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由于肿瘤位于食管和胃的结合部,因此,有关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食管和胃的切除范围、微创技术应用等问题尚未达成共识,存在争议。但手术仍然应该重视术前分期和分型的准确性,遵循恶性肿瘤根治手术的基本原则,合理选择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策略。未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诊治将需要通过多学科协作的模式来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2.
胡祥 《消化外科》2014,(2):85-88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在欧美地区急剧增加,引起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我国虽有散见的相关研究报道,但对AEG治疗现状的把握是困难的。目前对AEG的规范化治疗正在逐渐形成共识。早期AEG的治疗是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腹腔镜下手术、缩小手术为主。进展期AEG的治疗,SiewertⅠ型患者作为食管癌处理,开胸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可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SiewertⅡ、Ⅲ型患者行开胸手术获益少,作为胃癌手术清扫更为妥当,经腹食管裂孔扩大、下段食管切除、全胃切除、下纵隔腹腔淋巴结(D:)清扫。  相似文献   

3.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具有相对独立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策略。随着微创外科的快速发展,部分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可通过腹腔镜或内镜手术获得治愈性切除。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微创外科治疗应遵循恶性肿瘤根治手术的基本原则,重视术前分期评估的准确性,严格把握适应证,合理选择微创外科治疗方式。未来,应加强微创外科治疗的技术培训,进一步规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微创外科治疗技术,并开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明确食管冒结合部腺痛微创外科治疗的安伞件和疗效。  相似文献   

4.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癌肿发病率明显上升,欧美国家年增长率达5%~10%,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1987年德国学者Siewert提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概念,定义为食管胃结合部上下5 cm区域内的腺癌,分为3型。亚洲以Ⅱ型和Ⅲ型多见,5年生存率没有差别;西方国家则3种类型比例相当。其中Ⅰ型预后最好,Ⅲ型最差。目前认为这是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胃癌研究领域中有两个事实不容忽视,一是世界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1];二是在西方国家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2],这可能与西方人群肥胖、食管胃反流性疾病有关[3]。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农村胃癌死亡率居高不下,在城市远端胃癌发病率略有下降,总体5年生存率提高不多。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检索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AEG病例资料,按年份分析AEG的发病趋势,AEG3种亚型的构成比,Siewert分型与手术路径、切除范围、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关系,以及机械吻合器和腹腔镜技术介入后AEG手术方式的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AEG患者563例,男443例,女120例;年龄15~91岁,平均年龄59岁。AEG在所有胃腺癌中所占比例约为25.897%(563/2174)。2004—2013年,AEG在当年胃腺癌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8.89%(27/143)、14.81%(20/135)、17.06%(29/170)、14.21%(28/197)、19.78%(36/182)、33.64%(72/214)、31.17%(72/231)、29.31%(85/290)、30.42%(87/286)、37.15%(107/288)。SiewertI型AEG患者52例(9.24%)、Ⅱ型424例(75.31%)、11I型87例(15.45%)。手术路径:52例SiewertI型AEG患者均采用经胸路径;424例SiewertU型AEG患者中,采用经胸路径45例(10.61%)、经胸腹联合路径12例(2.83%)、经腹路径367例(86.56%);87例Siewert111型AEG患者均采用经腹路径。切除范围:52例SiewertI型AEG患者均行食管下段及近端胃切除;424例Siewert1I型AEG患者中,行近端胃切除167例(39.39%0)、全胃切除257例(含残胃癌27例,60.61%);87例SiewertⅢ型AEG患者均行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方式:52例SiewertI型AEG患者均行经胸食管胃吻合;424例SiewertII型AEG患者中,行食管胃吻合62例(14.62~70),保留远端残胃的双通道吻合55例(12.97%),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248例(58.49%0)、食管空肠Braun吻合59例(13.92%);87例Siewert111型AEG患者中,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61例(70.11%)、食管空肠Braun吻合26例(29.89%)。食管胃吻合、食管空肠吻合基本采用机械吻合器完成。自2005年起,腹腔镜技术介入AEG手术,腹腔镜下实施SiewertII型AEG手术239例、SiewertⅢ型AEG手术59例。结论SiewertI型AEG主要采用经胸路径,Siewert1I、11I型AEG手术路径由经胸路径向经腹路径转移,全胃切除比例上升,但尚未形成标准的手术方式。AEG手术方式应从手术的安全性、根治的彻底性、术后生命质量、手术的简约性以及腹腔镜技术的熟练程度等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手术治疗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讲者对目前具有争议的Ⅱ型AEG手术入路方式进行了回顾,分别对经胸左侧胸腹联合切口(left thoracoabdominal,LTA)、左胸腹两切口和食管裂孔(abdominal transhiatal approach,TH)、右胸腹两切口(Ivor-Lewis)等不同入路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手术入路的选择既要考虑原发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又要确保安全有效的消化道重建。对食管侵犯长度超过3 cm、难以取得足够上切缘、经TH入路难于完成需消化道重建的Ⅱ型AEG患者,更倾向于采用Ivor-Lewis食管胃吻合重建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仲学  韩文妙 《腹部外科》2001,14(5):263-264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第三位 ,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我国胃癌死亡率为 2 0 / 10万左右 ,而日本胃癌死亡率高达 39.2 9/ 10万。胃癌中 ,食管胃结合部癌占 2 0 % ,且预后远不及胃窦部癌的预后好。由于食管胃结合部癌位置的特殊性 ,食管胃结合部癌外科治疗的手术路径、手术方式、消化道重建方式等问题长期以来各学派意见不一。但是合理选择手术路径、手术方式、消化道重建对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分型和术前分期食管胃结合部癌 (AEG )分为三种类型 ,即 :AEGⅠ型———远端…  相似文献   

