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估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病理学特征对于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选取1991年1月至2002年6月西南医院实施根治性肝切除,具有完整随访资料和临床资料234例HCC,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病理因素,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Kaplan-Meier乘积极限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 Χ^2检验比较生存时间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影响HCC预后的病理因素包括肿瘤大小、微血管侵犯、大血管侵犯、淋巴结侵犯、邻近器官侵犯和Edmonson-Steiner分级,多因素分析发现大血管侵犯(RR:1.728,P〈0.05)、微血管侵犯(RR:1.476,P〈0.05)、淋巴结侵犯(RR:5.010,P〈0.01)、邻近器官侵犯(RR:1.695,P〈0.05)是独立影响HCC预后的重要病理因素。结论大血管侵犯、微血管侵犯、淋巴结侵犯、邻近器官侵犯是影响HCC预后的重要病理学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Hippo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9年9月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05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施行同种异体肝移植、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肿瘤数目、肿瘤直径、肿瘤侵犯血管情况、术前AFP水平、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等临床病理资料。通过门诊、信件和电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肝移植术后1个月内每周随访1次,半年内每个月随访1次,1年后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12月,以首次观察到患者肿瘤复发为终点,无瘤生存时间以手术日期至发现患者肿瘤复发为终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癌组织中YAP和磷酸化YAP蛋白、Hippo信号通路核心蛋白(Latsl/2、磷酸化Latsl/2、Mstl、磷酸化Mstl/2)的表达。计数资料采用Ⅳ。检验,连续资料采用Studentt检验,对影响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无瘤生存情况。结果YAP和磷酸化YAP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及细胞质,Latsl/2、磷酸化Latsl/2、Mstl、磷酸化Mstl/2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YAP和磷酸化YAP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1.43%(54/105)和55.24%(58/105),Latsl/2、磷酸化Latsl/2、Mstl、磷酸化Mst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71%(48/105)、9.52%(10/105)、64.76%(68/105)和20.00%(21/105)。YAP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静脉大血管侵犯及肝癌AJCC分期有关(χ^2=4.173,9.611,7.233,P〈0.05);Latsl/2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及肝癌AJCC分期有关(χ^2=14.413,7.969,P〈0.05);Mstl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有关(χ^2=4.129,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YAP蛋白表达、Latsl/2蛋白表达、磷酸化Mstl/2蛋白表达、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术前AFP水平、静脉大血管侵犯、肝癌AJCC分期是影响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HR=2.603,0.502,1.802,0.955,3.559,2.395,2.414,2.915,2.086,95%可信区间:1.452~4.666,0.287~0.880,1.040~3.123,0.931—0.981,1.921—6.595,1.475—3.889,1.313~4.337,1.604~5.229,1.370~3.17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YAP蛋白阳性表达、肿瘤直径〉5em、组织低分化、肝癌AJCCⅢ期是影响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011,2.176,2.390,1.574,95%可信区间:1.115~3.628,1.125—4.206,1.448~3.945,1.041~2.381,P〈0.05)。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3.0个月(1.0~96.0个月),失访8例,54例患者肿瘤复发,复发时间为1.0~41.0个月,平均复发时间为6.7个月。YAP蛋白阳性表达者与YAP蛋白阴性表达者比较肝移植术后无瘤生存时间明显缩短(Log—rank值=12.890,P〈0.05)。结论YAP和磷酸化YAP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及细胞质,Lats1/2、磷酸化Lats1/2、Mst1、磷酸化Mst1/2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Hippo信号通路中,只有YAP蛋白阳性表达是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残胃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外科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2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残胃癌患者占同期收治的胃癌患者总数的3.3%。其中Ⅰ期4例,Ⅱ期2例,Ⅲ期6例,Ⅳ期10例。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7.3%,联合脏器切除率为50.0%:经腹腔完成残胃癌根治手术17例,经胸腹联合切口完成残胃癌根治手术4例,剖腹探查1例。全胃切除、ROHX-en-Y消化道重建21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3.6%.分别为pNo8例;pN.6例;pN27例;pN,1例。残胃癌Ⅰ、Ⅱ期患者生存时间(80.2±17.2)个月;Ⅲ期患者生存时间(31.2±9.2)个月;Ⅳ期患者生存时间(23.6±6.1)个月;Ⅰ、Ⅱ期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Ⅲ、Ⅳ期患者(P〈0.05)。术后生存率单纯残胃切除与联合脏器切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姑息手术与标准根治手术及扩大根治手术组比较、不同分化腺癌组比较、淋巴结转移阳性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残胃癌外科治疗应选择在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基础上进行扩大根治手术和联合脏器切除:病期早晚、淋巴结转移与否、肿瘤生物学特性影响残胃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影响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11年10月辽宁省肿瘤医院大肠外科收治的69例直肠NE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与直肠NET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69例患者中有9例(13.0%)发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直肠NET大小、T分期及G分级有关(均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是独立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P=0.002,OR=46.000,95%CI:4.030~525.126)。