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结直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04例结直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内镜下治疗结直肠疾病术后出血,内镜下即可见出血部位;无内镜治疗史者,必须在内镜下迅速找到出血部位,了解其性质。内镜下首先应用1:1000冰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充分冲洗肠腔,尽量吸引病灶周围血块,使镜下视野清晰,辨认出血部位;必要时可使用连续注水泵,以保证内镜下治疗视野的清晰。主要止血方法:(1)局部喷洒止血药物。(2)金属夹止血。(3)氩气离子凝固术。(4)硬化剂注射。(5)多技术联合止血。术后随访1~6个月。结果104例结直肠出血患者中内镜治疗术后出血84例、外科手术后出血16例、结直肠原发疾病出血4例。初次成功止血97例,24h内再出血7例(再次内镜下成功止血6例、止血失败转腹腔镜治疗1例),内镜下止血总有效率为99.04%(103/104)。内镜治疗术后平均随访4.2个月,患者复查肠镜均无再出血发生。结论内镜下治疗结直肠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ERCP及EST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11例行ERCP及EST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特点,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 11例患者中胆管恶性肿瘤2例,胰头恶性肿瘤2例,术前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停药1周)3例,术前合并肝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4例。ERCP及EST手术72 h后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黑便,活动后乏力、心慌,血常规检查提示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等出血症状。2例保守治疗,9例内镜下止血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ERCP及EST术后迟发性出血是临床上相对少见但较危险的并发症,严控手术适应证及精细操作,可降低迟发性出血的风险。出血后尽早内镜下止血,可有效阻止进一步出血。  相似文献   

3.
随着内镜下止血技术的普及,内镜治疗目前已成为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止血方法[1]。通过内镜下寻找出血点,并利用多种止血技术进行及时止血,多可避免外科手术。目前临床常用内镜止血技术包括注射硬化剂止血术、金属钛夹止血、术氩离子凝固术和冰去甲肾上腺素止血术等,各种止血治疗均有不同优势,内镜止血也常需要联合应用几种不同的止血技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自2012年1-12月间对32例不同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技术治疗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并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2个内镜中心行1562例EST的病例资料,45例(2. 9%)发生EST相关出血,其中即刻出血43例(95. 6%),迟发出血2例(4. 4%);渗血42例(93. 3%),搏动性出血3例(6. 7%);少量出血44例(97. 8%),中等量出血1例(2. 2%),无大量出血病例。均采用内镜下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技术止血。结果内镜下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治疗均止血成功,无需要血管栓塞或手术止血,无死亡。结论内镜下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治疗EST并发出血效果显著,并且操作简单,成本低。  相似文献   

5.
经过老一辈内镜专家的努力推广,胆管结石患者的ERCP取石术已经得到广泛开展,技术已较成熟.但对于取石前乳头的处理,应用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或应用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术(EPBD)仍有较大争议.目前大多数医生倾向于应用EST[1].因为施术医生EST水平、乳头切开大小、凝切电流频率及指数不同,所以EST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较大.为避免EST造成乳头括约肌功能永久性破坏,Staritzu等[2]尝试使用小直径的柱状气囊扩张乳头而获成功.国内也逐渐开展EPBD术,疗效满意[3].近年来美国学者使用大直径(12~20 mm)的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巨大结石亦获成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4].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下使用止血夹治疗消化道机械吻合术后早期吻合口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胃肠外科接受内镜下止血的12例消化道机械吻合术后早期吻合口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例患者中,10例患者一次止血成功;2例出现再次出血,其中1例再次内镜下止血成功,1例胃空肠吻合术后患者止血失败、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1例内镜止血成功患者获访6~2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再次出血。结论急诊内镜下止血夹治疗消化道机械吻合术后早期吻合口出血的操作简单、安全及有效,可作为首选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这两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法,联合内镜下多塑料支架置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不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11年11月至2016年3月,67例行EST或EPBD联合内镜下多塑料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狭窄消除率、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ST组与EPBD组的狭窄消除率分别为89.3%和94.9%(P0.05);EST组与EPBD组近期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0%和12.8%(P0.05);出血发生率EST组(10.7%)明显高于EPBD组(0)(P0.05),3例出血均在内镜下有效止血;远期胆管结石复发合并急性胆管炎的发生率,EST组(46.4%)明显高于EPBD组(15.4%)(P0.05)。结论 EPBD联合多塑料支架置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时,近期出血率和远期并发症低于EST,推荐首选EPBD。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和内镜下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sEST+ 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以来采用EST、sEST+EPBD两种方法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全组共计272例,151(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例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121(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例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EST、sEST+ EPBD),均根据实际情况在乳头治疗后行取石篮取石和(或)气囊取石,部分患者以碎石篮碎石后取石.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对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所有患者采用主动取石,均全部一次性取尽结石,无自然排石.两种方法取石效果相同,sEST+ EPBD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出血发生减少,明显降低了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EST组7.94%(12/151),sEST+EPBD组2.47%(3/121),EST组明显高于sEST+ EPB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854,P<0.05).结论 应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症减少,在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中更为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青年难治性鼻出血常见出血部位及鼻内镜下带吸引单极电凝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年龄在18~50岁的中青年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次性治愈114例(88.4%)。术后7天内再出血15例(11.6%),经一般处理治愈,另需再次鼻内镜探查6例,术后仍未找到明确出血点的4例。痊愈出院后随访3-6个月,无1例鼻腔再出血。结论鼻内镜作为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首选治疗,鼻内窥镜下带吸引单极电凝止血术对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是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针状刀电凝止血法在EST术后乳头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4例EST术后乳头出血病例,应用针状刀进行电凝止血.结果 14例乳头出血病例表现为可疑出血、少量渗血、搏动性出血,应用针状刀均止血成功.结论 乳头出血是EST术后常见并发症,使用针状刀电凝止血法进行止血,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5年4月~2009年3月,我科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钢板内外侧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7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2005年3月~2008年3月,我科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34例,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12~6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4例,坠落伤4例,砸伤6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合并多发骨折8例,颅脑、胸腹损伤6例。其中胫骨近端损伤7例,胫骨干损伤17例,胫骨远端损伤10例,合并腓骨骨折28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3例。  相似文献   