10.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EG生长部位及生物学行为特殊,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其是一种不同于食管癌、胃癌而相对独立的疾病。AEG在解剖上位于食管和胃连接部位,其淋巴结可向纵隔和腹部两个方向转移。目前AEG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尚不完全明确,其淋巴结清扫范围亦未达成共识。笔者针对AEG淋巴结清扫的热点问题及A...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食管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食管腺癌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2000年间外科治疗的43例原发性食管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43例原发性食管腺癌占同期手术治疗的5638例食管癌的0.8%,均行左后外开胸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手工吻合术。肿瘤位于食管胸中段12例,胸下段31例。食管单纯腺癌14例,腺鳞(棘)癌29例。原发性食管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65.1%,明显高于食管鳞癌的31.6%。食管腺癌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4%、46.5%和28.2%,低于食管鳞癌。结论原发性食管腺癌好发于食管下段,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较食管鳞癌差。外科手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早诊断、早治疗以及肿瘤的根治性切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合理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尤其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该部位肿瘤在解剖、生理及病理等方面都存在着特殊性,国内及国际学者对该部位肿瘤的治疗尚未达成共识,故目前亦无一致认同的治疗规范.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高对该区域肿瘤的进一步认识,寻找更加合理、可行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低位前切除术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在中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中,低位前切除术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995年6月至1999年12月间收治的中低位(肿瘤下缘距肛缘〈8cm)直肠癌28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低位前切除(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组181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组102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和细胞分化程度是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指数和手术方式均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按照手术方式分为LAR组和APR组,用精确概率法对两组患者的分期和细胞分化程度的差异进行卡方检验,两组患者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外科治疗中,LAR和APR手术方式对直肠癌的预后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Yang H  Wu AW  Li ZY  Bu ZD  Zhang LH  Wu XJ  Zong XL  Li SX  Shan F  Yang Y  Ji JF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7):1289-1294
目的 探讨影响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9月至2007年1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514例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全组514例患者,男性424例,女性90例,中位年龄63岁.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8%、42.1%和29.1%.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年龄与生存无明显相关性,而肿瘤大体分型、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有无脉管癌栓及是否接受根治手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经腹与经胸手术相比,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未见显著差异(P>0.05);对于分期≥Ⅱ期的患者,近端胃大部切除和全胃切除亦未显示生存差异(P>0.05);而对于Ⅱ、Ⅲ期患者,术前化疗患者的预后要优于术前无化疗者(P<0.05).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和有无脉管癌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TNM分期和有无脉管癌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对于Ⅱ、Ⅲ期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手术应尽可能做到根治,并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分期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路径和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15.
王伟  尹宗生  胡勇  张辉 《中国骨伤》2008,21(2):128-130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15例骶骨肿瘤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17~68岁,平均54.6岁。原发性肿瘤10例,转移性肿瘤5例。采用前方入路病灶清除5例,后方入路单纯病灶清除3例,病灶清除联合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重建7例。术后根据肿瘤性质辅助放疗或化疗。结果:13例获随访,时间4个月~5年,所有患者近期疗效满意,局部疼痛及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术后出现二便功能障碍加重,经保守对症治疗4个月后好转。1例脊索瘤和2例转移瘤于术后1~2年死于复发和远处转移。1例骨巨细胞瘤于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未再手术。结论:根据骶骨肿瘤患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得到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肝门部胆管癌切除率低,预后差.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影像学技术的应用、手术器械的改进、围手术期治疗策略的优化,特别是手术技巧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使肝门部胆管癌切除率及根治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手段,根治性切除仍然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甚至治愈最重要的措施.本文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1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6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中的关键技术及相关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肛管腺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65年1月至2002年3月间收治的肛管腺癌共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女比例1.3:1,平均年龄52岁,中位年龄56岁。肛门出血、便条变细和肛门肿物是最常见的症状。36.7%伴有慢性肛周疾病史。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66个月。局部复发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各7例,肺转移2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和纵隔转移各1例。单纯手术组、单纯放化疗组、综合治疗组(腹会阴联合切除加术后辅助放化疗)和无局部治疗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是41,3%、20.0%、56.3%和15.0%,5年总生存率分别是34.4%、0、37.5%和0。结论 早期诊断是改善肛管腺癌预后的最基本保证,综合治疗是目前疗效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