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9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M分期、TNM分期及G分级与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有关(分别为P〈0.01和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分期是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0,HR=2.285,95%CI:1.484~3.518)。TNM分期Ⅰ期行局部和根治切除手术的患者,3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及以上分期患者,行非根治切除与根治切除手术者3年总生存率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直肠NET的T分期与淋巴结转移有关,TNM与M分期两者交互作用影响患者的预后,故可以作为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预测因素。TNM分期Ⅰ期的患者推荐行局部切除,Ⅱ期及以上的患者推荐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完善食管癌淋巴结分级,探索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理想分级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1989年12月期间236例胸段食管癌切除,且淋巴结清扫数目≥6枚的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筛选风险因子,Log—rank检验对按淋巴结转移数目、距离、范围的分级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患者10年随访率为92.3%(218/236),全组总的1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2%、43.1%和34.2%;其中112例(47.4%)有淋巴结转移,其5年生存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14.8% vs.66.6%;Х^2=77.18,P=0.000)。Cox回归分析:除了侵及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外,还有淋巴结转移个数、转移距离及转移范围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Log—rank检验:按转移淋巴结数分组时,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96.00,P=0.000),但N2与N3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淋巴结转移距离分组,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79.29,P=0.000),但S1,S2,S3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淋巴结转移范围分组(0,1和≥2野),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7.47,P=0.000),并且各组间生存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Х^2=5.14,P=0.023)。结论按照淋巴结转移的范围(无转移、1野转移、≥2野转移)来修订食管癌TNM分期的N分级,更为合理并能更好地反映食管癌切除手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胃癌同时性肝转移的临床病理分析和外科治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胃癌同时性肝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探讨胃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4年2月间收治的44例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病例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无转移的576例胃癌病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影响同时性肝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对胃癌肝转移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和探查性手术的生存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腹水、盆结节、腹膜侵犯、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周围脏器受累以及肿瘤Borrmarm分型、浸润深度都与胃癌肝转移有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腹膜侵犯(P=0.003)、浆膜浸润(P=0.000)、淋巴结转移(P=0.081)是影响胃癌肝转移最重要的因素。本组胃癌肝转移患者行根治性切除16例(36.4%),姑息性切除15例(34.1),探察性手术13例(29.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5、11.0和6.2个月: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肝转移是胃癌的晚期事件;根治性切除胃癌原发病灶和肝转移灶,仍然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iewertI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合理的手术径路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03例SiewertI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径路将患者分为2组:单纯经胸手术组(61例),胸腹联合手术组(42例)。两组患者术中腹腔淋巴结清扫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分别采用X2检验(例数〈1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及£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情况。患者预后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单纯经胸手术组和胸腹联合手术组患者在腹腔淋巴结清扫和转移数目两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2.29,P〈0.05);术中脾脏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血、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胃食管反流、肺部感染、切口处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0.94,0.22,1.41,0.17,P〉0.05)。全组患者随访率为94.2%(97/103),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术后3年生存率为35.9%。