13.
手法复位夹板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赵明宇  白玉  杨萌 《中国骨伤》2009,22(8):635-636
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当远折端与近折端骨茬相对,形成“背靠背”畸形,单纯牵引手法复位常常导致失败,给复位带来一定的困难,复位后骨折端不稳定,容易错位。一些医院直接采用手术治疗。2005年8月至2008年1月我科采用手法复位夹板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39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杨福庆  王维  于菲菲 《中国骨伤》2008,21(7):527-528
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分离,若只注意骨折忽视下胫腓分离,则可造成严重的踝关节间隙增宽,走路不稳,日久至创伤性关节炎。胫腓下关节分离在踝关节损伤中较为常见。自1999年至2006年,我们运用闭合整复单针治疗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分离4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观察认为该法操作简单,能很好地固定下胫腓关节。患者能早期活动及行走,减少了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为总结经验,现报告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邱勇 《中国骨伤》2008,21(4):243-245
随着脊柱外科的迅速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或正在开展各类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但由于脊柱作为人体的支柱,其解剖关系复杂,邻近有许多重要组织和器官,因此手术相关并发症并不少见,也不容忽视。如何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深入探讨。根据发生时间可将手术并发症分为术中、术后早期及术后晚期并发症。现对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的处理及预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一般性骨折愈合过程分为血肿机化演进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而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分为纤维骨痂期、软骨骨痂期和骨性骨痂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组织学观察表明,纤维骨痂期主要是成纤维细胞合成Ⅲ型胶原;软骨骨痂期主要是成软骨细胞合成、分泌Ⅱ型胶原;骨性骨痂期主要是随着软骨内成骨的出现和发展,Ⅱ型胶原消失,逐渐由抗张力性能较强的Ⅰ型胶原所取代。一般来说,实验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方式与一般性骨折愈合方式相似,软骨内成骨和膜内成骨共同参与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修复过程,但以软骨内成骨为主。  相似文献   

17.
高海拔地区微创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胫骨骨折9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茂军  李秋明  邓江涛  郝明 《中国骨伤》2009,22(11):811-812
胫腓骨是长管状骨中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约占全身骨折的13.7%。骨折后髓内血运受到破坏,局部软组织血运较差,胫前软组织坏死率较高,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感染、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骨髓炎的发生。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2001年3月至2007年11月我院开展微创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胫骨骨折9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国产钛制空心钉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骨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2003年1月~2009年3月,我科采用钛制空心拉力螺钉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髌骨骨折治疗61例髌骨骨折,取得较好疗效。 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61例,男38例,女23例,年龄15~85岁。横形骨折21例(图1A),粉碎性骨折36例,纵形骨折2例,髌骨下极撕脱骨折2例。1.2手术方法全部采用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9.
梁强 《临床骨科杂志》2009,12(6):707-707
2005年7月~2008年10月,我科对7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1—65岁:根据Riseborough分型:Ⅲ型2例,Ⅳ型5例(图1A)。1例术前有尺神经损伤症状。  相似文献   

20.
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SchatzkerⅡ、Ⅳ型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4年8月-2006年12月,笔者应用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Sehatzker Ⅱ、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7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