉灌注疗法治疗Ⅳ型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30.8%(4/13)、25.0%(3/12)、4.5%(1/22),区域动脉灌注组病死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除区域动脉灌注组的1例患者死于后期感染并发症,其他组的8例患者均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早期区域动脉灌注疗法是治疗IV型(非梗阻性重型)胆石性胰腺炎的理想选择。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Ⅳ型向Ⅲ型(梗阻性重型)胆石性胰腺炎的转变,并应常规检查Ⅳ患者的血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12年6月手术治疗120例SPN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胸部CT扫描,肺周围结节82例,近肺门结节38例.术式包括单纯病变切除或剔除术22例,肺楔形切除术57例,肺段切除术9例,肺叶切除术32例.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恶性结节78例(65.0%),包括肺原发恶性肿瘤51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39例(病理分期ⅠA期T1N0M0 19例,ⅡA期T1N1M09例,ⅢA期T1N2M0 11例);转移瘤27例.良性结节42例(35.0%).CT诊断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为71.8% (56/78),特异性为33.3% (14/42);正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分别为93.4%(57/61)和76.0%(19/25);经皮肺穿刺活检分别为92.8%(64/69)和100%(13/13).结论 SPN的影像学静态特征在临床医生的分析判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有危险因素、直径> 10 mm的SPN,应积极采取对应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体单纯性骨挫伤的临床与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椎体单纯性挫伤的临床及0.35T MRI资料。结果 40例累及75个椎体,临床均表现为病变椎体后缘皮下疼痛。X线或CT显示椎体形态正常,除4例6个椎体CT可疑轻微骨折外,余X线及CT均阴性。MRI检查示病变椎体呈不同程度T1 WI低信号、T2 WI及脂肪抑制序列高信号。予以制动、休息及特定电磁波理疗1周~3个月后症状多消失。结论对于X线或CT阴性的可疑椎体损伤患者,进一步的MRI检查可发现可能存在的椎体单纯性挫伤。  相似文献   

14.
壶腹部周围癌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有效的壶腹部周围癌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32例无明显症状的早期壶腹部周围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均在手术后痊愈出院。肿瘤学定量检测中CA19—9升高最为显著,与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和CA125的增高幅度相对较小,与参考值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胰头癌、胆总管远端肿瘤和十二指肠乳头癌病例间比较,三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仅有胆总管增宽和轻度黄疸的壶腹部周围癌病人,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MRI和MRCP检查可以弥补B型超声的不足,肿瘤学标记物的定量检查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胰腺异位副脾(IPAS)临床少见,其影像学表现易与胰腺实质性肿瘤相混淆,总结其CT和MRI检查特征,将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避免不必要的手术。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分别收治的5例和3例IPAS患者。8例患者均行CT检查。7例患者同时行MRI检查,其中5例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其结果显示:8例患者病灶均位于胰尾,4例呈卵圆形,3例呈类圆形、1例呈类三角形,最长径为(2.3±1.0)em,最短径为(1.4±0.6)cm。CT平扫:8例患者病灶密度与原位脾相近。CT增强扫描检查:动脉期:3例患者病灶呈均匀强化,5例患者病灶呈斑马纹样强化;门静脉期:8例患者病灶强化程度趋向均匀;延迟期:8例患者病灶强化程度均下降。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中,8例患者病灶强化方式与原位脾基本一致,7例患者病灶强化程度高于胰腺实质。MRI检查:7例患者病灶在T1WI、T2WI的信号强度与原位脾一致;在动态增强扫描各期6例患者病灶强化程度均高于胰腺实质。DWI检查:b=600s/mm2时,病灶呈显著高信号,ADC600值为(0.868±0.046)mm2/s,与相应原位脾的ADC600值(0.870±0.045)m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2,P〉0.05)。2例患者合并肝硬化,其中1例伴原发性肝癌。2例患者发现脾脏周围存在其他副脾。因此,当影像学检查发现胰尾的类圆形或卵圆形病灶边界清楚,其密度、信号强度与脾脏相近时应考虑IPAS。CT和(或)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检查对IPA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MRI脂肪抑制成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8—02—2013—08对8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行PKP治疗,根据入院前X线片及CT检查,分为单椎体组(56例)和多椎体组(32例)。术前行MRI脂肪抑制成像检查确定骨折椎体,比较2组行MRI检查前后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单椎体组和多椎体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9%和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的X线片及CT检查对于骨质疏松性多发椎体骨折容易漏诊,MRI脂肪抑制成像能够提高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兰明银  周猛  张敏  菅志远 《腹部外科》2010,23(3):150-152
目的探讨少见原因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方法对近20年内经手术明确诊断的60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人术前的诊断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肠钡餐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16.9%(10/59),气钡双重造影的阳性率为20.0%(3/15),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阳性检出率为79.5%(35/44),CT的阳性率为26.3%(5/19),核素扫描的诊断符合率为58.3%(21/36)。78.3%(47/60)病变位于空、回肠,21.7%(13/60)位于结、直肠。血管畸形占33.3%(20/60),小肠间质瘤占30.0%(18/60)。结论合理掌握各种诊断手段的适应证和时机可望早期诊断下消化道出血。经动脉导管放置钢丝标记出血部位有益术中找出病灶所在肠段。  相似文献   

18.
Gallstone ileus is an uncommon type of mechanica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aused by an intraluminal gallstone, and preoperative diagnosis is difficult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This study i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5 patients with gallstone ileus treated between 2000-2010. 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tic testing, and surgical treatment were analyzed. Five patients were included: 2 cases showed bowel obstruction; 2 patients presented a recurrent gallstone ileus with prior surgical intervention; and one patient presented acute peritonitis due to perforation of an ileal diverticula. In all cases CT confirmed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In our experience, gallstone ileus may present with clin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suspicious cases CT may be useful to decrease diagnostic delay,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more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颅脑感染CT和MIU的诊断价值及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整理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8060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西门子MRI、CT设备进行常规检查2~3次,分析对比MRI和CT分别对神经外科术后颅脑感染者诊断的准确率及不同发病阶段的诊断阳性率。结果CT图像结果显示,正常图像4160(51.3%),异常图像39例(48.7%);MRI图像结果显示,正常1260(15.0%),异常68例(85.5%)。MRI组图像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CT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T组早期异常者32例(40.0%),后期异常者15例(18.8%);MRI组早期异常者72例(90.0%),后期异常者1860(26.3%),MRI组对处于不同时期的颅脑损伤患者图像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CT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T及MRI对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颅脑感染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同时MRI检查可以更好地协助颅脑感染者的诊断,提高患者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20.
王玲  周玲  李锟  廖晓锋 《腹部外科》2010,23(6):334-335
目的探索有效的Vater壶腹部周围肿瘤的影响学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54例Vater壶腹部周围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B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31.5%,CT为61.1%,MRI55.6%,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为100%,超声内镜(EUS)为95.0%,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为57.4%。B型超声与其他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US与ERCP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其他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MRCP之间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及顺序,节约了时间和费用,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