单纯经胸手术组和胸腹联合手术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32.8%和40.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3年生存率与手术方式、TNM分期、N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率、根治程度有关(X2=21.07,26.0d,22.42,6.26,32.20,20.8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及根治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12.01,8.75,10.03,P〈0.05)。结论胸腹联合入路是SiewertI型AEG患者更为合理的手术径路选择。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率、根治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异时性肝转移的治疗方式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02例胃癌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行单纯化疗64例,化疗联合TACE19例,化疗联合肝转移癌切除19例。患者在术后3年内,每3个月来院随访复查1次,3年后每6个月1次,5年后每年1次。复查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0月。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进行显著性检验,COX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102例中行单纯化疗的64例患者,部分缓解15例、稳定22例、进展27例;化疗联合TACE的19例患者,部分缓解6例、稳定9例、进展4例;化疗联合肝转移癌切除的19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围手术期无死亡。胃癌复发死亡者16例,其中局部复发10例、多灶复发6例。102例患者中有8例失访,随访时间9~149个月。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2~7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0.2%、17.7%、6.8%。其中64例单纯化疗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个月(2—3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5.6%、3.5%、0;19例行化疗联合TACE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3~3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6.1%、6.5%、0;19例行化疗联合肝转移癌切除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5~7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2%、31.6%、16.8%。联合肝转移癌切除者与单纯化疗和联合TACE者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900,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癌直径、分化程度、是否存在肝外转移、肝转移癌类型、肝转移癌数目和治疗方式与胃癌异时性肝转移的预后相关(,=6.307,7.908,4.375,45.188,18.234,23.90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转移癌类型和肝转移癌数目是影响胃癌异时性肝转移预后的独立因素(OR=5.217,3.292,95%CI:1.428~2.882,1.054~2.514,P〈0.05)。结论手术切除肝转移癌仍然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应考虑肝转移癌数目和转移癌类型这两个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Ⅲ型肝门胆管癌的治疗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70例Ⅲ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0例患者中,行手术切除60例,行姑息性支架或u管支撑引流49例,行经皮经肝胆管外引流14例,未治疗47例。60例手术切除患者中,R0切除50例,R1切除10例。手术切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手术切缘(HR=4.621,95% CI:1.907-11.199,P=0.001)、肝叶切除(HR=3.003,95% CI:1.373-6.569,P=0.006)及淋巴结转移(HR=2.792,95% CI:1.393-5.598,P=0.004)与预后均相关。所有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治疗方法【R0切除(HR=0.177,95% CI:0.081-0.035,P〈0.001),未治疗(舰=5.568,95% CI:2.733-11.342,P〈0.001)]及血管侵犯(HR=I.667,95% CI:1.152-2.412,P=-0.007)与预后均相关。结论治疗方式与血管是否受侵犯与Ⅲ型肝门胆管癌的预后相关;可行手术切除患者中联合肝叶切除、R0切除及无淋巴结转移者的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近端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2年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5月年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根治性切除、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367例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早期复发71例(19.3%)。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来明确近端胃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早期复发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01Tinann分型(P〈0.01)、病理类型(P〈0.01)、浸润深度(P〈0.05)和阴性淋巴结数与近端胃癌早期复发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P〈0.05)、浸润深度(P〈0.05)和阴性淋巴结数(P〈0.01)是近端胃癌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早期复发患者的阴性淋巴结数为(8.4±7.2)枚,明显低于无早期复发者的(10.±8.7)枚(P〈0.05)。结论对原发肿瘤浸润深度达B以上、病理类型为腺鳞癌的近端胃癌患者,应适当扩大手术切除范围、积极行标准或扩大的淋巴结清扫.于术中或术后常规加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1.
