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 ,33岁。因上腹部隐痛 1个月 ,B超发现肝门占位 3d就诊。患者上腹部隐痛为持续性 ,与饮食无关 ,无恶心、呕吐、发热、盗汗、腹泻、便秘和便血。无腰酸、尿频、尿急和尿痛等。体检 :T :36 5℃ ,P :80次 /min ,R :18次 /min ,BP :130 /90mmHg。巩膜无黄染。全身未及肿大淋巴结。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未及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 :胸片 :心肺膈未见明显异常 ;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纤维肠镜 :全结肠粘膜光滑 ,未见溃疡和新生物 ;B超 :肝脏、胆囊和胆道、胰腺和脾脏未见异常 ,于胰头周围、腹主动脉旁、第一肝门处见范围 2 5mm× 2…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胆管癌52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早期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肝门部胆管癌52例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和随访结果。结果 本组手术切全28全我院总手术切除53.8%,其中根治性切除19例,姑息性切除9例,行胆管内,外引流术24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07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67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切除32例,手术切除率为47.7%。1,3年生存率分别为78.6%,17%。各类引流组35例,1年生存率为55.3%、3年生存率为0,手术切除组疗效优于姑息引流组(P〈0.05)。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方法。对于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充分合理的内外引流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5.
肝门部胆管癌,是肝外胆管癌的主要类型,约占58%〔1〕。文献报道手术切除率为15%75%不等〔2〕。近年来由于影像诊断技术的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检出率增高。本文报告了作者自1991年6月至1997年12月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39例的经验。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9例,其中男22例,女17例,男∶女为1-29∶1。年龄45~82岁,平均64-5岁。2.临床表现:以进行性无痛性阻塞性黄疸表现者34例(87-18%),以胆道感染症状表现者5例(12-82%)。胆管阻塞2060天不等,平均42天…  相似文献   

6.
赵峰 《肝胆外科杂志》2010,18(4):276-277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复习近年来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文献。肝门部胆管癌无临床特异性,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者行高位胆肠Roux-en-Y吻合术,未切除者行姑息性治疗或内引流、外引流术。结果 14例患者中8例行根治性切除,2例行姑息性切除(胆肠内引流),3例行U型管引流术,1例因肿瘤广泛转移,阻塞肝门,胆总管中段只有1cm范围组织较软,行T型管外引流术。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根治性切除的原则是:两切断端无癌残留,肝内无转移,无淋巴结转移。术前正确评价可切除性,术中选择正确的术式是获得较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肝门部胆管癌,又名Klatskin瘤,是一种来源于肝胆管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病因尚不明确,一些高危因素或疾病诸如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化、胆石症,甚至肥胖及甲亢均可导致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生。肝门部胆管癌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一方面容易侵犯肝门区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临近肝组织,向胆管腔内生长形成梗阻性黄疸导致高胆红素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胆管癌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肝门部胆管癌手术难度大,远期疗效差。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及外科手术的进展,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效果有明显改善。然而,如何在术前及术中评估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和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仍然是外科医生所面临的难题。为此,本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伟 《肝胆外科杂志》1997,5(5):301-302
肝门部胆管癌或称上段胆管癌位于第一肝门,易侵犯肝、门静脉、肝动脉,手术切除率低,愈后较差,早期不易诊断。由于近几年来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手术上的改进,扩大根治切除使该病的手术切除率明显提高[1]。现将我院近三年来1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外科治疗情况作以介绍,重点将讨论有关手术问题。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于1992年3月至1995年3月共收治肝门部胆管癌患者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在43~70岁,平均565岁,全组10例均有黄疽,黄疽持续时间1周~2个月。肝功能分级:ChildA级6例、B级2例、C级2例。影像学检查:B超1…  相似文献   

10.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门部胆管癌(Klatskin瘤)主要指左、右肝管至肝总管的恶性肿瘤,占胆管瘤的56%一58%,不包括肝内的胆管癌。我院近5年来收治胆管癌97例,肝门部癌占53.6%。90%以上的病人初期症状为梗阻性黄疽。胆管瘤的外科治疗与其解剖关系非常密切,常因技术原因而显得困难。目前最有效的治疗仍然是切除肿瘤。1手术前治疗1·1护肝治疗血清蛋白<30g/L可影响因手术期病死率[3],通过适当治疗可纠正低蛋白、贫血,增强手术耐受力。1.Zat黄治疗术前PTCD减黄可能带来引流管脱落、胆管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只引流了需要切除的一侧肝脏等问题。术…  相似文献   

