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7年4月4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急诊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其中18例加行改良Sugiura术。结果45例获随访,平均18(3~24)个月,无术后死亡,无吻合口瘘和肝性脑病,无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和条件允许情况下的改良Sugiura术能有效地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安全性,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对7例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并脾肿大的患者行腹腔镜下脾切除及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 本组7例均在完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4.2h,平均出血量430ml.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0.5 ~2.0年,无再出血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具有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技巧及配合熟练的团队中开展是安全可行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摘要] 完全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逐年增多,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已基本与传统开腹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相同,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由于术后门静脉系统持续高压、食管胃底侧支循环和静脉曲张的再建立,术后出血的再发生率明显增高。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选择性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能成为一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理想术式。本文着重介绍腹腔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4.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主要方法之一。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止血效果好,操作简单。但其并发症较多,应引起重视。断流术后再出血率达10%,是当今外科治疗面临的难题。发生术后再出血除了与病人全身情况差、肝功能低下有关外,还与术者的操作熟练程度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有关。我们自1996年1月-2008年6月对150例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施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相似文献   

5.
食管下段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老年肝硬化伴食道静脉曲张出血镇江医学院附院肝胆外科(212001)秦环龙,吴敦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发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国内已基本趋于一致。较为常用的血管离断术包括门奇断流术、胃食管区减压术、胃食管旁血管离断术及...  相似文献   

6.
内结扎法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内结扎法巨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经验。方法采用丝线结扎结合超声刀或LigaSure,进行腹腔镜巨脾切除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6例。结果6例手术全部镜下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80-200ml,平均130ml,无输血,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50-210min平均190min。无并发症,术后5天恢复正常活动。术后随访3—10个月,平均8个月,无再发出血。结论应用内结扎法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出血少,微创。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效果。方法自2002年6月至2005年11月,采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共治疗门静脉高压症28例,与62例传统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比较分析。测量患者手术前、切脾后、手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入院时、手术后2周的门静脉血流量,观察术后肝性脑病、复发出血发生率,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改善程度以及成活情况。结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患者复发性出血、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腹水、食管胃底曲张程度改善(P<0.05),自由门静脉压和门静脉血流量明显下降(P<0.01),不增加肝性脑病发生率(P>0.05)。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保留了机体自发性的分流,兼有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优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复发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4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TIPS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复发破裂出血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分析手术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完成了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行原位脾切除8例、传统法脾切除7例、包膜内脾切除2例;紧贴胃、食管下段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1例、保留自发性胃肾分流的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例。平均手术时间186 min(145~518 min),手术出血量348 mL(225~2 500 mL),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门静脉血栓3例,肺部感染1例,肝性脑病1例。术后2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6例,轻中度残留10例,重度静脉曲张1例。结论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TIPS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复发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再发出血一直是外科医生难以解决的问题.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我们在经典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基础上行透光法胃底静脉结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2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传统外科手术是我国目前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主流手术,虽然手术方式繁多,但不能违背依据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状况进行术式选择的原则。如果门静脉压力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肝内阻力增加所致,只有门体分流术才能取得满意的降压和止血效果,因此门体分流术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中仍占据重要地位,适合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和断流术后再次出血的患者。在我国,对于内镜治疗失败的患者,门体分流术也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在各种分流加断流的联合手术中,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最合理,应成为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价值。方法 自2002 年1月~2004年3月,我院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共治疗门静脉高压症47例,以104例经典 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作为对照组。测量病人手术前、切脾后、手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入院时、手术 后2周的门静脉血流量,观察术后复发出血、肝性脑病、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腹水、食管胃底静 脉曲张改善程度以及成活情况。结果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病人复发性出血、门静脉高压 性胃病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腹水、食管胃底曲张程度改善(P<0.05),自由门静脉压和门静脉 血流量明显下降(P<0.01),但不增加肝性脑病发生率(P>0.05)。结论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术保留了机体自发性的分流,兼有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优点,是一种较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尽管目前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已呈现多元化与多学科的治疗模式,但以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为主要代表的手术治疗仍将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进一步规范其手术操作,指导临床实践,提高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脾及门静脉高压外科学组组织中国相关专家制定了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3.
透光技术在胃底静脉结扎术中的应用(附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透光法胃底静脉结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01年7月~2(1(15年7月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52例,分为2组:传统断流术组(24例,对照组)和透光断流术组(28例,实验组)。观察所有病人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费用以及食管再出血的例数。术后所有病人随访3年。结果两组之间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费用无显著性差异。在随访期内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1),实验组再出血时间间隔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透光法胃底静脉结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再次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研究食管下段和胃底贲门区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对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机制,以及提高外科治疗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并可阐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合理性及有效性。该术式主要离断食管下段和胃底贲门区的反常血流,因而能达到即刻和确切止血,而且不影响门脉的入肝血流。实践表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首选术式[1,2]。1 食管下端和胃底贲门区的解剖和生理特点 研究食管下端和近端胃的静脉解剖,以期阐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易于破裂出血的原因和机制。虽然食管曲张静脉的范围可分布很广,但令人惊异的  相似文献   