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后影响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后生存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6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其术后生存率的因素。结果本组行手术切除55例,无法切除5例。R0切除40例,R1切除12例,R2切除3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R0切除者中位生存时间,高于R1、R2切除者;淋巴结无转移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Ⅰ~Ⅱ期病人中位生存时间,高于Ⅲ~Ⅳ期病人;高分化肿瘤病人中位生存时间,高于中、低分化肿瘤病人;肿瘤无远处转移者中位生存时间,优于有远处转移者;无血管侵犯者中位生存时间,优于有血管侵犯者;行胆管单纯切除者中位生存时间,低于行半肝或扩大半肝+尾状叶切除者,以上各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切缘阴性(R0切除)是影响生存时间的唯一独立因素。结论手术方式,肿瘤切缘、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有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血管侵犯等与肝门部胆管癌术后生存率相关。根治性切除(R0切除)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长期生存率的主要及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切除方式对胃中部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222例胃中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开腹远端胃大部切除术66例(DG组),行开腹全胃切除术患者156例(TG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5年的生存率。结果DG组和TG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3.9%和4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比之下,TG组患者肿瘤更大、分期更晚、肿瘤位于小弯侧者居多(均P〈0.01)。按TNM分期进行分层预后分析显示,相同病期的两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论是以4cm、5cm还是6cm作为近切缘截点,不同近切缘距离患者5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是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均P〈0.05);而胃切除方式并不是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胃中部癌患者如果能够达到根治手术的要求,其预后不受胃切除方式的影响,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AJCC/UICC胃癌淋巴结(pN)分期与淋巴结转移率(MLR)分期及以其为基础的TNM与TRM分期系统对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间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414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 pN、MLR与送检淋巴结数3者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检验pN、MLR、TNM及TRM分期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它们对患者5年生存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414例患者中位淋巴结清扫数目17(4~71)枚/例,中位转移淋巴结数目4(0~67)枚/例.阳性淋巴结数与淋巴结清扫数目呈正相关 (P<0.01),MLR与淋巴结清扫数目无相关性(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表明,pN和MLR均可单独作为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1),且MLR的相对危险度(HR)值高于pN(1.573比1.382);但当pN与MLR共同纳入多因素分析时,MLR仍是独立预后因素(P<0.01),而pN不再是其独立预后因素(P>0.05).MLR和pN预测患者预后所对应的AUC分别为0.726和 0.714,TRM分期和TNM分期所对应的AUC分别为0.747和0.7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LR是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MLR及以其为基础的TRM分期对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或优于pN及以其为基础的TNM分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神经内分泌癌(NE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7月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42例胃NE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并通过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42例胃NEC患者占同期收治胃癌的0.83%(42/5046),其中男性37例,女性5例,诊断年龄平均63岁。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R0切除者40例,R,切除者2例;术后有40例行常规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辅助化疗。4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4~70(中位26)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5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4%、26.2%和11.9%。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肿瘤分期及手术根治程度与患者预后有关(均P〈0.05)。结论胃NEC较为罕见,手术治疗是改善胃神经内分泌癌预后的关键,而术后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仍需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率(rN)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2006年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接受根治性手术的71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淋巴结捡取数目将710例患者分为少于15枚组(327例)和15枚以上(含15枚)组(383例).按淋巴结转移率进行rN分期;按淋巴结转移数量进行pN分期.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来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少于15枚组和15枚以上组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4个月(95% CI:55.6~92.4个月)和96个月(95% CI:77.8~119.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rN分期既是少于15枚组(P<0.01,RR=1.225,95% CI:1.102~1.362),又是15枚以上组(P<0.01,RR=1.421,95% CI:1.269~1.592)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而pN分期仅仅是少于15枚组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RR=1.475,95% CI:1.168~1.863).采用rN分期系统,相同分期的两组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用pN分期系统,在pN1期患者中少于15枚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15枚以上组(P<0.01).