11.
肝门部胆管癌29例手术治疗总结温州医学院外科教研室张启瑜温州医学院附一院普外科蒋飞照本院外科于1984年~1994年10月共收治肝门部胆管癌29例,计91年前16例无一例切除,92年后13例切除9例,全组总切除率31%,92年后切除率69.2%,现就...  相似文献   

12.
肝门部胆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占肝外胆管癌的50%以上。以往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低,治疗效果差。近年来联合肝叶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的根治性手术理念被广泛接受和采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和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肝门部胆管癌(Klaskin瘤)起源于左右肝管汇合处或左右肝管,邻近肝动、静脉和肝实质,易侵犯肝门部血管、神经、淋巴和周围肝组织,故根治性切除率低。临床上常用Bismuth-corlette分型,Bismuth-corletteⅢ型是指肿瘤已侵犯右肝管(Ⅲa)或左肝管(Ⅲb)。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经联合肝切除治疗的Ⅲ型肝门部胆管癌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手术诊治体会。回顾2009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19例患者的诊治资料。R0切除12例,R1切除6例,肿瘤未切除放置T管支撑引流1例。16例死亡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7个月;1例R0切除患者至今生存期49个月;2例R1切除术后放疗,迄今28、45个月尚未见肿瘤转移及胆道梗阻。术前三维重建技术确定肿瘤与肝内外血管、胆管的关系,更准确地判断肿瘤切除切净的可能性,切缘不净(R1)患者术后放化疗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间对56例肝门部胆管癌诊疗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应用B超及MR等多种影像学技术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定位诊断率100%.5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探查术5例,内、外引流术23例,均于术后2~15个月死亡.切除术28例(50.0%),行根治性切除24例(42.9%).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姑息性切除4例,中住生存期为12个月.结论 超声检查联合MRCP能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定位诊断及评判手术切除有重要价值;根治性切除是改善肝门部胆管癌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性手术179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性手术的术式选择。方法对近 2 0年来 179例姑息性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病死率 10 1% ,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术后复发性胆管炎发生率 :胆肠Roux en Y吻合术组及桥式内引流术组 (15 1%及 10 0 % )显著低于PTCD(或ERBD)内引流术组及开腹 (或PTCD)外引流术组 (35 7%及 38 1% ) (P <0 0 1) ;术后生存期 :胆肠Roux en Y吻合术组 (9 2± 1 7个月 )与PTCD(或ERBD)内引流术组 (8 8± 2 1个月 )无显著差异 ,与桥式内引流术组 (6 5± 1 8个月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与开腹 (或PTCD)外引流术组(4 4± 2 1个月 )和单纯开腹探查术组 (3 2± 1 4个月 )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性手术应首选胆肠Roux en Y术式 ,同时应用U型管做内支撑引流管并行内照射治疗 ,可明显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手术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9年因肝门部胆管癌行手术切除的8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83例手术切除病人中行根治性切除(R0)31例,非根治切除52例(R1,R2),术后出现并发症29例,死亡5例.根治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期21.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6%,43.3%和25.9%,明显优于非根治性切除组(P<0.05),近5年本院根治性切除率达44.8%,中位生存期18.7个月,疗效明显提高(P<0.05),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中行切缘冰冻病理检查、联合肝切除等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根治性切除可更好延长病人生存期,使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肝门部胆管癌192例外科治疗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984年至1999年收治的19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术方式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MRCP对肝门部肿物显示率100%(44/44)。15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探查术10例,内、外引流术88例,均于术后3-15个月死亡。切除术53例,全肝切除原位肝移植术2例。手术切除率为36.0%(55/153),行根治性切除38例,中位生存期为31个月,姑息性切除17例,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结论 MRCP可以确定肝门部胆管癌病变部位及范围。术中胆道切断端应行冰冻病理检查。经根治切除术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对于BismuthⅢ型、Ⅳ型无肝外转移者,行全肝切除、肝移植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又称Klatskin瘤,是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至左、右肝管部位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约占肝外胆管癌50%以上。手术治疗是肝门部胆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其根治性切除率仍较低,且术后肿瘤复发率较高,肝门部胆管癌仍是外科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近年来,  相似文献   

20.
肝门部胆管癌的现代外科临床问题五三五医院外一科杨晓发综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李开宗审校肝门部胆管癌是肝外胆管癌的主要类型,约占肝外管癌的58%(1)。由于其特殊的解剖部位和复杂的毗邻关系,曾被视为无法切除的肿瘤。以往的手术切除率仅10%,未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