15.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术式之一。手术除了要切除巨脾,还要离断上部分胃、贲门及食管周围的穿支静脉,游离贲门以上的食管6~8cm。由于止血效果肯定、手术相对简单、易在基层推广等优点,目前仍是我国外科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腹腔镜巨脾切除、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文献报道逐年增多[1-5]。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主要死因。外科治疗的目的是采取各种措施防治致命性的大出血。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是治疗门静脉高压出血的手术方式之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复杂手术的开展成为可能。1994年Tsi moyiannis用实验猪完成了改良的Sugiura断流手术,手术步骤包括游离下段食管和迷走神经、用EEA吻合器行食管切断再吻合,胃底食管下段10 cm血管离断、脾切除,Nis-sen胃底折叠及幽门成形。Zilberstein和Hashizume分别报告了腹腔镜食管、胃底周围血管离断、保留或切除脾脏。国内许红兵于1997年首先报告了手助的…  相似文献   

17.
李杰  陈萃  宋子华 《腹部外科》2013,26(2):112-114
目的 探讨贲门周血管离断联合食管下端离断再钉合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行贲门周血管离断联合食管下端离断再钉合术治疗的58例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均为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或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Child肝功能分级:A级35例,B级20例,C 级3例.随访3个月,其中术后发生吻合口瘘5例,吻合狭窄2例,继发出血2例,死亡3例,门静脉系统血栓1例.结论 该手术对近期继发出血疗效令人满意,如果术中及术后处理得当,以减少或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8.
断流术联合胃底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断流术加食管下端及胃底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采用断流术联合食管下端及胃底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联合组)的临床资料,并以34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为对照组,患者均为肝炎后肝硬化,均患有明显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且有1次以上出血史.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4个月,两组患者术后门静脉压变化及手术近期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术后再出血、腹胀和早期胃潴留等联合组明显优于断流组(P<0.05).结论 断流术联合胃底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止血确切,复发出血率低,并发症少,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术式之一,理论上阻断了门静脉系统和奇静脉系统之间的侧支循环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同时又不影响门静脉向肝血流,有利于维持肝功能,术后肝性脑病发病率低,并且此方法安全、有效、简便,已成为我国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为3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31例完全腹腔镜手术成功,4例因术中出血难以控制立即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90~330 min,平均(260±30)min;术中出血量250~1 600 ml,平均(350±50)ml。术后予以护肝、利尿、输白蛋白、血浆等对症治疗。住院7~21 d,平均(10±3)d。除1例患者因术后肝功能衰竭放弃治疗外,余均治愈出院。随访1个月~2年,3例患者因门脉高压性胃病再次出血,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其余患者无再次上消化道出血。结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可行,行断流手术时,脾切除后操作空间更大,视野更加开阔,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更加方便,虽然手术时间可能较长,但具有对机体影响小、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