结论 淋巴结转移率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在判断胃癌预后中,按淋巴结转移率的rN分期不受检出淋巴结数目的限制,较pN分期系统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Nemo样激酶(NLK)表达与胆囊癌侵袭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2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6例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10例胆囊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取肿瘤组织和与之配对的癌旁组织(取白手术标本切缘,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blot法检测患者胆囊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NLK的表达。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5月。多样本比较采用,检验,双变量相关分析采用非参数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癌旁组织中NLK阳性表达率为25.0%(9/36),胆囊癌组织中NLK呈强阳性表达,NLK阳性表达率为61.1%(22/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0.020,P〈0.05)。36例胆囊癌患者的配对标本中,有25例患者的标本中NLK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表达上调率为69.4%(25/3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NLK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0.043,0.102,5.186,2.365,1.860,P〉0.05),而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X2=16.264,P〈0.05)。36例获得随访患者中,NLK阴性表达的胆囊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9.0个月,NLK阳性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0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值=10.150,P〈0.05)。结论NLK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NLK的高表达可能与胆囊癌的侵袭转移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胰头后淋巴结(No.13组)清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D2根治术加No.13组淋巴结清扫的72例Ⅱ~Ⅲ期胃癌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按照与研究组1∶1配对方式选择同期行D2根治术的72例Ⅱ~Ⅲ期胃癌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生存情况,并对影响No.13组淋巴结转移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2.8±0.4)h比(2.7±0.4)h]、术中出血量[(191.9±81.5) ml比(186.0±81.7) 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1%比15.3%)、住院时间[(12.3±4.2)d比(11.9±3.2)d]以及术后3年生存率(63%比5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有15例(20.8%)患者No.13组淋巴结阳性,其3年生存率为13%,明显低于57例No.13组淋巴结阴性患者的73%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N分期(P<0.01)和组织学类型(P<0.05)是影响No.13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TNMⅡ~Ⅲ期胃癌患者进行No.13组淋巴结清扫是必要且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术中及术后病理学相关因素对pT1a期肾癌患者进行预后分析。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的168例pT1a期肾癌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单一肾癌根治术或肾部分切除术。对术前一般资料、随访时间、手术方式、病理学参数(肿瘤体积、肿瘤位置、病理类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61.8±10.4)岁,平均随访时间为(29.9±11.2)个月,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及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8.1%。15例患者存在远处转移,但未发现局部复发。在单因素分析中,肿瘤坏死、微血管浸润及Fuhrman′s核分级对远处转移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坏死及微血管浸润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微血管浸润及肿瘤坏死为pT1a期肾癌患者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根治性切除胰头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2000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1日期间38例行根治性手术的原发性胰头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本组38例胰头癌患者中有31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1.6%,1年累积生存率为38.7%,2年累积生存率为12.9%。2 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发现,远处转移与肿瘤大小(rs=0.421,P=0.008)及TNM分期(rs=0.746,P=0.000)有关,淋巴结转移与TNM分期有关(rs=0.543,P=0.001),肿瘤大小也与TNM分期有关(rs=0.475,P=0.003)。3单因素分析影响胰头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表明,性别(P=0.045)、肿瘤大小(P=0.004)、分化程度(P=0.003)、TNM分期(P=0.000)、远处转移(P=0.002)及淋巴结转移(P=0.001)与胰头癌根治性手术后的预后有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NM分期(P=0.001)、分化程度(P=0.003)及淋巴结转移(P=0.007)为胰头癌根治性手术后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4 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率的结果显示,中、高分化患者预后明显优于低分化患者(χ2=11.356,P=0.003);TNMⅠ+Ⅱ期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Ⅲ+Ⅳ期患者(χ2=15.970,P=0.000);无远处转移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有远处转移患者(χ2=9.248,P=0.002);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的预后明显好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χ2=10.144,P=0.001)。结论淋巴结转移与TNM分期关系密切,而与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TNM分期为胰头癌根治性手术后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